立足基础,挖掘“缺失”(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足基础,挖掘“缺失”(全文),供大家参考。
立足基础,挖掘“缺失” ————也谈试卷讲评课 作
者:
王阳里
作者简介:
王阳里,浙江省新昌中学(312500).
原发信息:
《上海中学数学》2013 年第 7/8 期 第 68-71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1 期
试卷讲评是目前高三后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试卷该如何讲评,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最近新昌县举行了一次高三试卷讲评优质课活动.笔者有幸听了几位教师的讲评课,现对在这个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悟进行阐述.
一、一堂试卷讲评课实录
教师开场白: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感觉题目难,有些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差,也有些学生关注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位置.这都说明他们重视考后分析.我认为比关心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回顾我们在考试中是怎样做的,困惑是什么.从中提高应试策略,树立解题信心.我的观点是一要摸清题情,二要立足基础,三要学会攻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常规问题争取得满分,有难度的问题力争多得分.
教师:可以这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解题目标:
解题条件:OACB 是平行四边形,B,C 关于 x 轴对称.
学生:方法一:写直线,解交点.
教师:方法二:标长度,得坐标.
教师:两者相比,后者坐标来得快.遇到几何问题,我们要准确地把条件标在图上.
教师: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考试时怎么思考?
学生 A:解题目标:
解题条件:定直线,定曲线.
方法:求出四点坐标.
教师:很好.你算对了吗?
学生 A:没有,计算太麻烦了.
教师:有很多同学是这样做的.但得分率却不高.为什么呢?
学生:计算太麻烦了.算错了.
教师:大家一起体验一下.
教师:你们算得都对,关键是算准.掌握基本方法,难算题在平时练习、复习时迎难而上,就会柳暗花明,平时也要思考难算题是否可以用简
便一点的办法解决.现在我们换个角度考虑.把直线画上,条件标上.看看会不会有新的想法.
这样就不用去解这四个点了,只要用韦达定理即可.
教师:很好.同学们,以后在处理几何问题时一定要标条件.这样会更有利于分析题意,快速找到简洁有效的解题方法.
教师:两种解法相比,第二种解法显得方便.选取方法的关键在于反复读题、挖掘内涵、明确目标,明确需要什么、具备什么条件,这样才能化虚为实,从而解决问题.
教师:填空题 16:已知曲线 ,当 a,b 变化时,所有这些曲线上满足 y≥1 的点组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教师:按同样的方式来分析一下.
目标:这些曲线上的点组成图形的面积.
条件:a≥b>0.
当 a=b 时,曲线上的点构成圆弧,a>b 时曲线上的点构成椭圆弧.画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曲线后,构成的图形是什么呢?
学生 C:应该是个弓形.不过好像没边界.
教师:不错.为什么没边界呢.下面是一条线段.所以可用扇形的面积减三角形的面积得到.为什么这道题的得分率这么低呢?
学生:考试时没看懂.
教师:不错.在考场上,当我们看到一个新问题而不能马上处理时,心里会慌,这很正常.这时要沉着冷静反复读题,思考需要什么、具备什么,或许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师:选择题 10:已知函数 ,则使函数 f(x)至少有一个整数零点的所有正整数 a 的值之和等于(
)
A.8
B.20
C.26
D.28
教师:要什么?有什么?反复读题.
学生 D:要:a 的和.有:a 是正整数,x 是整数,a +(4a+2)x+4a-6 =0.
教师:好.如何解决呢?
学生:用求根公式求得
教师:再怎么办?
学生 E:我没做对,还没想好.
教师:看选择支易得 10a+1 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再试根. .对于难题,学会攻坚,由部分结论猜证结合.
教师:选择题第 9 题:在三行三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相对面上面分别标有 1 点和 6 点,2 点和 5 点,3 点和 4 点).开始时,骰子如下页图 3 所示摆放,朝上的点数是 2;最后翻动到如下页图 4所示位置.现在要求翻动次数最少,则最后骰子朝上的点数仍为 2 的概率为(
)
教师:要什么?有什么?反复读题.
教师:结合选择支由部分结论,排除 A、D 猜得 C.
教师:对吗?
学生:由橡皮模型验证.
教师:难题用图形、模型猜证结合等攻坚方法解决.
教师:填空题 17 题:如图 5,在三棱锥 A-BCD 中,AB,AC,AD两两互相垂直,AB=AC =AD=4.点 P,Q 分别在侧面 ABC、侧棱 AD 上运动,PQ=2,M 为线段 PQ 中点,当 P,Q 运动时,点 M 的轨迹把三棱锥 A-BCD 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等于____.
目标:点 M 的轨迹.
条件:Q 在 AD 上.
教师:此题咱们班没有一位同学得分,谁猜一猜 P,Q 运动时 M 的轨迹是什么?
学生 G:圆弧.
教师:好,遇到两动点时,可以以静应动,猜想可求体积部分结论是?
学生:球.
教师:严密一点.
学生:球的一部分.
教师:遇到难题注意反复读题,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攻坚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 H: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M(x,y,z)易算得 .
教师:很好.
二、课例评析
从教师的选题来看,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培养解题习惯,达到考试时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如在分析选择第 8 题时,用平时常用的方法来解,求坐标,问题能解决,但计算量大,正确率低.但如果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分析问题时,能把条件标上去,就省去了解交点的步骤.节省时间,准确率高.体现出在图上标长度的好处,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再如第 19题,如果能在图上把角度标上,学生就更容易找到计算方便的解法.这样的题难度不算大,但在这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会而不对,得分率非常低.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题,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对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好
的效果.对于难度稍高的小题,教师希望学生能通过反复读题、猜证结合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关于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一)试卷讲评要挖掘学生的“试场障碍”
所谓“试场障碍”指的是考试时学生因为紧张、恐惧等心理导致自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的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平时练习是能够解决的.教师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是平常学习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试卷讲评要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考场里突发的问题.如第 21 题求 的长时,80%的学生采用的是求交点坐标,而且交点坐标解出来是对的.但最后正确算出这个和的却只有两个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就是在考场这一特殊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因素不过硬造成的.或者说是对计算的恐惧:如果把 里的第一个括号拆开,将会有六项,如果再拆第二个括号又有六项.这样一来就会有十二项.计算量大,所以就放弃不做了.在做错的学生当中,这样的学生占了半数.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教师须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障碍.冷静和细心是高考获胜的关键因素;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发现前后两项是有关系的,才能找到正确的计算途径.
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高的分数,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心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数学讲评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因此,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
(二)在“反思”中要挖掘问题的“本质”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教学务实高效,学生活动充分有效.所谓“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高效率,并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活动也会充分高效.
(三)“攻坚战”须挖掘解题通法
高考中不会再现出现过的问题.仅仅得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远远不够.需要清楚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思维缺陷,给出一般的思考方向,如选择题第 10 题,学生得分率极低.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题,寻找目标和条件.那么这题学生的困惑是不是不懂题意呢:从学生 D 的回答来看,显然并不是这样,学生也想到了用求根公式来解.更多的学生是没方向.所以教师在分析这个问题时需要对零点问题的处理办法进行整合.事实上,对零点问题的处理常见三种方向:一是能求根的就求根,二是分成两个函数画图,转化成图象交点问题,三是与区间相关的“二分法思想”.前两个在这里都可以用,比如图象法:由
当 a 越大时,抛物线开口越小,所以 a 最大时,交点为(-1,8)或(-3,12).经检验,这两点都符合,且分别算得 a=8 或 a=12,也可得出 B 选项.
讲评时要善于以题带面.具体可通过一题多变,变换条件(推断等)多方设疑,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一题多解,展示多
种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多题一解,总结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对一道题目深入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共同的规律,真正达到理解和运用(教师在讲评时,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反复读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等).
总之,上好讲评课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改进教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吸收前面各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讲评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重视.
推荐访问:立足基础,挖掘“缺失” 缺失 立足 挖掘
下一篇:店长岗位职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