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榆林现代农业
榆林地处陕、蒙、晋、甘、宁接壤区腹地,土质好,光照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农业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是传统农牧区,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2.5%。
榆林是能源大市,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榆林能源化工产业的强劲崛起,市级财政实力增强,民营资本充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一代都不想务农,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实现城乡一体、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如何推动榆林现代农业健康顺利发展,对全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榆林现代农业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发展迈进。
一、榆林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条件
榆林拥有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的土地特质,富含丰富的化学元素和矿物成分,比较适宜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榆林地处几大自然带的过度区域,拥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分等自然条件适合现代特色农业绿色、自然、无公害的发展,榆林拥有初具规模的“北羊、南豆、东枣、西薯”特色农产品生产格局,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榆林的区域特色“一村一品”雏形初显,地方名品优牌不断涌现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榆林拥有较为丰富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市政府的政策也大力支持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榆林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现代农业的的主要功能就是生产供给、生活休闲、生态保护,发展趋势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所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现代农业的基本形式是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已进入依靠龙头企业支撑和拉动的时代。
建立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以扶持龙头企业的贷款利息补贴。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增加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预算,专项用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贷款贴息。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协调工作,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减轻企业贷款负担,尽力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整合农产品资源,把涉农企业做大做强。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密切结合,引导同类企业采取联合、加盟、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进行重置再组,打造知名品牌,实施连锁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采取委托经营、租赁入股等方式,发展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引导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促进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品牌是企业的载体。农业龙头企业要发展,外因很重要,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硬实力,那么品牌文化就是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品牌文化的挖掘,为榆林特色农业塑造出独特的品牌个性,使得该品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鼓励培育和生产名牌产品,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在企业整合的基础上,由政府为企业产品打广告。将有利于我市大量的闲散资金流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开发,有效地加快我市龙头企业发展的步伐。
建议政府对于全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幅度地削减税收项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减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负担。吸引全社会的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壮大农业投资主体,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在实行税收普惠制的基础上,大幅度调整龙头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偏向度。
2、拉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下游加工企业
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以榆阳、绥德县为中心的沿210国道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围绕资源的集中配置,以加强企业、产业配套为重点,完善规划、拓展空间、增加投入、完善功能,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开发效益,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对入园企业、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使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窗口、产业集聚的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
3、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完善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
榆林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并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优势明显。因此,在榆林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水平和效率,降低农产品在物流中的损耗率。可以把农产品的各种经营者集中,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能够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4、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推行米脂“孟岔模式”
在土地流转方面积极探索,推行米脂“孟岔模式”,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认真总结经营大户承包集体山地和转包农户承包地发展红枣产业的经验,大胆探索实行“多户整体退耕、个户集中承包”新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好路子。
(2)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模式
推进农地经营权的连片流转必须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化成果,实行“租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土地经营权仍然以租赁的方式连片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但收益分配的方式除了租金和劳务收入外,农户对企业经营的利润享有适当的分红权益。创新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共享的机制。
(3)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流转模式
农户不是直接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而是将经营权聚集于专业合作社,建立统一的生产基地,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或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农户种植,合作社统一销售。专业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有效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的指导,并适当向合作社让渡部分利润。合作社首先向转出户支付土地保底租金,然后再进行二次返还。
(4)探索“基数租金+年度递增”的收益方式
这是一种在租赁流转中建立租金增长机制的模式。从较长的时间看,地租的增值趋势得到了普遍认同,因此,转出户基本上都有增值的预期,流转的时间越长所要求的租金就越高。而当前过高的租金又给转入主体带来一定的压力,难以达成较长期限的流转协议。对于一些增长潜力大的转入主体,流转租金可以结合物价变动、最低工资调整、低收入居民消费指数变化等情况,建立“基数租金+年度递增”机制。
(5)探索“无地居民”参保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土地经营权连片流转,转出农户最敏感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社会保障缺失也是农户不愿长时间转让土地经营权的重要原因。因此,规范和促进连片流转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应该努力探索“无地居民”参保模式,即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性质划分,取而代之的是有地居民和无地居民的划分,对于全部土地都进入流转且流转期限超过一定年限的“无土地经营权”农户,全家人可以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参保,并享受城镇职工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和免费的就业培训,为转出户解除后顾之忧。
5、农业园区大规模化的综合发展
榆林目前投入使用的农业园区规模较小,虽然也有大规模的,但是还在在建中。而且目前的农业园区搞种植的只搞种植,搞养殖的只搞养殖,而且品种比较单一,土地无法轮耕,各种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循环利用。
现在都市人休闲为主的“微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打造集特色农业、文化推广、户外拓展为一体的产业模式。我们认为应该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发展。应该本着“规模发展、多元经营、效益先行”的理念建设大规模的综合农业产业园,既搞种植又可以搞特色养殖,既搞特色农业,又搞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内可以搞种植园、采摘园、养殖园、花卉基地、民俗园、农家乐等,融合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为一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提供观赏、种植、采摘、游乐、餐饮、度假、农产品购买、教育等体验性的休闲活动。
6、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
农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休戚相关,农企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商业化、市场化融资,应发挥政府的优势为农企发展提供融资支持。首先,有利于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农企发展,拓宽新的融资渠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再次,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业产业结构。最后,有利于发挥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