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解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顺义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解读,供大家参考。
《顺义区 “ 十四五 ” 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21 年 — 2025 年)》解读
来源:顺义区教委
更新时间:2021-12-22 14:54
近日,区教委印发了《顺义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是顺义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建设平原新城的加速期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提升期,顺义教育进入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顺义教育需进一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区委、区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区教委牵头编制了《规划》,并经区政府审核。
二、本区教育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区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在发展素质教育、拓展优质资源、促进公平均衡、提升队伍素质、形成区域特色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形成学前教育普惠率持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稳居区域前列、高中教育特色逐渐形成、民办教育充满活力、终身教育品牌突出的发展格局。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1. 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 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新增学前教育学位 7000 个、中小学学位 9000 个、国际学校 2 所,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升。
3. 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90%,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 99%,公办学校资源配置均衡程度居全市前列。
4. 队伍素质持续提升。“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正高级教师 30 名、特级教师 42名、特级校长 6 名,北京市师德榜样 2 人、北京市师德先锋 15 人。
5.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基础网络建设改造升级,设备设施日趋优良,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不断完善。
6. 优势特色逐步显现。德育推进、教学改革、优质资源、人才储备、体育卫生、
平安校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规划》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定位,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完善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灵活开放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具有顺义特色、首都风格、世界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突出“六个坚持”,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优先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和坚持特色发展。
四、《规划》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顺义教育“十四五”发展的总目标:到 2025 年,全面落实“教育发展更优先、教育环境更优美、教育水平更优质、教师待遇更优厚、教育生态更优良”的总体要求,实现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在平原新城保持领先,高质量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建成新时代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业强城优生活美”的首都重点平原新城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具体目标为:
1. 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具有时代特征、顺义特点的成长型育人体系初步形成。
2. 优质资源更加充足。常住人口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到 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 90%以上,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率达 99%以上,引进、合办 4 所高品质学校,新增 3 所国际化学校,智慧校园覆盖率在 85%以上,平安校园达标率 100%。
3.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在平原新城处于领先地位,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监测评价指数居全市上游,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4. 优势特色更加凸显。在特色课程建设、教与学方式创新、体育艺术教育、课后服务、校外教育、社区教育、教育国际化、城教融合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
5. 教育活力明显增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依法治教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形成,智慧教育推进教育生态变革,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6. 社会贡献更加显著。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逐步增加,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区域人口文化素养持续提升,在推进“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规划》重点任务 《规划》以“建设更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具有顺义特色、首都风格、世界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逻辑主线,明确六项重点任务:
1. 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强化体育和健康教育,加强美育和科技教育,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2.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3. 构建开放多元教育新格局。推动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有序发展、社会教育开放发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港产城教融合发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4.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增强教师岗位吸引力、整体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师管理机制、搭建名师培养平台、加强校园长及教研员队伍建设。
5. 推动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智慧管理平台、探索智慧教育教学新模式。
6.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和创新教育督导。
六、《规划》重点措施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围绕六大重点任务,提出十大实施工程。
1. 党建引领工程。坚持和加强区委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区委领导核心作用及区委大党建工作机制的协同监督作用,加强对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统筹。
2. 学位保障工程。建立生源动态监测、学位预警机制,科学预测学位供需情况;采取内部挖掘、加快新建校和已有学校改扩建、周边资源挖潜、调整招生政策等措施,逐步保障学位供给。
3. 提质增效工程。引导学校立足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育人生态。
4. 体质健康工程。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丰富课程选择,逐步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方面的短板;关爱教师体质健康,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5. 贯通培养工程。完善幼升小、小升初、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推进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加强学段衔接与贯通;整合区域内外育人资源,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校内外互动的培养机制。
6. 卓越教师工程。坚持“外引内升”,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区域育人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引进名师、名校长;加强不同学段、学科、学区、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化建设。
7. 智慧校园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实现“硬件好用”“软件实用”“资源共用”“教师乐用”“学生受用”的“五用”目标。
8. 平安校园工程。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预防体系,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防一体”格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要求,坚决落实“四方责任”,强化“联防联控”。
9. 学校活力工程。完善学校章程建设,健全现代学校制度,优化内外部治理;全面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切实下放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权限,充分激发学校发展动力。
10. 城教融合工程。推动教育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服务业,推进学校、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协作,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产业、城市和教育的互动互促。
七、《规划》实施保障 为推动《规划》落地,本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政治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持教育发展更优先,加强投入保障,强化关键要素支撑力度;加强依法治教,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教育发展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加强跟踪评估,进一步增强共识形成合力,提升规划实施成效;加大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宣传力度,形成共同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