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及其特征第20讲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学生用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及其特征第20讲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学生用书,供大家参考。
1 第 0 20 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区域植被所属的自然带。
2.综合思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思考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把握地域分异规律,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活动。
知识体系导学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地域差异 1.形成 (1)同纬度地区 地区 沿海地区 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 水分 湿润→干旱 景观 ________区景观 ________区景观
(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温度带分异和________分异 小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________带等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形成基础 ________ ________变化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________地区 自然带 低纬和高纬地区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________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________带 中纬度 大陆东岸 亚热带__________带、温带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 大陆 亚热带__________带、温带落
2 西岸 叶阔叶林带 图示
【思考】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________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________变化。
2.分布特点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____________;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_______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思考】
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_____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____的地域分异。
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温带湿润区 植被 高而陡的山坡 ________、灌木 低洼的河谷 ________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________________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探究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 题 精 研 [典例 1] [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3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图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在区域认知上明确是我国东部地区,针对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确定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材料和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落叶,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知 能 升 华 1.陆地自然带的判断技法 (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下图中序号表示: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季雨林带、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 亚寒带针叶林带。
4
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 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 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图中序号表示: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⑧荒漠带。
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 下图中沿 X 方向热量递减,沿 Y 方向降水递增,甲、乙、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右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a 热带雨林、b 热带季雨林、c 热带草原、d 热带荒漠、e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 亚热带草原、h 亚热带荒漠、s 温带落叶阔叶林、t 温带草原、k 温带荒漠、m 亚寒带针叶林、n 苔原。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5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题 组 精 练
如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数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完成 1~3 题。
1.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
) A.①
B.④
C.⑥
D.⑩ 2.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针叶林
D.阔叶林 3.图中④和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
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右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 4~5 题。
4.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6 5.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关键能力二
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典 题 精 研 [典例 2] [2020·浙江 1 月选考,15~16]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7 区域认知 图示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长白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处的自然环境,明确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上垂直自然带的更替与分布 综合思维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其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北坡,海拔在 600 m 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长白山高山环境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植株;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且密度稀疏
知 能 升 华 一、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二、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 m 气温约下降 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类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1)山地所在纬度——同一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 2 800 m,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 2 000 m,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脉)仅分布到 1 200 m。
(2)坡向——同一山地,同一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方法技巧]
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技巧 (17 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 11)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8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与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题 组 精 练 [2020·江苏卷,13~14]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两山地属于(
)
9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下图)。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4.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关键能力三
探究地方性分异规律
典 题 精 研 [典例 3] [2020·浙江 1 月选考,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 1 100 m 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10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图解思路]
[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图示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甲山地位于 30°N 以南,地处亚热带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大拐弯处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遇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且该地纬度较低,因此形成了热带季雨林
知 能 升 华 一、常见的地方性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地方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异(现实状况)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
11 向高纬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西部沿海势力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
推荐访问: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及其特征第20讲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学生用书 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 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