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智慧语文读书笔记摘录(三篇)(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智慧语文读书笔记摘录(三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1 语文教师 智慧语文读书笔记摘录(三篇)
第一篇 实现“智慧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向 40 分钟要效率,进行有智慧的教学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跳”入太多太多的“框框”之中,将自己的教学定位在书本、课堂等固定的狭小的空间,而要让语文教学“活”起来,教师必须彻底解放自己的眼睛、耳朵、大脑和手脚,拿出勇气来,跳出书本,跳出常规,跳出自我。
一、跳出书本,引进新鲜的“活水源头”
语文课改提倡语文教学应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照本宣科的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朱熹在《观书偶感》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能否跳出现行书本的“半亩方塘”,引进新鲜的“活水源头”让美丽的“天光云影”在其中折射,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立足点是否致力于学
2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跳出书本”,并非脱离书本,而是指突破书本局限,不满足于“书本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思考,而要研究“为什么是这样”、“能不能有新的提法”、“怎样把与书本相连而书本上又没有的知识、内容相机展示给学生”等深层次、多维度的教学思考。这种深层次、多维度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智慧。
我认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着广阔的内涵,从文字学习到语言赏析,从品德修养到情感陶冶,从思维创新到能力发展,从个性张杨到人格塑造,可以说,它是教师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不能囿于教材,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节外生枝;可以外引内联,迁移融合;可以以虚击实,虚实相映;还可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智慧,到达理想的教学佳境。
二、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莫泊桑说过这样的话:
“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
3 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但是,人们想问题,总是“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常规思维,虽说常规思维有它的合理性,不过如果把常规思维固定化,变成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贯性,则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从当前语文课改的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虽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常规思维活动与思维贯性的影响下,教师有时仍习惯于自己的经验,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让学生掌握老师所讲授的阅读方法或书本中所罗列的方法,并贴上“课堂教学是有序的”标签,这其实是陷入一个“美丽”的误区,好的课堂教学应是非平衡而有序的,是永远变幻的。一个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应该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冲出个人的思维定势与思维惯性的禁锢,展开多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活动,去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张扬一下非常规思维,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陈旧老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要记住: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就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换一角度想想,求异存同,也许就能流淌出一条飞扬激情、张扬个性的教学之路。
4
三、跳出自我,走向思想解放的“自由王国”
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打破日常生活的熟视无睹,理所当然,“每天不就这样过来的吗?备课、上课、改作业。”有的教师长年累月,就在一两个年级循环,重复固定的教学模式,陷入一个非常狭隘的发展空间。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机械的重复,促使教师从循环往复的“必然王国”逐步走向思想解放的“自由王国”。
1、宽以求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千百年来的“授业解惑”方面,而是对教师的知识面是否广博、知识更新是否及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确立与时俱进的知识观,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地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来充实、发展、提高自己。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自觉地触及、反思和扬弃多年来从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陈旧教育理念、教育知识,经常问问自己: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5 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在反思中发现“未定点”,“未具体化”和“未概念化”的东西;要在反思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内在魅力。
2、淡化自我。教师应该淡化“我是一个教育者”的观念,不要以为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学不会。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知道的不一定比教师少,在创造力方面,学生表现得似乎更加出色。学生至少没有成人的偏见,他们想说就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顾忌,没有限制。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入各种“框框”之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听他们的心声,谈自己的想法。如教师每节课至少留出 10 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对授课发表不同意见。与学生交流,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可以说自己成功的,也可以谈自己失败的;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新的概念或思路。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汪洋大海中,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认识和改革的对象,不断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自我,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落实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的优秀“舵手”,成为适应和
6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优秀“护航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跳出书本,引进新鲜的“活水源头”;打破常规,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超越自我,走向思想解放的“自由王国”,是目前深化语文课改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实现“智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关键所在。
第二篇 浅析智慧教学中的四对关系 智慧是教学的本质和核心,评价教学的优劣最终要考察的是它是否拥有智慧。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自由和谐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因此,智慧教学必然涉及到教师对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与结果、学科关注与学生关注等关系的认识。
一、课程与教学关系
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材的形式出现,教学内容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话内容。但教学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其不仅涉及教材,而且
7 也可能涉及师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为帮助各类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得以提高的补充材料。课程内容是理性的体现者,教学内容则要结合具体的师生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就形成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不经过师生的重构和转化,而是照搬课程内容,就会使教学内容受制于课程内容,使教学对话完全受制于课程,使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发展水平。
智慧教学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发生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从而使课程与教学互相转化,互相促进,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是智慧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以往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给学生,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而现在则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为了反对或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于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教学中学生
8 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只要把学生如何学的原理弄清楚了就可以按学习的原理来教学,让教围着学转。但这样的改革其实并没有跳出陈旧的师生观的思维方式,因为陈旧的师生观是以决定与被决定、主导与被主导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的,所以只要还在想教与学谁决定谁,那么从本质上就没有跳出陈旧的认识框架。民主平等是智慧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总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智慧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什么是交往?交往就是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形成学习共同体。那些没有师生实质性交往的教学都不是智慧教学。
9 三、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如果教学过程是单一的,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如果教学过程是丰富的,学生就会获得生动的发展。传统的教学也有过程,但由于它过于重视教学预设目的的达成,于是就将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学计划的展示过程,其丰富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延展被遮蔽甚至被压制了。智慧教学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甚于对教学结果的关注。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教学的过程是教学中各因素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既有确定性和可控性,也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智慧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宏观规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情境的不同对教学思路作适应性修改。也就是说,智慧教学的教学过程只能预设一个大概思路,而对教学中具体的行为表现则不能预设,也不应该预设,否则学生丰富的发展过程也就成了没有生机的流程。
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互动的领域,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或生活形式,理应具有互动性。然而,由于受效率机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原
10 本互动的教学过程成了单向灌输的过程。在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成了一个知识容器。教师常常采用控制性的手段,力图使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学生除了记住了一定的知识外,很少有真正的发展。智慧教学认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受”过程,而是教学中多因素互动的过程。智慧教学因互动才存在。互动既是智慧教学的表现──在智慧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多边互动,也是智慧教学的原因──因为互动,所以才有师生智慧的生成。智慧教学中,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谈话、讨论、共同探究等被广为运用。
四、学科关注与学生关注的关系
中小学教学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的重心是学科还是学生,它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智慧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科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打通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建构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科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赋予学科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在
11 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不仅使他们学会学习,更要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第三篇 内外迁移是通向智慧教学的必由之路 作为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课程改革已经由点上实验全面转入面上推广阶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领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智慧教学?诸多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地凸显在我们的面前。这既是课改诱发出来的问题,也是教学一直遭遇的困惑。问题与困惑并不可怕,因为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每一个真诚的教育工作者,穷其毕生经历,都在追求有效教学与智慧教学的理想境界。但对于每一个成长背景、实践经历不尽相同的教师来说,对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智慧教学,恐怕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理解的不同,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基本底线,而智慧教学则是高位目标,其间存在着一个落差。缩小落差的过程,
12 其实就是一个合格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师;一个成功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智慧表达的教师,是拥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目前正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课程改革,为智慧型教师的产生提供了载体和平台。那么,在课改背景下,智慧型教师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笔者以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理论,实现学科内容的内迁移,跨学科内容的外迁移,内外结合,因材施教,不失为智慧教学的有效方式。
追求专业积淀而非单纯追求操作技法
教学问题是复杂问题,复杂问题的解决只能运用复杂性思维,而不能运用简单性思维。这里,不妨借用王蒙先生的话,如果有人认为,教学问题“就像小葱拌豆腐那样一清二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顺手牵来,皆不可信”。
问题是,课改中出现了太多的“小葱拌豆腐”式问题,而且是典型的“中国式”问题。倡导教师角色转换,课堂就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讲授式便成了“过街老鼠”,没有了光明正大容身的环境;倡导学生主体,一堂课,不管内容、学情诸多实际情况,教师都...
推荐访问:语文教师 智慧语文读书笔记摘录(三篇) 摘录 语文教师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