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文言文阅读(2022年1月)【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文言文阅读(2022年1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 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 速递 文言文阅读(2022 年 年 1 月)
共 一、文言文阅读(共 28 小题)
1.(2021 秋•龙江县校级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是夕,天宇开霁①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 ② 策杖并湖 ③ 而行。出雷峰④ ,度南屏 ④ ,濯足于惠因涧 ⑤ ,入灵石坞 ④ ,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⑥ 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⑦ 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 ⑥ ,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廖、辨才:人名。③并湖:沿湖。④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⑤惠因涧:山涧名。⑥普宁、寿圣院:寺名。
⑦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濯.足于惠因涧
(2)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 4 处。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
”“
”两字与【甲】文中“独”字所流露的
感情具有相似之处。
2.(2021 秋•九台区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3.(2021 秋•九台区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童子驱蚊
陈子之卧惟破而多蚊,目昏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焓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为我更瞩之。”又唯而入,给瞬而出。曰:“犹有一二蚊之遗者已尽扑之矣果无遗效也。”
已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故童子之目非晖于五十之老也,然再入而不见十数蚊之遗者,彼固无切肤之患,而躯蚊之心未笃也。
选自《陈确集•普言》 【注释】①陈子:作者陈确自称。陈确,明末清初人。帷:蚊帐。②瞩:仔细看。③唯:答应。④瑜:同“逾”,隔。瞬:眨眼(的工夫)。⑤眊(mào):眼睛失神,看不清楚。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犹 有 一 二 蚊 之 遗 者 已 尽 扑 之 矣 果 无 遗 蚊 也。
(2)请你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彼固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3)读了这则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2021 秋•密山市校级期末)【古文阅读】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修之来此①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 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 ④ 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佳木秀.而繁阴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2021 秋•密山市校级期末)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阙
曦
湍
肃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比较阅读。
和《与朱元思书》相比,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特征;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通过猿鸣表现了
。
6.(2021 秋•密山市校级期末)【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①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 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③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④ 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①隶:属于。②收族:团结宗族,和同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④泯然:消失。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未尝.识书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者不至也。
(3)【甲】【乙】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各是什么?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7.(2021 秋•松江区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问题。
【甲】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乙】______(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② 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 ③ ,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地名,今山东阿县。②白首:老年人。③决:决断(政事)。
(1)甲诗的作者是
(人名),乙节选语段出自课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遣使.追
②铸库兵.以作耕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B.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C.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D.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5)甲诗控诉了
,乙文描绘了
的淳朴风尚,丙文展现了子奇治阿的才华。
(6)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当时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B.“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村中人对外人的排斥。
C.“共载皆白首”暗示阿县年轻人起初不欢迎子奇。
D.上述诗文都意在表现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7)甲诗“
”的行为和乙文“
”的举措,都表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但丙文又告诉我们
的道理。
8.(2021 秋•密山市校级期末)【古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 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必先富.民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呢? 9.(2021 秋•抚远市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近闻尔曹① 学业有进,有司 ② 考校,获居前列,吾闻之喜而不寐。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
吾惟幼而失学无行,无师友之助,迨③ 今中年,未有所成。尔辈当鉴吾既往,及时勉力,毋④ 又自贻 ⑤ 他日之悔,如吾今日也。
(王阳明《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节选)
【注释】①尔曹:你们。②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③迨 dài:等到。④毋:不要。⑤贻:遗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年与时驰.
③近闻.尔曹学业有进
④吾闻之喜而不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尔辈当鉴吾既往,及时勉力。
(3)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0.(2021•青羊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日喻①
苏轼
生而眇② 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③ ”,以为日也,日之与钟、亦籥远矣,而助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基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霸,转而相之,生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美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④ 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式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⑤ 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美之求而自重,斯以为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⑥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战?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水者。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渤海⑦ 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②眇(miǎo):瞎子。③籥(yuè):笛类乐器。④苏子:苏轼自称。
⑤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⑥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⑦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拨。
B.或莫之见而意.之 意:推测。
C.日.与水居也 日:每天。
D.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壮:强健。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