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设计(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力教学设计(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 2 分钟)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 126 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 5 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文图 12.4-2 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4)学生看课本图 12.4-2 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 ;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 42 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活动四:阅读书本第 42 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五:力的图示。阅读书本第 42 页,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适当提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活动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5)看课文第 33 页图 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小结:(约 4 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
当堂训练(15 分钟)(学生学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图示:
教学反思:
第 2 节 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教 学重 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 学难 点 :自制弹簧测力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 学准 备 :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活动 1:自主预习 一、引入新课( 做一做)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试一试: 将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钉上以此固定弹簧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稳固木架以免倾倒,合作完成以下实验和填空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活动 2:合作探究:
量一量: 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想一想: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 3、 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活动 3:完成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弹性形变和弹力 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非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几种弹力 支持力、拉力 3.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是劲度系数,单位 N/m. 教学反思
8.3 重力 教学内容 :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心的概念。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 分钟)
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 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那肯定在 和 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 符号是 。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7、力的三要素是:
、 、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 二、新知探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 自学指导 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1 分钟)
重力的概念:
用字母 表示 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 分钟)
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 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写出你的猜想)
下表是研究重力与 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
质量 m/kg 重力 G/N G/m ﹙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你能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用公式表示为
。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倍,即 G / m =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 g。(粗略计算时可取 g=10 N / kg)
训练:
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 250g,它的重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二:掌握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自学指导 2:探究重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找出细线与水平面的关系。使铁架台倾斜再做实验。学生根据实验完成导学练习的“活动三” 1、重力的方向:不管怎样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悬挂在上面的小球静止时悬线的方向始终与 的方向 。所以说重力的方向始终是 。
自学指导 3、阅读课本找出以下问题:
1、重力的应用:
。2、当铅垂线和墙壁 时证明墙壁竖直。3、当铅垂线和桌子 时证明桌子竖直 4、自制重垂线,并用它来检验窗台和自己桌子是否竖直。
学习目标三:知道重心的概念,会找重心 活动四:探究重心 1、请同学们把一本书或正方形的卡片放在手指上并让它们静止不动,并总结方法。并填写导学练习活动四的第一题。
2、将正方形的卡片撕掉一半再让学生找出重心,并总结方法。完成导学练习的活动四的第二题 3、看书找出重心的概念,完成导学练习的第三题 课堂小结:谈谈你的 收获。(3 分钟)
板书设计:
重力 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上一篇:力与运动专题复习
下一篇:力,力与运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