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学科素养【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英语学科素养【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谈英语学科素养 ————思维品质 作
者:
刘道义
作者简介:
刘道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教学研究(北京 100081)。
原发信息:
《课程·教材·教法》(京)2018 年第 20188 期 第 80-85 页
内容提要:
关于外语学科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的作用的课题,以往研究较少,因此,新高中英语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后引起热议。为了澄清一些模糊看法,文章从分析教育与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谈起,结合英语学科教学内容论证了英语学科能够发展思维品质,并且介绍了英语学科如何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些方法。
关
键
词:
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8 年 10 期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英语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但是,关于外语能否发展智力的研究很少。现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把思维品质列为学科素养之一,这是一个亮点,它凸显了英语学科对智力发展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研究,对于外语
教学如何培养思维品质尚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看法,例如,“外语仅能培养记忆力”“外语是否能培养创新能力”等。为了提高贯彻课标精神的自觉性,笔者通过学习,结合自身的教材和教学研究的经验,谈谈体会,旨在引起更多学者研究的兴趣。
一、何谓思维、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换句话说,思维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每次遇到问题要思考,要“想一想”,这种思考和“想”,就是思维。思维有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前者主要是指依赖直观动作或形象进行的认知活动,后者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抽象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抽象思维,并以此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理性认识,直至解决问题。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力、论证力、评判力、判断力、抽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使自己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
个人智力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决定着人的智力发展和行为能力。
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有的心理学文献认为,思维品质是指个性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1]思维品质可分为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逻辑性和系统性等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衡量“思维品质”,就是指脑子动得快不快、活不活,思想深刻不深刻、新颖不新颖。
思维,听起来感到有些神秘,因为看不见、摸不到,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思维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为教育说到底就是一项使人变得聪明,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事业。
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和开发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知识要同发展智力相结合,二者不可分离,不可偏废。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思—行的发展过程,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学,审问属于学的功夫,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这一分
析基本上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这说明,我国传统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英语学科能否培养思维能力和发展思维品质?
在学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所有学科协同配合方可完成。这里首先要消除一些误解:一种是认为某些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科则不利,如说“外语学习培养的只是记忆能力”的大有人在,言外之意是外语学习对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大。另一种是对各学科发展某种思维能力持固化的看法,如认为学数学的人逻辑思维强,但缺乏灵活性显得“呆头呆脑”;还有人以为,学艺术的人虽然观察力强,反应敏捷,但逻辑思维不强,说起话来条理不清。笔者以为,这些都是一孔之见,不足为凭。现在,中小学不主张过早文理分科,有利于诸多学科协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每个学科虽然由于自身的特点可以突出某些学科素养,但是,每个学科在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上不可能仅限于某一种能力的。
外语仅能培养记忆能力吗?当然不是!早在 20 世纪杜威就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同思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尽管语言并不是思维,但它对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以及对于思维本身来讲,却都是必需的”。[2]语言既是人际交流的中介,又是个体思维的中介,体现个体认知的成果。[3]
这就明示了外语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对这一点,我国学者是经过一个认识过程的,1993 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初审稿)》在教学目的中就提出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最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旗帜鲜明地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一个核心素养,提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段话对于英语学科的性质起到了进一步正本清源的作用,因为它更加有力地说明了英语学科具有开启心智、发展思维品质、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外语学科的人文性。
三、英语学科如何发展思维品质?
现在,就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所列举的三种思维品质来研究外语学科是怎样通过教材与教学训练和发展的。在外语教材和教学中,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是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的,因此,人们会误解成语言学科不像理科那样起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其实,语言是外壳,语言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当代的英语教材,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与社会科学、音体美劳,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外语教材中有许多主题语篇直接反映了某种思维品质,而外语教学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处处需要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一)逻辑性思维
“逻辑”源于希腊文 Logos,其原意为言语、思想、概念、理性等。1902 年,严复将英文 Logic 音译为“逻辑”,后成为学科名称。逻辑学研究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及其发展过程的学说。[4]逻辑思维是一种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方法有定义、划分、概括、限定、归纳、演绎等,是对象在思维中抽象化的方法,也是思维中的抽象化对象运行、推演、变幻的方法。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归纳概括规则—抽象演绎到运用。在小学低年级,使用直观教具、全身反应法等适于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加大推测、联想、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意识或概念,如词形变化、语法意识等;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升华,思维抽象化速度加快,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抽象概括等能力会有质的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自觉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就需要克服两个障碍:一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大大低于其思维水平,造成外语教学“思维幼稚化”;二是语言知识是有形的,要检测的,思维是无形的,无法测量,因此不受重视。
毋庸置疑,关注语言知识很重要,然而语言教学如果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必然是低效的。如果学生不善于用脑思考必然会变得愚钝,反之,则
显得灵敏,于是在同样条件的学习环境下会出现分化。知识是靠学生建构的,而不只是靠教师教会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5]譬如,许多学生为英语单词难记感到苦恼,但是成功的学习者并不觉得难,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英语词汇学习的思维体系和构建了一套不同于母语的新的词汇网络系统。这个系统至少包含以下 6 个系统:(1)词的音、形、义,属于相互密切联系的表层系统;(2)词的语法特性;(3)词的派生、复合与转义;(4)词的搭配所形成的无数固定或非固定词组,又称词块(Word Chunks);(5)词的隐含意义(Connotation)与联想(Association)的意义;(6)词的使用语境或语体(Register)。其中后两项涉及词的深层系统。成功的学习者在掌握这套词汇思维体系必然要训练自己的分类、比较、联想、概括、综合等抽象思维的。语音和语法学习也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如通过语言实践中感知、发现到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演绎,最后将看似僵硬的规则变成一套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运用到实践中去。
英语教科书中有大量可以启发逻辑思维的语言材料,但是教学中重语言训练不重思维训练的现象比比皆是。教科书中不乏疑难案件侦破的故事,像福尔摩斯等侦探常用的就是逻辑思维断案。如 1997 年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第二册下的课文 Noises in the Night 和人教版(2007 年)高中教科书第 11 册 U2 的 The Mystery of The Red-Headed Club,以及传统课文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等。在使用教学
资源中这类故事时,师生往往在欣赏扑朔迷离的情节之余,会指出其所含的伦理道德,但是否重视破解疑案题过程中 Sherlock Holmes 和 Portia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特别是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呢?或者会明示各类思维的特征呢?教师常常忙于让学生分析语言、理解阅读语篇,并回答问题,却很少启发学生也设身处地思考如何破案,让他们假设、分析、推断等,然后让他们读完文章,并验证自己的判断。也许,学生还会有不同的破案方法,甚至是创见。
(二)批判性思维
摩尔和帕克给批判性思维下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也就是说,批判或评判已有的一种思维,对其思考过程进行理性评估,考量这种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6]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得出正确的结论。批判性思维不一定仅适用于两人或两种观点之争,在评估任何论证,包括自己的论证时都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摩尔和帕克在“批判性思维”书中引用了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工程(CLA)具体罗列的很多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笔者摘取其中部分技能,用于外语教学,现列举如下。
现在,结合英语教材内容来看看,在实践中怎样使用这些技能。
例一,判断阅读语篇信息是否恰当,读者与作者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应给学生思维、评价和发表观点的空间。浙江省的教师在执教人教版(2007 年)高中教科书第 5 册 U5 Theme Parks Fun and More than
Fun 时,不只停留在学生理解文本的事实性信息上,还引导他们反思和评价。为此,教师设计了问题:Do you think these three examples(指文中三个主题公园)are well-chosen? Why(not)? If you were the writer,would you choose the same three parks as the writer did? If not,can you recommend or design another one?教师提供了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必要的语言支架后,学生深入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由,侃侃而谈。[7]类似的评判性思维活动还有阅读续写、改换标题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二,在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论证信息的准确性时,需要分辨事实与观点,证据十分重要。人教版(2007)高中教科书第 5 册 U4 Making the News 一个渔夫拿了一条大鱼参加比赛,说是自己从海里打上来的,但是有人看见他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渔夫与目睹者的话陈述了不同的观点,但是目睹者的话加上市场卖鱼人的证词,终于洞察事实真相。
例三,英语教材中不乏劝导人们不可轻信言过其实的结论,如广告或网络媒体语言等,又如 1983 年初中教材第五册 It"s Unfair 故事中的老师对学生 Jenny 的偏见 A Thief,Always a Thief?中的老板错怪一个有前科的工人偷了他的钱包,以及老教材中的 The Blind Man and the Elephant(瞎子摸象),都说明了对人或事物单凭偏见、印象、片面的现象做出的判断和结论是不可信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四,在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的办法时,需要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判断。在英语教材中不少主题会有莫衷一是的问题,如
Chemical Versus Organic Farming,尽管有机耕作有种种优越性,但不能使产量满足需求,因此化学耕作仍然存在。对于 Global Warming 会给人类带来的利大还是弊大,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彼此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说明前因后果。生活和学习中常会遇到此种情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