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经验、问题与对策【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经验、问题与对策【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Experience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epening Industry-University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作
者:
马树超/郭文富
作者简介:
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 200032,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 金华 321007; 郭文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3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 200032
原发信息:
《中国高教研究》(京)2018 年第 20184 期 第 58-61 页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从中国高职教育 20 年的大发展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克服现存问题,进一步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深入推进产业界、教育界的有机衔接,以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Experience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epening Industry-University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Industry-University Integration/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8 年 10 期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8.04.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世界舞台提供智慧和方案的重要支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这一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由结合、合作走向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坚持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
中国高职教育 20 年的健康发展,既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也是对坚持产教融合这一重要经验的最好诠释。尤为可贵的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改革是从基层院校的实践探索开始的,一批高职院校坚持与产业互通互融,努力将代表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和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加快了高职教育改革
步伐,走出一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发展之路,将产教融合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出了空前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1.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产业先进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产业先进技术对职业岗位的关键要求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中,对推进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有效推广产业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等具有重要的主导意义,也为高水平专业建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平台资源。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将产业先进技术融入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贡献水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UPD 合作模式”,与技术链上游企业群(Upstream firms)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Platform),将生产标准、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推进产业先进技术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为技术链下游企业群(Downstream firms)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类专业与华为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将华为面向在职工程师的认证融入教学,课程开发与证书认证互促互进,形成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2008 年成立国内高校第一家华为合作授权培训中心,2011 年建成国内高职第一所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在校生中产生了全球高校第一位、全世界第 150 位华为光传输顶级认证专家,49 名在校生通过华为路由与交换顶级认证,2013—2016 年连续 4 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2.将产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产业优秀文化不仅能够体现产业的精湛技艺,而且承载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高职院
校在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重视发挥产业优秀文化的育人作用,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育人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探索促进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于一体的有效途径,以优秀文化持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行为方式,提升育人水平。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在商科类专业教学中融入鲁商优秀文化元素,创建鲁商博物馆,传承鲁商文化“经道义、营民生,顾国谋利”的精髓,构建了“课程同向引领、鲁商文化浸润、心灵能量滋养、网络思政助航、服务学习导行”五位一体的商科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成效显著。
3.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过程。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教育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的亮点,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革新和服务贡献能力提升,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行业性、地方性特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区域企业有什么难题,就建立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做法,把温州重点打造“国际时尚智城”的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设置与教学要求,全方位推动专业教学改革,该校现有 35 个专业全部根据区域的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设置,建立了 41 个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服务温州企业,学院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名片。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紧贴贵州生态畜牧业大省及纯天然中兽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联合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共建“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
心”,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该中心集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程化实验、中试产业化、凝聚培养人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的特色,成为引领贵州民族地区中兽药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平台。
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得益于中央政府和财政专项的有效引导。如2006 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计划重点引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0 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计划重点引导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2015 年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进一步引导产教融合的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政府部门对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使得院校方向感、获得感大大增强。专项资金推动高职院校改革,成为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政府重要作用的重要范式。“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业、新技术新装备和健康养老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积极设置新专业或增设新的专业方向。面向第二产业的新增专业点数由 2010 年的 2865 个增加到 2015 年的 4926 个,增幅 71.9%;面向第三产业的由 1466 个增加到 2997 个,增幅 104.4%[1]。仅在 2014 年,高职院校主动停招或撤销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 5200 余个,同时新增了 3200 多个与新业态密切相关的专业[2]。
实践证明,坚持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壮大的关键。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资源和
教育教学过程,推进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推广产业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
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仍然存在三个瓶颈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必将改变就业结构和方向,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改革实践不断走向深入,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和示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仍面临诸多瓶颈制约。
1.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偏重于院校自身发展而忽视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导致在理念和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各地各院校对产教融合缺乏共识。有人认为校办产业就是产教融合,有人主张产教融合就是办“校中厂”“厂中校”,有人觉得企业的逐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产业与教育是不可能实现融合的,等等,因此对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缺乏应有的重视。2016 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为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全国高职院校评估的主题确定为“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将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共同育人和服务经济社会等指标作为评估的重点,以推进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评估主题并未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评估工作那样更加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很难真正发挥好推动作用。
2.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不足,使得企业方面缺少动力。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上仍显薄弱,相关条款的力度、操作性与约束性也存在不足。在此情况下,产教融合往往容易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驱动力欠缺、有效性不够,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等亟待加快形成。尤其是当前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发挥着引领全局、覆盖全面、贯穿始终的独特作用,引导着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各尽其用。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加快完善统计、分析与评价体系,及时反映产教融合的水平与效益。《意见》要求“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并要求“强化监测评价结果运用,作为绩效考核、投入引导、试点开展、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若能够加快落地,将对深化产教融合突破瓶颈发挥重要的作用。
3.产教供需的双向对接困难重重,市场的优秀力量难以进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在于把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等融入教育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专业教学能够不断对接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体制内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加上繁重的专业教学课时压力,使得专业教师既缺乏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也缺乏吸收产业先进技术元素的时间和动力。而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在面向市场、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方面具有优势,作为体制外的存在,是要以灵敏的嗅觉与快速反应
才能生存和发展的,他们可以为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既缺少体现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教学服务组织,也缺乏引入这些市场优秀力量的动力和机制。
三、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中国高铁等先进技术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传统模式的教育教学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深化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终评价标准,不是合作企业的数量有多少,而是产业先进技术元素、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的深度,是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规格优化的力度,是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程度,关键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面对产业发展的胜任力提高,学校服务力提高。
1.政府部门要致力于优化产教融合的发展环境。政府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发挥产教融合的先行先试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和产教融合大样本试点,推进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建设一批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鉴于高职教育改革探索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的专项引导作用,将更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红利。另一方面,要推进《意见》落实,组织科研力量,加快建立健全凸显产教深度融合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效能评价体系,细
化促进行业企业办学的具体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2.产业技术链上游企业要参与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深度参与,是打造产教融合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应当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决策等。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也是推进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企业等主体参与办学,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可以加快教育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结构现代化。因此,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吸引优势企业参与,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近日,教育部等 6 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强调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
推荐访问: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经验、问题与对策 深化 对策 融合
下一篇:对于开展干部调研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