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集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钢集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试点企业申请材料
申报企业: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盖章)
推荐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盖章)
申报日期:2014 年2 月25 日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请表
申 报 企业 基 本 信 息 企业名称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毕志超 组织机构代码 16314815-7 注册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三资 联系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 21 号 邮政编码 250101 联系人 孙海港 电话及手机 0531-88867317,13583150601 传真 0531-88982126 电子邮箱 Sunhg139@139.com 截至上年末的主营业务收入 376 亿元 员工总数 3.7 万人 所属行业 钢铁
□有色
□黄金
□稀土
□石化
□化工
□建材
□民爆器材
□机械
□汽车
□民用飞机
□民用船舶
□轨道交通机械
□轻工
□纺织
□食品
□医药
□家电
□烟草
□电子信息
□软件
□通信
□其他行业(请注明)___________ 管理体系认证情况(提供证明材料)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
其它:测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管理体系 相关荣誉(提供证明材料)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授予年份:
2012 年 □省级两化融合标杆(示范)企业
授予年份:
年 行业两化融合标杆(示范)企业
授予年份:
2013 年 国家级质量奖
授予年份:
2003
年 省部级质量奖
授予年份:
2004
年 企业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和阶段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始建于 1958 年,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长期以来,济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市政府关于两化融合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制造,促进企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09 年,济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被工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估为最高等级-“融合创新”阶段,2012-2013 年,济钢荣获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标杆企业等称号。
二、管理机制
济钢建立了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以顶层设计、战略推进、建设实施、运行与绩效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信息化治理架构,有效利用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化与业务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融为一体,全面支撑企业的发展。成立了由总经理担任组长、信息化规划与研发部门、相关业务单位为成员的济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为济钢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机构和议事机构,形成了统一领导、专业管理、责权明晰、协同推进的模式。
2013 年济钢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专责部门--信息化中心,明确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保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先进水平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与专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推进管理提升,使信息化成为提升企业管
理水平的重要载体,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三、主要内容和做法
在企业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济钢以“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设备点检管理一体化”为目标,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完成了信息自动化的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了企业生产过程、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领域,形成了完备的五级信息自动化体系架构和业务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两化融合范围,提升两化融合层次,逐步形成了以工艺过程智能化、产线管理智能化、企业商务智能化为核心的智慧企业框架,创立了工艺过程智能化、产线管理智能化、商务决策智能化三个层级的两化融合推进路径和智慧企业建设模式。
(一)自动化与生产工序深度融合,实现工艺过程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集中管控技术和模型控制技术,建设覆盖企业各生产工序的自动化系统,提高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和装备水平,并为产线管理智能化提供基础支撑。
(二)信息化与生产管控深度融合,实现产线管理智能化。
以管控一体为目标,开发实施 MES、检化验、物流管控、生产调度指挥等信息系统,并与过程控制系统互联互通,将生产管理从局部最优提升到产线最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种资源,实现敏捷制造。
(三)信息化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商务决策智能化。
开发企业信息门户、决策支持系统、投入产出价值模型等信息系统,以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和信息数据分析挖掘为手段,全面掌控运行实绩,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实现企业高效运作,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撑。
四、经验体会
(一)决策层高度重视是两化融合取得重大进展的根本保证。决策层的重视,可在资金上、组织上、措施上给予保证,提升企业各层面对两化融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最大程度的消解因管理模式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和阻力。
(二)与企业整体战略协调一致是两化融合工作的价值所在。信息化始终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论是两化融合成功实施的基础。确立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了信息化战略的稳步推进。树立信息化和管理互为载体的理念,通过部门协同和管理制度配套,促进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有效融合。
(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是两化融合取得实效的关键。将全部业务流程纳入到系统中管理,推倒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业务流程透明化、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优化、固化、再优化”的良性循环,适应企业的持续发展。
(五)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系是两化融合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将设备、原料、材料、项目,以及工艺控制参数、内部质量标准、交付标准,形成企业信息化编码体系,实现了济钢历史上第一次数据大统一,固化了管理体系,提高标准管理的执行力、运行的刚性和实效,为系统顺行创造了条件。
(六)建立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团队是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两化融合需
要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为企业播下了管理创新的种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有力支撑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七)通过信息化与企业专业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当信息化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如何释放信息化潜能,为生产经营创造价值,是信息化终极目标。通过信息化管理与专业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独有的作用,提高信息化管控能力,实现物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五 、主要成效
多年来,济钢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经过不断探索,以“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为目标,创立了工艺过程智能化、产线管理智能化、商务决策智能化三个层级的两化融合推进路径和智慧企业建设模式,实现了业务架构的整体搭建、应用系统的快速布局和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信息资源价值,以独特的视角准确把握企业脉动,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规则,在企业发展的各阶段,以及抵御危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济钢先后入选中国信息化百强企业,获得信息技术应用国家倍增计划优秀项目奖,先后荣获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称号、山东省信息安全先进单位、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标杆企业等称号。
真实性承诺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二、两化融合现状 (一)推进两化融合 基本情况 。
济钢建立了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以决策、建设、运行、绩效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信息化治理架构,有效利用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化与业务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融为一体,全面支撑企业的发展。
1.战略定位。
济钢在 2002 年和 2006 年分别启动了“信息化推进战略”和“信息化带动战略”,并作为总体战略的六大支撑子战略之一。2010 年发布实施《智能济钢建设纲要》。在济钢的发展进程中两化融合始终处于战略核心地位。
2.组织领导。
在启动“信息化推进战略”之初,建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为济钢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机构和议事机构,形成了统一领导、专业管理、责权明晰、协同推进的模式。
3.规划标准。
济钢依据国家发布的《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和《物联网“十二五”的发展规划》、科技部发布的《智能制造专项规划》、中钢协发布的《中国钢铁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以及山东省和济南市的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制订适合企业自身的两化融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制订过程中,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参加论证,与甲骨文、惠普、IBM、西门子等国际知名 IT 公司开展各层面合作,使济钢的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同时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不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信息系统开发,均按照行业最高能级和标准实施,并兼顾未来的功能扩展需求。
4.资金保障。
建立了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在济钢每年的固定资产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的计划中,均设有信息化专项。在计划实施期间,还可通过单独立项的方式追加项目计划。近年,济钢在信息自动化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 10 亿元。
5.人员队伍。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济钢培养和形成了一支集规划咨询、设计开发、系统实施与运维、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多专业、复合型的人才团队。
6.管理制度。
(1)建立了中长期战略规划发布和推进机制。自 2002年以来每个五年期,济钢都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企业的两化融合规划,明确预期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和应对措施。
(2)为确保两化融合规划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制定年度计划,滚动实施,建立企业信息化年会机制,与总体规划形成闭环。同时,配套建立了信息化承包机制,形成了持续有效的反馈机制和客观全面的评估体系。
(3)将两化融合与公司现有的质量、安全、环境、能源、计量等五大体系相融合,共发布各类业务规范、作业文件 47 个。将信息化运行管理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了专业化的月度绩效考核机制。
7.基础设施。
形成了标准高、设施完备的信息化基础保障体系。包括50余公里的千兆主干光网和国家A 类标准的 4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集中存储系统、异地灾备系统,配置了各类服务器 55 台套、网络交换机 480 台、存储设备 3 套。搭建了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建成了统一传输标准的数据接口交换平台,确保各层级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8.保障能力。
引入 ITIL 技术和管理理念,把业务系统、管理平台、管理岗位与人员,通过流程有机组织起来,建立了规范、有序、高效的 IT 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研发管理机制,2010 年 8 月获得了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三级认证,济钢成为国内少数几家钢铁企业获得 CMMI 认证的公司之一。目前济钢在两化融合领域,拥有 21 项国家专利,13 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各类技术创新成果百余项。
(二)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建设情况 。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济钢完成了信息自动化的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了企业生产过程、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领域,形成了完备的五级信息自动化体系架构和业务支撑平台,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设备点检管理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的管理目标。
1.生产过程控制领域。
以大型化、紧凑化、智能化为目标,在各生产工序开发应用集中管控和模型控制技术,整合和优化生产工序、管控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生产管控水平、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了物耗能耗,并为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铁前工序,开发应用了焦化集中管控系统、烧结二级模型系统、高炉二级系统,实现了操管合一;在炼钢工序,开发应用了智能炼钢、模型炼钢技术,实现了一键式智能化炼钢和全自动化连铸,技术达到国内冶金行业一流水平;在轧钢工序,实现了加热炉一级二级系统集成、大功率电气传动系统的集成和全自动智能控制,达到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2.节能减排环保领域。
干法熄焦全自动控制系统,在行业内第一家实现了焦炭全干熄;焦炉烟气分级调湿系统,实现了副产废气就地治理和循环复用;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控制系统、分布式余热余能发电系统,实现了 60%的电力自供;智能化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了能源系统的集中监控、计划管理、调度运行、绩效分析、预测平衡等功能,为企业能源过程管控、系统节能挖潜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3.安全生产管控领域。
采用物联网等技术,对煤气、高温金属液体、供配电系统、特种设备等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造,实现了远程控制和人机分离;建立了公司级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智能维检(AMS),实现了设备预知维检。着手开发气体介质监控系统和危险源“电子地图”,搭建企业级数字化安全集中监控平台,有效提升了系统本质安全。
4.产线集成管控领域。
以管控一体、产销一体为目标,开发产线 MES 系统、生产调度指挥、远程计量、检化验、网络化设备点检等信息系统,为企业实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