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供大家参考。
前 言
一、白皮书编写背景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工业互联网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撑服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起来,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起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创业创新生态 , 吸引集聚人才 ,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 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 。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加速融合,正在引发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 变革,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 动能新活力。加速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抢抓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新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新基 建基础支撑作用,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梳理不同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特征、应用场景和落地
路径,赛迪研究院联合有关部属单位和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对重点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旨在为广大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供可落地的经验借鉴,切实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白皮书主要内容
白皮书重点介绍了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 5 个新模式,以及零工经济、共享制造、现代供应链、工业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 5 个新业态。具体到每个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结合企业转型升级趋势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重点介绍了“平台 + 新模式新业态”典型特征、重点场景和对策建议等三方面内容。
(一)“平台 + 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特征
该部分主要回答了“平台 + 新模式新业态”的特征。上述十个新模式新业态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而起,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而不断迅速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推动传统制造系统各个环节和要素的解耦、整合和重构,优化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资源配置,并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向更高层次、更深水平迁移,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的内涵也在发生演进,加速制造业迈向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的新阶段,加快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典型应用场景
该部分主要回答了“平台 + 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场景。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流通与 售后服务等业务系统云化改造,汇聚整合数据资源,从数据 资源、业务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应用场景。本白皮书从应用场景出发,通过梳理基于工业互 联网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实践案例,明晰新模式新业态边界,确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重点方向,为进一步推广新模式新 业态场景应用提供有效路径。
在新模式方面,数字化管理主要聚焦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组织管理等场景;智能化生产主要聚焦智能设备、智能产线、智能服务等场景;网络化协同主要聚焦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运维、供应链协同等场景;个性化定制主要聚焦少品种大批量定制、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和“小作坊式”单件定制等场景;服务化延伸主要聚焦产品效能提升服务、产业链条增值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场景。
在新业态方面,零工经济主要聚焦开源社区、创客平台、协同外包服务平台等场景;共享制造主要聚焦制造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等场景;现代供应链主要聚焦 供应链协同、柔性供应链、智慧物流等场景;工业电子商务 主要聚焦集采集销、垂直行业电商、工厂直销等场景;产业 链金融主要聚焦融资租赁、互联网信贷、精准投保等场景。
(三)对策和建议
该部分主要回答了“平台 + 新模式新业态”落地路径。基
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是一项涵盖生产设备、业务流程、组织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系统性工程。本白皮书围绕数字化改造、机理模型开发、解决方案培育、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加快基于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落地的可行路径。从数字化改造看,要聚焦数据资源汇聚,提升企业设备连接能力。从机理模型开发看,要聚焦知识沉淀复用,固化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从解决方案培育看,要聚焦特定应用场景,提升优质解决方案供给质量。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看,要聚焦产业生态优化,协同政产学研等主体力量。
目
录
一、数字化管理
....................................................................... 1
1.1
“ 平台 + 数字 化 管 理 ” 的特征
............................................ 1
1.1.1
数据:从附属产物到生产要素
............................... 1
1.1.2
管理:从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
............................... 1
1.1.3
组织:从刚性架构到液态架构
............................... 2
1.2
典型应用场景
................................................................. 2
1.2.1
资产管理
.................................................................. 2
1.2.2
运营管理
.................................................................. 3
1.2.3
组织管理
.................................................................. 4
1.3
对策和建议
..................................................................... 4
1.3.1
夯实数据采集基础,加快设备业务协同上云
....... 4
1.3.2
增强模型有效积累,推动工业知识沉淀复用
....... 5
1.3.3
强化解决方案培育,提升企业资源整合效率
....... 5
1.3.4
完善数据应用生态,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 5
二、智能化生产
....................................................................... 7
2.1
“ 平台 + 智能化生产 ” 的特征
............................................ 7
2.1.1
设备智能化
.............................................................. 7
2.1.2
生产柔性化
.............................................................. 7
2.1.3
优化动态化
.............................................................. 8
2.2
典型应用场景
................................................................. 8
2.2.1
智能设备
.................................................................. 8
2.2.2
智能产线
......................................................... 9
2.2.3
智能服务
....................................................... 10
2.3
对策和建议
................................................................... 11
2.3.1
聚焦边缘数据,打造高效边云协同体系
............. 11
2.3.2
聚焦模型开发,强化机理模型供给能力
............. 12
2.3.3
聚焦应用场景,深化解决方案应用推广
............. 12
三、网络化协同
..................................................................... 14
3.1
“ 平台 + 网络化协同 ” 的特征
.......................................... 14
3.1.1
数据:从局部孤岛到连通体系
............................. 14
3.1.2
资源:从价值链条到价值网络
............................. 14
3.1.3
业务:从串行推进向并行协同
............................. 15
3.1.4
能力: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
............................. 15
3.2
典型应用场景
............................................................... 15
3.2.1
协同设计
................................................................ 16
3.2.2
协同制造
................................................................ 16
3.2.3
协同运维
................................................................ 17
3.2.4
供应链协同
............................................................ 18
3.3
对策和建议
................................................................... 19
3.3.1
夯实网络基础,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 19
3.3.2
聚焦场景应用,提高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 19
3.3.3
加强跨界融合,构建协同生态体系
..................... 19
四、个性化定制
..................................................................... 21
4.1
“ 平台 + 个性化定制 ” 的特征
.......................................... 21
4.1.1
用户中心化
............................................................ 21
4.1.2
数据贯通化
............................................................ 21
4.1.3
生产柔性化
............................................................ 22
4.2
典型应用场景
............................................................... 23
4.2.1
少品种大批量定制
................................................ 23
4.2.2
多品种小批量定制
................................................ 24
4.2.3
“ 小作坊式 ” 单件定制
............................................ 24
4.3
对策和建议
................................................................... 25
4.3.1
聚焦业务协作,打造数据贯通体系
..................... 25
4.3.2
围绕实时响应,完善边云协同体系
..................... 26
4.3.3
深化技术融合,夯实应用技术基础
..................... 26
五、服务化延伸
..................................................................... 28
5.1
“ 平台 + 服务化延伸 ” 的特征
.......................................... 28
5.1.1
企业定位: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
..................... 28
5.1.2
产品形态:从产品向产品服务系统转变
............. 28
5.1.3
商业模式:从短期交易到长期服务转变
............. 29
5.2
典型应用场景
............................................................... 29
5.2.1
产品效能提升服务
................................................ 29
5.2.2
产业链条增值服务
................................................ 30
5.2.3
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 31
5.3
对策和建议
................................................................... 32
5.3.1
深化技术应用,打通数据流通壁垒
..................... 32
5.3.2
加快平台培育,优化解决方案供给
..................... 32
5.3.3
强化示范引领,加快模式创新应用
..................... 32
5.3.4
优化公共服务,构建综合生态体系
..................... 33
六、零工经济
......................................................................... 34
6.1
“ 平台 + 零工经济 ” 的特征
.............................................. 34
6.1.1
雇佣关系:从合同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
............. 34
6.1.2
交易内容:从体力交易为主向知识交易为主转变
....................................................................................................
34
6.1.3
商业模式:从要素驱动体系到创新驱动生态转变
....................................................................................................
35
6.2
典型应用模式
............................................................... 35
6.2.1
面向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源社区
............................. 36
6.2.2
面向创客的制造业 “ 双创 ” 孵化平台
..................... 36
6.2.3
面向中小企业的协同外包服务平台
..................... 37
6.3
对策和建议
................................................................... 37
6.3.1
提升零工经济机制保障
......................................... 37
6.3.2
优化软件开发工具供给
......................................... 38
6.3.3
加强行业资源开放共享
......................................... 38
6.3.4
完善产业融通发展生态
......................................... 38
七、共享制造
........................................
推荐访问: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 互联网 白皮书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