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
完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木本油料营造、林木良种培育、油料产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土绿化示范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省级涉农统筹资金和乡村振兴专项,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用好林业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用好林业产品抵押、质押融资、森林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快产权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完善林业投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完善林业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大力推进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合理扩大油茶、板栗、澳洲坚果等种植规模,加快药用肉桂、沉香、香樟、互叶白 10 千层等树种的精深加工技术和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坚持规模适度、注重品质特色,新建与改造一批荔枝、龙眼、柑橘、三华李、竹笋、橄榄等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苗木生产基地,推动品种改良和树种、品种结构调整,不断做强森林特色食品、林源饲料、木本粮油、木本调料等产业。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突出原生态、无污染,坚持自然生长和人工培育同步推进,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完善林产
品标准化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一批优质林果、茶叶和南药等地方特色的林产品产业园。支持以木本粮油产能和质量提升为重点的研发攻关,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经济林产业综合实力。到 2025 年,力争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 2600 万亩,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超过 1000 万吨,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突破 800 亿元。
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利用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融合。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都市型林下休闲业和特色种养殖业,着力提升林下经济产业附加值。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发展以森林人家、森林驿站为代表的林下森林康养业,以南药、食用菌、珍稀植物等为特色的林下种植业、采集加工业,以及林禽、林蜂等特色的林下养殖业。推动林下经济绿色化、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经营,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壮大发展主体。提升林下经济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建立健全林下经济标准体系。
一、 推动木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冲击,林业产业发展面临木材原料进口受限、国内木材可利用资源不足等问题。除扩大优质木材资源进口供应渠道外,着力营造短轮伐期用材林、大径级用材林,以保障优质木材有效供给,切实维护木材安全。利用各地域自然条件优势,坚持市场导向,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发展商品材,鼓励在商品林中推进以培育优质木材为经营目的的工业原料林。科学布局发展桉树、杉木、湿加松、黑木相思等速生丰产用材和毛竹材,鼓励集约化商品材基地、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基地建设。
二、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优良竹种保护培育,大力培育优质竹林资源,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提质改造,推进竹林集约化、基地化建设,以韶关、肇庆、清远、河源、梅州、茂名、揭阳等地为重点区域建设竹原料林基地。积极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创造个性化的竹产品与家居产品,实现制造、销售和消费体验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竹纤维、竹结构建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竹类新材料科技创新研发,强化竹材、竹叶、竹笋及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打造全竹利用体系。着力发展以竹景观、竹文化为主要元素的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至 2025 年,建设 10 个省级竹产业发展基地,推进发展竹产业集群。
三、 特色林果产业 发展岭南特色林果产业,打造北回归线优质林果产业基地和热带林果示范区,既合理开发新区,也适度调整产地,防控与改种并举。提高林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水果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凉果蜜饯、原汁原浆生产和果酒精
深加工,发展优质荔枝、龙眼、芒果等干制产品,提升传统凉果蜜饯生产精深加工技术和绿色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设施设备的机械化水平。
四、 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风险评估 加强食用林产品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含产地环境)的质量安全检测,支持鼓励林下经济经营者申报森林生态标志、地理标志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产品溯源机制。
五、 促进林下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探索“产、游、销”的发展模式,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休闲观光基地。
六、 持续推进林下经济示 范基地建设 创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不断提升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七、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产业管理职责,高度重视林草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积极争取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木本油料营造、林木良种培育和油料产业发展,地方根据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履行支出责任,按规定统筹中央财政和自有财力,大力支持林草产业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经济林、油茶林等造林项目以及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纳入生态建设支持范围。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林草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服务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设立林草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林草主管部门的行业优势,稳妥推进基金项目储备、项目推介等工作。
(三)优化资源管理完善林草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科学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在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前提下,依法依规利用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与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保障商品林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草产业用地。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 1%—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
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森林法》有关规定的,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要求,丰富和完善林草资源资产报告内容。
(四)推进示范建设推动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区,认定命名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参与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鼓励各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办好各类重点林业展会。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和基础研究,强化良种选育、用材林培育、林业新材料、林业生物质能源、林草机械装备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广大数据、云计算、5G 等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林草产业数字化发展。
(六)深化国际合作健全林草国际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组织等国际组织作用,深化优势产能、技术和服务等领域合作。认真履行林草国际公约,积极参与林草产品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处置和维权工作机制。
八、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 9 万亿元,比较完备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改善,吸纳就业能力保持稳定;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明显提升,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林草产品国际贸易强国地位初步确立,年进出口贸易额达 1950 亿美元;林草资源基础更加巩固,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有效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 推动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要求,科学合理、依法合规选址,开展国家储备林重点工程建设。利用政策性资金,组建项目公司,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不断创新适合广东实际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优化储备林基地布局,大力培育乡土树种,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林和大径级用材林。按照基地化、规模化要求,重点建设火力楠、乐昌含笑、南岭栲、樟树、南方红豆杉、木莲、南酸枣、柚木、红锥、土沉香、楠木、印度檀香、黄檀、降香黄檀、格木、黑木相思等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和大径级用材林基地。深入开展珍贵树种木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
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珍贵树种发展附加值,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充分发挥梅州、肇庆、南雄国家储备林项目的试点示范作用,全省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 300 万亩。
推荐访问: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 完整版 实施方案 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