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教快乐传承——以古文诵读为例浅谈“陈琴歌诀乐读法”(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乐教快乐传承——以古文诵读为例浅谈“陈琴歌诀乐读法”(2022年),供大家参考。
传统乐教的快乐传承——以古文诵读为例浅谈“陈琴歌诀乐读法” 于琮 《小学语文教学》2018 年 13 期 于琮:“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素读经典在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组长陈琴的徒弟,课题组副组长,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扬州大学文学博士。曾获中华书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度卓越贡献人物奖,中华吟诵学会中级讲师,兼任山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尼山书院吟诵学社秘书长等。
古文经典的记诵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级教师、古诗词吟诵专家陈琴老师找到了突破口,在其首创的“经典素读”课程中,长声为吟,促声为诵。琅琅书声如金声玉振,叩击着我们的灵魂,陈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快乐读书,启发我们思考教学的真谛。20 多年的教学实践,陈老师不仅吟诵经典,还会用节奏流转、气韵生动的歌诀乐读法带孩子们翱翔在经典的天空。陈琴歌诀乐(yuè)读法,又称歌诀体,是由经典素读创始人陈琴首创的或歌谣或念白或咏叹的一种读书方式。歌诀体是中国传统乐教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它遵循中国汉诗文传统的读书规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读书方式。此法依归于“开智于声”,达到“弱而能言”之功效,它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有序的音乐节奏与律动中记忆经典,在潜移默化之中浸润于经典,在神气情韵的流转中体悟经典精神,在摇曳生姿的琅琅书声中培养人生观,养成君子品性。歌诀乐读法在经典素读古诗文教学中常常与吟诵先后运用,所以,将其与吟诵对比分析,由此窥其一二。
一
歌诀乐读与吟诵的异同点
作为对传统读书方式的继承,歌诀乐读与吟诵既相通有所不同,现将二者试做比较。
01 歌诀乐读与吟诵的相同点:
第一,乐教传承 二者都是中国传统乐教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遵循中国汉诗文传统的读书规律,是寓教于乐的读书方式。注重正音识字,诵读清楚,要如朱子所谓“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
第二,便于记忆 二者都在律动的音乐感之中,反复诵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身体相谐,增强记忆。在高声朗读与熟读背诵中,文或诗就盘旋在心中,在反复涵咏与重复中,新的体悟不断生成,进而会其情趣,得其神韵。
第三,据义而成 二者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基础上,根据文意确定逻辑重音才可以读好。吟诵需要依义行调,歌诀乐读需要因文律动,在诵念中协调律动,注重感统相谐、手舞足蹈。
第四,因体而变 二者都会因文体差异而变化相应的诵读方式。
02 歌诀乐读与吟诵的不同点:
歌诀乐读与吟诵在诵读形式上和目的上皆有不同。
首先,歌诀乐读与吟诵在诵读形式上的不同:
第一,朗声诵读
与吟诵可以浅吟低唱不同,歌诀乐读更强调朗声诵读,大声多遍诵读之后,句子脱口而出。朱熹在《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第四》中强调:“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姚鼐在《惜抱轩尺牍·与陈硕士》书中,谈及刘大櫆的诵读之法,也强调:“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 第二,击节诵读 长声为吟,促声为诵(击节为诵)。击节为诵,必然形成一种与曼声吟咏不同的速度。根据文意不同有快歌诀、慢歌诀,快歌诀既有利于激发朗读者的情绪,也便于提高单位时间里的诵读效率;慢歌诀有利于读者体会文意的变化曲折。
第三,旋律从简 歌诀乐读为平念,旋律变化简单,侧重从声音的高低强弱强调文意,旋律较少高低起伏,吟诵为唱念,在旋律的曲折中体现文意。
第四,节奏有序 这一点是歌诀乐读的关键所在。朱光潜说:“人类的情感最易见于声音节奏”,歌诀乐读中,透过直接而有力量的声音节奏,文字的意义进一步传递。节奏是指诵读中声音高低、语速快慢、语调轻重缓急等要素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吟诵的节奏是散拍子,高低快慢没有一定的规律。歌诀乐读节奏有序,以相对均匀的节奏,可快可慢,因人而宜。节奏的快慢正如西方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甚至有时还会有附点节奏,但整体上是以相对稳定的节奏前行。诵读者
在诵读时可以想象一盏大钟的左右摇摆,“嗒——嗒——”调整气息使之相符。不必要求严格按照西方的节拍来进行,只需要随文势大致相符,呈现出与长长短短的文句相契合的慢慢快快的节奏就可以。这种节奏与诵念者本身是相谐一体的,如上所引,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对于生灵来说是一种自然需要。同时,诵读中会因文体文风的差异带来不同的感受,如分别读充满阳刚之气的《岳阳楼记》和阴柔之感的《前出师表》,节奏不同,情感体悟也自然不同。所以,歌诀乐读注重自然心理节奏,符合语境和逻辑重音的变化,音节长短与逻辑重音强弱相符相统。把握节奏时可以依据字节奏、词节奏,以字、词为切分单位,讲究自由性、对称性,既对立又统一,在基本对称的原则上,保持末句收束结尾的变化。
第五,气韵流转 歌诀乐读因节奏的变化而产生一种歌谣的回环复沓之美,这种气韵与上面的文章节奏、诵读者的呼吸是相谐而行的。
其次,歌诀乐读与吟诵在诵读目的上也有不同:吟诵是依据诗文的韵律有声腔曲调的明显变化,更能传达诗文情感。歌诀乐读的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记诵效率,主要针对的是提高记忆的功夫。因此,不同的目的也就决定了不同的读法。歌诀乐读,借助韵语与节奏琅琅上口,方便背诵与记忆,现代社会的古诗文教学中,要与吟诵、朗读结合起来,切不可偏于其一,并训练学生能在这几种读书方式中间转换自如,而不是只拘泥于一种读书方式,使其真正做到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 歌诀乐读的大体步骤 歌诀乐读的读法依然还是遵循着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篇章的基本范式,大致如下:
第一,字音正确——字正腔圆读准音此环节强调识字正音,要字正腔圆读准音,可以不强调节奏性或是用最简单的节奏。
第二,文意畅达——疏通文意求畅达此环节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正确断句,为下面寻找有序的节奏做铺垫。
第三,节奏有序——因文据意调节奏此环节因文据意选择逻辑重音,根据逻辑重音设计歌诀体节奏类型,调整节奏,使之能更好地传达情感。
第四,气韵流转——调控气韵穷阴阳此环节注重因声求气,声断气不断,似断似不断,浩气潜引,在节奏与气韵相谐之中体悟经典精神。除去第一个步骤,后面的三个步骤其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诗歌与散文文体的不同,歌诀乐读亦有不同,本文主要以古文歌诀来解读歌诀乐读法。
三 歌诀乐读的诵读要领
因为语言本身的自然音节,古文虽没有诗词那样的声律,却自然合于音,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故刘大櫆《论文偶记》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所以,歌诀乐读
应依据文意,遵循文言句式特点,读出文气。所谓文气,是指在一定的音节字句和篇章结构中,能传达作者的情感旨意的具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特点的气韵和神气。上文提到因文据意选择逻辑重音,根据逻辑重音设计歌诀体节奏类型,调整节奏,使之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对于散文而言,寻找文气、协调文气,才能据此设计节奏类型。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气盛言宜”之说,到刘大魁《论文偶记》指出“神气——音节——字句”说,即“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这些都是强调在句式的长短和声调的高低中体现出文章的气势,可见,以音节字句论文气是歌诀乐读的基本功。歌诀乐读因文律动,一般遵循文言句法,或二字一拍一字半拍停顿,或一字一拍停顿,每顿又根据需要(强调或突出)可以延长半拍字音,因此,每拍每顿呈现出均匀的节奏,或快或慢,具体都要根据文意来调整。这就是随文势定节奏,即每一拍子所读的字数随文势的缓急而定。为便于诵读,特制定标注符号:
| 一拍停顿处 ~
延宕符号,半拍停顿处,且需要拖长强调。多以平声为主,或多用于句末延宕。用一个,节奏中速,用两个,节奏慢速。
^ 入声字 · 逻辑重音 歌诀乐读对文意的强调多通过一字一拍的形式强调,亦可以通过重读、单位时间内快读的形式起强调作用。
歌诀乐读遵循文言句法和具体语意确定逻辑重音,其确定节奏、求其气韵的诵读要领如下:
第一,领字格要停顿。
领字格又称发语词或总结词,也就是以一个词句统帅一串词句,使之成为一个音调整体或者称为声音群,对句子起提挈与收束的作用。读时,领字要占一拍,剩余的要循着相应的节奏一口气读完,这样,音节的力量就出来了。《文心雕龙·章句》所收录的“发端”词有夫、惟、盖、故等皆虚词。这类词并没有具体实义,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作者要发表议论了。
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句子或者段落在语意上相对独立时,句末或段末可以放慢节奏呈现结束感。
第二,接续词要停顿。
通过接续词的前后关连,使纯散句或整散参差句形成句阵以增加文气。
如《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三,句末语气词要停顿。
《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者”、“矣”字作语气,一字一拍,结尾之延宕、换气,情词慷慨。
第四,连珠句式要停顿。
连珠句式,古代叫“顶真续麻”,它利用句尾音节和句首音节的重叠,造成上下贯通的力量,一字一拍,最典型的是韩愈《师说》首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加黑字体所标明的两“师”字,两“惑”字,四个“吾”和两个“吾师”,紧紧相承,有如连珠滚动,增进了语速语势,皆一字一拍顿开强调。
第五,多个首字动词连用领起句子,读时停顿,加强句子的动作表现力。
如《岳阳楼记》中: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问句语气升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读时,“居”与“处”后延宕一拍,体会二者所呈现出来的“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与协和。
第六,对偶排比句,读出文势。
古文中以整齐的音节和词语增加文章气势,形成了前后连络的语言“阵势”。读时,在断句节奏上也要讲究一致。如上举例《岳阳楼记》中“长烟”句。
第七,对比之处,读出两相对照之处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语气,如上文例子“居”与“处”。第八,反诘句和问答句连用之处,注意停顿和反问或慨叹语气。
如《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九,注重平仄相谐。
入声字的间歇顿挫感、叠词的绵延悠长感要突出:平声字读起来声音上扬、洪亮,可以适当拉长,平声叠词更要体会其绵延悠长感。仄声读来下抑,声音短促、俐落,如果一字一拍,入声可读半拍,平中见突,尤其要体会入声字连续使用所形成的间歇顿挫感。在平仄声的交替中体会鲜明的节奏与文气。
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对于入声字的体悟要注意,虽然古人在音韵方面格外注重入声字的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入声字都对文意起一定作用,要斟酌对待。因此,上述举例中并没有全部标注入声字。
综上所述,不同的作品,其“文气”也不同,声音之高下、强弱、长短、清浊,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因此,要准确把握音韵与文体、文本的关系,才能协调好文气。作为中国传统乐教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陈琴歌诀乐读法传承有据、传承有法,寓教于乐,对于大中小学的古诗文教学与国学经典的积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诵读方式与规律也因文体有不同的变化,明了这些规则,立足节奏有序,因文据意调整节奏,寻找文气、协调文气,做到气韵流转,才能读出文章的神韵,进而内化身心,快乐提升,在乐教中重塑君子之性。
最后给大家带来陈琴老师吟唱的《经典素读主题歌》,其中就提到了学习古诗文的两大法宝:吟诵和歌诀。
上一篇:保护传统文化【优秀范文】
下一篇:寓言故事公开课(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