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讲义及练习(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讲义及练习(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讲义及练习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外阴炎
阴道炎
宫颈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要点: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1.外阴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阴道 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污染。生理情况下,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经阴道乳杆菌转化为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称为阴道自净作用。此外,阴道分泌物可维持巨噬细胞活性,防止细菌侵入阴道黏膜。
3.子宫颈 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栓,成为上生殖道感染的机械屏障;黏液栓内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可抑制细菌侵入子宫内膜。
4.子宫内膜 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为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子宫内膜分泌液也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可清除少量进入宫腔的病原体。
5.输卵管 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输卵管分泌液与子宫内膜分泌液一样,也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能清除偶尔进入上生殖道的病原体。
6.生殖道免疫系统 生殖道黏膜如宫颈和子宫聚集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此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均在局部有着重要的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
外阴炎
要点: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中医辨证论治
阴痒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病因病机
常见病因病机包括湿热下注、湿毒浸渍和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或灼热,或痒痛,排尿时疼痛加剧,或阴部干涩,灼热瘙痒。
2.体征 外阴皮肤黏膜红肿、溃疡、糜烂、脓水淋沥,严重者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体温升高等一系列急性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证
中医分型治疗外阴炎 2.湿毒浸渍证
3.肝肾阴虚证
1.湿热下注证
证候:外阴肿痛,灼热或瘙痒,充血或有糜烂、溃疡,带下增多,色黄质稠,气味秽臭,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苦参、虎杖。
2.湿毒浸渍证
证候:外阴灼痛,肿胀,充血,溃疡,渗流脓水,带下增多,色黄秽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糙,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蚤休、薏苡仁、萆薢。
3.肝肾阴虚证
证候:阴部干涩、瘙痒,五心烦热,头晕目眩,烘热汗出,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降火,调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当归、白鲜皮、制首乌。
阴痒的中医外治法
1.塌痒汤 水煎熏洗,适用于湿虫滋生证。
2.蛇床子散 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
3.苦参汤 水煎熏洗。
4.珍珠散 研细末外用。
阴道炎
要点:
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
中医病因病机
各种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各种阴道炎的诊断
各种阴道炎的西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
1.滴虫阴道炎 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引起。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医源性传播。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为致病菌感染途径为内源性传染、性交、衣物传染。
3.细菌性阴道病 加德纳菌、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与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有关。
4.萎缩性阴道炎 卵巢功能减退,阴道上皮糖原减少,抵抗力下降,致病菌过度繁殖。
辅助检查
1.悬滴法 将阴道分泌物涂片滴入 10%KOH 镜下找芽胞和假菌丝,阳性率为 60%。
2.革兰染色法 为首选的检查法,阳性率为 80%。
3.培养法 阳性率很高,多用于难治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人的检查。
总结:三种常见阴道炎鉴别诊断
细菌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滴虫阴道炎
症状
一般无症状
极痒、烧灼感
轻度瘙痒
分泌物特点
灰白、稀薄、腥臭味
白色,豆腐渣样
脓性,泡沫状
阴道黏膜
正常
充血
散在出血点
阴道 pH
>4.5
<4.5
>5
氨臭味试验
阳性
阴性
阴性
显微镜检查
线索细胞
芽孢,假菌丝
阴道毛滴虫
中医病因病机
各种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一)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白带多,呈灰黄色稀薄泡沫状。阴道口及外阴瘙痒,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2.体征 阴道黏膜点状充血,后穹隆有多量灰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多呈泡沫状。
32 岁妇女,盆浴后,白带多,外阴痒伴尿频,阴道粘膜有散在出血点,后穹有多量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该患者的诊断为:
A.老年性阴道炎
B.真菌性阴道炎
C.淋球菌性阴道炎
D.滴虫性阴道炎
E.细菌性阴道炎
【正确答案】D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白带增多,呈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外阴及阴道奇痒灼痛、性交痛。
2.体征 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去后见黏膜充血红肿。
(三)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薄,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坠胀,有灼痛感、瘙痒。尿痛及性交痛。
2.体征 检查可见阴道黏膜无红肿、充血等炎症反应,分泌物易从阴道壁拭去。
(四)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多呈水状,外阴瘙痒,灼热,干涩感。
2.体征 外阴、阴道潮红、充血、萎缩,呈老年性改变,黏膜皱襞消失,上皮平滑、菲薄。
各种阴道炎的诊断
1.滴虫阴道炎的诊断
(1)病史 不洁性交史或滴虫污染源接触史。
(2)症状特点 白带多,呈灰黄色稀薄泡沫状。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
(1)病史 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及抗生素、妊娠期妇女、有糖尿病史及不洁性接触史等。
(2)症状特点 白带多,呈凝乳状或豆渣样。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阴道分泌物镜检找到芽孢或假菌丝即可诊断。
3.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灰白色、均质、稀薄、腥臭味白带;阴道 pH>4.5(pH 多为 5.0~5.5);胺臭味试验阳性;
或分泌物加生理盐水见到线索细胞。上述 4 项中 3 项阳性即可诊断。
4.萎缩性阴道炎的诊断
(1)病史 自然绝经、人工绝经的妇女,其他原因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不足。
(2)症状特点 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阴道分泌物 pH 值增高,血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下。
各种阴道炎的西医治疗
(一)滴虫阴道炎
1.全身用药 口服甲硝唑。
2.局部治疗 1%乳酸或 0.5%醋酸液冲洗阴道;甲硝唑栓每晚塞入阴道,10 日为一疗程。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一般治疗 2%~3%苏打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或坐浴。
2.局部用药 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栓等局部外用。
3.全身用药 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
(三)萎缩性阴道炎
1.阴道冲洗 1%乳酸或 0.5%醋酸液冲洗阴道。
2.局部用药 己烯雌酚片或甲硝唑放入阴道。
3.全身用药 口服己烯雌酚或尼尔雌醇。
(四)细菌性阴道病
1.全身用药 口服甲硝唑,7 日为 1 疗程,连续应用 3 个疗程。
2.局部用药 甲硝唑栓或 2%克林雷毒软膏。
中医辨证论治
1.肝经湿热证
中医分型治疗阴道炎
2.滋生湿虫证
1.肝经湿热证
证候:带下多,色白或黄,呈泡沫状或黄绿如脓,甚或杂有赤带,有臭味,外阴瘙痒,头晕目胀,心烦口苦,胸胁、少腹胀痛,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涩。
治则: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苦参、百部、蛇床子。
2.滋生湿虫证
证候:阴部瘙痒,如虫行状,甚则奇痒难忍,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臭秽,心烦少寐,胸闷呃逆,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苦参、防风。
32 岁,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轻度外阴瘙痒,分泌物灰白色,稀薄,阴道黏膜无充血。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滴虫性阴道炎
B.外阴炎
C.细菌性阴道病
D.外阴瘙痒症
E.念珠菌阴道炎
【正确答案】C
2.该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加德纳尔菌
E.沙眼衣原体
【正确答案】D
3.发病的主要原因为
A.阴道 pH 值升高
B.阴道 pH 值降低
C.阴道乳酸杆菌增多
D.阴道乳酸杆菌减少
E.阴道厌氧菌减少
【正确答案】D
【A1 型题】
龙胆泻肝汤可治疗
A.滴虫性阴道炎湿热下注型
B.滴虫性阴道炎肾虚湿盛型
C.念珠菌性阴道炎脾虚湿盛型
D.老年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
E.非特异性阴道炎阴虚夹湿型
【正确答案】A
【A1 型题】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其性配偶也应检查
B.生殖器炎症常为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C.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生殖器炎症属性传播疾病
D.滴虫性阴道炎治疗 1 疗程后复查阴性即为治愈
E.念珠菌性阴道炎久治不愈,应查血糖
【正确答案】D
宫颈炎症
要点:
西医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 包括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也可由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并发感染而发病。
2.病理 包括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后者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 5 种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
1.症状 急性宫颈炎多无症状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伴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慢性宫颈炎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或呈淡黄色脓性,或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伴腰腹坠痛。
2.体征 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黏液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或质硬,或见息肉、裂伤及宫颈腺囊肿。
诊断
1.病史 常有分娩、流产、手术感染史,不洁性生活、宫颈损伤或病原体感染等病史。
2.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或乳白色黏液状,甚至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或伴有外阴瘙痒或腰酸,下腹坠痛。
3.妇科检查 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白带从宫颈口流出,量多;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裂伤或宫颈腺囊肿。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白细胞增多,宫颈刮片或做 TCT 宫颈细胞学检查。
(2)辅助检查 B 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了解宫颈及盆腔情况。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针对病原体选用抗生素。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常用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或氨基糖苷类。治疗沙眼衣原体药物主要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红霉素类如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临床常同时选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和抗衣原体药物。
(二)宫颈糜烂
1.药物疗法 可用中药局部治疗。
2.物理疗法 临床常用方法有激光、冷冻、电熨、微波及红外线凝结等。
3.手术治疗 LEEP 刀技术(环形电切术)。适于糜烂面较深、较广或累及宫颈管者。
(三)宫颈息肉
行息肉摘除术,将切除组织送病理。
(四)宫颈黏膜炎
根据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
(五)宫颈腺囊肿
若囊肿大,或合并感染,可用微波或激光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分型治疗宫颈炎症
1.热毒蕴结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稠,或夹血色,或浑浊如米泔,臭秽,小腹胀痛,腰骶酸楚,小便黄赤,或有阴部灼痛、瘙痒;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2.湿热下注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有臭味,少腹胀痛,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但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
3.脾虚湿盛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或如涕如唾,无臭味,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小腹坠胀,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4.肾阳虚损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清冷如水,淋漓不止,面色晦黯,腰脊酸楚,形寒肢冷,大便稀薄或五更泄泻,尿频清长,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白或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
盆腔炎性疾病
要点:
西医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1.产后体虚,如产道损伤或出血过多或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易侵入宫腔而引起感染。
2.宫腔操作如放置节育器、刮宫术或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手术干扰引起感染并扩散。
3.经期及产褥期卫生不良,可使病原体侵入宫腔而引起炎症。
4.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等,上行蔓延致盆腔炎性疾病。
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膀胱炎等。
6.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二)病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内膜充血、水肿、渗出,严重者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轻者输卵管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增多,造成与周围组织粘连。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可导致血栓静脉炎或形成阔韧带脓肿,蔓延至盆腔腹膜时,可致急性盆腔腹膜炎或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