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异常分娩课程讲义及练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异常分娩课程讲义及练习,供大家参考。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异常分娩课程讲义及练习
产力异常
产道异常
胎位异常
产力异常
要
点:
概念与分类
西医病因
临床表现与诊断
对母儿影响
西医处理原则
概念与分类
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与膈肌收缩力及肛提肌收缩力。产力以子宫收缩力为主,贯穿于分娩全过程,通常将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的改变称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西医病因
常见病因有精神因素、子宫因素、内分泌失调和药物影响。( 精神因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 子宫畸形、多次妊娠、分娩、刮宫、子宫肌纤维变性等; 内分泌失调;大量或多次使用镇静剂、镇痛剂和麻醉 药等;进食少、产程延长、膀胱充盈、尿潴留、第一产程过早使用腹压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子宫收缩乏力
(一)症状及体征
1. 协调性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正常,但收缩功能低下,收缩强度弱,宫腔内压力低(<15mmHg),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2 次/10 分钟)
2.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极性倒置,宫缩兴奋点不始自两侧子宫角部,而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子宫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失去正常对称性、节律性和极性,宫缩时宫底部收缩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间歇时子宫不能完全放松,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缓慢或停滞,呈无效宫缩。
(二)产程图曲线异常
1. 潜伏期延长
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 3cm 称潜伏期。正常初产妇约需 8 小时,最大时限 16小时,超过 16 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 活跃期延长
从宫口扩张 3cm 始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正常初产妇约需 4 小时,最大时限 8 小时。超过 8 小时,而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称活跃期延长。
3. 活跃期停滞
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 2 小时以上,称活跃期停滞。
4. 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 进入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 2 小时,经产妇超过 1 小时,胎儿仍未娩出,称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达 1 小时胎头无明显下降,称第二产程停滞。
宫缩乏力导致产程曲线异常,总结有以下 4 4 种:
1 1 )潜伏期延长:从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 3cm 称潜伏期。初产妇约需 8 小时,最大时限 16 小时,超过16 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 2 )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 3cm 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初产妇约需 4 小时,最大时限 8 小时,超过 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 3 )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 2 小时以上。
4 4 )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超过 2 小时,经产妇超过 1 小时尚未分娩。
二、子宫收缩过强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产道无阻力时,宫口开全迅速,短时间分娩结束。若总产程<3h 结束分娩,称急产。若伴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可见病理性缩复环,或发生子宫破裂。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 强直性子宫收缩 主要指外界因素等致子宫颈内口以上子宫肌层强烈的痉挛性收缩,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拒按,胎位、胎心不清,有时有肉眼血尿、病理缩复环等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2.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指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狭窄环可出现在子宫颈、子宫体的任何部位,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也可在胎体某一狭窄部,以胎颈、胎腰处常见。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时快时慢。
对母儿的影响
一、子宫收缩乏力
(一)对产妇影响
1. 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产程延长,使产妇休息不好,进食少,体力消耗大,疲乏,排尿困难,严重时脱水,甚至出现酸中毒、低钾血症。
2. 泌尿生殖道瘘 因产程延长,膀胱被压迫于耻骨联合与胎先露之间,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而发生膀胱阴道瘘或尿道阴道瘘。
3.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及子宫血窦关闭,从而引起产后出血。
4. 产褥感染 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增加感染的机会。
(二)对胎儿影响
产程延长,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致胎儿宫内缺氧,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二、子宫收缩过强
1. 对产妇影响 急产可致软产道撕裂伤,因接产时来不及消毒可致产褥感染。胎儿娩出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导致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2. 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 宫缩过强、过频,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胎儿娩出过快,可致新生儿颅内出血。急产易致新生儿感染及坠地骨折等。
西医处理原则
1. 协调性宫缩乏力
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及先露部下降情况。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估计能从阴道分娩,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强宫缩。
【A A 1 1 型题】
在加强子宫收缩的处理中,下列应专人监护的是
A.灌肠
B.人工破膜
C.针刺
D.缩宫素静脉滴注
E.排空膀胱
【正确答案】D
2.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治疗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正常节律性和极性。可用哌替啶、吗啡或地西泮使产妇充分休息,不协调性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缩。若经上述处理,宫缩仍不能给予纠正,产程无进展,宜行剖宫产术。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在宫缩未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使用宫缩剂。
3. 子宫收缩过强
停止粗暴的宫腔操作及阴道检查,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如哌替啶、硫酸沙丁胺醇、硫酸镁。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经处理后不缓解,见胎儿窘迫,则实施剖宫产术结束分娩。如为梗阻性原因,立即行剖宫产术。
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对急产来不及消毒,或新生儿直接坠地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肌注维生素 K1 预防颅内出血。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等,若有撕裂,应及时缝合。如胎死宫内,宫口开全,可用乙醚麻醉经阴道分娩。
【B B 型题】
A.正常产程
B.潜伏期延长
C.活跃期延长
D.活跃期停滞
E.第二产程停滞
临产 18 小时,宫口开大 2cm,为( )
宫口开大 8cm,2 小时以上无进展,为()
【正确答案】B、D
【B B 型题】
A.潜伏期延长
B.活跃期延长
C.活跃期停滞
D.第二产程延长
E.第二产程停滞
宫口开大 4cm 后,10 小时宫口尚未开全者称( )
初产妇宫口开全 2 小时,胎儿尚未娩出者称( )
【正确答案】B、D
产道异常
要
点:
分类
诊断
对母儿的影响
西医处理原则
分类
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异常及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异常。
诊断
一、 骨产道异常
(一)临床表现
1.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① 胎头衔接受阻:初产妇在预产期前 1~2 周胎头已衔接,临产后胎头仍迟迟不入盆,腹部检查胎头跨耻征阳性。胎位异常如臀先露、面先露或肩先露发生率显著增高。
② 骨盆入口临界狭窄:临产后如胎位、胎儿大小、产力均正常,胎头常以矢状缝在骨盆入口横径衔接,即后顶骨入盆。临床表现为潜伏期及活跃早期延长,活跃后期产程进展顺利。
③ 骨盆入口绝对性狭窄:胎位、胎儿大小、产力均正常,胎头仍不能入盆,常导致分娩梗阻性难产。
2. 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
① 胎头衔接正常:胎头顺利入盆,表现为潜伏期及活跃早期产程进展顺利。胎头到达中骨盆因狭窄导致内旋转受阻,出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产程进展受阻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
② 胎头受阻于中骨盆:在宫缩的压力下胎头变形,颅骨重叠,软组织水肿,脑组织损伤,颅内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可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
3. 单纯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第一产程进展顺利,胎头到达盆底受阻,不能通过出口横径,出现第二产程停滞,继发性宫缩乏力。
(二)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 注意观察孕妇身高、体型、步态。身高<145cm 应注意均小骨盆。注意脊柱有无畸形、侧弯,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等。
2. 腹部检查 观察是否有尖腹、悬垂腹等,初产妇在孕 36~38 周时,胎头应入盆衔接,如尚未入盆,则需充分估计头盆关系。具体方法如下:嘱产妇排空膀胱,仰卧位,两腿伸直。检查者手指轻轻向骨盆腔方向推压胎头,若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平面,表示胎头可以入盆,头盆相称,称胎头跨耻征阴性;若胎头与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提示可疑头盆不称,跨耻征可疑阳性;若胎头高于耻骨联合,提示头盆不称,称 胎头跨耻征阳性。对跨耻征阳性的孕妇,应取两腿屈曲半卧位,再次检查跨耻征,如转为阴性,考虑为骨盆倾斜度异常,而非头盆不称。
(三)骨盆测量
1. 骨盆外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 2cm 或更多者,提示 均小骨盆。
②骶耻外径<18cm,常为 扁平骨 盆。
③坐骨结节间径<8cm,耻骨弓角度<90°,为 漏斗骨盆。
④米氏菱形窝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 偏斜骨盆。
2.骨盆内测量 骨盆外测量异常,应进行骨盆内测量。
①对角径<11.5cm,属 扁平骨盆。
②坐骨棘明显突出,棘间径估计<1Ocm,坐骨切迹底部≤2 横指,考虑为 中骨盆平面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加后矢状径<15cm,提示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骨盆测量 骨盆外测量 正常值(cm)
意义 髂棘间径 23~26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髂嵴间径 25~28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 横径长度 骶耻外径 18~20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 坐骨结节间径 8.5 ~9.5 出口横径,如< 8cm ,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 8 ~9 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m 15cm 时,表示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 90° 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如小于 80° 为不正常
骨盆内测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以 24~36 周阴道松软时测量为宜。
骨盆内测量 正常值(cm)
意义 对角径 12.5 ~13 减去 1.5 ~2 cm 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 10 中骨盆的横径 坐骨切迹宽度 5.5 ~6 3 横指 骨盆后矢状径
平面 — 总结 测量
骨盆入口平面 髂嵴间径 髂嵴间径 骶耻外径 骨盆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骨盆入口横径
对角径 中骨盆平面 坐骨棘间径 (中骨盆的横径)
骨盆出口平面 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后矢状径 耻骨弓角度 (骨盆出口的横径)
二、软产道异常
(一)外阴异常
包括会阴坚韧、外阴水肿和外阴瘢痕。
(二)阴道异常
包括阴道横隔、阴道纵隔和阴道囊肿或肿瘤。
(三)宫颈异常
包括宫颈瘢痕、宫颈水肿、宫颈坚韧、宫颈肿瘤。
对母儿的影响
(一)对产妇影响
1.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胎先露不能衔接于骨盆入口平面,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甚至停滞。
2. 中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胎先露内旋转受阻,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长时间压迫局部软组织,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生殖道瘘;产程延长易致宫内感染。
(二)对胎儿、新生儿影响
易发生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儿宫内感染;胎头受压致胎儿颅内出血;因难产增加手术助产,易发生新生儿产伤及感染。
西医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分娩过程中,安慰产妇,使其精神舒畅,并保证充足的休息及丰富的营养。同时监测宫缩、胎心、胎先露部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
(二)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处理
1. 绝对性骨盆狭窄 足月活胎不能入盆,临产后剖宫产结束分娩。
2. 相对性骨盆狭窄 足月活胎体重<3000g,胎心率及产力正常,应在严密监护下试产。试产过程中宫缩乏力,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试产 2~4 小时,胎头仍不入盆,宫口扩张缓慢,或伴见胎儿窘迫,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三)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处理
中骨盆狭窄使胎头俯屈及内旋转受阻,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以下,可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待其自然分娩。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需行剖宫产。骨盆出口狭窄,不能试产。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15cm,足月胎儿不能经阴道分娩,需行剖宫产。
(四)骨盆三个平面狭窄处理
主要指均小骨盆。如胎儿较小,宫缩好,胎位正常,可以试产。如胎儿较大,头盆不称,应尽早行剖宫产术。
(五)畸形骨盆
根据畸形种类、程度、胎儿大小、产力等具体分析。若畸形严重,及时行剖宫产术。
【A A 2 2 型题】
初产妇,27 岁,妊娠足月腹阵痛 12 小时,昨晚未入睡,今日来院就诊,骨盆外测量正常,LOT,胎心
好,宫缩 20 秒/7~10 分钟,宫口开大 1cm,先露 S-1,胎膜未破首选下列处理是
A.剖宫产
B.肌注哌替定 100mg
C.静脉滴注缩宫素
D.人工破膜
E.等待自然分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此时产妇宫缩不强,且未破膜,宫口开大 1cm,应安慰产妇,并指导作深呼吸动作,而产妇腹胀,昨晚未入睡,考虑给予镇静为首选,肌注哌替定 100mg,有利于产妇休息。哌替啶为镇静剂,能抑制不正常宫缩,恢复子宫收缩的极性。
胎位异常
要
点:
分类
诊断
西医处理原则
【A A 1 1 型题】
正常胎位是
A.枕前位
B.枕后位
C.枕横位
D.臀位
E.前不均倾位
【正确答案】A
【A A 1 1 型题】
胎位不正多发生在妊娠多少周以后
A.28 周
B.30 周
C.32 周
D.34 周
E.36 周
【正确答案】B
分类
胎位异常:
诊断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1. 临床表现 胎头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直接压迫直肠,在宫口未开全时过早出现排便感及肛门坠胀,产妇不自主向下屏气,过早使用腹压,常致继发性宫缩乏力及宫颈水肿。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
2. 腹部检查 宫底部触及胎儿臀部,胎背偏向母体侧方或后方,对侧可触及胎儿肢体,胎心音在脐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