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问题对话教学解读【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问题对话教学解读【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竞和”高效文化课堂的建设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解读 我们认为,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它是时代精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回应。在对话教学中,对话是作为一种精神和原则存在的,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内涵而不是形式。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而其他形式只要是在对话理念的支配下使用的,都可以看作对话教学。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与对话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传统教学是以学科专家总结出来的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而展开的,其中也不乏提出问题的形式。然而所提的问题并不是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如其来,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赋予个人意义,因而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而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问题上升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学生的知识生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将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实现。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在与文本即教材的对话中,发现、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以便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问题是课堂上讨论、启发、探究和发现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
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或让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升情感,这是对话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对话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对话中得以解决,对话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对话教学活动逐步深入。在这一过程中,问题贯穿对话教学的始终,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因此设计巧妙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教师的引导。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上,在师生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难以预料,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要走弯路。由此可见,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作用多么重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不失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但不失方向,成为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才能缔造高效率的课堂,实现“低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理念,落实
“竞和”文化引领下高效课堂的实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与和谐。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能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舞台,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要把对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处理,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
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一文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与亲和力的图景——教育之第三种形态“共享式”对话情境教学——“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块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地分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在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各种问题就像“美味食物”,通过分享这些“美味食物”,师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无穷魅力。这正是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竞和”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特征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在这个时代提出来,就会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同时,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又会跟其他教学形态有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特征。
1 1. .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竞和”文化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以“低负担、高质量”为教学理念,以“五步导学法”为课堂载体,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离不开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而沟通与合作的前提是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
民主、平等是沟通与合作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沟通与合作就不能深入展开,问题也就无法有效解决。要实现“竞和”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在对话中,不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对话的民主、平等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均等的机会,随着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的解决,达到具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促使学生整体获得和谐的进步,在发展中取得和谐、高效,在和谐、高效中获得发展,这是“竞和”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
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而问题是对话的核心和落脚点所在。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问题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高效课堂才能实现。问题在沟通、合作中通过对话加以解决,对话发挥了问题的定向、整合、导行、启发功能,体现了问题的思维性、深刻性、层次性,随着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整个课堂是高效的、和谐
的,学生的发展也是高效的、和谐的,这正是我们“竞和”高效课堂的归宿。
2.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多维互动,一方面实现了知识信息、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知识意义和自我身份的双重建构。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建构知识。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的互动和交往,指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之间基于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互动与交往。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合作互动,才能有效解决在对话教学前所预设的问题、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就要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交往。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竞争,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达到课堂的和谐与高效。
所谓生生互动,是指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动活
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通过合作、互动与交往,才能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个人认识上的偏差,产生新的见解,建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认知结构。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会倾听与理解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说服他人的方法,学会吸收对方的观点,从而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
3.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
4.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教师面对着孤立的教材和孤立的学生,只想着传授给学生一成不变的知识,学生面对着封闭的教材和高高在上的教师,只想着接受教师传递的现成知识,教师与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着知识的复制与再现。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话双方则可以探讨跟主题有关的问题,可以和其他任一个主体或客体发生对话,不会刻意追求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并且,对话还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等时间,对话双方在对话中解决了一个问题,得到了一种新的认识,接着会出现新的问题,问题是变化的、开放的,使得对话是持续的,没有终点的。因此,整个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
传统的教育和教学实际上主要给了学生形形色色的知识,而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通过问题的解决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取得和谐的发展。
三、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实施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如何进行呢?这主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的方法问题。由于课堂教学中问题存在多种类型,对话也存在多种类型,我们这里探讨的方法,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文本即教材进行对话后,设计教学问题,通过课堂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与文本对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课堂对话中解决问题,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1. 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对话平台 情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
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情境设置的目的就在于提出问题,使之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同时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是学生有兴趣主动探究和对话的重要前提。
在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用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内容较多,像实验器具、实物模型、语言文字资料、图画、生活场景、学生熟悉的事物等都可以用于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兴趣。
如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史料涉及问题进行的对话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也能使学生感受人文学科研究过程的开放性。比如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可以引入后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 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学生朗读、讨论,然后师生对话:
师: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的修建是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分析所给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一件好事;有的说不是一件好事;有的说应一分为二的看大运河。…… 师: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 37 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引导学生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为什么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 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隋炀帝利用大运河三次巡游江都,奢侈、腐败,使人心尽失。
生:有关系,因为修建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弄得民不聊生,使人民怨声载道。
…… 师:巨大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物、物力,本应该休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是满足他巡游享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隋炀帝的暴政。
由此层层深入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所以说,创设问题情境是推动学生产生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建构学习的契机、基础和前提。将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会导致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的理解,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为广泛的迁移。同时,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将经历类似专家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 问题层层递进,对话提升认识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可分成两大类别:一种是事实的问题,一种是思考的问题...
推荐访问: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问题对话教学解读 高效 解读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