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正确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会写“眷恋”等字词。
2、 根据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凡人的失子之痛和伟人的宽广胸怀。
3、 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根据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凡人 的失子之痛和伟人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呈父亲》,这是 1910
年,17 岁的毛主席写给父亲的,来,齐读。这首诗写出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作为领袖,他带领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创建了新中国。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一位父亲。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为一名父亲的主席的内心。齐读课题。请放慢语速,加重音,再读!
二、检查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 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音准确,字正腔圆。
锻炼 奔赴 牺牲 安葬 这组词都是与毛岸英有关的动词,还是按照时间排序的,借助这些词,我们可以了解毛岸英的经历。来,齐读。
紧锁 眷恋 踌躇 黯然 2、 再来看这组词,都是描写毛主席痛失爱子之后神态的词语,谁来读? 3、 课前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单,发现一个字同学们写得不规范, 这是——眷恋的眷,和规范汉字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写好?请看,它是上下结构,关键笔画撇和捺要如何书写?总结小口诀:撇捺写舒展,撇捺不相交。教师范写一个,学生练写一个。
这两点都做到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呀,你们可真棒,字词学好了,相信文章也难不住你。
三、梳理一篇文章
大家看,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何不同?是呀,从结 构上来看,它有两个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你的自主学习单,汇报一下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生:第一部分写了主席收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师板书:痛失子)
生:第二部分写了面对如何安葬岸英的两难抉择,毛主席强忍内心的痛楚,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决定,并强忍着悲痛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师板书:难抉择)
大家看,把这两部分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了。
四、走近一位父亲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故事是从一封电报开始的。
我们今日 7 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 3 个参谋在房子内。11
时敌机 4 架经过时,他们 4 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 4 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 4 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从这封电报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毛岸英牺牲了)
你抓住了电报中哪个句子?大家看,借助关键语句,我们就能很快的提取这封电报的主要信息。
是啊,最心爱的长子在战场牺牲了,你能想象作为一名父亲的毛主席收到电报时的心情吗?谁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描绘一下? 生: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心如刀绞、难以置信…… 大家的词汇积累真丰富,可是文中有这些词吗,没有,那对于主 席的心情,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主席的内心,并用关键词批注。
【屏示】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
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 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预设: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生:我从“没说话”“吸烟”“热菜”中体会到了主席不敢相信儿子牺牲的现实。
师:一天不说一句话,该有多痛啊,没有直接写悲痛,而是抓住 了什么来写?孩子们,你们瞧,这就是动作描写的力量!(师板贴:动作)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主席当时的伤心,对岸英牺牲的消息难以置信。
师: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他,谁能读出这种悲痛? (请生读),从他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席的丧子之痛。
师:孩子们,什么情况下会一天不说一句话?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联想一下。
生 1:在人遇到大难题,左右为难的时候。
生 2:在人特别崩溃的时候,感觉全身都没有力量了,那时候会一天不说一句话。
师:嘴上不说一句话,心里却一定是波澜起伏、翻江倒海,他会在心里想什么? 生 1:有点后悔,当初不应该让岸英去冒险。生 2:如果岸英在我身边,就不会离开我了。
生 3:会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想起他和岸英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师:可是主席也知道,岸英永远也回不来了,年近花甲的老人,怎能想到儿子永远回不来了,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学生齐读。
预设:“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怎样都不敢接受事实,很伤心,后悔把爱子送去朝鲜。
师:一个语言、一个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席的万分悲痛(师板贴:语言、神态),神情悲伤的毛主席,眉头都锁在了一起,从他
的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万分悲痛。谁来读出这种悲痛?谁再来读?指名读。
师: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把你的体 会送入句子中,读出来。指名读。师:就在那满屋子的烟雾中,就在那紧锁的眉头下,主席回忆起了岸英的点点滴滴。
【补充毛岸英资料】配乐出示。
5 岁,与父分离; 8 岁,母亲牺牲。
随后,流浪在外,当学徒,捡破烂,卖报纸…… 15 岁,苏联学习,参加战争。
23 岁,与父重聚,之后被送去农村锻炼。
28 岁,主动参加抗美援朝,壮烈牺牲。
师:你从岸英的经历中体会到什么? 生 1:岸英是一个非常上进的青年,是一个爱国的青年,可是年仅 28 岁就离开了。
生 2:岸英的童年非常坎坷,作为父亲,主席没在岸英小时候照顾好他,主席的心里非常愧疚。
生 3:岸英与父亲聚少离多,经历了很多挫折,主席肯定很自责。
师:孩子们,想想我们的父亲,对我们倾注的是怎样的父爱?生1:我爸爸每到下雨时,会为我撑伞。
生 2:爸爸每天接送我上下学,给我做饭,关心我爱护我,照顾我的生活。
生 3:我的爸爸送我去上辅导班。
师:主席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 生:送去学习,送去锻炼…… 师:孩子们,细心抚养,精心呵护,让孩子长大成人,是一种深情;而让挫折打磨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革命战士,则是另一种深情。
就像文中所说,主席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就像我们的 父亲一样,他关心爱护儿子,用挫折打磨孩子,送去学习,送去锻炼,望子成龙,让儿子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革命战士报效祖国。
主席寄予厚望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引读:
想到这儿,主席情不自禁的喃喃着,生读:岸英!岸英!
所有的一切都汇成了最揪心、最疼痛的,喃喃的呼唤,生读:岸英!岸英!
四个字,两个感叹号。这简单的话语,分明告诉我们,这就是 一位痛失爱子后悲伤欲绝的老父亲。他也具有着常人的情感。(板贴:常人情感)
孩子们,回头来看,短短 182 个字,作者通过细致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带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却难以名状的内心。
五、感受一份胸怀
悲痛之中,电报再响。一个是回国的请示,一个是留朝的要求。去留之间的抉择,在毛主席的心中,又重重的来了一拳。
接下来,请大家自学第二部分,结合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内心的矛盾,感受他宽广的胸怀。
请生交流。(屏幕展示第二部分全文)
预设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体会到毛主席很想哭出来,可是他作为国家领导人,不能掉一滴眼泪。
师:这动作这神态,分明告诉我们,即使悲痛即使眷恋,他依然强忍住了,因为他的身份是主席!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
预设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生:“黯然”的意思是形容心情特别沮丧,这里写出了毛主席不想签字也没力气签字,所以让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桌子上。
师: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席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预设 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咱们中国人最是讲究落叶归根,是啊,哪怕是见见遗骨呢!主席是这样想的,可是他是这样做的吗?生:没有,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师:为什么这种想法很快打消了?生:他除了想到自己的儿子,还想到了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
预设 4:“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
此时,他心中想到的是百姓,是人民,是国家,是民族,这种豁达无私的胸怀就是伟人的胸怀!(板贴:伟人胸怀)
师:不搞特殊,不徇私情,但是, 屏示: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他还是 _______ 了。
生 1:踌躇生 2:犹豫生 3:迟疑 师: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师: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支指挥过千军万马,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
其实,主席失去的,何止是儿子啊。为了革命事业,他家有六位烈士英勇献身。
补充资料。
主席有三个儿子,一个去世,一个残疾,如今,唯一健康的儿子也不在了。
配乐引读:师:当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时:
生: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师: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心里想着:生: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师:可是他的嘴上依然说:
生:“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师:儿子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他强忍着悲痛:
生: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他一遍一遍的问自己:生: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师:舍小家、为大家,肩上的责任使他必须放下:
生:“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 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千般不舍,万分悲痛,写下了这样的批示——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的是?生:不止岸英,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
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请生结合自主学习单上的预习内容,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视频材料观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年恰逢是建党 100 周年,你将如何向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请生答。
生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战士,报效祖国。
生 2:永远记住他们,向英雄致敬!
生 3: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烈士打拼得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是 1950 年,57 岁的毛主席写给儿子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的,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从此,岸英同其他英勇牺牲的战士一起,长眠他乡,成为中朝友谊的永远见证。
因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希望大家永远铭记这些保家卫国的功臣烈士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生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烈士用鲜血铸就的。最后,让我们满怀激情,向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生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六、作业
课后老师有两个推荐:一本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部电影 《毛泽东的故事》
推荐访问:《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忠骨 青山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