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供大家参考。
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作为二〇三五年三大远景目标之一,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是甘肃省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是白银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两区”)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对于全市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效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兰白“两区”建设为重点,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全市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有了新突破。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3.8%;技术市场交易额 6.22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3.54 亿元,增幅创历史最高;研发投入累计 24.45 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 17.21%;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126 项、资金 5830 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38 项、经费 1748 万元;登记省、市科技成果 209 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 49 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2.4 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73 家;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 461 名,被省上评为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为“十四五”科技引领白银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化创新环境,统筹推进兰白“两区”建设。始终把“两区”建设作为全市“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激发,科技引领
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逐步凸显。, 政策供给方面,制定出台了《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白银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白银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意见》等创新政策,以及自创区实施方案、支持措施、空间及产业规划3 个文件为统领的“3+2+15”创新驱动政策体系,为兰白“两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项目服务方面,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做到“最多跑一次”。对审批环节实行全链条“系统式”整合,承接首批 78 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
扶持奖励方面,举办了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创新论坛、创新创业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重奖了自创区企业纳税大户、创新创业标兵、人才引进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奖励资金 1000 万元。兑现省市级奖补资金 3640.2 万元,发放创新券 490 万元。出资 3亿元注入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组织 388 家企业、434 个项目共争取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投资 11.72 亿元。
──加快园区建设,有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始终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战场。按照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加快构建了以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银东精细化工产业园、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刘川新材料产业园、
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正路生态产业园、会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主的“一区六园”协同发展格局。“一区六园”总规划面积 300.54 平方公里,建成面积 82.94 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60 多亿元,加快完善园区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激发企业活力,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始终把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重要抓手,依靠政策和项目引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攻克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稀土公司联动萃取分离技术、白银昌元化工气动流化塔铬盐清洁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银光集团成为国内首家拥有 TDI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单体最大钛白粉生产线在东方钛业建成;白银公司次生铜物料冶炼新技术年均产值超 2.5 亿元。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74 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 86 家、市级科技型企业 139 家;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创新平台 70 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7 名,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院 10 家,建成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5 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 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99 个,白银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
──打造特色载体,着力做好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形成了依托共建科研院所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孵化器推进研究成果实化孵化转化、依托园区平台布局高新产业、依托优势企业带动产业升级的“四个依托”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特色载体平台。在建或投运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 9 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 4 年获得“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孵化企业 219 家,在孵开发项目 427 项,在孵企业拥有专利 226 件,毕业出孵企业 26 家。培育众创空间 22 家,星创天地 10 家。
“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打造西部创新发展高地的要求相比、与建设兰白自创区的任务相比、与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县区之间不平衡,园区之间不平衡。同时在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利申请、成果登记、产学研合作、孵化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科技投入仍偏低。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偏低,县区财政科技投入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多元投融资渠道不通不宽。
三是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高校院所有效支撑,创新性、领军型人才紧缺,人才分布不平衡,与全市主导产业匹配度不高,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依然匮乏。企业研发机构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比例不高。
四是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从项目上看,缺少能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带来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化项目;从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受限于资金制约,无法承担成果产业化的投入,成果转化还很缓慢;从服务机构上看,白银科技大市场虽然开市运营,但技术交易活跃度不高,专业化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层次较低。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靶向施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科技创新面临新机遇、新形势、新格局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相继诞生,对上至世界格局下到百姓生活的各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国内 形势看,我国率先在全世界范围内控制住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后疫情时代,我国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
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定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实力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重要力量。, 从省情看,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培育,以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兰白“两区”高水平建设等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区域增长极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省步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发展势能潜力将加速释放。
从市情看,全市在铜、锌等有色金属品质提升、先进加工和新材料开发应用,生物医药新产品开发,稀土金属绿色冶金技术攻关和合金新材料开发,碳纤维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淀和优势。全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开发空间。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进中东部产业转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为全市带来更多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政策红利,有利于全市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布局创新资源。“十四五”时期发展空间更大、质量更高、韧性
更强、后劲更足,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和支撑引领作用将成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白银的不竭动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统一思想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创新自信,着力超前布局,累积先发优势,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乡村振兴、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焦“两区四基地”建设,以兰白“两区”建设为主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积极搭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打造西部创新发展“三个高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强新发展理念的突破,让创新成为支撑和引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拉动”、“资源依赖”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变,遵循改革需求,寓改革于发展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构建现代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坚持转换动能突出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抢占制高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化、高新化转变。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的融合,谋求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关和突破。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坚持优化结构协同创新。在科研布局、资源配置、科研组织机制、人才机制等方面实现整体协同与多元协同政策的有机统一。着力探索技术创新组织、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创新资源整合的新机制,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支持,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构筑开放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坚持人才为本优化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行动,着力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各类创新平台的人才资源聚集功能,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
(三)发展目标 力争“十四五”末,全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核心指标取得新突破,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5%;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市、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力争达到 2%、1%以上,白银高新区达到 5%以上。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达到 100 家和 200 家;省级以上研发和服务机构达到 100 家。
──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有效。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达到 30 家,孵化面积达到 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 500 家,毕业出孵企业 50 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大幅度增长,达到 10 亿元以上。
──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加彰 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计划优化,形成开放决策、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监管有力、公正公开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构建集成
高效的创新组织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白银转移转化。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构建普惠性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平台,提高全社会...
推荐访问: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白银市 科技创新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