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改完成稿(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摘要--修改完成稿(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通中国古今的历史文化,成为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经过了几千年的累积、沉淀。从远古到今日,飞速的发展着,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之中,有很多的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二胡,创作者利用它表现出很多富有张力与表现力的作品,《二泉映月》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一部作品,它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表现出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对命运不公的感叹。利用二胡流畅的拉下来,随着日月的累积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不朽的名作。这是阿炳的著名著作,表现了阿炳生活年代的历史、经济背景,都通过《二泉映月》表现的淋漓尽致,一部作品使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精髓。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国也是杰才辈出,谱写一篇篇美丽的乐章。
【关键词】阿炳;二胡;二泉映月
一、 《二泉映月》作者简介
阿炳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家庭疾苦、贫穷,父亲是一个修道之人,同时也是一个识乐之人,对阿炳后来的创作影响深远,母亲在阿炳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一直跟着婶婶生活。他本名叫做华彦钧,生于 19 世纪初期。阿炳在父亲的熏陶之下,在 12 岁的时候便能熟练的掌握很多乐器的演奏方法,所谓天赋异禀,并以此谋生,参加一些民间演奏。后来技艺不断丰富的他,不满足现状,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创作出更好地音乐,开始了刻苦的摸索。终于在他 18 岁的时候,他的作品被别人广泛得知,得到了很大的反响。给他带来了不少的荣誉。但是,天妒英才,在接下来的短短几年之内,父亲的离世给他带来不小的打击,子承父业。在没有父亲的教导下,阿炳结交了几个坏朋友,导致自己的眼睛失明,看不见东西。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去街头卖艺,在这样的日子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好友董催弟,两个人一拍即合,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在不惑之年,《二泉映月》成为了他们生活的精华,是这个时代赋予他们最美好的礼物。在之后的日子里,在边卖艺的同时,边学习其他艺人的长处,转变成自己的东西,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但是上天丝毫没有可怜过这个可怜的人,偏偏要带给他更大的磨难。在快60 岁的时候,他住的地方被房主收走,被迫流落街头,饥寒交迫,生活无依无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进了戒毒所,被迫停止了卖艺谋生。在解放的时候,《二泉映月》才被人们广泛熟知,成为了音乐史上宝贵的存在。成为许多艺术者学习的典范,为了保留中华文化的精华,特地为他把《二泉映月》还有其他的几部作品录制了下来,进行专门的保护和学习,之后,如同完成使命一般,阿炳便与世长辞,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名作,能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和自己所经历的各种各样
的磨难。
阿炳的作品被收录的只有难么几首,作品都是精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音乐的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成为每一个音乐学者争相学习的典范,被收入了《阿炳曲集》,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
二、 《二泉映月》乐曲名称由来
阿炳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他经历的磨难,全部通过《二泉映月》表现出来,发人深思。
这首作品是一气呵成,情绪起起伏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社会动荡的深深痛恨,这部作品的名字的来历也有渊源的历史,二泉曾经是阿炳演奏的地方,为了纪念他,所以才取名《二泉》,后来又结合了很多的音乐灵感,改名《二泉映月》。经常听这首曲子,或者演奏它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阿炳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个社会的艰辛和动荡带给阿炳痛苦的烙印,却又没法改变这个社会的无奈,以及失明之后,阿炳的内心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即使他对现在的生活依然存在很多的不满,他还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希望可以过上更好地生活,不要风餐露宿。他富有很多多愁善感的感情,满腹委屈没地方吐露,只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加上技艺的娴熟精湛,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他个人的情感。时至今日,我们在听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使得我们进入一个他设定的世界,跟他一起忧愁痛苦,仿佛能听到他的叹息,看到他的泪水。品尝到他所吃的苦。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还是创作出了不朽的名作《二泉映月》,表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风韵,把二胡的精髓运用的淋漓尽致。
三、 《二泉映月》乐曲分析
这部作品有一个短小精湛的引子,引出下面所要表达的精髓,时而叹息,时而深沉,时而充满思考,时而充满忧虑,完全把听众带到他所想表达的意境之中。表现力十分完美。
在引子之后的部分,仿佛作者深沉的思考,面对这么艰辛的生活,无力改变的无奈。再接着,便是激昂的音乐,与上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创作者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只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再之后,便是动静结合,时而温柔,时而
强硬,最后便是激昂的、迸发的情感。从中表现出创作者的情绪,对这个社会的态度,也能够深刻的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决心。在他娴熟的技艺之中,能够从他的音乐中表现出他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他自己内心对这个社会的感叹。这些便是这位民间音乐家所要表现的思想境界。
这部作品是时刻变化的,曲风比较起起伏伏,没有一个固定的旋律,通过节奏的改变,音调的高低来控制整首曲子,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情感。速度控制的差不多,主要是上下起伏的力度,通过这个的变化,来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在音乐的表达上时而安静,时而激昂,使人内心澎湃。但是变换力度之大,中间会有过渡,让听众倍觉舒适,不会有牵强之感。使得音乐表现的朴实无华,深入人心。用朴实无华的声音让听众产生积极向上地动力,用独特的演奏方法,给听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表现出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心里充满希望,希望早日过上好日子,不用流落街头。在末尾的时候,这部独特的作品给人带去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听众还沉浸在这种情感之中,无法自拔,还在倾听着创作者的心声。给人想象的空间,陪着演奏者一起沉思,一起痛苦,一起呐喊,然后在心中还存有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一切都有可能实现。
四、 结语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名扬海内外,在国际上得到很多奖项和许多名人的高度赞扬。受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钟爱,还有日本最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 他竟叹道:“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得大师如此赞扬,二泉映月真乃实至名归。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不断积累的珍贵宝藏。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才能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阿炳自幼丧母,中年双目失明,长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作为流浪艺人,他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与艰苦。哪怕这样,阿炳都依旧保持着坚定的生活态度,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阿炳的琴声为老百姓带去了很难得的精神粮食。听《二泉映月》越多,其悲怆性反而越发消减,我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绪,一种美感。这或许是残缺美吧,尽管阿炳失明,但是其创作出的《二泉映月》却感人至深,影响深远。这种音乐的美与阿炳的残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阿炳的残疾丝毫不影响《二泉映月》的美,反而加强了其美感,让更多的人被其所感染。
命运一次一次的把他推向苦难的深渊,可是阿炳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
正是阿炳这种单纯乐观的性格,才使他在那般艰苦的环境和状态下做到与琴为伴,为音乐历史奉献永恒的经典,阿炳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二泉映月》一曲是一首不朽之作。阿炳的坚强隐忍的性格,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黑陶,《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 新星出版社,2010 【2】杨荫浏,《阿炳小传》 音乐出版社,1981 【3】《《二泉映月》既没有"泉"也没有"月"——浅议音乐欣赏中的误区》,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音乐教育,巩成国,2002 【4】于伟芹,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河南农业,2011-04-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