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教学设计--统编版(2020)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教学设计--统编版(2020)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供大家参考。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
3 3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等内容,旨在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民族认同感并形成文化自信。
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新时代教科书的“学材”功能,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主线。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等形式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内容与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解读:一是认识文化遗产的概念,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就。这是本课的重点。三是了解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措施,认识中国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二)教材内容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这三个子目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揭示世界各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上采取的举措。第一子目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重点突出近代以后中外各国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第二子目“《世界遗产公约》”,主要介绍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以及其确立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重点说明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第三子目“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重点说明中国留下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三、学情分析
总体来看,高二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感性的认识,至少通过书籍,网络甚至生活或多或少接触过文化遗产;同时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因此,本课授课难度不大。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感知各国的历史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加深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总结出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护文化遗
产的举措,认识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3.学生通过梳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举措,认识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4.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树立保护文化遗产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对以上三个字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将第三子目“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放在第一部分讲,让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感性认识,进而引出文化遗产的概念,通过展示文化遗产的现状引导学生分析保护遗产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接着再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梳理出各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的举措,特别以故宫研究性保护的材料强调文物古迹保护真实性的原则的深远意义。并通过拯救努比亚遗址的事件过渡到《世界遗产公约》的讲解。并通过杭州西湖申遗对西湖的保护来说明《世界遗产公约》的作用。最后讲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举措,并重点说明中国留下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9 年 7 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 55 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 37 项,自然遗产 14 项,文化和自然遗产 4 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那么,世界各国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呢?
【设计意图】从良渚文化申遗成功的案例引发同学们对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也感受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拉近历史的距离感。
一、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并且其价值受世界的肯定。
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遗迹之一有埃及的金字塔,它是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巨型陵墓。近代同样留下很多著名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就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
塑和绘画作品。中国文化悠久,同样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万里
长城,它绵延万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我们知道,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文明留下的辉煌,其价值受到世界的肯定。
【设计意图】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让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感性的认识。理解文化遗产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并且其价值受世界的肯定。
2、文化遗产的定义
设问:那什么是文化遗产呢?
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设问:请看下列图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遗产定义的剖析,让学生更清晰认识文化遗产的定义。并通过对各种文化遗产类型的分类来加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
3、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设问:观察下列图片及其新闻报道,请分析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
原因: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②文化遗产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灾害,战争等各种威胁。
【设计意图】通过对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感知,使同学们更直观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直观的图片认识文化遗产的现状,从
而思考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原因。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世界各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2.近代以来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964 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
某同学在观看《欧洲名城保护》电视节目时,看到了下面两个镜头:
镜头一 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虽花多年时间刚刚修好,但石墙残破如故。实际上修复工作只是新补上了一小块经考证的檐口,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神庙周围环境清洁,游客都与遗迹保持着一定距离欣赏,绝无华噪之声。主持人采访了几位外国游客,他们普遍认为文物应保留原样,越原始越好,使后人对那时的事物有良好的回忆。
镜头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 1913 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你觉得欧洲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设计意图】梳理出世界各国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经验,并通过欧洲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的深远意义。
三、《世界遗产公约》的颁布
1959 年,埃及和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埃及政府被迫向联合国发出拯救神庙的呼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共有 51 个国家参与了救援。
科学家对神庙进行精密的测量后,决定把它切割成近 2000 块,从最小的 10 多吨到最大的重达 32 吨。每块石体逐一编号,把它们搬迁到比原址高 60 米高地上,像砌积木一样重新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花了 4 年时间,耗资约 4000 万美元。迁移后的神殿非常完美,显得如同置身于原来的环境之中。
这就诞生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我们大家的。
1、《世界遗产公约》的目的: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2.地位: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3、实践:1978 年确定首批 12 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79 年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1998 年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 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从这里可以看出,《世界遗产公约》自建立以来,不断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探索拓展保护的范围。
12
材料:它(西湖)的特点就是:三面云山,一面城。那你要成为世界遗产,首先你要确保你三面云山不能有新的建筑侵入。这要下很大的决心。但这十年申遗路啊,西湖得到了保护。今天大家无论是荡舟西湖还是漫步苏堤、白堤,都看不到任何一栋建筑侵入到三面云山里。杭州市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气势磅礴地建设了新城。
——单霁翔《文化的力量,让文化资产资源活起来》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使得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也促使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设计意图】通过西湖申遗的材料,使同学认识到《世界遗产公约》对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担当。
4、近代以来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举措
设问:阅读教科书 83 页到 85 页完成下列表格,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认识: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举措表的梳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13
结语: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是最终的目的,传承才是。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展示各国文化遗产,使学生直观感受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梳理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举措,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九、板书设计
第 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古代
2.近代以来:
三、《世界遗产公约》的颁布 1、目的
2、地位
3、实践
推荐访问: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 教学设计--统编版(2020)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全人类 选择性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