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比》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比》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一课与人教版中的《比的意义》实属同一内容,但从课题反映出:《生活中的比》的生活味浓一些,《比的意义》数学味更为偏重,这是我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比”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概念,“生活中的比”是整个章节“比的认识”的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各节课是否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所以在课前,本人上网搜索很多关于本课题的视频和资料,认真揣摩分析了教材,以期课堂上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人对学生也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另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享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亲切。
因此本节课我以小主人翁和和与美美周末游学之旅为路线,通过寻比、探比、识比、辨比、赏比五个过程中,从发现数学问题为起点,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认识比的意义、读法写法、各项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柠檬水这项体验性活动,区分比的前项后项,接着运用比解释照片相像的原因,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比,辨别比赛的比只是相差关系,并不是倍数关系,不是真正的比,并通过视频和实验欣赏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最终用 3:4 从各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和美美两个小伙伴与学生一起从奶茶店发现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
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数学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享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够以和和美美为榜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本节课可能以下的地方做得较好:
1、在研读这节课时,本人觉得从相片相像入手,学生可能思考的角度比较多样,可能从长、宽、周长、面积等方面出发,而且可能思考两个量相加、相减、相乘、相除,另外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思考的角度比较多样化,可能探寻的时间会较长。我从奶茶的口味如何测量出发,先引导学生观察出红茶与牛奶有相差与倍数关系。再引导学生如何配置一杯相同口味但体积更大的奶茶,提供学生两份材料,学生可以先从动手操作出发,加入 1 杯、2 杯、3 杯以上一样的奶茶,口味就可以做到相同,这时候通过记录数据发现到红茶与牛奶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倍数关系不变,从而联系上商不变的规律,进而解决还可以除以同一个数来配置体积更小的。另外在其中引入和和利用相差关系不变来进行配置,引导学生发现新加入的口味与原来的不一样,原来的茶味更浓一下,从而发现相差关系不变,口味变了。
2、通过自学小提纲,让学生自学书本,认识比的意义、读法写法、各项名称,还加入比的来源。认识比后通过让学生用表情和动作演绎喝柠檬水这个环节把课堂上学到关于“比”的知识迁移到生活认知上,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认识到,同样是 8:1 的柠檬水,但“8 份柠檬:1 份水”与“8 份水:1 份柠檬”是不一样的,因为除了要看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数字,还要看前项与后项的文字,深化“比”中每一部分所占的份额不同对总体都是有
影响的。
3、本节课制作三个短视频,第一个视频呈现出和和遇到如何测量奶茶口味的思考过程,发现以前学习过的数学测量仪器都无法解决,从而引出比出现的必要性。第二个视频通过剪辑喝奶茶的危害,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喝奶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三个视频分别从人体、设计、美术、烹饪、消毒产品各个角度凸显比在生活中应用。
4、本节课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实验,通过分工合作,探索出 4 滴色素如何分配,不同比制作出来的东西有所差异。这个跨学科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欣赏不同比带来视觉的多样性的同时,认识到比还可以表示多个量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了除法,还要出现比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本节课还用色素进行创意评价,每个小组装有同样多的水,加 1 分则滴 1 滴红色,最后颜色最深的小组获得第一名。另外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用了较多相像的长方形。通过这些小设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比”的魅力。
同时,我发现本节课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
1、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所以时间控制不够恰当,因为要全部任务按质按量完成,40 分钟确实有点紧凑。另外本人初次用希沃白板进行教学,对设备不够熟练,导致在一些环节中出现故障。
2、语言不够简练、严谨,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提炼问题要精准,要直达题意,避免学生回答方向不明;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还需改进,尽量让课堂环节更流畅、自然。
3、在辨别比赛中的比“2∶1”时,老师的引导过多,没有留足较多时间给学生谈论分析。另外学生在讨论生活有哪些地方用到比,可能比较模糊,如果老
师能够提供一个图片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效果会更好。
4、在后期剪辑视频中,本人发现自己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和对学生一些错误的表述没有及时更正,例如有学生将“比”与“比例”混在一起讲,没有纠正。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学评价语言要更丰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更自如,还要加强回应学生各种回答的能力,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而是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教学过后需要反思,教研活动过后同样也需要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反复品味,专家们的指导才会被我们真正吸收,并自觉融会在实际教学中。
推荐访问:《生活中比》教学反思 反思 教学 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