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材料(202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材料(2020),供大家参考。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材料(5 篇)
第一篇 根据县委《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部署,县农业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置,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七江乡 X 村、X 村和 X 村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通过深入三个村的走访活动,我们发现三个村条件相近,困难相似,但发展思路不同,农民年均收入也有差距。
一、三个村的基本情况 1.X 村。X 村位于七江乡东北部,全村版图面积 11.2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 1682 亩、山场 9472 亩、林地 7000 亩、水田 175亩。辖区共有 7 个村民小组,335 户,人口总数 1273 人,劳动力530 人,年人均纯收入 4926 元。现有村干部 4 名,党员 24 名,五保对象 17 名,低保对象 99 名。全村以桑蚕产业为主,共有桑园 1109 亩,建设标准化专用蚕房 80 间(折合面积 2500 疔),专业养蚕户 160 户,年养蚕 500 余张,产茧 3 万斤,X 年实现收入 50 万元。
2 .X 村。X 村位于七江乡东部,版图面积 14.7 平方公里,全村 7 个村民小组,385 户 1299 人,其中因各种因素列入需要
帮扶的困难户 219 户。耕地面积 1135 亩(其中水田 212 亩,旱地 923 亩),山林 19560 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黄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无规模农业特色产业,以劳务输出,外出打工创收为主要经济来源,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3 .X 村。X 村位于七江乡的东北部,地势较高,东与 X 村、南与 X 村、西与 X 村、北与 X 村接壤,全村 6 个组,284 户,1109人中享受五保户 8 人,享受低保 77 人,869 亩耕地面积中有水田 129 亩,旱地 740 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黄豆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 4135 元。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实效
县农业局严格按照县“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实施意见及各阶段工作重点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推进表。县农业局组织 21 名有条件、有能力的干部,成立 3 个入户工作组,建立了县农业局与工作组,工作组与成员,工作组成员与走访农户的三级责任体系,明确了职责,强化了管理。并及时组织农业局干部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做到广泛动员、层层发动。
召开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活动宣讲会 3 场次,及时的将活动内容和要求与其交流、沟通,依靠其示范、带头作用,宣传活动有关内容和精神。重点召开群众宣讲会 7 场次。通过村级广播、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途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印发相
关政策、技术、信息等宣传资料 400 余份。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将宣传工作贯穿整个活动全程,为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全面梳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开展近三个月以来,县农业局 3 个工作组 21 名工作人员,共走访农户 693户 3290 人次,其中入户走访 528 户,外出电话联系 290 户,摸排率达到 90%以上。
各工作组在走访过程中,健全完善村民基本情况档案和工作台账,认真细致的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汇总。截止目前,共收集群众诉求共计 600 条,梳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40 件,排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108 次。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摸清实情。在此基础上,一条一条进行研究,认真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解决问题的时限。
(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活动实效性 县农业局工作队紧密围绕促进三个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兴办实事,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队在访民情问民计入户大调查活动时,发现 X 村大面积小麦出现条锈病和红蜘蛛,随
即组织植保站、粮油专家到村开展防控指导工作。召开小麦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培训会三次,发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物 1800 余包,喷雾器 4 台,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160 余人次,农作物有效防治面积达 X 余亩。二是认真落实“乡村振兴”。农业局发动干部职工与 55 名农户建立了结亲帮扶关系,制定了家庭年度增收计划,落实了主要增收项目。三是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开展政策法规大宣传,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带至每家每户。活动期间,农业局工作队共悬挂横幅 6 条,刷写宣传标语 84 条,张贴公示公告 50 份,发放宣传单 600 余份,上报信息 10 条。四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三个村的实际情况,完成了《乾元县农业局帮扶 X 村乡村振兴开发规划方案》(X-X)、《乾元县农业局帮扶 X 村乡村振兴开发规划方案》(X-X)、《六朗乡 X 村生态乡村振兴搬迁规划方案》和《七江乡 X 村三年发展规划》(X—X)。计划用 3 到 5 年的时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实施帮扶措施,促使 80%以上农户实现乡村振兴致富。
三、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 .差距:X 村是全县的桑蚕产业重点村,也是全省的桑蚕种养示范基地。从 X 年冬季开始,X 村积极响应“兴桑养蚕”的号召,把蚕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走上了规范化养殖的道路。通过几年示范引导、规模发展,全村共有桑园面积达 1000亩,养蚕农户 140 余户,共有新建蚕房 165 间,配套蚕具 160 多
套,能年产鲜茧 1.5 万斤以上。而 X 村、X 村两村没有一样支柱产业,仅特色产业一项 X 村户平就多增收 800 元以上。
2 .问题:一是主导产业缺。X 村、X 村两村的农民主要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生产收入,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很大,急需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而畜牧业发展也仅停留于各家各户散养,形不成规模,农民增收慢。二是集体经济薄。三个村没有集体收入,公共资金仅靠上级扶持,严重制约着公共福利、公共设施等事业的发展,给村级开展工作带来困难;三是基础设施弱。三个村有线电视通户率不及 1%,网络宽带通户率不及 1.5%;四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村民在选定生产项目上往往只抱着老祖宗的“传承”,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项目顾虑较多。同时,先进适用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根据村级产业实际和农民需求,在作物生长管理关键时期或冬闲时期,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发放技术资料、农药化肥等物资,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种植水平,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队伍。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用农业产业带动农户民致富。七江乡山坡地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是出路。在确定产业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土地、气候等自
然条件,扬长避短,以马头羊、桑蚕、核桃、蔬菜产业为重点,进行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在高山坡发展以山野菜、豆杂粮、烤烟、草食畜牧为重点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地势平坦区域建设以粮油、蚕桑、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七江库区沿岸建设以水产、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经济带。
(三)培植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使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收益,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推广“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鼓励专业大户兴办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互惠发展。
(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公路硬化、修渠挖塘等惠农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抓好抓落实,努力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篇 接组织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行调研》的通知,我们组织了三个工作专班对全镇 18 个村,73名村干部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现状 我镇共有 18 个村,73 名村干部(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 7 个),其中:下派国家干部 1 人,复员退伍军人 5 人,务工返乡 21 人;男性村干部 64 名,女性村干部 9 人。全镇有 18个村都有稳定的村级经济收入,其中有两个村在 5 万元以上;有15 个村有村级债务,其中:8 个村在 10 万元以下,7 个村在 10—50 万元之间。全镇有 70 村干部办理了养老等方面的保险。
二、主要经验 我们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村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职业化村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认真选拔、精心培养、严格管理、热情关怀的新路子,积累了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真选拔,优化村干部结构。
在配备干部中,认真坚持精干、能干、敢干、实干的原则,引入选拔竞争机制,严把入口关,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奠定基础。
一是选拔职数编制化。对村组干部一律实行定编管理,规定1000 人以下的村配备 3 名干部,1001-2000 人的村配备 4 名干部,2001 人以上的村配备 5 名干部,全镇共核定村干部编制 67人,比税改初减少了 65 人,减少接近一半。按照一组一人的标准,全镇核定组干部编制 93 人。同时,严格编制管理,由镇党委负责核定各村编制。超编的村一律不准进人,缺编的村进人必须经过镇党委会讨论决定,否则视同编外干部,不予核发工资。编制管理的严格化和规范化,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任用的随意性。
二是选拔标准刚性化。在配备村干部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以能为重的原则,明确任职条件,即政治思想好、致富能力强、工作作风实、文化素质高、任职年纪轻。同时,还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村,制定不同的任职条件。如 XX 村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是镇工业园区所在地。为此,该镇在配备支部书记时,把懂经营、有一定管理能力作为重要条件。通过推荐、选举,一位多年在外跑运输、见过“世面”的同志当选村支部书记。在其带领下,该村先后兴办多家企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深得群众好评。
三是选拔方式多样化。在选拔村干部时,坚持不拘一格,多途并举,力求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如在选拔村党支部委员时,实行“两推一选”,先由党员和群众分别推选候选人,将两轮推荐中得票多的候选对象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再在党内进行选举。并实行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在选拔村委会委员时,实行直选制,由群众直接选举,真正把为村民着想、为群众谋利的人选为村干部。同时,还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回请经济能人、乡土拔尖人才当村官。
2、精心培养,提高村干部素质。
把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村干部“充电”工程,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强村干部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制定规划定期“充电镇委规定,新任干部一律先培训再上岗,先宣誓再“谋政二对在任村干部按职务和岗位要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增强其工作适应性。对村书记、主任每三年组织其到县委党校或县级以上其他机构培训一次,重点帮助村干部换脑筋,更新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和能力。对其他村干部每年由镇党委组织轮训一次,重点解决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性。
二是提供条件方便“充电 XX 镇充分整合和利用镇内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学习培训提供良好的环境。该镇将镇委党校、农技站、畜牧站、烟叶站、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等作为村干部培训阵地,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教材,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如烟叶基地、黄姜基地、椿树基地、山羊基地等,帮助村干部掌握农业实用技术,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三是出台政策激励“充电二镇委鼓励村干部自学深造,对获
得大专文凭的奖 3000 元,获得本科文凭的奖 4000 元,对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村干部做到“三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优先、招聘乡镇干部优先、承包农业科技项目优先。目前,全镇有 1 名村干部获得大专文凭,4 名村干部大专在读。同时,镇党委还十分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按照与主职干部 1:3 的比例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并建档立卡,汇总成库,跟踪考察,滚动管理。目前,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 180 余人。
3、严格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近年来,XX 镇以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抓手,规范村干部的管理。先后制定了《XX 镇村干部管理规定》、《XX 镇村干部行为准则》、《XX 镇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XX 镇村干部政绩公示制度》、《XX 镇村务公开规定》等 10 余个村干部管理规定、制度,并认真坚持落实,有效地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
二是强化监督严格管理。为了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镇委办公室和镇纪委设立了村干部违法违规群众投诉热线,在各村设立了 20 个举报信箱,并建立了投诉举报奖励登记制度,鼓励群众投诉举报。同时,实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底村干部必须向全体村民或群众代表述职述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当场评定等次,视评议等次予以处理。
三是奖惩结合促进管理。在村干部队伍管理中,该镇严格执行...
下一篇:客服员工工作总结范本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