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升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供大家参考。
- 1 - 如何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习作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促进学生长远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有效的习作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主动表达,培养兴趣 习作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学生积累、提炼、感悟、表达等多位一体的思维过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整个习作过程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样的习作自然是没有质量可言。学生一旦对习作学习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当中,日常的语言积累将化作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流淌于孩子们的笔尖。
然而,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能否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光靠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教师长期的鼓励和引导,配合以良好的习作氛围来加以辅助。特别是来自教材的习作要求与学生的活动实际严重脱节时,这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因地制宜地来设计课程,用灵活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比如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教材编排了一个单元介绍名胜古迹,于是在单元习作里,编者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某一名胜或古迹。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
- 2 - 学校,学生主要来自贫困的农村。很多家长为了让学生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才不惜背井离乡,来城里打工,把孩子带进城里上学。许多孩子还是第一次走出农村,来到孝感。家长因忙于工作或者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加之带孩子四处走走的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根本无此意识,对孝感的名胜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说不出其所以然,更别说其它的名山大川。很多学生甚至连什么是“导游”都不知道,如何作文?习作的兴趣从何而来?如果这时只是死板硬套,学生要么无从下笔,要么被逼着去抄资料了。我深知这一点,于是调整了方案,事先布置学生在周末随大人去最近的董永公园、槐荫公园等地去看,去感受,了解有关的传说或典故。如果不能去,那么就回忆一下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地方让自己恋恋不忘的。
正式上那节课的时候,许多实地感受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在描述七仙女沐浴的情景是栩栩如生,把七仙女的神态描绘得神态各异。但一些孩子在说家乡时,也是一筹莫展。于是,我就问他们:你觉得家乡美吗?(很美)哪里美呢?什么时候是最美的?怎么美?于是有孩子就说他的家乡有条小河,他觉得春天和夏日是最美的;有的孩子说家乡的山很美,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春天里,映山红开了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火火的;有的孩子说家门口的一口大池塘里,满池的荷叶、荷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这节课,学生们一个个口吐莲花,竞相发言。
- 3 - 我因势利导,说:“现在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想知道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孝感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名胜,有什么美丽的传说,有什么美味佳肴,我们给尊贵的客人介绍介绍吧!”于是我顺势转向了导游词的格式上,学生们在预演时,很自然地加了称呼“各位旅客”、“各位游客”和欢迎词“欢迎你们来到孝感(我的家乡)”,孩子们俨然一副导游的派头。最后的习作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二、以趣导练,活化形式 (一)巧用童话 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灵性的,他们的思维空间自然也是广阔的。童话是学生的最爱,既喜欢读,又喜欢编。我们的习作课堂必须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想像,带领孩子们走进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对拟人化的表达方法比较熟练,而且乐此不疲。但对于拟物式想象还有些陌生,不能应用自如。拟物式想象是童话的逆向思维,实际也是童话的一种。如“我是一颗小石子(星星)”、“我是一棵小草”“我变成了快乐的小松鼠”…… 20**年 6 月,我正好带四年级语文。在“**”作文竞赛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作文培训指导。平时我就发现学生虽然爱读童话,但不能灵活地运用童话这种体裁来写作,除非硬性规定习作的体裁是童话,他们才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一体裁。我想趁这一次培训,好好改变一下这种现状。一天放学
- 4 - 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晚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立刻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有的高兴地抱在了一起,纷纷说着晚上的打算。我在一边默不作声,让他们闹去,等他们闹够了,我就问他们:“没有家庭作业真的就那么好吗?”在孩子们面面面相觑中,我宣布放学了。
第二天作文课时,我又在黑板上写下 “今晚没有家庭作业”,并告诉学生们赶快写出作文提纲,要求写出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写出大意。孩子们拿起笔饶有兴致地写起来。还真是,写得还挺生动的,把前天那个高兴的场景描写地栩栩如生。有的写没有家庭作业,他帮妈妈洗头了;有的写去看了奶奶,奶奶很高兴;有的说他第一次帮妈妈洗衣服了,他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提纲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较平时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跨越。对孩子们的表现做了一番肯定之后,我拿出我写的这篇下水作文,大意是:儿童节到了,羊村长在放学前宣布:“今晚没有家庭作业!祝你们节日快乐!”所有的小羊们欢呼雀跃,懒羊羊更是高兴坏了,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放下书包,抱起所有的零食,走进书房,反锁房门,安心地玩电脑游戏。他吃喝玩乐痛快,最后趴在桌上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独自一人,不想碰上了灰太狼,灰太狼不停地到处追他。懒羊羊吓坏了,他急忙找隐身衣,找着找着,他突然记起了他一直没有完成羊村长布置的作业:做一件隐身衣。灰太狼抓住了他,恨不得一口吞下
- 5 - 去,懒羊羊大叫起来:救命呀!……懒羊羊一下摔了下来,他睁开眼睛,原来是一场梦!懒羊羊庆幸之余,若有所思,他走出书房,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做羊村长布置的家庭作业:隐身衣。
当孩子们读完,有的孩子在嘀咕:“原来还可以写成童话啊!”我顺势启发他们,用童话可以来完成许多习作,有时候用它来写,不仅能让文章出彩,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有时候能突破写作的难点。于是我给出“楚天杯”的一作文竞赛题目:一米阳光。孩子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然后我给他们读了一篇《一米阳光》的满分作文,从孩子们的表情看,他们受到的震动不小,没想到无从下笔的一个题目,用童话的形式却突破了写作的迷茫,而且别有一番风味。
(二)构筑习作场地,引导小练笔 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通常和大作文和小作文结合进行。大作文是教材编排的单元训练,小作文是课堂随机的小练笔、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等。这一明一暗的双线并进,构成了习作训练的整个体系。小练笔的内容新颖,形式有趣,练笔的过程活泼,练笔的感受丰富,练笔的收获多样。那么,怎样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的构筑习作训练场地,使学生大有文章可为?我想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1.根据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读写结合。
精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语文学
- 6 - 习最重要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根据课后的思考提示,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如《坐井观天》里,当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守株待兔》里,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些什么呢?《地震中的父与子》后,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写什么,会说些什么你?……这些思考题都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同时又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因此不必担心学生下笔无墨,学生也就乐于动笔。
2.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做与写结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足迹”。这个活动是在 出来,并永久珍藏。学生可以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分享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和感受。和同学商量:怎样制作班级纪念册,如何做到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他们几年来共同成长的历程。在整个过程中,小练笔始终伴随着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展和延伸,这更增强了练笔的实用性。
3.根据课文中的自然生成,适时进行读与写的结合 二年级语文下册里的《泉水》一课,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文本。这篇课文写泉水从山上一路流下,一路奉献。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泉水流过 ,
,泉水说:“ 吧, 吧!我的水很很,喝饱了,你们能。”题目一出示,学生们沙沙地写了起来,有的写道:泉水流到花
- 7 - 园里,花儿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了你的花会更鲜艳美丽。”有的写道:泉水流到森林里……泉水流到秧苗里……还有五年级语文下册里的《新型玻璃》,我也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孩子们自己写一写心目中的玻璃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写起这些小练笔,没有篇幅、体裁的要求,只需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孩子自然也就觉得写起来轻松不少。
三、改变方式,引导自改
《语文课程标准》曾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好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个规定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换彼此想法,以鼓励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
由此可见,要把文章写好,自己动手修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然而,不少教师批改作文,都是脱离学生的静态批改。这种批改方式一味强调教师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老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为习作写评语,而学生只注重老师的评语中的赞美之词,对于评语中指出不足之言,瞄一眼则马上合上作业本,根本不去揣摩自己的习作到底好在哪里,不足又在何处。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对于老师的
- 8 - 评语根本看不懂。这让老师的心血付诸东流。多少次我看到如此境况,真是痛心疾首。我尝试着新的批改方式,也是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一)学生自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尤其在作文讲评后,要根据作文的评语,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再次动手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二)小组互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并对照别人习作作出评价与批改,正好满足了其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既积极又慎重,所做评价大都恰如其分.在小组互助中,他们身心愉悦,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辨别优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有收获,有很强的实效性.然后我选择几组在全班汇报,检测他们的交流效果,将此举落到了实处. (三)集体批改 教师提供一两篇作文,可以是写得较好的,也可以是很糟糕的,但是很有代表性。首先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全班学生先自己读,思考习作写得有亮点的地方,这个亮点可以
- 9 - 是选材的与众不同,可以是中心明确,可以是习作的立意的精巧与独特,可以是语言的生动与优美,可以是文章布局的精细,可以是一句或几句恰如其分环境的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然后思考习作不足之处,以此展开讨论,如何改掉习作的不足之处,学生现场帮忙写。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批改作文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批改的重要性。
以上我所谈到的几点之中,贯穿其中的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自信心,那么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渐渐地爱上习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希望作为老师的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打造更多的“妙手”。
推荐访问:如何提升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习作 有效性 提升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