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XX 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 为提升全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生命至上、避险为要,统筹区域防洪排涝、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和应急管理体系,按照“系统规划、远近结合、防治并举、防避并重、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每年汛期前,完成排水管网、排涝河渠的清淤疏浚和卡口治理以及挡水闸、城市地下空间提升改造,推进老旧泵站和排水设备更新改造,2022 年完成 7 处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易涝点整治工作,解决老旧排水防涝设施、排水主干管破损和功能失效问题。2023 年汛前,按照内涝防治标准,完成排涝河渠整治和挡水闸、泵站提升建设和易涝点、易涝区整治等工作,实现老城区雨停后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
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防洪排涝标准。
1.编制防洪排涝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按照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及时修订完善暴雨强度公式。2022 年年底前,力争完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气象局)
2.提升城市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城市防洪规划规范》(GB51079—2016)等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开展流域区域防洪能力提升改造工作,按照城市防洪工程等别Ⅲ等设防。对未达到防洪标准的城市,要通过河道系统治理,建设拦蓄、滞洪、分洪等工程,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确保“十四五”末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力争 2030 年达到国家设防标准。(责任单位: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
3.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2—2021),充分考虑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
水位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城市内涝防治重现期,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量,按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设计重现期的上限确定。新建改造雨水管渠,参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
4.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标准。制定城市地下空间防水排涝改造技术标准,加快既有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改造。严格执行并适度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设计防护标准,加强对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的设计审查,提升城市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公共地下空间排水防涝能力。(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开展洪涝风险隐患排查评估。开展地下管网排查,优先推进城市洼地、易涝点等区域地下管网排查、检测以及修复工作。加快建设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实现智慧管理一张网。开展极端天气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影响的风险评估,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洪涝风险隐患治理台账,编制洪涝风险隐患清单。2022 年汛前,完成城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薄弱环节等隐患的排查和风险评估,绘制城市重要易涝区内涝风险图,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完成重大隐患治理。(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
(三)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
1.实施城市排涝行泄通道畅通工程。打通断头河、贯通骨干河、开挖新河渠,畅通城市排水系统与外部河湖连接;开展城市河道侵占行为专项整治,提高城市排涝通道过流能力;开展城市建成区明沟专项整治,采用暗改明、开挖疏浚等方式恢复排涝功能。2022年重点实施河渠整治项目13个。
(责任单位: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实施排水管网系统提升工程。新建排水管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对没有出路的管线要尽快建设下游排水管网或管渠。开展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地方,通过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改造溢流口和截流井等方式加强应急管理,通过扩大管径、旁路分流、调整排水分区等方式加大排水管网等设施新建、改建力度。结合地形坡度、管线路由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大型排水(雨水)廊道。整改规范雨水口,严禁随意封堵雨水口。定期排查更新易涝积水点,“一点一策”制定方案。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在重要场所加密布设气象监测及实时预警设施。2022 年汛前,要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检查井等微排水设施专项整治,完成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危及居民安全的易涝点整治,建立易涝点常态化整治制度,对新出现的易涝点要在第二年汛前完成治理。2022 年,要基本消除城市排水管网空白区,新建、改造雨水管
网 5.56 公里以上,整治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易涝点 7 处。(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
3.实施雨水泵站提升行动。对于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或抽排能力达不到标准的地方,要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根据城市内河水位控制要求优化泵站运行,避免汛期内河水位顶托影响排涝。设置双回路电源或配备燃油发电机,保障极端条件下雨水泵站正常运行。雨水泵站室外地坪和出入口、通风口、吊装孔、检修孔等开口部位标高应达到城镇防洪和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确保安全运行。梳理排查易受淹失效的雨水泵站,建立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方案。2022 年汛前,完成雨水泵站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和能力提升,城区实施雨水泵站提升项目 6 个,新建雨水泵站项目 4 个。2023 年汛前,所有雨水泵站均按标准完成改造升级。(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
4.实施重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城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通信设施、变配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重要基础设施设置在洪水风险区外或最高淹没水位加安全超高区域。供水厂、污水处理厂、通信设施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在高处,并配套建设应急备用电源接口,配备柴油发电机等应急备用电源,在遇极端灾害时保证正常运行。提高下穿
涵洞排水出路有效性和安全性。改造提升不具备单独排水系统的下穿涵洞,提高排水口高程,避免河道水位顶托和倒灌。优化出入口道路竖向设计,增设横截沟收水系统,科学规划设置调蓄池,加强周边排水管网和设施系统改造,避免地面径流排入涵洞。(责任单位: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通管办、供电公司)
5.实施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工程。根据当地内涝风险控制线,通过抬高出入口高程,设置出入口遮雨棚、排水沟、防淹门,配备防汛挡板或沙袋等方式,对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地下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进行改造。受过洪涝灾害影响的地下空间,要对挡墙侧壁、人行步梯出入口和通风井口等进行改造。加强对地下排水和电力等重要设施设备的迁移或防涝改造。明确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属地政府责任、权属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负责监督指导住宅、公服公用设施等地下空间的排水防涝工作;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中心负责监督指导单建人防工程的排水防涝工作;供电公司负责监督指导地下空间电力设施的排水防涝工作;卫健、教育、商务等部门对本行业的地下空间排水防涝工作履行监管责任。2022 年5 月底前,完成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改造。
(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
6.实施雨水源头减排和雨水调蓄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海绵体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积水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现有绿地功能品质提升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初期雨水治理,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水利局、发改委)
(四)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设计成果质量管控,强化质量安全现场监督。持续开展城镇既有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房屋建筑,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组织开展加固整改等工作。对鉴定为危房又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停止使用。每年汛期前,完成所有房屋建筑、市政在建项目防汛能力排查。严格按照防汛预案要求准备防汛物资和救援队伍。(责任单位:住建局、各行业管理部门)
(五)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城市排水防涝责任制,建立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
完善城市内涝防治预警、会商研判、信息报送、抢险队伍和物资联动等各项工作机制,细化极端天气应急防范和紧急避险响应措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每年汛期前修订细化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建立点位、街道、市三级城市防洪(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值守制度和责任架构。(责任单位:住建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气象局)
2.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要组建城市排水防涝抢险队伍,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抢险队伍,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等城市运行抢险队伍,配足应急装备和物资,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强化教育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 2 次应急演练。制定完善建设领域抢险后备力量登记制度和建筑企业抢险贡献补偿、激励制度,鼓励建筑施工企业组建抢险队伍。每年 5 月底前,建立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名录,按照内涝风险等级和标准要求配备移动泵车、抽水设备、自主发电设备等专用防汛设备。(责任单位:住建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通管办、供电公司)
3.加强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每年 4 月底前,修订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排水管网、窨井等设施普查和清淤疏浚工作,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渠)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全面疏通、养护雨水管网
和合流管网等排水设施。(责任单位:住建局、各有关单位)
4.强化紧急避险举措。坚持防范关口前移,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紧急避险应急预案,划定城市内涝紧急避险场所,建设供水、环卫、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明确市民避险区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转移路线。建立紧急状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教体局、交通运输局、气象局及各街道办事处)
5.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监管,加快具备监测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和控制排水泵站、排水闸自动开启功能的内涝管控系统建设。“十四五”末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和区域洪涝“联排联调”功能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项目为王”,加强项目谋划实施,实行目标管理、清单管理。(责任单位:发改委、住建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
(二)加强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等有关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探索建立“按效付费”等资金安
排机制。探索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新开发模式,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和各类经营性资源。创新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水务事项全链条管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
(三)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城市洪涝体系衔接,建立城市洪涝联排联调机制。扩展挖潜城市和周边自然调蓄空间,开展内河治理工程、滞蓄行泄空间、城市超标降雨滞蓄空间和行泄通道建设,着力解决河水顶托倒灌、河渠卡口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雨洪消峰、错峰、调蓄能力。(责任单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
推荐访问:XX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 城市防洪 排涝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