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倍突然辞职一些思考(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安倍突然辞职一些思考(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安倍突然辞职的一些思考 ①
8 月 28 日,日本首相安倍的突然辞职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安倍的突然离职有什么样的政治考量?安倍经济学是否就此偃旗息鼓?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呢? 安倍辞职的政治考量 从报道上分析,健康原因无疑是安倍八年后再度辞职的主要原因。因为尽管自 8 月 24 日后,安倍已经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战后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双最”首相,但毕竟其任内的几个重要“夙愿”(办奥运会、修宪和习近平总书记访日)还没有实现。多坚持一段时间,距离实现夙愿就更近一步,也就可以在日本政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天不遂人愿。安倍因无法承受“内外交困”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而旧病复发。从国内情况看,因疫情控制不力,民调支持率下降,给修宪蒙上一层阴影;奥运会推迟,不仅没能借助奥运之力提振因提高消费税而下滑的日本经济,
①
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反而因疫情迟迟未能消除使日本经济跌入“谷底”,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反转;党派之争也使安倍的政治前途未卜。如果因“丑闻”等原因被迫辞职,不如择机全身而退,及时止损。从国际环境看,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使夹在两国经济大国之间的日本左右为难,进退维谷;CPTPP 和欧日 EPA 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也因疫情而无法实现。种种因素,导致安倍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最终选择提前辞职。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安倍有另外一种考虑。因为如果选择带病坚持工作,完成剩余的一年任期的话,在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大幅衰退,民调支持率下滑的背景下,其政治夙愿能否达成已经有了很大的未知数。与其在身体状况恶化的情况下,选择“硬撑”不如全身而退,因为即使辞去首相之职,安倍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施加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力。
一是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继续影响日本政治,推进其政治目标即修宪大业的实现。安倍任职期间取得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成效有目共睹,奠定了其在自民党内部和日本民众心中的地位。因此,即使辞去首相一职,安倍仍可能通过操纵其“派阀”,继续在“幕后”影响日本政治走向,这在日本历史上不乏先例。当年田中角荣前首相被判刑之后,仍然影响日本政坛十余年,金丸信也是如此。安倍辞职的同时也表示不会退出日本政坛,说明了其仍有政治野心。自民党内安倍派与麻生派的合作是安倍长期稳定政权的基础,新的政权也要经过这两派的认可,并承认两派的利益。
二是不排除安倍身体如果恢复不错,在哪一天再度问鼎大位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安倍离职不排除是一种“途中的安排。无论是谁接任安倍,任期只是到 2021 年 9 月。因此,安倍可以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养好身体。如果 身体恢复好了,明年复出也是有可能的,届时安倍也才 67 岁,或者在国会大选时安排其认可的代理人上台。
如何评价 “ 安倍经济学 ” ? 2012 年上台后,安倍发射了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即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尽管一直以来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实际指标上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使日本经济走出了长达二十年的通缩紧缩状态,有了一定“转机”。如日元贬值和出口的增加提振了企业的信心,工资和就业率的提高,也使物价有所上涨,尽管通胀率并未达到预期的年增长 2%的目标。“旅游立国” 政策的成功实施,也支撑了日本经济增长。
但由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始终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加之日本内部的结构改革难见成效,生产率提高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老龄化和少子化使日本的消费难有大的增长,因此,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这也是日本将提高消费税推迟至 2019 年 10 月实行的 主要原因。本来期望通过 2020 年的奥运会进一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然而天不遂人愿,新冠疫情的沉重一击,几乎把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效果全部抹平。
所以,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效果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
难言很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寻求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解决根本的经济结构转换的问题。这也给我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即若要使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必须要创新驱动,进行深刻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有,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必须要提前予以关注并制定预案,特别是在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极的时候,更要充分重视。
后安倍时代的中日经贸关系走向 谁会成为安倍的接班人成为热议的话题。麻生太郎、石破茂、菅义伟、岸田文雄以及河野太郎都是热门人选。不同人当政对华的态度和政策一定会有差别,但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两国把经济看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不论谁接任,都不会冒着翻船的风险而轻易撤掉压舱石。安倍第一任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鹰派”上台,一定会恶化中日关系,反而因安倍开启了与中国的破冰之旅,使中日关系开始回暖。这也体现了日本政治家的“灵活性”和“柔软性”。此外,提高消费税与疫情因素叠加,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中,短期内难以自拔。无论谁当政,都必须把提振经济发在首位,否则无法站稳脚跟。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对衰退的日本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 7 月为例,日本出口额虽然整体仍在同比下降,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日本对中国出口明显回升。非铁金属、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汽车出口增幅明显,拉动当月日本对中国出口同比增加 8.2%,成为一大亮点。所以,日本要尽快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的话,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重要选项。
当然,后安倍时代的中日经贸关系还是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美国因素。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作为美国盟友的不得不顾及美国的态度和立场,在南海、WTO 改革等问题上会和美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此外,处于化解价值链断裂等风险的考虑,日本在加强对华合作的同时也会强化分散风险意识,加强对东南亚等地区的投资,或者将部分投资从中国转移出去,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
在后安倍时代,中日双方要充分发挥经济在中日关系中的“舱仓石”作用,继续强化与两国的经贸合作。未来合作的主要领域应该放在服务贸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及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中小企业合作等。从产业层面上看,中日两国在电气机械设备上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好,互补性比较强。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强该领域的产业合作,特别是增势良好的产品。从区域层面上看,日本对华出口向中西部转移的倾向比较显著,中国对日出口北、上、广增势不减,出口产品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未来应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吉林)与日的产业合作,加强北上广与日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
此外,中日两国应共同推进 RCEP 在年内签署,强化区域内合作,减少因产业链和价值链重塑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快中日韩 FTA 的谈判,使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密切、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