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供大家参考。
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 ————解析修订版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作
者:
张存旺
作者简介:
张存旺,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甘肃 白银 730900)。
原发信息:
《英语教师》(津)2013 年第 10 期 第 7-11 页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1 期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相比而言,修订版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开发。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修订版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要努力适应修订版课标的新变化,积极实践“用中学”的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整合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外语学习这一社会活动中,实践就是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的活动;而理论则是语法、语音和词汇知识等的掌握。知识的掌握来源于语言活动的实践,但它继而又发挥其对进一步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实践达到更高一个层次。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学知识并非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要学语言就得学语音、语法、词汇这些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而又最具‘发酵’功能的知识。这是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也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段洁云,2007:25)。这些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源头活水,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激发学生深层和持久的学习潜力。但是,由于对实验稿课标提出的“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一理念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出现了忽视甚至不教语法和词汇的极端做法,这严重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尽管实验稿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但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修订版课标一以贯之地肯定了语言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实验稿课标把语言知识同时列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以前更加重视知识的学习(程晓堂、龚亚夫,2005)。
但是,课程标准不再把语言知识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反对的不是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加以灌输的教学方式。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两个特点决定语言学习应该是一个超越知识取向,使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仅仅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不应该依靠单纯的讲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不仅单调乏味,也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暂时的记忆中,知识点之间难以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增加了记忆的负担,由于这种语言知识通常是孤立存在的,缺乏使用的语境和对意义的理解,很快就被遗忘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因此,除了必要的讲解外,教师应把课堂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语境化词汇教学,提高教学趣味性
交际教学的主要奠基人英国语言学家 Wilkins(1972:111)一语道破了词汇的至关重要性:“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知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英语水平,并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如何进行词汇教学也是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包括,理解词意、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模仿背诵、造句翻译。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和学生课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联系在一起,枯燥乏味且效率不高,而语境化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词汇进行语境化教学时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词汇主要运用在哪些语境中,感知词汇在真实的语境中应该如何使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词汇的意义。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和学业发展需求,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借助字谜、猜字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语言的语境,尽量使教学形式和过程都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使词汇学习生活化,更好地体现其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乐学、想学的氛围中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词汇知识,为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动态化语法教学,赋予教学生命力
美国语言学家 Schmidt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法的不可或缺性:“不注意语言形式就不存在语言学习”(转引自张献臣,2007:19)。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内在规律,是学习语言的捷径,但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原因,却成为外语初学者最困难的问题,是阻止其进一步学习的障碍。“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语法教学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
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重视听说教学,需要淡化语法教学,或者不教语法’”(转引自张献臣,2007:18)。近几年,在所谓“淡化语法教学”的影响下,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语言基本功教学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学生口笔头表达的语言错误多、病句多,而且有过早出现错误“定式化”或“石化”的趋势,两极分化也更加低龄化,然而“费时低效”的问题并未解决。
“实际上‘淡化语法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课程标准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也不主张‘淡化语法教学’”(张献臣,2007:19)。任何语言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都离不开语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而不是在学生刚一开始接触英语就对其灌输语法等语言理论,但是到了一定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要掌握好一门语言,提高语言质量,语法规则、文体理论、词语惯用法等语法知识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然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缺陷就是“为语法而语法”,以语法为纲,倾向于使用死的语法和无意义的脱离上下文的翻译。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患上“英语聋哑病”。早在 200 年前德国学者 Herder 就说过,“语法应当从语言本身中学到,而不是通过语法来学语言”(转引自陈琳,2008:4)。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要以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问题为突破口,实现从静态到动态转型,多采用“先感性,后理性”语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法学习的过程,认真观察、自觉
思维,发现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赋予语法教学以生命力,使语法教学动起来,将全新的更具交际性的三维语法教学法付诸实践,从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不同的维度以全新的理念深入浅出地解释语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李岚清,1996:2)。实验稿课标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一些教师误读了这一提法,认为实验稿课标只倡导任务型教学,出现了“任务型教学”一统天下的错误倾向。有鉴于此,修订版课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表述调整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建议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理性、辩证地看待任务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全面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首先是一门交际工具,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知”,更重要的是为了“用”。而任务型教学法符合语用学的原则,符合学习语言的交际性目的,符合语言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一原理。它强调语言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用语言去做事,去完成任务,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引进,有力地引导着英语教师把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使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根本目标出现了从知识转向运用的转变。但是,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有随意扩大任务和赶时髦的趋势。以前的听力训练改名为任务型听力教学,以前的阅读理解训练也摇身一变成任务型阅读,甚至认为没有任务活动的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等等。
语言学习需要经历一个“输入先于输出”的过程。因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和来源,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输出语言,必须首先保证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在听读达到足够量的有效输入以后,才能进入到说和写的阶段;更何况,语言教学还要遵循一个“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在初中学生语言基础还比较差的前提下,过分的输出容易忽视基础知识,挤占学生输入、接受和内化语言的时间,加大课堂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挫折,最终导致学生输出的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
后教学法时代,任何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实验稿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但并不提倡滥用。任务型教学法虽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但它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根据需要使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的组合。因此,教师切不可把任务型教学法看成是拯救初中英语教学一切顽疾和诟病的灵丹妙药,而要从教学的实践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博采众长,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切不可把传统的诸如语法翻译法等新课改以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法视为洪水猛兽,予以彻底否定和摈弃。
修订版课标旨在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这一新的教学主旨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不失为两种非常适合修订版课标理念的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因为它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游戏或者故事,尤其是竞赛性游戏或者趣味性故事。他们不仅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富于娱乐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活动,而且力争表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游戏教学法或者故事教学法能够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贴近生活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开发学生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学习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方式要能够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版课标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教学中贯彻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爱学、想学、有收获,不把学习视为负担;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初中英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背诵和记忆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使其真正成为以培养人为最终目标的素质教育,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推荐访问: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