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章体裁特征《传记选读》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文章体裁特征《传记选读》教学,供大家参考。
基于文章体裁特征的《传记选读》教学 作
者:
徐武敏
作者简介:
徐武敏,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原发信息:
《语文月刊》(广州)2014 年第 20145 期 第 24-26 页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8 期
传记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对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均设有相应的选修模块,粤教版选修教材也专门开设了一个独立模块——《传记选读》。
目前,教师对《传记选读》该如何定位及实施的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选修课程的定位与实施,必须“因地制宜”,但是我们认为《传记选读》必须有相应明确的符合传记文章体裁特点的目标定位,课程实施也不应该脱离传记文章体裁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记选读》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课程实施问题。
一、关于《传记选读》的目标定位
对《传记选读》教学目标进行定位,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通过《传记选读》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学生通过《传记选
读》要学到什么东西。这两个问题涉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教材编写意图、文章体裁特点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编写意图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对传记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传记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别,能够区别传记文章与其他写人的文章(如新闻、记叙文等),能够根据内容和形式对具体的传记文章所属类别作出基本判断,并能够根据不同类别传记文章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
(2)能梳理传记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够在分析段落层次的基础上,抓取段落中心句或概括段落的核心意思,筛选并整合出传记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传记的中心意思,进而把握传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表达主旨。
(3)对传记文章材料选用与表达意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与辨析,能够借助传记文章内容建构特定的话语系统,与传记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展开对话,能对作者的主要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基本评价,并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同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能够根据传记文章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能够对传记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作出富有创见性的鉴赏和评价,能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能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4)对传记文章的结构、顺序、写作方法等能够作鉴赏评价,能够关注传记文章中语言的句式特征和修辞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在分析
传记文章语言特点、形式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对传记文章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的整体认识。能够对传记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进行品评和鉴赏。
(5)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在传记文章阅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研读文本,并利用工具书、网络平台等,查找资料,主动有意识地探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内涵。
(6)对传记文章阅读有浓厚兴趣,能结合文本学习或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极阅读相关传记文章,能够在课外自觉阅读实用文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能够主动回顾梳理传记文章学习的积极成果。
(7)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开展小课题研究、研究型阅读或专题阅读,通过阅读研究解决问题,在阅读中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体会和认识。
(8)能写作传记文章,所写传记文章合乎写作情境,合乎读者对象,对写作话题或写作对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9)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认识传主的功过得失,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养成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关于《传记选读》的课程实施
明确了《传记选读》的教学目标,只是解决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达成目标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这就涉及课程实施的问题。
传记属于实用文章,实用文章具有现实交际和交流功能,因此实用文章阅读是读者(听者)与作者(说者)围绕实用文章进行对话,意图是实用文章阅读教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作者的意图是如何实现的。田英华在《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中指出:“从传记体的交际意图和功能来看,传记作者运用语言将人物的生平事迹组织成传记作品,目的就是要让阅读者通过传记的记述来了解某一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和思想、性格,或者通过这一人物来侧面了解它所处的那个真实社会环境的历史等。”
传记虽被归为文章,但曾祥芹等人主张传记应该归为“变体文章”,“变体文章”是文学和文章之间相交相切的部分,传记阅读属于阅读跨体,既可以按文章的特征来评价,又可以照文学的特征来欣赏。
鉴于此,我们主张,传记阅读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实用文章的特性上,同时兼顾传记的文学特性,以“意图”为核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读者对象出发,审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传记的教学内容,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如何与文章的内容、形式之间实现和谐一致的。
三、关于《传记选读》的教学构想
从新课程改革伊始到今天,省内许多学校就《传记选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例如佛山南海中学采取的专题阅读教学策略:
专题的设置——从传记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设置专题
1.从《史记》看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2.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
3.传记的选材与组材
4.传记常见的表现手法
5.传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6.传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7.传记阅读训练与活动
再如广州二中采取“活动整合”的教学策略开展《传记选读》教学:
1.策略一:以活动课整合三维目标
(1)步骤一:阅读典范的传记作品,了解传记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2)步骤二:选择一篇传记作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对作者所持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3)观看一部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并和传记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并对影视片的成败优劣作品评。
(4)开展专题讨论。侧重以史为鉴,规划自己的人生。
(5)组织读书报告会,介绍传记作品,发表自己读后的看法。
2.策略二:重新整合教材
按照“学会读传记——学会写自传——尝试评价人物”的思路重新整合教材。
我们认为,以上几种教学构想对传记文章体裁特点的关注仍然不够全面,其实传记文章阅读到底应该如何教才能既保证兼顾文体共性和体裁个性,又保证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基于《传记选读》的教学目标和编写意图,结合实用文章特点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我们对《传记选读》的教学作了如下规划:
(一)《传记选读》的宏观构想:教材整合
宏观构想就是教材的整体处理,我们从传记的类别、时间和地域等三个角度对教材进行整合,将《传记选读》重新整合成普通他传、评传、自传三个主题单元,又适当推荐部分优秀传记作品给学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既关注学习的广度,又关注学习的深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普通他传:理念幻想曲
《项羽本纪》《在哈金森工厂》《一个学派的诞生》
第二单元评传:人物的心影
《马钧传》《铁肩担道义》《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三单元 自传:身份的认同
《子刘子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通过单元学习,学生既可以把握传记的文体特征以及传记在结构、表达方式、材料来源、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又可以建构不同传记类
别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并加深认识,还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不同传记类别的特点。
(二)《传记选读》的微观构想:意图本位
微观构想就是文本解读的处理。实用文章说到底就是作者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写的书面作品,文本是意图的实现者,我们主张文本解读从写作意图入手,因为意图决定了写什么、怎么写等,而把握文本的意图则主要从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两个角度去考虑。因此文本解读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作者为什么写这个作品?(内引外联还原语境,把握形象明晰意图)
(2)作者写了什么内容?(事实、观点等)
(3)作者是怎样写的?(写作技法等)
(4)作者选择的言语内容(事实、观点等)是否能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5)作者选择的言语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修辞运用等)是否有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6)文章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质疑的地方?
通过文本解读,学生能够把握传记的主题建构、叙述顺序、表达方式、材料特点、语言风格、修辞运用等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关系,同时打通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摆脱以往“从文学鉴赏角度观照,从实用写作角度要求”的实用文章读写不一致的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实用文章写作能力。
选修课程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积极的探索让一线教师都能够停下匆匆的脚步,回到原点重新来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专家从更高的层面关注这项工作,从而让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科学、高效的道路!
推荐访问:基于文章体裁特征《传记选读》教学 选读 体裁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