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附答案详解)(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附答案详解)(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 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20.0 分)
1. 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伏羲和女娲 B. 炎帝和黄帝 C. 尧舜和大禹 D. 神农和伏羲 2.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 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3.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4.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5.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人口增多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6.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网络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
)
A. 秦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7. 宋代人口有 1 亿,耕地面积 5.6 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 4 亿,耕地只有 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①推行垦荒政策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不断扩大海外贸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第 2 页,共 14 页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结束了 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9. “从 1934 年 10月至 1936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 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 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10.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1. 2019年 5 月 16日出版的第 10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 展理念》,文章对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了系统阐释。这五大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 改革、开放、优化、奋斗、幸福 C. 为民、务实、清廉、生态、富强 D. 富强、振兴、幸福、合作、自信 12.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
)
①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凝聚中国力量 ④走中国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以下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4. 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 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C.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15. 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或强化都有关的是(
)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C. 罗斯福新政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6. 2020年以来,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风暴雨中蹒跚前行,但地区冲突问题却并未因疫情而淡化。阿富汗与塔利班和谈一波三折,利比亚冲突余波未平,巴以地区又起战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B. 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 人类正在面临新一轮世界大战的严重威胁 D. 地区冲突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唯一原因 17. 2019年 6 月 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 5G商用元年。5G 技术的应用(
)
A. 是材料技术的创新 B. 将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到新阶段 C. 是生物技术的突破 D. 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18.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推动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 图中,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
第 4 页,共 14 页 A.
B.
C.
D.
20.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如:美国为维护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不断爆发等,必须依靠一个“全球性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材料中说的“全球性组织”指的是(
)
A. 北约 B. 华约 C. 欧盟 D. 联合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0 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1) 材料一中,秦时谁完成了“中国之一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2) 材料二中的林肯和邓小平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00 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安定的原因。
(4) 说说你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的认识。
22.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暴力调整】
材料一:如图
【对峙冲突】
材料二:1947年 3 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动荡变革】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2022年 2 月 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一向站在和平和正义一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和政策……我们希望各方都能和中方一道推动乌克兰问题的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我们将继续为寻求和平、实现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1) 通过图 1、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俄国(苏联)参战的目的有何不同。其中一战后的力量调整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第 6 页,共 14 页 (2) 结合材料二,“美国的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一政策在欧洲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结合材料三,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抗议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北约”停止了对南联盟的轰炸。这说明了什么? (4) 结合材料四,指出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人类应如何积极寻求和平、实现和平? 23.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探究问题。
材料一:1964年,他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质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 700千克到 1149 千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 85亿亩,增产稻谷 8500亿千克。
材料二: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过活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和人都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达 6.65万千克,相当于 1966 年至 1970年产量的总和。
材料三:1982年 1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任制,全国粮食产量因此由 1978年的3047.65亿千克增加到 1984 年的 4073.05 亿千克。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他”的姓名。
(2) 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农业科学家、农民、党和政府采取的方案分别是什么,并分别概括这些方案取得的成效。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效都对我国成功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方面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是正确的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答案】A 【解析】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 1 米。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栽培人工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浙江余姚被发现的,距今约 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故选:A。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 【答案】D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故选:D。
本题考查分封制,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本题考查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 【答案】B 【解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选 B。
第 8 页,共 14 页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重点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要注意区分甲骨文(商)、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秦)出现的朝代。
5. 【答案】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分析能力.对于江南开发的原因及影响应重点掌握.
6. 【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 C 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7. 【答案】A 【解析】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3亿亩。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代人口有 1亿,耕地面积 5.6 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 4亿,耕地只有 11~12 亿亩。相对于宋代,
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①②③。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