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2022年),供大家参考。
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 作
者:
张东升
作者简介:
张东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
原发信息:
《语文月刊》(广州)2014 年第 201410 期 第 35-38 页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5 年 03 期
一、现状分析:中学生缺少分析与论证方法
随着学习阶段及生活阅历的增长,作文尤其是论述文写作对中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考场,论述文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论述文写作中,即便能明确中心论点,找到合适的论据,不少同学还是存在着如下问题:在亮出观点之后,不知如何展开论述,即便勉强成篇,也基本空洞乏力;虽有论述却只会“贴标签”或“拉郎配”;缺少论证方法,不顾文体要求,少概述分析多叙述描写,因凑字数而凑出畸形文体;跳不出条件分析、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等常规评析方法,论证千人一面,单调呆板。
面对着论述文分析论证这一绕不过去的“坎儿”,不少老师和学生只能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和“想得高分不容易”的感慨。
二、原因探究:思维教学的缺失直接影响论述文论证能力
何为思维?《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杜威将其定义为“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通过用心搜集证据,确信证据充足而得出自己的信念的过程”。
按照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收集信息、储存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过程,而写作是听、看、读、说、做等活动的集合,思维活动在听说读写等信息处理过程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见图 1)。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形成思维起始点(已有体验或旧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迁移、转化等程序和理解、应用、综合、分析、评价等思维方法,使得思维流程清晰化、层次化、逻辑化,最后诉诸笔端,这本来是一件很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现在不少学生不愿写也写不好论述文,这主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论证所需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低下有关,而这些思维能力的低下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教师思维教学意识和方法的缺失有关,他们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利用典型作文(包括不成功的)认真、深入、到位地指导学生如何在破题时想,在起笔时想,在展开时想,在举例时想,在分析时想,在作结论时想;也没有教学生‘解剖麻雀式’地如何灵活地想,引申地想,联系地想,对比地想,发散地想,辩证地想”。生活的疏远,激情的衰竭,思维的缺席,只能使得“习作在慵懒中证明着抽象的普遍真
理”,学生的“思维不是流动在从事到理的自然过程上,不能够水到渠成地点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三、问题求解:借助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曼(Norman)曾指出:“很奇怪,我们要学生学习,却很少教他们怎么学;我们要学生解决问题,却又难得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发展一些训练学习、问题解决和记忆能力的手段。”既然论述文论证能力低下的根源在于思维能力的低下,那么,在论述文写作教学中开展相关思维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针对性。近年来,笔者借助因素分析法、STAR 追问法、换位分析法、发展分析法等思维工具,在丰富事例评析方法,提升论证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所谓思维工具,就是借助一定步骤和程序的传授与训练,帮助人们有效开发智能,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与清晰度,在必要时打破已有模式形成新模式的方法与技能的总称。思维工具有很多种,包括常见的5W1H 分析法(What,Why,Who,When,Where,How)、SWOT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rends)、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等,其中操作性较强的思维工具为爱德华·德·博诺所开发的“CORT 思维课程”系列 1“思维的广度”和系列 4“创造力”思维工具等。
引入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的基本步骤为:依据中心论点选择精确事例→思维工具介入分析事例→开展事理评析、事相揭示(见图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掌握了思维工具训练模型,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开展相关训练了。
四、案例分享
摆事实,讲道理。“论据+评析”之所以称为论述文论证的经典模式,不仅在于素材的选择能看出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素材积累,更在于例后的论证思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论证力度。
现在提供因素分析法、STAR 追问法、换位分析法、发展分析法等思维工具丰富评析方法案例,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与借鉴。
(一)因素分析法
所谓因素分析法,就是从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文,个人、家庭与社会等与事例相关因素中选择一组角度来探究论据(事例、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并尽可能在分析事例时予以分类标识和展示的分析论证方法。因应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应把最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因素用“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等类似语句彰显出来。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这种奇迹,并不能被人人创造,它的背后需要多种因素的支撑,比如,从家庭来说,离不开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从社会来说,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民众的关注,而在我看来,谢坤山本人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才是他创造奇迹的最重要秘诀,它可以使我们始终对生活满怀希望,对困难不失信心。笑对人生,首先要拥有积极心态。(节选自习作《笑傲人生》)
在这篇习作中,作者首先概述了谢坤山的不幸遭遇及励志奇迹,“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为其中的点睛之笔。在随后的评论分析中,作者从家庭、社会(媒体)角度分析了外部因素,最后从谢坤山个人内部因素角度重点分析原因,并运用“而在我看来”加以强调,最后形成“笑对人生,首先要拥有积极心态”的结论来照应论点“笑傲人生”,从而营造出“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回环效果。
(二)STAR 追问法
所谓 STAR 追问法,就是从事例或现象出发,围绕着处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等四要素,用多个“为什么”或“怎么样”连续发问,并通过自问自答形式,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步让与中心论点相照应的小结论浮出水面的评论分析方法。在这里,S 和 T 回答的是某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A 回答的是当时是如何做的,R 回答的是做出某种行动后有怎样的效果。为了方便学生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先从 R 或 S 发问,再从 T 或行动 A角度逐步追问。
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重新成为经济强国。作为一名下肢残疾的总统,他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竟然能在自家举办的私人宴会上,在新闻媒体的镜头前展示自己独立上楼梯的过程。事后,他更坦然地说:“我不介意出洋相,因为我想让人民更全面地了解我。”
罗斯福为什么能在众多美国总统中成为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总统?是因为他比一般的总统拥有难能可贵之举,比如有意展示自己的残疾。作为一国领导人,罗斯福为什么会在镜头面前展示自己的“缺陷”?是因为他想让老百姓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因此不怕出洋相。罗斯福为什么不介意出洋相,是因为他有一颗坦然之心,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也正因为如此,罗斯福为自己,甚至也为国家赢得了赞誉和尊重。(节选自习作《拥有一颗坦然之心》)
为了证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论题,作者从罗斯福成为“传奇色彩”总统这一结果开始发问,再追问出罗斯福总统勇于展示自身缺陷和为让百姓了解自己而不惜出洋相的心理,直至追问出他有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之心的结论,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较好地证明了论点。
(三)换位分析法
所谓换位分析法,就是从事例结果出发,对事例产生的原因作多角色换位思考,将事例逐步靠拢论点的评论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先用“××认为”“也有人认为”等句式列举各角色观点,最后再用“而我认为,
是××促使”等语句阐明自己观点,并将个人观点结合事例作进一步分析从而凸显其重要性。在列举众人观点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因素分析法以拓宽思路,强化分类。
梦想照亮前程。虽然周星驰很早就对表演有兴趣,但他的演员生涯同周润发、梁朝伟、刘青云等大腕一样,也是从跑龙套一类的角色起步的。不过他不甘于永远做一个“死跑龙套的”,他同样拥有一个明星梦。“努力!奋斗!”他每天在镜子前鼓励自己,克服了其貌不扬、性格内向等弱点,终成一代无厘头喜剧大师、卖座导演。
对于周星驰的大器晚成,有人认为是香港这块包容万象的沃土成就了他,有人认为是吴孟达这位最佳拍档烘托了他,有人认为是周星驰本人的永不言弃,不断的努力辉煌了自己。而我认为,是他一以贯之的明星梦照亮了他前进的征程。试想,如果没有明星梦,周星驰用什么作为动力来支撑自己踉跄前进的步履?如果不是明星梦,他又如何能独辟蹊径,终成一代无厘头明星?人生路上,当梦想相伴。(节选自习作《梦想照亮前程》)
为了证明“梦想照亮前程”这一分论点,作者在概述了周星驰从“跑龙套”成长为喜剧明星的成功之路后,列举出香港电影市场、最佳拍档等观点,再用“而我认为”明确提出“人生路上,当梦想相伴”这一结论,在有效拓展论证思路的同时,也在鲜明地照应分论点,有效增强了论证力度。
(四)发展分析法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于一件事物,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发展分析法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所谓发展分析法,就是用即时结果、短期结果、中期结果和长期结果来预测分析事例结局结果的评价论证方法。开展训练时,需要我们运用诸如“从短期(眼前)看”“从中长期来看”之类的语句结合论据要证明的中心(分)论点予以综合分析,这里如果再能有意结合不同时期可能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辩证分析,更能实现“风物长宜放眼量”和“一分为二看问题”一举两得之效果。
激流勇退不是因为软弱与妥协,相反,有时候更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新的体验。
当年杨澜和姜昆一起主持《正大综艺》节目,如鱼得水,大红大紫,而在事业正如日中天之时,她却毅然退出,先是出国深造,后再创立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栏目。
在当时来看,这种激流勇退可能是一记昏招,稳定的工作没了,巨大的观众群疏远了,受欢迎主持人的光环隐退了;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杨澜的激流勇退却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如果她固守《正大综艺》,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中央台不过又多了一个赵忠祥、倪萍而已。现在的杨澜,如果与坚守中央台相比,她的生活哪一种会更精彩呢?(节选自习作《有一种选择叫急流勇退》)
对于杨澜离开中央台,离开《正大综艺》,当时已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如果人们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这件事,可能就会更为理解杨澜的转
型。在文中,作者先从“从短期看”分析杨澜的急流勇退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为了有力证明论点,再从“从中长期来看”分析了这一转型带来的积极效用。前后分期,利弊互举,运用发展的眼光辩证证明了论点。
五、结束语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创始人施莱克尔博士认为,“好的教育体系一定会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思维之于学习,犹食色之于人性。借助于因素分析法、STAR 追问法、换位分析法以及发展分析法等思维工具,我们基本可以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其一,除了常见的条件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意义分析法,学生有了因素分析法、STAR 追问法、换位分析法、发展分析法等更多选择。
其二,改变学生写论述文常见的“论证不够,叙述来凑”的滥竽充数局面。因为掌握了足够的论证方法,经过训练的学生会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只要做到简要回答“谁(Who)”“为什么(Why)”“怎么做(How)”“结局怎样(Sequel)”,即可做到概述事例言简意赅。他们会将主要的精力和笔墨放在分析论证方面。
其三,在丰富事例评析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论证的层次性、深刻性和清晰性。而且,经过训练,学生甚至还能触类旁通,将上述几种思维工具直接用于论述文的布局谋篇,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论证水平和能力。
推荐访问: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 事例 评析 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