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 2022 在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系是条悠悠长河,那么其源头必始于家庭。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家风最终融合升华为一个国家的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唯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源头方能一尘不着,无数涓涌汇聚而成的精神之“渠”方能“清”如许。
潺湲源头孝悌凝,层层涟漪“渠”至“清”。孝悌是所有美好品德的源头,是维系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中国古代就将孝悌作为定义君子的重要概念之一,百里负米、卧冰求鲤等等,这些懂得尊老敬老的先哲到后来都成为对天下有大用的人。甚至“孝廉制”也是彼时选拔官吏的方式之一。如今的孝悌,除了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之外,更加入了新时代含义,融入贯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但无论古与今,家庭对孝悌的教育和传承作用从未改变。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点,推动孝悌观念的树正树牢,在初始处为精神之渠正本清源。
源头深怀丹心赤,“渠”正流“清”瀚海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深爱家庭的感念终会上升为忠于祖国的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白发丹心尽汉臣”……历代贤者皆为中华精神的铁骨,是他们挺直了民族的脊梁。所以忠诚
教育应成为家风的共同取向,就像千万溪流都朝大海奔流一样,这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大爱所凝,是发展的必然、复兴的必然。家风之忠诚既要在古代定位“来时路”,更要在当下设置“新路标”。抗击侵略的勇士、“两弹一星”的元勋、默默无闻的奋斗者、投身建设的追梦人……是他们给“清”“渠”赋新意,让“源头”与时进。
活水源头俭且勤,“渠”长“清”久越古今。勤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家宝,是炎黄子孙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意识的具体表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前行必然经历苦难,勤俭便是应对良方。“勤”是生活状态,“俭”是处世原则。心中有“俭”,手里便“勤”。而这种智慧的形成应发端于家庭。捡起掉落的饭粒不仅仅是因为“粒粒皆辛苦”,还因为那个“禾下乘凉梦”的老人;不随意丢弃旧物件不仅仅是因为“成由勤俭败由奢”,还因为“孟泰仓库”的美谈。只有从源头处激荡勤俭的浪涛,浩浩长“渠”才会一碧万顷、澄净“清”澈。
学习之风拂源头,河“渠”“清”波望书楼。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学习则是创新的前提。抛开学习谈创新是天方夜谭,缺少家风家教的学习也如空中楼阁。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在学习内容的积累,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学习本身的认知。是为后期的校园学习、社会学习打基础、做铺垫。学习之风的培养还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协同,如此才能在源头
泛起书香清波,流出不同精彩。孔子庭训孔鲤深研《诗》 《礼》,开家教重视学习之先河。后世更应承袭传统,推动重知识、敬人才氛围的形成。每个社会成员都掌握足够的知识,发展就会事半功倍,复兴便能水到渠成。
2 2022 在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很高兴地看到年轻人撑起大梁,我觉得你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事业感、成就感、责任感,好好干。”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有“立大梁”的使命感和“挑重担”的责任感,聚焦“大局之道”、把握“实干之要”、厚植“为民之情”,以“好好干”的主动自觉和能力本领干事创业,勾勒事业建设“路线图”,练就干成事业的“真本事”,创造推动发展的“实业绩”。
聚焦“大局之道”、打牢“事业根基”,勾勒事业建设“规划图”。登高望远可见江河气势、山川广袤,可见百草丰茂、河流奔涌,这是青年应有的“广阔视野”,也是应有
的“壮远志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提高思想站位、凝聚奋斗力量,把事业发展的基础打实,稳扎稳打地将长远之眼光、谋划之图纸转化为现实图景,防止围棋“俗手式”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要善于立远志、观长远、谋大事,有躬身入局、奉献事业的情怀,不抱有“差不多”“可以了”的应付心态,能够从事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谋划当前路、部署当前事,不拘泥于“方寸之地”,心中怀全局、眼光可至远,把事业的“一盘棋”布局好,将之系统推进、有力推进,执笔共绘事业建设的“规划图”。
把握“实干之要”、强 化“干事韧劲”,勾勒事业建设“施工图”。古语云:“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着眼于“小”把事干成,要“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岩,做到推动高标准、落实高效率,在实干中“闯出路子”,在实干中“破浪而行”,细而又细、实之又实。“妙手丹青”来自背后的“甘坐冷板凳”的努力,事业发展的业绩一样来自于努力的功夫。“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学之有成、事之所成皆是如此。青年干部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加强学习,注重“尺寸之功”的积累,既有勇于攀登高峰、不懈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也有脚踏实地、务实奋进的实功夫,把“争先之劲”使出来,把“实干精神”用上去,为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厚植“为民之情”、秉持“真挚初心”,勾勒事业建设“奉献图”。青年干部要树牢“群众之事无小事”的价值理念,丈量基层土地、倾听百姓之声,在调查研究中知群众所想、明群众所急、看群众所盼,以“人民满意”为干事的“刻度标尺”。在为民服务上,要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时,把情怀融入实践,既不敷衍“小事”、也不害怕“难事”,只要是群众之“呼声”,必然以奋斗来回应,必然以成效来答卷。在为民服务中,要做到“接担子”而不怕重、“啃硬骨”而不畏难、“接烫手山芋”而不怕烫,能够知重负重、闯难战难,以坚毅之心为群众办事,在为民服务上下真功夫、下真力气,将“青春范”亮出来。
2 2022 在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作为一代“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在四川住了 8 年,足迹踏遍巴山蜀水,写下诗词数百首,其中不乏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从杜甫诗词中汲取政治智慧,走好新时代的“为政之道”。
感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民情怀,筑牢“枝叶总关情”的宗旨意识。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从长安到成都,暂住在一间破草堂内,但即使自身穷困潦倒,心中依然惦记着劳苦大众,在杜甫草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词名篇,给后世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千古名句。在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在其位谋其政”,心系百姓、情系冷暖,俯下身子听民意、卷起裤脚访民情、撸起袖子解民忧,把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增收等人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以“人民满意”获得组织认可,以“人民幸福”衡量政绩大小,成为党的宗旨“代言人”。
读懂“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宁静淡泊,涵养“君子坦荡荡”的廉洁之风。“衰老甘贫病,荣华有是
非。”杜甫的一生,是安贫守节、知足长乐的一生,不为名利所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在习近平眼中,共产党人就该“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民群众选择我们,是让我们为其服务的,而不是来享乐的,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保持头脑清醒,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把“高压线”立起来,将一切“糖衣炮弹”挡在身外,时刻警惕“围猎”势力,争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谦谦君子。
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豁达,汲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逐梦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代诗人,杜甫除了饮酒作诗,也曾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航天英雄刘洋说,心中有梦想,生活中就有光,即使身处黑暗,即使身处困境也总能看到方向,那束光将引导你走出泥淖,走向万丈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强当代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这既是对青年之期许,也是对党员干部之期望。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不做“太
平官”争做“追梦人”,在赶考的赛道上努力奔跑、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争创不凡业绩,勇攀人生巅峰。
推荐访问:2022四川考察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重要讲话 考察 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