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文化传承、聚焦高考,露营火了等(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文化传承、聚焦高考,露营火了等(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文化传承、聚焦高考 露营火了等 01 文化传承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绽放新光彩 盛玉雷《 人民日报 》( 2022 年 06 月 10 日
第 05 版)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江苏,“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匠心传承”迎接党的二十大非遗主题展引人关注;在四川,“千村万户,非遗圆梦”乡村振兴成果展、“非遗新实践,献礼二十大”系列非遗社区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在天津,“健康生活”传统中医药文化互动展、“美好生活”振兴传统工艺展看点颇多……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积极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生动诠释了“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的主题。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多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自 1985 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56 项。泰山、黄山、武夷山、武陵源、神农架……神州大地上,遍布各地的自然景观奇崛壮丽;长城、故宫、曲阜三孔、龙门石窟、福建土楼、良渚古城遗址……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亘古亘今。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增添了独特魅力。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文化和自然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必然要求,也事关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近期,“云游非遗·影像展”上,2000 余部非遗长视频影像及多个热门的短视频话题、线上挑战赛、非遗音乐歌单、国风直播音乐会等轮番上演;“非遗购物节”里,产品销售结合了当下流行的直播、秒杀、闪购等方式,并通过“舌尖上的非遗”“指尖上的非遗”“针尖上的非遗”“时间中的非遗”等主题,全方
位展示非遗产品的魅力。实践表明,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才能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所在。城市规划建设,怎样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保存好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推进乡村振兴,如何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其实,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通过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就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还能再做一个面人冰墩墩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摩纳哥嘉宾被面塑技艺深深吸引,相关场景令人记忆犹新。剪纸、京剧脸谱、年画、风筝、中国结……浓浓的中国味道,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和自然遗产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把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推动遗产资源融入社会生活,就一定能让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让青春在书香中绽放 吕 虹《 人民日报 》( 2022 年 06 月 09 日
第 05 版)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身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掌握的技能不断增多,读书学习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广大青少年要形成爱读书的自觉,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过硬本领成就精彩人生。
爱读书必须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要重视阅读名篇佳作,汲取真知灼见。经过
时间沉淀的经典书籍,能点亮智慧之光,引领人生之路,让人受益终生。何谓好书?好书是有品质的书,在各自领域专业可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好书是有内涵的书,不仅能增知识、长见闻,而且有助于净化心灵,塑造优秀品质;好书是适合自己的书,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提供恰如其分的知识养分,让学习事半功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如何挑选好书是一门学问,需要练就一双“慧眼”,避免浪费光阴。
读书是青少年的必备功课。做好这门功课不仅要有明确目标,还需要掌握有效方法,做到善读书。其一,“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要遵循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提升认知的过程,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动脑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到的知识最终要运用于实践,要坚持阅读和实践相统一,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书本所学用于解决问题。
为青少年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逐步升温,“书香中国”引领风尚,一系列优秀出版物相继推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的读书会、大讲堂等活动,引导更多年轻人将读书作为生活方式。下一步,应推动学校创新教育方法、学习形式,搭建更好阅读平台;号召家庭更好营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之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升阅读活动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阅读需求,提供更多读书指导,才能为青少年铺就读书成才的大道。
数字时代,读电子书、听有声书成为新的阅读风尚。对于青少年而言,书的载体在变,阅读形式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需要一点一滴积累,需要用心用情投入。让浓浓书香引领更多年轻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更多幼小树苗必将在知识的浇灌下成长为参天大树,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期许。
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康 岩《 人民日报 》( 2022 年 06 月 08 日
第 04 版)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
的栋梁之材。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他倾听学生们伴着古筝乐曲朗诵《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希望青少年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教育引导他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进文化自信。
近年来,从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到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从汉服华裳成为流行时尚到《只此青绿》等演出受到欢迎,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赢得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正是得益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青少年才会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建立起认同。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才能懂得“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的大道,才能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加深对“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的理解,更加坚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可以引导他们增进做人的气节、形成美好的心灵,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
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能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02 聚焦高考 高考作文命题如何避免“应试套路”
2022 年 06 月 08 日
北京青年报
熊丙奇 今年高考作文仍旧以材料作文为主,但增加了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命题方式变得更为多元、灵活,旨在扭转基础教育存在的应试作文思路,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今年的全国甲卷、全国新高考 I 卷、浙江卷、天津卷属于材料作文,都是给材料,由考生自主命题。如天津卷的作文题为,“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而作文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 II 卷材料、北京的两道作文题,则都属于材料+命题作文,这属于命题作文范畴,但需要结合所给材料作文。如全国乙卷的作文为,“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是材料作文好,还是命题作文好,基础教育领域对此的意见不尽一致。普遍认为,材料作文可以给考生更大的思辨与表达空间,考生可以结合材料自主命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命题作文则会有所局限,可能会出现“主题先行”的作文思路。也有一线教师认为,写好材料作文并不容易,一些教师和学生仍旧会以“宿构”“套题”的方式应对作文,很难真正
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命题作文,只要命题灵活,也可防止应试思路,而且在规定命题之下,更容易把握阅卷尺度。
综合考虑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利弊,灵活地选择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的不同模式,可能成为未来语文作文命题的方式。北京的语文作文题坚持以前的做法,给学生“二选一”选择,这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题目。这种命题方式值得借鉴、推广,在全国卷和地方卷命题中,都可以出两到三道作文题,由学生选择其中一道作文。
从这个角度看,好的作文题应该是多元的。一般认为,材料作文的材料应该富有时代性、贴近生活,但这不是评价材料作文质量的唯一指标,好的材料作文,要给考生更大的思辨和表达空间。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有的是结合时代与生活,如全国新高考 II 卷的材料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全国乙卷的材料为“双奥之城,闪耀世界”;浙江卷的材料为“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还有的从文学名著、体育项目中取材,如全国甲卷的材料来自《红楼梦》,全国新高考 I 卷的材料是以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展开。
好的材料作文不在于是否结合时代与生活,而在于是否给学生思辨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也要求学生不要去“押题”“套题”,而是要培养思辨与表达的基本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教育应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我国已取消中高考的考试大纲,目的就是引导基础教育摆脱“考什么才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倾向,而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多元与灵活的特点,对待语文作文,也就更要抛弃应试套路。
立足本手,杜绝俗手,方能妙手生花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 年 06 月 08 日
姚华松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提到了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指...
推荐访问:高中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文化传承、聚焦高考 露营火了等 高考 热点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