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01——立德修身(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01——立德修身(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精彩句段】
1.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2.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3.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4.“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习近平总书记 5.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6.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礼仪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曾国藩 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3.鲁迅曾说:“愿青年人一如萤火,能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此后若没有灯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诚哉斯言。及时清扫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如刘瑜“对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更好的我们,方是社会最好的根基。反观当下,香港暴乱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祖国两岸人民的心。暴乱中,年纪最小的台独分子只有 13 岁,何等令人痛心!这便是不爱自己,没有为己立心的表现。由此可见,唯有学会爱自己,将个人“小我”融入于社会“大我”中,方可博得天下之欢畅,赢得人生之壮美,在黑暗中展示光亮于一隅。
14.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行为如镜,折射出众生百态,滴水之积,渗透着烈日光辉,即使处于相似条件环境下,世界观的差异或会导致行为的差异,而举止往往能反应人内心深处的修养水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身行为仍需谨慎不苟,牢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之义理。
15.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所有迎面吹来的风都是逆风,而礼德就如心中的启明星,引导人生的船帆。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为国效力,成为时代的榜样。是陆放翁教育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同时告知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科研老将马旭为资助家乡穷其一生而腾出来的千万余元;当家国情怀与礼仪道德相结合,方可塑造一个时代的英雄。
16.当道德之光在礼仪下闪耀时,民族精神也在礼仪中升华。正是因为有礼仪下培育出的道德,我们能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君可见,钟南山耄耋之年扛起责任,毅然再战护国心切;君可见,李文亮肺腑先声鸣哨至逝,忧国忧民不顾小我。中国人勇于肩负沉重的使命,奋发图强在所不辞。若没有礼仪的滋养,哪会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奋斗在深夜灯光下?若没有道德的指导,哪会有前赴后继的白衣战士奋战前线?我们的民族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熠熠生辉。
17. 《法言》中说,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观之千年,且把史书翻遍,礼仪从来都是浸润在丹青史册之中,与儒家的“德”之一字血骨相连。古有孔融七岁让梨,孝亲敬长,万世传颂;今有高校女生,遵礼守仪,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传为佳话。“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身着汉服不仅仅是对礼仪的传承,更是给心中的道德披上外衣,加以约束。礼仪是道德的基础,它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了真实的存在礼仪。同时,它也使可以通过展露在外的行为准则窥视出内在不可视的修养品德。
18.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实现海纳百川。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以德为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在五千年中华历史中,不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磨难浴火重生,阔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立德树人,既包含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包含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立德树人,关键在人。立德所树之人,应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今日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民族复兴的伟业,亟待一大批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立德树人,首推爱国。高等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广大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大学生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把对祖国的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力量。同时要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重,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精彩时评】
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 人民日报评论部 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修身立德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
“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实现海纳百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要立志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追求“宽仁大义”。从五四运动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垦荒青年,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科研团队,可以说,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成就怎样的事业。
修身立德本质上是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古今中外,种种案例启示我们,一个人失去正确价值观锚定的“德”,就会陷入精神的虚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莫衷一是、行无依归,就不可能进步。广大青年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修身立德没有捷径。广大青年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见贤思齐”,在提高自我修养方面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所收获。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把记载自己缺点的日志晒出来,公示己过,在众人监督下完善自己;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去世后,人们在其病床的枕头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些榜样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也为广大青年点亮了人生航向。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被称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积极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感染、收获、带动了一大批“粉丝”;立志“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先后 14 批 133 名志愿者一棒接一棒,在
贵州山区 3 所乡村小学支教 16 年,滋润了山区孩子们的心灵。修身立德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一言绽放人生的光芒。
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最活跃、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广大青年坚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基调。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青年应修身立德 勇担使命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修身是成长进步之基,也是工作事业之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因此,各位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书写人生绚丽篇章,应“先从修身开始”。
青年修身,首在立志高远。广大青年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正确的道德价值融入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要立志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追求“宽仁大义”。从五四运动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垦荒青年,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科研团队,可以说,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成就怎样的事业。
青年修身,重在道德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被称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积极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感染、收获、带动了一大批“粉丝”立志“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先后 14 批 133 名志愿者一棒接一棒,在贵州山区 3 所乡村小学支教 16 年,滋润了山区孩子们的心灵。“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修身立德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广大青年也只有在劳动实践、辛勤创造中,才能进一步磨练本领、砥砺品格,绽放人生的光芒。
一个人失去正确价值观锚定的“德”,就会陷入精神的虚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莫衷一是、行无依归,就不可能进步。广大青年唯有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才能在祖国建设的大潮中看得清,站得稳,行得正,才能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担。
二、德与才 砥砺德与才,做时代栋梁 朱雪瑶 从曹操“唯才是举”,广招天下英才,到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德才之辩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对德与才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新时代新使命,必然孕育新的德才观,在我看来德才兼备,方能成为时代栋梁。
德者,为时代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古人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由此可见,高尚的道德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影响以及强烈的心理认同。从先秦儒学中对“礼”、“仁”的强调到宋明理学中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近乎偏执的主张,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强调道德推崇道德的国家。尤其是在人才的选拔上面,一直以来都是以德为先。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人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因为德者,能够为时代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世皆知耻,国家无耻矣;世不知耻,为国大耻。”不言而喻,良好的品德是人才的先决条件,这不仅关乎人才选择,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之盛衰。从苏格拉底企图通过重建道德来挽救道德沦丧、日渐衰颓的雅典城邦政治,到新中国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提倡友好善良等优秀道德。古今中外,无不以道德教化来维系国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才者,为时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桓公惜才爱才,认为“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
推荐访问: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专题01——立德修身 修身 高考作文 素材
上一篇:2022年度个人一年总结范本合集
下一篇:初中开学军训心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