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长会教师讲稿:立足学校引领,,构建教养共同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家长会教师讲稿:立足学校引领,,构建教养共同体,供大家参考。
立足学校引领
构建教养共同体
引子
——
家庭肩负着“教”与“养”的双重责任。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学校有问题、教师有问题,抑或,家庭、学校、教师都有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优势得到彰显的最大化之后,迫切需要家庭教育“一致性”地跟进。我们知道,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孩子的“率性”,没有“率性”,就没有教育的“天道”。
当然,这里的“天道”就是适性的教育规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嘛!
有了尊重,还必须拥有规则,如果说“尊重”彰显的是个体属性,“规则”则是规范了孩子的社会属性。教育延伸就是在“规则”框架下的养成教育。“尊重”与“规则”是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体,如何把握二者的“量”与“度”,不仅是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修道”方式。
就目前的中国家庭而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家庭生活水准大幅度提升,加之日益凸显的社会老龄化问题。随之相伴而生的是:一方面,几位老人共同照料一个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无节制的娇惯、溺爱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量盲目教育投资,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再者,家庭教育的乱象与学校的规范教育的矛盾,真正弱化甚至阻碍学校教育成果的固化。
就目前的孩子而言,家庭的“富贵病”影响与传染,孩子习养严重滞后,加之追求分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教育回归本真之路,遥远而漫长。在此种情况下,构建“教养共同体”,开启家校“一致性”教育机制,是课题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鉴于此,我们在充分挖掘学校育人潜力的同时,吸纳低、中、高学段 12 位家委会成员,成立了“教养共同体”课题组,下辖两个工作室:学校“名师工作室”和学习“名校长工作室”,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划,做好分工,在多次调研与研讨的基础上,围绕“优势、不足、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几个关键词,经过
层层筛选与分析,确定以下 12 个问题,作为“教养共同体”课题组探讨的主要问题:
A A 、家长方面 6 6 个:
⑴ 在您的家庭中,教子的优势有哪些? ⑵ 在您的家庭中,教子的不足有哪些? ⑶ 在您的家庭中,教子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⑷
您认为,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有哪些? ⑸
您认为,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有哪些? ⑹
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有哪些?
B B 、学生方面 3 3 个:⑴ 进入四小之后,在学习习惯等方面,自己有哪些变化?
⑵ 目前,你认为自己(学习、习惯、生活等方面)最大的优势有哪些? ⑶ 进入四小之后,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C C 、教师方面 3 3 :
个:⑴ 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您认为自己拥有哪些优势? ⑵ 您认为学校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或特色)有哪些?试着分析其推广的原因。
⑶ 在您任教的班级中,学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找准问题之后,我们向全校家长、学生、教师发放了“东明县第四实验小学‘家长学校’问卷调查表”。经课题组成员科学、严密统计,其结果如下:
家长问卷:发放 459 份问卷,收回 446 份;
学生问卷:全校 462 位学生,发放 459 份问卷,收回 451 份;
教师问卷:发放 37 份问卷(学校教师总人数为 39),收回 37 份。
问题反馈情况:
1 1 、针对“优势”方面:
家长卷:您认为,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有哪些?
学生卷:“进入四小以后,自己哪些行为(合作、习惯、读书、写字、表达、作业、劳动等)变化最大?试说明原因。”
教师卷:您认为,我校的办学优势有哪些?
91.5%学生、87.21%家长、96.5%教师的回答均指向“诵读、书法、礼仪、习惯、排球(体锻)、社团”六大方面,这其实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
2 2 、就“不足”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言:74.8%学生、69.67 家长、80.02%教师的回答,均指向以下三个问题:
⑴ 如何阻断家长溺爱与娇惯? ⑵ 孩子的学习耐心与科学方法在哪里? ⑶ 如何制定出适合孩子的“规则”内容?
课题组凭借学校优势资源与办学实际,把以上三个问题作为“教养共同体”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借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践证明,找准问题,对家长进行案例式精准培训,效果较好。
案例之一:
尊重·规则·方法
案例回放——
范 xx 是 2017 年 9 月转入我校四年级一班的插班生。他高个儿,脸白白净净的,浓黑的眉毛下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头发很长,极像中年妇女的“齐耳短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聪明的“问题”学生。之后的一周内,不仅验证了我的想法,还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课堂上的范 xx 简直就是属猴子的,左右摇晃,交头接耳。特别令大家不爽的就是接老师的话头儿。虽然遭到包括我在内,多位任课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他却次次都当“耳旁风”,依旧我
行我素。更令人生气的是:做值日给花草浇水时,他故意把水洒到女生身上;课间一男同学悄悄说了同位女生一句坏话儿,他却“路见不平一声吼”,为了“伸张正义”,居然拳脚相加,把那位男孩子揍得鼻青脸肿。
还有体育课上,他不受纪律约束,瞎打胡闹,弄得体育教师把状告到了学校。
……
面对如此桀骜不驯的“刺头儿”,我陷入了无奈与反思:范xx 现象并非“个案”,大多孩子或多、或少拥有这种“任性”、“蛮横”、“自私”的“基因”,深入其家庭,剖析个中原因,我们会发现——
个案背景:父亲是公安干部,作风严厉,说一不二,只可惜由于工作太忙,家几乎成了形同虚设的“旅店”,很难挤出管教孩子的时间。
母亲为专职太太,秉性贤惠,相夫教子。正是由于父亲多在外少在家,母亲带着孩子选择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其家族三代单传,范 xx 父母上梢已生育了两个姑娘,爷爷、奶奶怕绝“香火”,强迫母亲生下了范 xx。从“范 xx”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整个家族对他的期盼与溺爱。
孩子犯了错,妈妈除了唠叨,还是唠叨。就是这样的唠叨,爷奶听了之后,也会责备妈妈,说什么多大点儿的孩子,不就是打姐姐几下,扔掉个馒头吗?你就不能少说两句?爷奶的娇惯、溺爱与纵容, 助长了孩子无法无天,我行我素的性格。
只有孩子犯了大错,妈妈告到爸爸那里,爸爸才会拿出警察的威风,训诫一番,打上一顿。此后,孩子才会“夹着尾巴做人”,老实一阵子。
个案分析: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就范 xx 生活的家庭而言,有父亲偶尔的严厉;有爷奶无节制的娇惯、溺爱;有母亲苍白无力的说教;有姐姐所谓“听话”、优秀的对比。就几种管教力量而言,真正起主导地位的是来自爷奶和母亲两大阵营。
母亲看到了教育问题,想管、愿管、积极主动地管,只是方法不对头儿,轻来轻去不起任何作用,稍微下点儿力气,又触及爷爷、奶奶的“疼爱”底线。孩子犯了错误,妈妈说上几句,爷奶呵护几句,等于没有错误。
至于两位优秀的姐姐,迫于大人的压力,就弟弟的“无法无天”,时时、事事选择忍让、迁就,恰恰成了范 xx“欺负、泄愤”的最佳对象。
这个看似有规则的家庭,等于没有规则,过度的“尊重”等同于纵容,从幼儿、孩童,到小学低、中学段,日积月累,终成顽疾:
孩子眼中没了做事标准,没了行为负责,没了合作意识,更没了关爱他人之心。父亲不定期训一顿,揍一顿,虽说起不到“扭转乾坤”的大作用,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孩子得益于父亲的教育,他对说女生坏话的那位男孩子大打出手,就是例证。
教师指导——
范 xx 每次违反班纪,无论同学还是老师,只要稍微提醒,他就承认错误。遗憾的是承认之后,拿不出实质性的行动。班规、校纪在他面前形同虚设,不起任何作用。究其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时期犯错误的“惯性”,让他突然“刹车”,别说孩子,就连意志力较强的大人,抽烟酗酒一旦成瘾,戒掉恶习同样是非常艰难的。我们站在范 xx 的角度,改变“问题”学生,并非一蹴而就。
1 1 、适时诵读“规则”儿歌。把无形的班纪、班规可触可感的童谣、儿歌,时时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上课前,诵读《上课儿歌》,午写时,有《坐姿儿歌》、《握笔儿歌》,下课时,有《课间儿歌》等,口念心诵,提醒孩子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2 2 、落实好秩序教 育。学校从路队秩序、两操秩序、队列队形训练开始,从外显形式层面逐步到诚信、爱国、敬业、友善、仁爱等内涵层面。
3 3 、让孩子“动”起来。
孩子活泼、爱动,课堂上静不下来。那就在课间加大孩子的活动量,让他“累”得“动”不起来。学校从建校那天起,就把拍篮球列为学生课间活动项目。我暗地里“安排”几位“彪悍大将”,只要下课铃一响,立马陪伴并监督范 xx 到操场里拍球,有最初的双手拍,到单手拍,有右手拍一个球,到双手拍两个球,有单一姿势拍,到花样拍球,有无音乐伴奏,到随着音乐节奏展示排球。每天几身汗,动极生静,对范 xx 同学的“多动症治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4 4 、上好晨诵、午写课。
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属全校师生经典诵读时间,在这个时间,由学生代表指导大家吟诵古诗,我们知道吟诵是一种打着手势,依据平仄,类似哼唱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好奇,范 xx 对吟诵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习惯自觉”的基础,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与交流,班级感恩、班规宣誓,于无声息之中,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着范 xx,也改变着范 xx。
每天下午的一点半至两点这段时间,属学校的午写,由数学老师会同大组长严格监督,强调范 xx 同学的“双姿”(坐姿与握笔姿势)。刚开始,我们要求他按正确的要求握好笔,坐在座位上,不用写一个字,每次午写只要坚持 2 分钟,就可以外出排球。渐次提到三分钟写三个字,再次提到 5 分钟,写 5 个字。最后,与大家一样,取消“特权”,变成“正常”学生。
5 5 、设立“劳动责任岗”。班级设立“小孩子大岗位”,把班级执勤工作(关门、关灯、搽玻璃、查作业等)化为若干个“岗位”,结合孩子特长,实行“岗位承包”。
6 6 、通过班队、社团活动中教育孩子。
通过班级、社团、小组等活动,倡导并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通过孩子之间的合作、竞争、交往,影响、分化问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体验友善、纪律、合作、竞争的氛围,依靠集体合力,逐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7 7 、制定“规则”,启动自我教育机制。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周四下午的亲子专题培训)这一渠道的系列培训,范 xx 爸爸认识到孩子“问题”形成的原因,做通了孩子爷爷、奶奶的工作,两位老人暂时搬了新家,从而阻断了“娇惯溺爱”的温床。
通过家长学校,在培训家长的同时,家长、会同教师、学生本人共同制定自“我约束规则”(共十条)。
⑴ 遇到好吃的先礼让长辈与他人;
⑵ 不打电脑游戏(礼拜天除外);
⑶ 不经父母同意,不玩父母的手机;
⑷ 对姐姐有礼貌,不经姐姐同意,不随便拿姐姐的东西;
⑸ 不让妈妈陪伴,尽量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⑹ 每天读 20 分钟的课外书;
⑺ 每周背一首(篇)古诗文;
⑻ 本学期,自己的袜子自己洗;
⑼ 每天帮妈妈洗一次碗或拖一次地。
⑽ 绝不撒谎。
在“十条”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孩子的意见,10 条之中,有 6 条是孩子主动提出的,3 条是在妈妈提醒下达成的,1 条是父亲建议的。再者,每条违反之后的罚则,是孩子以口头协议的方式承诺的。这样的“规则”,就立足于孩子的实际,传达出了孩子向善转变的愿望。家庭环境下,一旦有了正确的规则,就有了约束,有了约束,就启动了养成教育这个“发动机”。孩童时代,即使走了一段弯路,一旦家校同时启动“一致性”的养成教育,孩子拥有好习惯、好品质就可指日可待啦。
家长、孩子的变化——
范 范 x xx 妈妈陈述:自从俺孩子进了四实小,改变大力去啦。吟诵、排球、午写、社团活动,让俺孩子有了目标,学习主动啦,作
业也能写工整啦。对姐姐的态度有所转变,晚饭后,还主动帮我拖地、洗碗呢!
班主任王老师的陈述:自去年 9 月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的范 xx 同学已是吟诵领读员、作业检查员、班规、班歌设计大使、话题演讲小名士、美术、习作社团的骨干成员,无论是学习、劳动,还是与人合作交往,早已是彬彬有礼、玉树临风美少年啦!
教师反思——
范 xx 案例,并非个案,他身上恶习多多,“问题”多多:刚转入我班时淘气、莽撞、自私、任性等陋习较为突出,与此同时,敢作敢当、知错能改、痴迷爱好等诸如此类的善根,从他言谈举止之间也是可以捕捉到的。教师身为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敞开博大胸襟,真诚、热忱地接纳他,尊重他,分析他,研究他。针对孩子当时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制定出个性化的影响、教育方案,而不是动辄得咎,抓住孩子的“错误”,不依不饶,会同家长,“批斗”一阵之后,偃旗息鼓,没了下文。这种“水过地皮湿”的训导教育,有时候也许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由于不负责任的粗暴教育,命定是“短效”或“无效”的。
要想从本质上打破“问题”孩子的“恶意惯性”,必须扛起 尊重与 规则的“大旗”。大而言之,作为学校,在保障开全课程,开
足课时的基础上,深化课程改革,引领教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把课程放在校园的正中央,把学生放在教师心灵的正中央。
案例之二 : 特殊的插班生
几乎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被称为“插班生”,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们迫不得已从一所学校转移到了另一所学校!从此,他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变了,老师变了,同学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面对这样的变化,幼小的孩子们适应吗?他们要经历怎样的蜕变才能融入新的班集体?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回放 ——
黄 xx 是后半学期从外校转入我们班的一名男生,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脸上放纵的表情告诉我,这是个非常有个性的男孩。所以...
推荐访问:学校家长会教师讲稿:立足学校引领 构建教养共同体 学校 讲稿 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