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发展适度超前,高压储氢优先实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储氢发展适度超前,高压储氢优先实现,供大家参考。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4/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氢能产业链——储氢
图表1 氢能产业链——储氢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一、 氢能储运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1.1 氢能储运在产业链中成本较高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5/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氢能产业链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是影响氢能向大
规模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氢能全产业链中,氢的储运是制约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氢气特殊的 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它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性低。
(1)重量轻、密度小:在所有元素中,氢的重量最轻、密度小,需要提高储运容器压力进而提高氢的密度来提高氢能利用 的效率;
( 2 )液化温度低:
常压下氢气在 -253 ℃温度才能液化,液化能耗高、静态蒸发损失大,对液氢储罐要求很高;
(3)原子半径小:氢的原子半径非常小,氢气能穿过大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微孔,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 的钢板;
( 4 )性质活泼:
氢气非常活泼,稳定性极差,泄露后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这些因素都对氢气的储运技术提出了挑战。
从终端氢气价格组成来看,氢气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的
30%左右,经济、高效、安全的储运氢技术已成为当前制约氢能规模 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图表 2 氢能全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
1.2 高效率和低成本是氢能储运发展趋势 氢能储运包括氢能储存和氢能运输两部分,氢能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采用何种氢能运输方式。提高氢能储运效率,降低氢能储 运成本,是氢能储运技术发展重点。
氢能源汽车存储 5 公斤的氢气,在 70MPa 的压力下,存储系统的容量约为 200 升,是当今燃油汽车中汽油箱容量的 3-4 倍。
氢能的储运具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氢气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气体,体积能量密度较低,扩散系数较大;另一方面,氢气的
燃点较低,爆炸极限宽,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经济、高效、安全的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 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关键。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6/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3 储氢的技术要求 储氢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氢气能量密度。美国能源部(DOE)要求 2020 年国内车载氢能电池的氢气质量密度(即释放出的 氢气质量与总质量之比)须达到 4.5% , 2025 年达到 5.5% ,最终目标是 6.5% 。
国际能源署( IEA )规定的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储氢质量标准为 5% 。美国 2010 年到 2015 年的体积储氢容量分别为 45g/L
和 81g/L 、存储成本分别为 4 美元/ kWh 和 2 美元/ kWh 。
同时氢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当氢气浓度为 4.1%-74.2%时,遇火即爆。因此评价储氢技术优劣,还必须考虑安全性。图表 3 美国能源部对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指标( 2011 年)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国际能源署,平安证券研究所
1.4 氢能储存场景及相关标准 氢能储存场景主要包括在加氢站的储存、在运输车的储存和燃料电池车的储存等几种场景,目前已经形成加氢站及车载氢系 统、气液固储氢等相关标准。
图表 4 储氢标准体系
类型
文件 / 标准号
内容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GB/T 34584-2017
加氢站及车载氢系统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 规定氢能车辆加氢站的氢气输送、站内制氢、氢气存储、压缩、加注以及安全与消防等 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供氢方法的氢能车辆加氢站,也适用于加 氢加油、加氢加气、加氢充电合建站等两站合建或多站合建的加氢站。
技术标准
术条件》 GB/T26990-2011 2020 年 7 月 21 日,车载储氢系统的两项国标修改后正式实施,将原范围中的工作压力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 GB/T29126-2012
超过 35MPa 修改为 70MPa 。两项标准修改内容均于 2020 年 7 月 21 日已开始实施。
《固定式高压储氢用钢带错绕式容 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固定式高压储氢用钢带错绕式容器:
1) 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固定式储氢容 器》 GB/T 26466-2011
10MPa 且小于 100MPa ; 2) 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 -40 ℃且小于或等于 80 ℃;内直径大于或
等于 300mm 且小于或等于 1500mm ,设计压力 (MPa) 与内直径 (mm) 的乘积不大于 75000 。
器技术标准 规定加氢站用气态氢储存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加氢站中用于充装高压氢气且安全在固 《加氢站用储氢装置安全技术要
定位置的装置,包括储气罐储氢装置和无缝管式储气瓶储氢装置。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 气态存储
铝内胆碳纤维
求》
GB/T 34583-2017
于 100MPa,使用温度不低于-40℃且不高于 60℃,充装高压氢气的加氢站用固定式储气 罐储氢装置和无缝管式储气瓶储氢装置。
规定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全缠绕气瓶 《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规定、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适用于设计制造公称工作压力不超过 70MPa 、
( Ⅲ型瓶)技术标准
绕气瓶》GB/T35544-2017 公称容积不大于 450L、贮存介质为压缩氢气、工作温度不低于-40℃且不高于 85℃、固 定在道路车辆上用作燃料箱的可重复充装气瓶。
塑料内胆碳纤 《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规定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以下简称气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
技术指标
2025年 最终目标
体积储氢密度 / ( kg · m -3 )
40
70
质量储氢密度, %
5.5
6.5
最低 / 最高工作温度 / ℃
-40/85 -40/85
吸氢时间 /min
3.3
2.5
使用寿命 / 次数
1500
1500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7/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维全缠绕气瓶 ( Ⅳ型瓶)技术标准
缠绕气瓶》T/CATSI
02007-2020
要求、运输和储存等要求。除对气瓶性能提出要求外,该标准还对气瓶建造过程提出了技术要求,如气瓶塑料内胆与氢气相容性评定方法、气瓶塑料内胆焊接工艺评定和无损 检测方法、气瓶气密性氦泄漏检测方法、气瓶用密封件性能试验方法等。适用于设计制
造公称工作压力不超过 70MPa、公称容积不大于 450L、贮存介质为压缩氢气、工作温度 不低于 -40 ℃且不高于 85 ℃、固定在道路车辆上用作燃料箱的可重复充装气瓶。
《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
GB/T 40045-2021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液氢
液态存 液氢技术标准储
《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
GB/T 40061-2021
《液氢贮存和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GB ∕ T 40060-2021
生产系统技术规范》和《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三项国家标准,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固态存固态储氢技术 《可运输储氢装置—金属氢化物可 国内固态储氢技术标准缺失,国际标准有《可运输储氢装置—金属氢化物可逆吸附氢》。
逆吸附氢》 ISO 16111-2008
《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氢源系
储 标准
统》
YDB 053-2010
2010 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电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制。
《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用金属氢化物 2011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用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标准
储氢系统》 GB/T 33292-2016 的制定计划, 2017 年 7 月 1 日实施。
资料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平安证券研究所
1.5 氢能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机遇 氢能产业的发展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氢能储运设备是氢能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氢能产业发
展的必要支撑。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将推动临氢、超高压、超低温以及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多层包扎结构设备的设计制
造、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推动压力容器产业向高端、清洁、环保、高效方向的转型升级。但氢 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压力容器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一系列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1) 氢能储运装备的材料方面亟待解决。目前高压氢气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站用储氢瓶组等设备所用的高强钢既没
有制定标准,也没有成熟的材料可供选用,4130X 钢已应用于 45MPa 站用储氢瓶组,但其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需要 研
究提出高压临氢环境下设备选材的安全基本要求,开发专用材料。针对已有应用经验的 4130X
钢,仍需对其与高压氢气的相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掌握氢脆受材料成分、组织、加工方法、氢分压等的影响规律,形成 4130X 钢用于高压氢气储运场 合的专项技术要求。对于 IV 型储氢气瓶,需要研发内胆专用塑料材料,建立材料性能指标体系等相应标准。
(2) 氢能储运设备设计制造应不断创新。对于
IV
型瓶,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主要有内胆结构设计方法、有限元应力分析设计方法、塑料内胆成型方法和工艺、内胆与瓶口密封结构设计方法等,需要研究解决结构尺寸的确定方法及其对气瓶安全性
能的影响、内胆与瓶口之间泄漏机理及影响因素、内胆常见缺陷及其成因和预防措施等科学技术问题,有待提出内胆成型、
纤维带压缠绕、树脂固化的工艺评定方法。
(3) 储氢设备的型式试验能力还不全面,需加强试验环节以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对 35MPa
以上压力等级的车载氢气瓶,按 GB/T
35544-2017 标准的要求,型式试验项目包括氢气循环试验,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通过氢循环试验的产品,氢循环 试
验装置技术复杂度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我国仅有个别型式试验机构搭建了试验装置。
此外,为推进氢能储运设备的成熟发展,我们还需要对相应的氢能储运设备使用管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管理 平台,通过搭载安全监控系统并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储氢压力设备的“智能网联化”。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8/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图表 5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关键设施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1.6 储氢容器材料要求不断提升 高压储氢气瓶是压缩氢广泛使用的关键技术,随着应用端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轻质高压是高压储氢气瓶发展的不懈追求。
目前高压储氢容器已经逐渐由全金属气瓶 ( Ⅰ型瓶 ) 发展到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 ( Ⅳ型瓶 ) 。
(1 )
全金属储氢气瓶 / 罐(Ⅰ型瓶)
,其制作材料一般为 Cr-Mo 钢、 6061 铝合金、 316L 等。由于氢气的分子渗透作用,钢
制气瓶很容易被氢气腐蚀出现氢脆现象,导致气瓶在高压下失效,出现爆裂等风险。2004 年 7 月,中石化牵头成立了由钢铁企业、使用单位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等组成压力容器钢板国产化联合攻关组,共同推动钢板研制和应用工作。参与研制的 5 家钢铁企业(宝钢、鞍钢、武钢、舞钢、济钢)目前已经陆续成功开发了用于大型储备罐的高强度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9Ni
钢最早由太钢于 2007 年开发生产,目前鞍钢、武钢、南钢、湘钢均有生产能力,由于储罐需要 6mm 厚的中厚板,南钢的市场份额较大。太钢、鞍钢和南钢等钢企研发的 LNG 低温压力容器用 9%Ni 钢板也通过了国家容标委鉴定审查,实现了工 程应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2 )
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Ⅱ型瓶、Ⅲ型瓶和Ⅳ型瓶)。Ⅲ型瓶和Ⅳ型瓶是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制造的主流气瓶。其主要由 内胆和碳纤维缠绕层组成。Ⅲ型瓶的内胆为铝合金,Ⅳ型的内胆为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则以螺旋和环箍的方式缠绕在内胆 的外围,以增加内胆的结构强度。
总体而言,高压储氢气瓶Ⅰ型瓶、Ⅱ型瓶和Ⅲ型瓶常用的材料有铝(6061
或 7060)、钢(不锈钢或铬-钼钢)。Ⅳ型瓶内胆常用的聚合物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基聚合物等。高性能纤维是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主要增强体。通过对高性能纤维
的含量、张力、缠绕轨迹等进行设计和控制,可充分发挥高性能纤维的性能,确保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性能均一、稳定,
爆破压力离散度小。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硼纤维、碳纤维、芳纶和 PBO 纤维等纤维均被用于制造纤维复 合材料缠绕气瓶,其中碳纤维以其出色的性能逐渐成为主流纤维原料 ( 如日本东丽的 T300 、 T700 、 T1000) 。
二、 氢能储存技术以高压储氢为主
电力·行业深度报告 9/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1 氢能有三种储存方式 目前,主要储氢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 熟,一定时间内都将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技术;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可以利用传统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运输、加注,方便建立
像加油站那样的加氢网络,相比于其它技术而言,具有独一无二的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但该技术尚有较多技术难题,未来
看会极具应用前景;固态储氢...
推荐访问:储氢发展适度超前,高压储氢优先实现 超前 适度 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