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才》学习心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才》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学习心得 2022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我认真学习了这篇文章,深受启发。
这不是第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论述,在《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中,就有关于习近平同志早期对于什么是人才的观点。在《求是》杂志发表的这篇文章中,关于人才的看法比此前更加成熟、全面,也更加令人深刻。
中国历史上向来有重视人才的传统,选贤任能也是中国政治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杰出政治家在这一方面都是很有作为的。最早的典故有周文王访贤遇姜尚,最终灭商兴周;秦穆公从奴隶中选用百里奚,成就五霸之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兴建太学,要求地方官吏举孝廉,打开了向天下选贤的大门。三国时期,曹操采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确保了曹魏的人才优势,为晋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唐太宗李世民大兴科举,发出“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的感慨,成就了贞观盛世。纵观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起总离不开人才的聚集和施展抱负,王朝的没落总是伴随着人才黜落、瓦釜雷鸣的局面。20 世纪的大国崛起,发挥关键作用的也是各类人才。21 世纪的大国竞争,归根结底也将是对人才的竞争。虽然政治制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凡是由人来实施的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在人类的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带领一个大国彻底摆脱西方殖民命运并实现富强的政治组织。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汇聚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
中国历史上关于什么是人才,也有过很多争执,其中最激烈的争执莫过于“品德”。有德有才谓之贤,然而 20 世纪之前,受教育普及程度所限,德才兼备者如凤毛麟角,很多时候品德都是次要因素,才能是第一因素。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国杰出政治家曹操的用人观点“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因能做到“以道御之”,所以达到了仁者尽其仁、智者尽其智、武者尽其勇、文者尽其能的结果。即使是在太平时期,各地所举孝廉,若无实才,也很少授予实职。但德行永远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更是政治对手攻讦的借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提升全民族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新中国的各个领域也涌现了众多优秀人才,即使在高精尖科学技术领域,也是群星璀璨。在建国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赖于对建设好新中国的热情,各行业的人才砥砺前行,使得中华民族在诸多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追平了西方几百年取得的成绩。
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呈现百年未有之变局,又值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更需
要发挥好人才的作用,突破技术壁垒。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就格外有意义有价值。他既解答了我什么是人才的疑惑,也指明了如何成为人才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对人才的第一条要求。这是很有必要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没有人是天生的人才,苦学成才,就要有所作为,才能体现人的价值。但是才为谁所用,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儒家思想讲究“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但古代的天下是帝王的家天下,所以读书出仕最终沦落为“学成文武艺,货于 帝王家”。更多的人做学问就是为了做官,为了光耀门楣,为了成为剥削阶级的一员或更高层级的剥削者。党的事业是共产主义事业,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事业也是为了最大多数的中国人民的利益。个人的才华只有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就是碌碌无为,甚至如严嵩之流,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党和人民的事业,并非朝夕可成,需要无数人为之奋斗,甚至需要数代人为之牺牲。愈是如此,更能考验人才的成分。只有抱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人才首先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把“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作为对人才的第二条要求。这是对人才做事方法的要求。如果方法不正确,好心也会办坏事,或者办不成事,造成资源的浪费。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是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习近平书记将“注重实际”放在前面,更是突出了了解实际情况的重要性。公司也要求设计员在处理各类问题时,要去现场了解产品的实际状态,或者到用户处了解产品的使用方法。不了解这些,处理问题时就会给出错误意见,设计方案时也容易留下隐患。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实事求是“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这个对我们也很重要。设计员在工作过程中也有出现过隐瞒实情、片面陈述等现象,最终导致其他人误判,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拖沓、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发生这些现象,就是因为当事人思想认识不深刻,党性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把“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作为对人才的第三条要求。做事情光靠喊口号、说大话是不行的,决定最终结果的还是行动。方案策划再好,产品没有做好,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所以,我们公司要求衡量人和事才要“以结果为导向”。在对待工作上,能做事不如
想做事,想做事不如敢做事,敢做事不如做成事,做成事更要做好事。勇于担当,就是敢做事,尤其是敢做有风险的事。我们做设计、搞研发,总会遇到以前没遇到的问题,或者新的需求,或者新的技术,如果害怕失败,没人去做,企业就会陷入停滞,最终被社会淘汰。当然,我们公司现在也是尽可能允许研发有客观原因导致的失败。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我们要积极查漏补缺,填补研发领域或设计工作中的空白,勇敢去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作为对人才的第四条要求。他要求大家不要做“好好先生”,做事情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合作的地方就会有争执,大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意见都一致,冲突在所难免。如果一味做“好人”,只会糊弄一时,解决不了问题,最终会导致矛盾爆发得更厉害。产品设计过程中评审时就容易出现这些情况,研发周期短、用户设计状态未确定,有时候就通过了,最终导致后期更改频繁,使用过程中暴露问题。公司下发的制度,就是全体职工应该坚守的原则;敢于斗争,就是要与违反原则的事情说“不”。当然,有时候制度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漏洞,或者不适合新出现的形势,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及时完善各种制度。这也是敢于斗争的结果。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内部的合理的斗争是能够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的,也有利于研发,并最终惠及每一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把“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作为对人才的第五条要求。如果说“信仰坚定、对党忠诚”还是针对于党员的要求,那么“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就更具有普适性了。不守规矩,没有底线,越是有能力的人,造成的破坏性就越大。我们公司这几年反复强调职工要守住质量、廉洁、保密和安全的红线,既是为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更是为了个人的安全。但还是有个别人员心存侥幸、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最终锒铛入狱、悔恨终身。我们要引以为戒,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正当享受劳动付出的回报,不做吃饭砸锅的事情。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人才提出了“勤学苦练、增强本领”的要求。人的先天禀赋或有差别,但后天努力更为重要。即使苦读数十载学有所成,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原有的知识仍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这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学一行,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蠢材。
做到以上几点,或许很累、很难。但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勇敢承担起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责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一名满足党和人民事业建设需求的合格的人才。
下一篇:勇担时代重任,谱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