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11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11篇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1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2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不断扩散,持续上升。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和特点,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反恐处突的任务部署。

  关键词:反恐处突 形势 特点

  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年度全球反恐形势报告,这一报告说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袭击的次数也上升了25%,2006年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袭击死亡。由此可见,全球恐怖活动并不是在消减,而是日益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恐怖活动也在局部范围内不停的活动,主要是“东突”分裂势力:他们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比较危险狠毒;他们跟国外恐怖组织相联系并借助国外势力,不断的威胁着我国的局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断颠覆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恐怖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因此,全球及国内反恐形势不容乐观!

  一、国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国际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及其个人,一次次把灾难或灾难的阴影抛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这对许多国家的政局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令我们值得深思。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总体成上升趋势,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出现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现象。

  (二)特点

  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的组成、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各国对此更难以防范、控制和对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杀性袭击方式后,所造成的影响更大,给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恐怖手段现代化信息化装备已经渗入了恐怖袭击,如各种先进的塑胶和液体遥控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电脑“黑客”和“克隆”技术手段等。

  恐怖危害民众化当代恐怖主义的袭击目标,除了作为明确目标的政界、商界、军界、金融界等要人外,还更多的指向了无辜的民众。如1995年恐怖事件造成165人死亡,1996年增至311人,1997年则超过千人,美国“911”事件竟致死无辜民众数千人。

  二、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1)解决“东突”恐怖组织。外国势力插手较深,我国只能通过外交努力与其所在国共同解决。

  (2)同阶段,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也频繁开展恐怖活动。

  (3)“东突”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美为协调指挥中心、以新疆为主战场的态势。

  (二)特点

  (1)“东突”已经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合体。‘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比较危险和狠毒。

  (2)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手段不断趋向残忍化。不仅杀害汉族人和回族人,还有维族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外国人;受害者不仅有“异教徒”,还有伊斯兰宗教人士。

  (3)“东突”势力的基本策略已转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对分工。高举“奉行民族自决,争取民族解放”旗号,意在赢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三、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的任务

  从反恐怖斗争的形势特点来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斗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武警部队肩负重担、任务艰巨。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及早及时地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立足于我国反恐怖斗争的实际,结合我国专业反恐力量编制及结构的特殊性,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部队的信息化装备程度以及反恐作战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必须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报、信息化装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

  第三,加强情报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报获取装备,拓宽来源,掌握恐怖动向、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与各兵种、地方及国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协作与共享。

  第五,加强反恐专门力量建设,加强高素质、精通信息化装备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反恐战术训练。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成立各种反恐怖部队。

  第六,加强反恐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装备是反恐战斗人员进行战斗的物质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反恐装备器材,就会严重影响一线战斗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战斗技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反恐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斗争,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反恐怖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敢地面对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确保反恐怖斗争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3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不断扩散,持续上升。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和特点,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反恐处突的任务部署。

  关键词:反恐处突 形势 特点

  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年度全球反恐形势报告,这一报告说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袭击的次数也上升了25%,2006年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袭击死亡。由此可见,全球恐怖活动并不是在消减,而是日益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恐怖活动也在局部范围内不停的活动,主要是“东突”分裂势力:他们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比较危险狠毒;他们跟国外恐怖组织相联系并借助国外势力,不断的威胁着我国的局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断颠覆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恐怖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因此,全球及国内反恐形势不容乐观!

  一、国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国际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及其个人,一次次把灾难或灾难的阴影抛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这对许多国家的政局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令我们值得深思。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总体成上升趋势,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出现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现象。

  (二)特点

  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的组成、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各国对此更难以防范、控制和对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杀性袭击方式后,所造成的影响更大,给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恐怖手段现代化信息化装备已经渗入了恐怖袭击,如各种先进的塑胶和液体遥控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电脑“黑客”和“克隆”技术手段等。

  恐怖危害民众化当代恐怖主义的袭击目标,除了作为明确目标的政界、商界、军界、金融界等要人外,还更多的指向了无辜的民众。如1995年恐怖事件造成165人死亡,1996年增至311人,1997年则超过千人,美国“911”事件竟致死无辜民众数千人。

  二、国内反恐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1)解决“东突”恐怖组织。外国势力插手较深,我国只能通过外交努力与其所在国共同解决。

  (2)同阶段,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也频繁开展恐怖活动。

  (3)“东突”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美为协调指挥中心、以新疆为主战场的态势。

  (二)特点

  (1)“东突”已经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合体。‘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比较危险和狠毒。

  (2)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手段不断趋向残忍化。不仅杀害汉族人和回族人,还有维族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外国人;受害者不仅有“异教徒”,还有伊斯兰宗教人士。

  (3)“东突”势力的基本策略已转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对分工。高举“奉行民族自决,争取民族解放”旗号,意在赢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三、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的任务

  从反恐怖斗争的形势特点来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斗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武警部队肩负重担、任务艰巨。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及早及时地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立足于我国反恐怖斗争的实际,结合我国专业反恐力量编制及结构的特殊性,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部队的信息化装备程度以及反恐作战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必须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报、信息化装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

  第三,加强情报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报获取装备,拓宽来源,掌握恐怖动向、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与各兵种、地方及国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协作与共享。

  第五,加强反恐专门力量建设,加强高素质、精通信息化装备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反恐战术训练。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成立各种反恐怖部队。

  第六,加强反恐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装备是反恐战斗人员进行战斗的物质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反恐装备器材,就会严重影响一线战斗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战斗技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反恐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斗争,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反恐怖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敢地面对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确保反恐怖斗争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4

  历史责任、以前感觉这个东西离自己太遥远。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学生。经过形式与政策这个课程的学习之后,我们应该有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我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满腔的热血应该为祖国挥洒。

  或许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在以前抗战时期,外来入侵,祖国有危险。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和责任,而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再是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历史责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肩负的责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过这样一个使命,似乎不切实际,和我们的生活不太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抑或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负的责任。我们也应该对自己负责。人活着,虽然活着不全是为了自己,却有着对自己的责任,那责任是别人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对自己负责,就是要做一个无悔无愧的人。短暂几十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名成家,也不是成名成家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以,对自己负责,远不是成名成家那样简单,而是要活得充实,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何在,也许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也许在别人的评价中。总而言之,不能让自己委屈,也不能让自己遗憾。

  我们作为一个家里的一员,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对家庭的责任。尽管家庭不会刻意要求。而正是因为以前对家庭尽到的责任太少,成为大学生后,就更应该增强责任心。家是一个一出生就有的小环境,是一个永远的归处。都说“当你失意时,第一个想到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家也是我们的避风港。在家里,我们的关系式很单纯的,不会参杂着任何利益观念,是都甘愿为其它家庭成员奉献的。父母对我们就是如此,不求回报的付出。所以,尽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既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的报达,也是给予自己心灵的反馈。

  作为国家的人民,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无法也无须逃避我们的使命。只要能够坚持着自己的方向,所有的人一道努力,就不会有无法实现的目标。而社会主义中国,才是我们奋斗的热土,才是我们永远的向往。或许,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点一滴的力量凝聚起来就是大力量。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贡献出来,威慑推,为国家做贡献。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5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_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_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_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奔向小康生活是现代大多数人心中的一个“点”。不需要太大的权利,太多的金钱,不需要每天都用“金汤勺”吃饭,也不需要出门有名车接送。只要每天都能吃好穿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足够了。

  那么,该怎样做好这些事呢?有些人拼命地工作,换来的却比付出的少,这是因为心中虽有一个目标,但那颗被金钱奴役的心,早已发现不了幸福了。

  而我心中的小康只要满足经济和学习两个条件就行了。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我曾试想自己一个月有2500元工资,每天早上有一个面包,一杯豆浆,一个鸡蛋。中餐可以自己加两道菜,一碗汤。晚餐呢?煮一点稀饭,吃一点素菜。我想做一个量入为出的理智消费者,“月光族”“啃老族”的事情绝对不是我提倡的。

  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能得到提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想加入一些社团,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能力。另外,我一定要到书店逛逛,买一些书来读读,这些书一定是我精心挑选,想认真读的。读完后,我要把书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讲给别人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提升自身修养。

  简单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懂得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什么应该珍惜,这是步入小康生活的开端。

  小康生活那么美好,我要展开理想的翅膀,大胆地去飞翔。如果

  你心中也有小康,那么还等什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带着信心,携着勇气,向着心中的小康出发吧!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6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下面是博通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2021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五篇。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8

  作为当代大学生,光读好书对一个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阔视野,引发思考,提高素质。《形势与政策》正是这样一门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中提到与多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我国国家形势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政策,对我们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如2016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所以形势与政策与我们有很大的联系,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好形势与政策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形势与政策》是贴近生活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所关注的重大事件政策。全篇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开始逐渐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而又讲到反腐工作、民生问题、暴力恐怖事件、两岸关系、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我国外交、全球区域等热点问题。这些话题并非于我们而言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安全经济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知识的学习了解,对我们大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及世界形势有更深的认识,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反腐问题是教程中重要的一章,反腐也是2016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2016年反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亮点颇多。反腐亮点主要有专项巡视、节日反腐和网络反腐平台。“专项反腐”最早出现在2016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与常规反腐巡视相比,专项巡视的总体对象一致,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高校、省区市等,但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哪里问题集中,就投入更多力量,这样更好的发挥巡视作用。节日前后是腐败案件的高发期,对此,针对这些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主要针对节前、节中、节后的反腐工作。检察机关设立专题,开设举报窗口,欢迎广大群众对公款购买礼品送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节日反腐”并非只停留在通知上,从过节期间的强力监督到对违规违纪者处理和通报曝光,形成一套完整流程。如今,“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舆论和网友关注的热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天发布的反腐信息,都会引起舆论热议,“案件查处”已成为中央监察部官方网站关注度和点击率最高的栏目,这体现了群众对反腐动态的高度关注。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我看来,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9

  在过去的__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__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__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10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两会精神2022篇11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三农问题主要是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个问题。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这是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是三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一体化的考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并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对建设新农村的概括,是党对新乡村的美好向往。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特征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决定了国家的贫富差距,只有乡村的逐步发展,国家贫富差距才能逐渐缩短。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的矛盾在乡村上最为突出。并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就需要人才,培养一批对农业有兴趣的人才,才能使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创新,使经济得以发展。只有在农村的生活有所改变后,更多的农村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这样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农村的产业能足够人们安居乐业,让人们有更多的雄心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然后使农村成为一个让人们听到就让人羡慕的地方。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精准扶贫是先锋,它提前为农村人们带去了产业的资金链和相关产业技术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贵州省都匀市的乡村之前是只有一个,就是人们自己去摸索出来的农作物,但是自从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政府分配了许多专业人士为农民去调研考察当地的土壤,为农民们提供了很多更符合他们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又能提供农民的收入的作物。只有农村的生活发展了起来,农村很多的留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为在农村有的收入和盼头,年轻人们才不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里不仅可以赚钱也可以陪着孩子长大,照顾老人养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这对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推荐访问:两会 形势 精神 形势与政策两会论文2020 形势与政策论文2020关于十四五 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专题二论文 2020形势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两会精神 2020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两会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2020 2020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