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13篇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13篇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1
新党员是党的希望与未来,是党员模范形象的树立者,是党员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新党员干部更应锤炼好“四个初心”,努力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干部。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对党的忠诚初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是共产党员的“遗传基因”,是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新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要时刻保持一颗对党的忠诚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基础,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自觉把讲政治、铸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对人民的感恩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就会一事无成。”人民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党员干部应当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帮助人民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初心始终浸润在真挚的人民情怀中。
练就高超本领,激发对事业的进取初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勇于进取、敢于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践行进取初心、斗争精神的优秀教科书。“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新党员干部要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担当时代重任,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康庄大道,新党员干部要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加油干,以能担当的宽肩膀练就干成事的真本领。
保持硬朗作风,增强对党纪的敬畏初心。“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有所敬,有所畏,方能有所为。敬畏党纪之心源于对党的信念、宗旨的坚守,更源于对责任的尊崇。新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条例和准则的学习,常学常新、常记常用,树立看齐意识,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话自己,认清自己,在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用敬畏之心约束自己,用硬朗的作风保证自己的工作不越界、不违纪,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同时,还应带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慎初、慎独、慎微,敬畏底线,坚持原则,提升标杆,始终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针对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作风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建设成效,极大地带动了政风民风的转变,形成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同志,把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抓党的作风建设”“怎么抓党的作风建设”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作风建设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终点。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思想,根据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作风建设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作风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而且为新时代我们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虽然没有关于作风建设的系统论述,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关于作风建设的丰富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总结。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来源。列宁、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方面有很多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官德”“政德”的优秀成分,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丰厚资源。
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形势新变化和党的建设新特点,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谋划党的作风建设,从而在新时代系统回答了诸如“为什么抓党的作风建设”“谁来抓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抓什么”“党的作风建设怎么抓”“党的作风建设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在新时代作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各级组织紧跟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从严治党管党,着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创新,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大局中凝神聚力,传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2.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看成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统一,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新时代作风建设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的基本遵循。
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圆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优化路径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二)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深入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生活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实践中,针对作风建设出现的普遍性和阶段性问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作风建设实践,取得了全方位成效,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奠定了作风基础。
1.改善了党的形象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面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党在什么时候作风建设好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容易相处融洽,从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面貌也就高大起来。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面貌放在“五大面貌”(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之首,体现了党的面貌在“五大面貌”中的基础性地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人数多,力量大,集中的智慧多,而且在国际上和国内产生的影响、发挥的作用也要大。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和面貌建设,把形象面貌提升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统一推进,通过作风建设转变党风政风民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展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教育实践活动,赢得了党心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高度赞誉。
2.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他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我们党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突出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战略视野。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大本领的鲜明论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在这“六大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党的优良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公信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作用。他要求全党同志要通过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感性,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努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3.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以作风建设推动政治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推动全党同志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层层落实党的作风建设责任。坚持按照党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通过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使我们党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随着党的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全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通过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反对特权思想。通过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了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协调推进,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已经形成并不断被巩固发展。通过全党的努力,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4.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问题实质是“执政依靠谁”“执政为了谁”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党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而且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此情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第一线,多向人民群众求教,拜人民群众为师。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改革目标和方向,坚决反对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做派,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发扬实干精神,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奋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持续努力,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很大转变,不仅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成就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制度的创新永无止境,制度的完善同样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制度是治理作风的利器,制度之于作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作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显著增强,还为制度治党积累了宝贵经验。
1.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作风建设问题,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针对党内出现的作风建设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制度,使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这些制度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
针对领导作风建设问题,我们制定颁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针对选人用人问题,我们党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针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我们党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针对奢靡之风问题,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在规范党员的政治生活方面,修订了《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党的地方组织生活,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等;在监督机制上,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历史来看,这些制度的制定与颁布既有历史延续性,也有现实针对性。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条例制度涉及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2.作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显著增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治本之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制度治党问题时特别强调“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稻草人”,要求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要求党员干部确立对制度的正确认识。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中,党中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这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党规党纪,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模范形象。
在制度教育上,党中央强调要通过深入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制度的执行力,牢固确立制度思维和规则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几次卓有成效的教育,我们党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明显增强,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3.为制度治党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探索,为今后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在“常”字上下功夫,在“长效”上见真章。制度管党治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作风建设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法规,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二是“严”字当头,立规明矩。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在作风建设中,党的各级组织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和规定,把作风建设抓实抓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实处发力,动真碰硬。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党的领导干部居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把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一旦发现作风建设问题,就要往实处发力,找准病症,对症下药,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决心和制度思维、法规意识解决问题。四是抓好关键少数,发挥模范带头作风。制度制定下来后,各级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做遵守制度的表率,推动相关规章制度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着复杂的形势、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同志,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决向各种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局面。随着作风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党不仅完善了相关制度法规,而且总结出了丰富的作风建设理论,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以上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讲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问题;二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作风建设;三是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四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五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六是要坚持党的“六大建设”协调开展;七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作用;八是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二部分内容讲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贡献;二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成就;三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成就。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的重要成就,以良好党风极大带动了政风民风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我们相信,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契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就,必将在我们党统筹“两个大局”、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更好发挥作用!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3
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十个坚持”重要思想是我党百年来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经历,积累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做为兰州新区的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名基层干部,要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统一战线。拥护党的领导、提升自我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发扬青年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时刻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于民,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更要创新志愿服务和本职工作模式,做一袋扎根新区的“施肥剂”,切实服务于兰州新区这片沃土。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4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这“十个坚持”饱含着探索和实践,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这“十个坚持”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5
“十个坚持”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强国纲领、复兴纲领。各个领域的青年典型展现着甘肃青年的时代风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重任的主力军、突击队、领头人,要发挥好典型引领和面上带动作用,以舍我其谁的政治觉悟,积极学习、践行、丰富和发展“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前行建功立业。
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风云际会,一百年沧海桑田。百年沧桑,真理的光辉依旧熠熠生辉,理论的内涵仍在不断丰富,从会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宣传报道到文艺创作,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党史学习教育持续纵深推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广大基层选调生要在亲身实践中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在基层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汲取思想养分。一百年来,从筚路蓝缕的红船驶航到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再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时期,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到竞相涌动的改革春潮,再到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百年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更能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面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念的政治定力,汲取一往无前的智慧力量,用科学理论指导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学史增信,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坚定信仰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以实际行动守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学史崇德,从党史中汲取为民情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从“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到“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人民公仆杨善洲,老一辈革命家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功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赓续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
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动力。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攻坚克难上见真章,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要积极将党史学习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动力,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出实绩、开新局”的目标。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更是给我带来许多启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短短20多天就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出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团干部,我们一定要激发自身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更好地联系服务青年,进一步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动,用我们的青春朝气和豪情壮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针对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作风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建设成效,极大地带动了政风民风的转变,形成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同志,把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抓党的作风建设”“怎么抓党的作风建设”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作风建设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终点。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思想,根据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作风建设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作风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而且为新时代我们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虽然没有关于作风建设的系统论述,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关于作风建设的丰富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总结。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来源。列宁、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方面有很多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官德”“政德”的优秀成分,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丰厚资源。
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形势新变化和党的建设新特点,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谋划党的作风建设,从而在新时代系统回答了诸如“为什么抓党的作风建设”“谁来抓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抓什么”“党的作风建设怎么抓”“党的作风建设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风建设理论。在新时代作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各级组织紧跟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从严治党管党,着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创新,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大局中凝神聚力,传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2.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看成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统一,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新时代作风建设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的基本遵循。
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圆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优化路径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二)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深入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生活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实践中,针对作风建设出现的普遍性和阶段性问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作风建设实践,取得了全方位成效,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奠定了作风基础。
1.改善了党的形象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面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党在什么时候作风建设好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容易相处融洽,从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面貌也就高大起来。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面貌放在“五大面貌”(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之首,体现了党的面貌在“五大面貌”中的基础性地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人数多,力量大,集中的智慧多,而且在国际上和国内产生的影响、发挥的作用也要大。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和面貌建设,把形象面貌提升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统一推进,通过作风建设转变党风政风民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展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教育实践活动,赢得了党心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高度赞誉。
2.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他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我们党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突出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战略视野。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大本领的鲜明论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在这“六大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党的优良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公信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作用。他要求全党同志要通过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感性,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努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3.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以作风建设推动政治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推动全党同志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层层落实党的作风建设责任。坚持按照党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通过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使我们党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随着党的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全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通过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反对特权思想。通过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了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协调推进,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已经形成并不断被巩固发展。通过全党的努力,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4.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问题实质是“执政依靠谁”“执政为了谁”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党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而且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此情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第一线,多向人民群众求教,拜人民群众为师。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改革目标和方向,坚决反对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做派,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发扬实干精神,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奋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持续努力,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很大转变,不仅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成就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制度的创新永无止境,制度的完善同样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制度是治理作风的利器,制度之于作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作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显著增强,还为制度治党积累了宝贵经验。
1.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作风建设问题,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针对党内出现的作风建设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制度,使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这些制度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
针对领导作风建设问题,我们制定颁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针对选人用人问题,我们党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针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我们党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针对奢靡之风问题,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在规范党员的政治生活方面,修订了《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党的地方组织生活,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等;在监督机制上,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历史来看,这些制度的制定与颁布既有历史延续性,也有现实针对性。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条例制度涉及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2.作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显著增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治本之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制度治党问题时特别强调“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稻草人”,要求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要求党员干部确立对制度的正确认识。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中,党中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这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党规党纪,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模范形象。
在制度教育上,党中央强调要通过深入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制度的执行力,牢固确立制度思维和规则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几次卓有成效的教育,我们党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明显增强,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3.为制度治党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探索,为今后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在“常”字上下功夫,在“长效”上见真章。制度管党治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作风建设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法规,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二是“严”字当头,立规明矩。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在作风建设中,党的各级组织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和规定,把作风建设抓实抓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实处发力,动真碰硬。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党的领导干部居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把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一旦发现作风建设问题,就要往实处发力,找准病症,对症下药,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决心和制度思维、法规意识解决问题。四是抓好关键少数,发挥模范带头作风。制度制定下来后,各级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做遵守制度的表率,推动相关规章制度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着复杂的形势、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同志,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决向各种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局面。随着作风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党不仅完善了相关制度法规,而且总结出了丰富的作风建设理论,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以上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讲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问题;二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作风建设;三是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四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五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六是要坚持党的“六大建设”协调开展;七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作用;八是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二部分内容讲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贡献;二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成就;三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成就。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的重要成就,以良好党风极大带动了政风民风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们相信,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契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就,必将在我们党统筹“两个大局”、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更好发挥作用!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能够见证这重大时刻,我们既倍感光荣又觉使命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为新坪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9
近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局性概括提出“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地诠释了这一宗旨。当前,我们正踏上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基层干部需时刻牢记“人民至上”,以心中的光加强政治引领、以肩上的责勇于拼搏进取、以脚下的土坚持实干担当,奋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员干部当善养“浩然之气”,修身养性、提升境界,让这种“气”凝聚奋进新时代、同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浩然之气”从书中得,胸中丘壑成山岳。书本是纳学识之海、容智慧之器、成精神之山。党员干部要多读理论书籍,理论书籍是在长期斗争与发展中形成的,蕴含着路线方略,也蕴含着真理智慧,既科学严谨、高屋建瓴,也与时俱进、深接地气。从书本中,我们能够学到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从而强化自身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鲜明特质,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坚定信念,从而更加明晰奋斗目标与前行方向。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文韬成山岳。党员干部应当在学习中沉淀出一种定得住心神的静气,激发出一种奋发向前的冲劲,让山岳之稳重与山涛之气势凝成“浩然之气”,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在新时代写华章、绘亮色。
“浩然之气”从心中得,心底坦荡明如月。心胸宽广如大海之广博,宽容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德。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格局”,在面对他人批评的时候,听得进建议、吃得了“辣味”,还能够常常“回味”、时时提醒,不断改进不足、完善自我,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境界”,不讲空话只讲真话,不讲“大道理”只讲“实道理”,不讲个人利益只讲处事原则,不讲人情往来只讲人民情怀,始终牢记入党初衷,始终不忘时代使命;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胸怀”,能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发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而非紧抓对方的短处不放。对待他人功绩不妒,对待他人之过能容,而非锱铢必较、妒贤嫉能,能够团结共事者,凝聚起干事创业力量。心底坦荡如明月,党员干部心中有清波荡漾、清气萦绕、清光四射,自成一片风景,“浩然之气”自然满心满怀。
“浩然之气”从行中得,乘风破浪势如潮。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有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总结提炼,也要善于实践创造、以行致知。要在学习中领悟思想、感悟情怀,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增进情感,只有厚植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汲取更深厚的思想力量、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与人民同向同行,才能拥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才能强化斗争精神,遇难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向前迈出的脚步才能永不停滞、决不懈怠。党员干部的“行”不是茫行,没有航向地随波逐流;也不是盲行,不辨方向地跟船行走;更不是莽行,铆足劲头一个劲地往前冲,党员干部的“行”永远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在实践中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提振赶考路上的精气神,永葆赶考决心、坚定赶考意志、提升赶考能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党员干部要接续奋斗,锻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投身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开天辟地,凝聚“谁敢横刀立马”的勇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人民陷入苦难深渊,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横刀立马,应运而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自由幸福。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党员干部要凝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内心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守正”如初、“创新”进取,立足实践,拥抱时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新气象、新局面,开好“顶风船”、走稳“上坡路”,定能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星火燎原,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事、干事的精神支柱。面对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失败,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员干部要自觉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立足工作岗位、打好“主动战”“持久战”,学会“常动脑”“常动腿”,在“取经问道”中鼓足韧劲,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力挽狂澜,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面对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理想信念,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不惧革命艰辛,一路迎难而上、攻坚拔寨,在变局之中开新局,在危机之中育新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发展进步,开创中国发展辉煌新局,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盛世华章。
中流砥柱,彰显“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员干部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精神,用自觉的担当作为向群众展示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要主动到攻坚克难、群众服务的一线经风雨、壮筋骨,练就观察事物的洞察力、创新发展的活思想、解决问题的硬本领,面对新的挑战,要增强新的担当,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力量,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11
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作为一名身处西部的高校青年教师,我们不仅仅需要系统提升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更要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大局意识。同时,将理论所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深入了解民情、国情,为美丽中国的实现、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的力量。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开展各项建设的十分宝贵的经验。我在这里专门就一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做一总结。
古人云:“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注重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制定应对各种作风建设问题的战略策略。党的100年光辉奋斗的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党的作风建设史。在100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为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问题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当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来抓。从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把握来看,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他站在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立场上,首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命题,并深刻指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提出了“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要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搞好党风”等重要论断。
江泽民同志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提出“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带领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我看,这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及“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始终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好的作风。否则,不仅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贯彻,而且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等重要论断。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重要论断,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积极探索加强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逐步走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风建设新路子。我们党走过的100年峥嵘岁月充分证明,我们党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才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感召力,才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二)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作风建设
古人云:“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中心问题才能带动全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党面临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地正风肃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继续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主体意识,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是由于我们后期没有很好地贯彻中共八大关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的正确论断,导致了我们党经历了巨大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了恢复和发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总结党的建设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要紧紧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是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党能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搞作风建设,我们党就能以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感召力,带领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中来,克服一个又一个时代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任务。
(三)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诚代表,一向注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点,始终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成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在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把实现人民自由解放当成奋斗的最大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传统,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总结我们党100年来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党的作风问题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马克思指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他强调“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党搞作风建设从来都是围绕作风建设的时代问题开展的。我们党的历史上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无一不是针对当时出现的不正之风,找准靶子、点中穴位,对症下药的。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下,根据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1947年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1950年下半年和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和时局变化,进行了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的整党运动、1998至2000年的“三讲教育”、2005至2006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至2009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多次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党内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反腐斗争等,都是根据现实中党的作风出现的突出问题实施的有效举措。
历史证明,无论在什么时期,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并及时解决作风建设的现实问题,我们党就能及时解决问题,就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作风建设能不能搞得好,关键就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党纪国法,那么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影响。反之,如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搞特权,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带头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形成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其他党员干部就会向“头雁”看齐,群众也会在良好党风带动下推动社会风气好转。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事实上,我们党成立100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强调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号召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厉行节约。他自己的衣帽和鞋子,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的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打了54个补丁。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特别提出,端正党风要从高级干部入手,“只要高级干部带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他自己就是朴素从简的典范。每次外出,他事先总是一再要求:“不要影响群众;不搞特殊化;轻车简从、不要搞前呼后拥的陪同。”1979年邓小平同志上黄山,特别交代:“不要因为我来游览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他在黄山的几天里,始终和群众同吃、同住、同游、同走一条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示范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实,率先垂范,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
“己不正,焉能正人。”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带头就是鲜明的旗帜和无声的命令。领导干部以身示范,带动作风建设就会更有号召力,提出要求时也就更有底气。
(六)要坚持党的“六大建设”协调开展
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这六大建设构成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增加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形成了党的建设“6+1”的整体格局,即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这“六大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格局。
在党的“六大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各项建设的基础,也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坚强战斗力的前提。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最具经常性、普遍性的基本建设,是实现党的纲领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也是党深入进行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物质基础。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巩固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各方面建设成果的保证。
党的“六大建设”都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端正党风和政风,深入反腐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然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建设。所以,这“六大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有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七)要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作用
古人云:“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党不可一日无纪。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我们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那么我们的作风建设就可能时冷时热、抓抓停停,虽会收一时之功,但难成长久之效。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不难发现,无论在任何时期,只要我们党制度建设搞得好,那么我们党的建设也就会成效显著。相反,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把制度建设、制度治党丢掉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受到实践的惩罚。党的作风建设成在制度建设,败也在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我们党只有抓住制度法规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体系,紧紧依靠制度治党管党,才能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章党规党纪建设,不断推进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而确保了以刚性制度规定和严格制度执行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各地党组织按照党中央要求,给党员领导干部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不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而且让他们明确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做。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践证明,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建章立制、立足长效,扎紧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严明纪律约束,强化制度规矩,着力构建倡导优良作风、遏制不良作风的有效制度体系。
(八)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恪守兴党之责。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党要保持忧患意识,根据形势和条件变化,不断在实践中赋予作风建设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善于根据时代课题和考验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展现我们党的时代风貌。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作风,大力弘扬和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风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可蜻蜓点水,不可虎头蛇尾,不可只是一阵风,否则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作风问题不断反弹、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来看,在这方面我们党过去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要好好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党的作风,就是改造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认知。做得好的,要不骄不躁,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到位的,要不怕阵痛,痛改前非,而且不要再复发。对那些心存侥幸、企望一阵风的,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让他们丢掉幻想、自觉回头。”
实践证明,只要常抓不懈、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继续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的必然要求。
简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积累的历史宝贵历史经验篇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开展各项建设的十分宝贵的经验。我在这里专门就一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做一总结。
古人云:“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注重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制定应对各种作风建设问题的战略策略。党的100年光辉奋斗的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党的作风建设史。在100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丰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为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问题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当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来抓。从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把握来看,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他站在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立场上,首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命题,并深刻指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提出了“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要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搞好党风”等重要论断。
江泽民同志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提出“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带领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我看,这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及“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始终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好的作风。否则,不仅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贯彻,而且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等重要论断。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重要论断,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积极探索加强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逐步走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风建设新路子。我们党走过的100年峥嵘岁月充分证明,我们党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才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感召力,才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二)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作风建设
古人云:“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中心问题才能带动全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党面临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地正风肃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继续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主体意识,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是由于我们后期没有很好地贯彻中共八大关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的正确论断,导致了我们党经历了巨大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了恢复和发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总结党的建设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要紧紧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是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党能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搞作风建设,我们党就能以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感召力,带领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中来,克服一个又一个时代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任务。
(三)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诚代表,一向注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点,始终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成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在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把实现人民自由解放当成奋斗的最大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传统,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总结我们党100年来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党的作风问题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马克思指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他强调“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党搞作风建设从来都是围绕作风建设的时代问题开展的。我们党的历史上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无一不是针对当时出现的不正之风,找准靶子、点中穴位,对症下药的。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下,根据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1947年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1950年下半年和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和时局变化,进行了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的整党运动、1998至2000年的“三讲教育”、2005至2006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至2009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多次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党内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反腐斗争等,都是根据现实中党的作风出现的突出问题实施的有效举措。
历史证明,无论在什么时期,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并及时解决作风建设的现实问题,我们党就能及时解决问题,就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作风建设能不能搞得好,关键就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党纪国法,那么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影响。反之,如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搞特权,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带头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形成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其他党员干部就会向“头雁”看齐,群众也会在良好党风带动下推动社会风气好转。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事实上,我们党成立100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强调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号召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厉行节约。他自己的衣帽和鞋子,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的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打了54个补丁。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特别提出,端正党风要从高级干部入手,“只要高级干部带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他自己就是朴素从简的典范。每次外出,他事先总是一再要求:“不要影响群众;不搞特殊化;轻车简从、不要搞前呼后拥的陪同。”1979年邓小平同志上黄山,特别交代:“不要因为我来游览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他在黄山的几天里,始终和群众同吃、同住、同游、同走一条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示范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实,率先垂范,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
“己不正,焉能正人。”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带头就是鲜明的旗帜和无声的命令。领导干部以身示范,带动作风建设就会更有号召力,提出要求时也就更有底气。
(六)要坚持党的“六大建设”协调开展
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这六大建设构成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增加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形成了党的建设“6+1”的整体格局,即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这“六大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格局。
在党的“六大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各项建设的基础,也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坚强战斗力的前提。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最具经常性、普遍性的基本建设,是实现党的纲领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也是党深入进行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物质基础。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巩固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各方面建设成果的保证。
党的“六大建设”都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端正党风和政风,深入反腐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然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建设。所以,这“六大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有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七)要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作用
古人云:“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党不可一日无纪。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我们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那么我们的作风建设就可能时冷时热、抓抓停停,虽会收一时之功,但难成长久之效。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不难发现,无论在任何时期,只要我们党制度建设搞得好,那么我们党的建设也就会成效显著。相反,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把制度建设、制度治党丢掉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受到实践的惩罚。党的作风建设成在制度建设,败也在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我们党只有抓住制度法规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体系,紧紧依靠制度治党管党,才能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章党规党纪建设,不断推进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而确保了以刚性制度规定和严格制度执行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各地党组织按照党中央要求,给党员领导干部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不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而且让他们明确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做。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践证明,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建章立制、立足长效,扎紧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严明纪律约束,强化制度规矩,着力构建倡导优良作风、遏制不良作风的有效制度体系。
(八)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恪守兴党之责。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党要保持忧患意识,根据形势和条件变化,不断在实践中赋予作风建设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善于根据时代课题和考验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展现我们党的时代风貌。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作风,大力弘扬和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风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可蜻蜓点水,不可虎头蛇尾,不可只是一阵风,否则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作风问题不断反弹、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来看,在这方面我们党过去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要好好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党的作风,就是改造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认知。做得好的,要不骄不躁,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到位的,要不怕阵痛,痛改前非,而且不要再复发。对那些心存侥幸、企望一阵风的,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让他们丢掉幻想、自觉回头。”
实践证明,只要常抓不懈、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继续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稿11篇
下一篇: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