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7篇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7篇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1
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2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3
苏州乡村振兴学堂作为江苏省首个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是培育农业农村人才的摇篮,结合我们学堂实际,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重点上发力:
一、产业振兴:文件中提到,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需要把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放在首位,把培养职业化农民队伍当成产业振兴的前提,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二、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精神之钙,如何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精品;如何传承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弘扬文化内核,建立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学堂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做到将文化与规划相结合让体验更有质感;将文化与农产品相结合,让农业附加值更高,教会农民如何讲好水果故事;将文化与农民生活相结合,让农村焕发“锅气”从而引来“人气”,促进人口回流。
三、生态振兴:自然资源加速升值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乡村振兴学堂的课程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教会农业带头人如何把自然资源与文化和产业相结合,更要助力乡村把生态振兴当成乡村振兴的主要前进动力来抓。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4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5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专门讲了脱贫攻坚问题,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对脱贫攻坚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重要实践遵循。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6
“农,天下之大业也”。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我国未来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的质量。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7
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 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中央1号文件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1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的心得与体会个人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体会
上一篇:学习贯彻政法工作条例的认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