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非凡人生心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里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非凡人生心得,供大家参考。
“家住路尽头,屋在边境旁;
放牧为巡边,种田是站岗。”这是魏德友守边生活的真实写照。50多年来,他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巡边放牧,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是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里的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的非凡人生心得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故事里的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的非凡人生心得1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坚定的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岗位,为兵团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兵团第七师131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热潮,拟定学习计划,组织1300余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组织召开学习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兵团第十三师淖毛湖农场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甘于吃苦奉献、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
7月29日,看到《新疆日报》刊发的《向巡边老人致以崇高敬意》的消息后,塔城地区政协工委、地委编办、地区红十字会住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阿勒腾也木勒村联合工作组成员张春明说,魏德友老人屯垦戍边的精神让自己感动,心中有祖国、用心爱祖国,他的精神值得自己用心学习,而今自己的住村地点就与161团临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后会以魏德友老人为榜样,立足基层工作,服务奉献各族群众,倾心尽力去完成“访惠聚”各项工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61团职工张华说,魏德友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值得大家深思与学习,裕民县有全国闻名的小白杨哨所,魏德友老人就如哨所旁那笔直挺立的白杨树,扎根边疆、顽强生长,默默戍守着祖国的边防,他吃苦就是为了大家生活的甜美,他做的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而光荣的,他永远是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同饮一方水,同在一片蓝天下,魏德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爱国爱疆的高尚情怀。”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居民徐长生说,哈拉布拉乡与161团毗邻,早就知道魏德友老人的感人事迹。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只要大家心有祖国,心有人民群众,甘于奉献,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裕民县81岁的居民蒋超说,魏德友好样的,他心有祖国、心有边疆,为了巡边而甘于奉献,什么时候,中华民族都需要这样的伟大精神。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依然会以魏德友为榜样,时时刻刻把祖国装在心中,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要能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故事里的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的非凡人生心得2
“家住路尽头,屋在边境旁;
放牧为巡边,种田是站岗。”这是魏德友守边生活的真实写照。50多年来,他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巡边放牧,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是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本期节目将通过嘉宾讲述和戏剧演绎,展现以魏德友为代表的老一辈守边人如何用青春与奋斗,兑现自己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20世纪60年代,24岁的魏德友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恶劣的气候环境、当地成群的野狼时刻威胁着魏德友的生命安全,然而他却从未停止过巡边的脚步。2017年,以魏德友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守边人》在国内上映,摄制组专门去了魏德友家为其播放这部影片。节目现场,编剧崔民回忆起魏德友观影时热泪盈眶的瞬间:“升(国)旗镜头出来的时候,魏老没忍住,他跟我说每次巡边回来,只要远远地看到国旗在飘着,心就落到实处了。”
一家三口扎根边境线
书写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半个多世纪以来,魏德友与妻子刘景好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们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为了传承屯垦戍边伟业,2017年,魏德友的二女儿魏萍从父亲手中接过守边接力棒,也成了一名护边员。从此,一家三口驻守在祖国边陲,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
除了通过第三方视角,本期节目也邀请目前仍在新疆的魏萍,进一步分享父母的戍边故事。节目连线中,魏萍来到“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并展示了父亲的巡边三件宝——收音机、望远镜和水壶,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两位老人的忠诚担当和牺牲奉献。
在人烟稀少的边境线上,几乎从早到晚都只有魏德友夫妇的身影。50多年来,魏德友一共用坏了50多部收音机,巡边的时候,把收音机挂在脖子上边走边听就是老人和外界交流的方式。魏萍记得父亲曾说,“要是没有收音机,我就只能跟羊讲话,可能连话都不会说了。”巡边之余,他们的生活也有着普通中国人的“烟火气”。从只有一窝小鸡,到鸡牛羊遍地,刘景好对所有鲜活的生命都充满热爱。电影《守边人》编剧崔民和团队初次拜访二老时,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她过来搂着我们、拉着我们的手,叫我们都叫‘宝贝’,紧接着我发现她把家里的小猫、小狗、小牛、小羊全叫宝贝。”
除此之外,节目还将镜头对准了一场特殊的仪式——魏德友夫妇带领新时代护边员完成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巡边。只见蔚蓝的天空下,魏德友、刘景好及年轻护边员在国旗下铿锵宣誓:“我是兵团第九师军垦战士,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决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构筑祖国边疆的钢铁长城!”
在护边员的故事里,边境不远,听得到祖国跃动的心跳声;
边境不苦,磨得出坚如磐石的清澈信念;
边境不长,走得出无悔的奋斗之路。锁定CCTV-1,一起感受祖国戍边人心中清澈的爱!
故事里的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的非凡人生心得3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晖,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00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故事里的中国致敬守边老人魏德友的非凡人生心得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