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范文六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感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ǎn xiǎng,指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语出唐陈玄祐《离魂记》:“ 宙 与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6篇

【篇一】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自小学起便开始接触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虽然每次了解的都是相同的历史事件,学习的都是相同的历史。但是在多年的学习中,每当又一次的接触这些历史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会对其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着以前所没有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五千多年,至今仍未有过间断。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但是古老的中国却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备受凌辱,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中国被各国列强瓜分,列强们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中国就这样被四分五裂。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清王朝时期属于中国的部分国土都没有收回,被永远的割裂出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最不愿意谈起的历史时期有俩个,一个是元朝,另一个便是清朝的最后时期。我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历史时期,甚至,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去回忆这样一段时期。

但是虽然我们都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史,但是历史不容忘却,也不会被忘却。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去了解中国的屈辱历史,正如古人所言,以史为鉴才不会从走前人走的错路。而这也是我认为会开设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的原因。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时期的历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在这里我会分开时期谈论学习近代史的感受。

第一个时期----清王朝统治的末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逐渐走向没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追究其历史原因,便是清王朝统治者的狂妄自大。由于单出乾隆皇帝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能与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外国列强准备用武力来打开清政府的国门时,清朝皇帝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梦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列强们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逼迫着清王朝的统治者交出他们的权利以及部分利益,在武力逼迫面前他们别无选则,割地赔款以及其他的一些条令。

但是最令人愤慨的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外国列强的欺压面前仍不能从根本上考虑这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

期间他们也曾考虑过变法革新,但是能成功实行的变法都不能从根本上对中国目前积弱贫穷的现状做出改变,而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变法又得不到实行。例如,与日本民治维新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戊戌变法在封建腐败的就统治阶级的反对下,以失败草草收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的改变了日本,让日本走向了富强。

我们可以看到,清王朝的统治者也想做出改变,这说明他们也不想任人宰割。但是当真正的能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却得到了他们的否决。

从造成积弱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变法中,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俩件事情的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应为统治者的思想狭隘。从闭关锁国的这件事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思想的狭隘,又如何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从变法中可以看出来的思想狭隘。清王朝的统治者们都知道是她们的统治方法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曾想过去改变。但是当这些改变一旦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反对这种改变,从戊戌变法中就可见一斑。统治阶级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做出改变,但是戊戌变法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戊戌变法。但是假是他们的思想足够开放,眼观足够长远,他们就会意识到此时自己让出了一部分利益,但是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呢,此时的他们不愿意让出自己的利益,短短的几十年之后,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全部利益!

第二个时期-----民国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我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但是这段时间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战乱纷飞。各大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死活,常年征战不休。

而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相像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袁世凯的统治决策失败。在民主与共和以深入人心的时代,他竟然不顾重重阻挠执意称帝,最后在一片声讨声中匆匆暴毙。在他死后由于没有人能让大家信服,没能在形成统一的政府。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各大军阀之间连年征战。

反思这段时间,我得出的结论是,领导者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而且由于你的错误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几代人,所以领导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你在享受你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就是我对这俩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同时也是我在再次了解了这段历史后的再次认识。

【篇二】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1840年,一声炮轰打响了中国近百年来日日夜夜的呐喊。那一段血泪的历史,那一段峥嵘的岁月,从东方强国到东亚病夫的沦落,大部分国人都被关在“小黑屋”里。从鸦片战争爆发,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都是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迷晕中国人的心志,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踢开了古老、落后的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们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我们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我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的特权,这一步步无疑是外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国的侵蚀。最终,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我们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落伍、封闭。我们国门紧闭,不与外界交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遮蔽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他国的进步与科技。我们的军队和兵器是中古的,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我们的老百姓的心也是中古的。这样的我们在强大的西方先进技术面前简直就像是一只只小蚂蚁,一捏就死。我们拼命抵抗终归失败,也是无可奈何的。然而那么多次失败都没有给统治者带来彻底的醒悟,王朝的覆灭已成必然。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在这个被打的过程中,也有有志之士觉醒改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百日维新、义和团。但是这也只是小部分人的挣扎,他们的光芒没有照亮国人的心,就这样他们的星星之火一次次地被掐灭。最后的便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从严格意义来讲也是失败的。孙中山先生提倡三民主义,建设资本主义社会。但其实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西洋尚未实现,以落伍的中国,外受强邻的压迫,内部又满布封建的思想,同时推行三民主义偏于理想,其实孙中山先生也充分顾及到这层困难,他的革命方略就是他实行三民主义的步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的是我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我们不可一误再误了。

然而就在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这一胜利的果实就被袁世凯夺走了。中山先生认为既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和健全的革命军帮他推动它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他就毅然让位给了袁世凯,一方面希望袁世凯能不为大恶,同时他自己以在野的资格,努力造党和建设。而袁世凯走了专政的道路,想恢复王朝的制度,称帝。然而,在袁世凯死了之后,靠利禄结合的北洋军队当然四分五裂了。大小军阀,遍地皆是。他们混打了十几年。他们都是些小袁世凯。到了民国十五年的夏季,中国的政治地图分割已经不成样子了。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这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大分水界。

我们该思考思考一下这段黑暗却又充满希望的历史。

一、落后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衰败

为什么我们宁愿挨打也不愿奋力挣扎反抗?为什么明明要以大局为重的时候也只顾及自身的利益?为什么要让封建落后成为中国人的标签?落后的民族意识就是一种慢性毒药,其造成的后果比鸦片还要严重,它已深入几乎全部国人的根部。落后的民族意识是国家的慢性毒药,它慢慢侵蚀一个国家的灵魂。落后的民族意识导致国人不愿去学习西方先进,甚至以出国求学为耻。落后的民族意识导致国人仍然活在千百年前的世界里,只想着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流。落后的民族意识导致统治者看不清这个世界的变化、这个世界的进步,甚至于只知道赔款割地,而不采取措施挽救。

二、先进的国民意识与社会变革

在一次次挨打之后,少部分国人从“小黑屋”中苏醒。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冲击陈腐的封建思想,掀起了维新变法的运动;革命派的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改革社会陋习,带领人民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生事物。往日的封建伦理道德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弥漫起民主的气息。而国民意识的提高直接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几次社会转型。先进的国民意识不但于民有益,而且于国有益。

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外国的先进科技,保持高涨的学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的国民意识,保持高涨的爱国热情;在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先进经济成分的发展;在政治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追求民主与法治;在教育上,加强国民教育,推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让国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这段灰暗的历史终将随着历史的长河逝去。这些苦难是我们国家成长的印记,我们要感谢这些苦难给我们带来的反省。我们不仅不能让历史重蹈覆辙,我们更要一雪前耻!我们要让苍茫大地听到,沉睡东方雄狮的怒吼终将响彻天地!我们要让芸芸众生卡暗道,龙的传人终将在曙光下华美重生!

【篇三】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君主立宪制 B.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议会民主制 D.代表大会制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3.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

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D.1919年五四运动

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6.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D.中国革命运动的性质

7.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

A.中国农民阶级 B.中国资产阶级

C.中国工人阶级 D.中国小资产阶级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驻中国的使馆

10.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2.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

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 资产阶级

4.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 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

三、简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2.鸦片战争后,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特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材料二:

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中,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它们二者(引者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二者互相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而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材料三:

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选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材料四:

否定革命的的言论中,有一种观点是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这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不是反帝反封建,不是革命,而是现代化(近代化),“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实际上是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无需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不必革命,只要改良,就能够现代化。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

2、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不必革命”论,说明为什么革命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义和团运动

2.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辛丑条约》

4.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885年3月,率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

A.冯子材 B.陈化成 C.关天培 D.乐善

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魏源 D.严复

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魏源 D.孙中山

9.近代中国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孙中山 B.林则徐 C.康有为 D.严复

10.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D.中法战争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其他国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2. 19世纪下半期,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中俄《瑷珲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中俄《改订伊犁条约》

3.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 美国

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有( )

A.邓世昌 B.陈化成 C.关天培 D.林永升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2、试述近代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意义?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近代列强的资本输出与今天改革开放中的引进外资是完全不同的?

2、试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现在各国互以抢劫之事相推诿。但当时各国无不曾经彻底共同抢劫之事实,却始终存在。

在英国方面,关于此类行军特长,却曾被以一种特别方式,即所抢之物均须缴出,一齐堆在使馆大屋之内,加以正式拍卖,如是者累日。由此所得之款,按照官级高低,加以分派,其性质略如战时掠获金。因此之故,无一英人对于抢劫之事,视为非法行动。

在日本方面,则对于此种掠夺之物照例归于国家,由此所得之款其数至为不少。据日本某将军之报告,只天津一处抢劫所得者,即有二百万两之多。

至於美国方面,对于抢劫之事本来禁止,但美国军队颇具精明巧识,能破此种禁令,为其所欲。

俄国军队抢劫之方法,似乎颇称粗野,而且同时尽将各物毫无计划的打成粉碎。

此外法国军队,对于各国军队[之抢劫行为],亦复绝对不曾落居人后。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所最可惜者,即真正对于此次战事有罪之人,反受损失极小。又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亦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

——《瓦德西拳乱笔记》

注:瓦德西是1900年侵华八国联军的统帅。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材料二

(1)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衰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俄国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城一部份,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

……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盲目反对白人。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出振作有为之人物。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认为中国下层阶级,在生理上,实远较吾国多数工厂区域之下层阶级为健全。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吾人若一观察日本维新之迅速与成功,则此处实值得吾人加以特别注意。——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其中大部分,甚至于并火器而无之。

——《瓦德西拳乱笔记》

(2)统帅(瓦德西)又明知中国一时不宜即行瓜分,故欲极力保全之,其言曰:“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咄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如欲行此下策,则后患又不可不防矣。”

——《八国联军志》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维新运动 D.李自成起义

2.太平天国制定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方案是( )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原道觉世训》 D. 《原道救世歌》

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富国强兵 D. 扶清灭洋

4.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是( )

A. 戊戌维新 B. 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 D. 辛亥革命

5.维新运动中形成广泛影响的梁启超的变法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 B. 《天演论》 C. 《仁学》 D. 《变法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戊戌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 )

A. 康有为 B. 洪秀全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 张之洞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主要源于( )

A.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 运动内在的买办性 D. 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三、简答题

1、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 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太平天国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起义开始时,拜上帝会 信徒多携老扶幼,举家参加。他们变卖了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是每天供给。又有买菜钱、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兼作零用,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1854年夏,天京(今南京)城内缺粮,曾减少食米供给定量,一律吃粥。

  圣库制度在首都天京也推行于军队以外的民众。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初期,曾将城内居民分隔男女,按年龄、技能分别编入各馆各营,财货收归公有,衣食等由公库供给。  

  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但事实上,圣库制度并没有严格实行。随着军事胜利,克复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丰富,将士们各有自己的私财,人无私财的原则日益不能坚持,所以又规定私藏不得超过五两银。高级将领生活日奢,任意取用于公库,供给配额渐失去实际意义。

  太平天国后期,名义上仍继续实行圣库制度,由圣库供给各王、各将领和士兵以各自份额的食物、钱、衣服,但由于他们大多都有私财,并不依赖于这些份额。圣库制度名存实亡,蜕变成为一般的后勤供给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私有制度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何一种想改变这种客观趋势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剥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实践中长期推行,无疑将会遇到阻碍和破坏。从人们的意识形态来看,几千年的私有观念,也绝不是《太平条规》中禁止私藏金银和天王诏令、东王诰谕中要求“公心和傩”的说教所能改变的。农民虽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为他们是农民,私有观念和发家致富的愿望是浓厚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因此,圣库制度在实施中,便遇到愈来愈多的主客观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主张在改造中国社会中的前途?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

A、改革官僚制度 B、顺应舆论要求 C、引进西方政体 D、维护专制皇权

2、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

A、解散了军机处 B、丧失了立宪派的支持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3、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专制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4、"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无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之初的状况反映出当时社会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②改良主义是当时的思潮③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④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 三民主义的发表

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7、领导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陆皓东 B、刘道一 C、黄兴 D、吴永珊(吴玉章)

8、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有①《中外纪闻》②《游学译编》③《国闻报》④《国民报》⑤《苏报》⑥《民报》⑦《新民丛报》⑧《万国公报》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①③⑦⑧

9、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

C、 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 D、指明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10、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时宣布独立但又被清政府控制的省是

A、江苏 B、山西 C、山东 D、河南

2、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

B、愿意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

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 D、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4、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共同之处从实质意义上看主要是

A、都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土地问题 B、都没有真正实行,主要受时代局限

C、都采取绝对平均的办法来解决 D、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B、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 D、革命派没有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6、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 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宫

C、 资产阶级立宪派倡导的立宪运动 D、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7、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C、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D、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的权利

C、实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9、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10、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的共同点是

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民族矛盾空前严重

B.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清政府的腐败达到顶点 D.各地反洋教斗争蓬勃发展,此起彼伏

三、简答题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时代条件、思想条件和政治基础是什么?

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表现主要有哪些?面对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试分析这些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

1、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前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民主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萍、浏、醴起义发布的檄文

"鞑虏逞其凶残,屠杀我汉民族二百余万,窃据中华,一大罪也。鞑虏以野蛮游牧之劣种,蹂躏我四千年文明之祖国,致列强不视为同等,二大罪也。鞑虏五百余万之众,不农不工,不商不贸,坐食我汉人之膏血,三大罪也。鞑虏妄自尊大,自谓天女所生,东方贵胄,不与汉人以平等之利益,防我为贱,视我为奴,四大罪也。鞑虏"汉人强,满人亡"之谬见,凡可以杀汉人之势,制汉人之死命者,无所不为,五大罪也。鞑虏久失威信于外人,致列国乘机侵占要区,六大罪也。鞑虏为籍外人保护虏廷起见,每以汉人之权利,赠给别人,且谓与其给之家奴,不若赠之邻邦,七大罪也。鞑虏致以贿成,官以金卖,致政治紊乱,民生涂炭,八大罪也。鞑虏于中国应举要政,动以无款中止,而宫中宴饮,颐和园戏曲,动费数百万金,九大罪也。鞑虏假颁立宪之文,实行中央集权之策,以削汉人之势力,冀固虏廷万世帝王之业,十大罪也。其余种种罪恶,不能尽书,特举大略,以昭天讨。"

根据材料

1、归纳概括檄文中清朝统治的罪恶。(不得摘抄原文)

2、你认为檄文中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3、檄文中最明显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B、中国现代史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B、1917年10 月C、1917年11月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B、高利贷资本剥削C、地租剥削D、苛捐杂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要推翻的三座大山是

A、帝国主义B、法西斯主义C、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E、霸权主义

2、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列强“重订新约”的主要内容是

A、关税自主B、收回租界C、废除领事裁判权D、收回租界地E、撤退外国军警

3、国民党政府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直接掠夺农民的方式主要有

A、田税B、盐税C、杂税D、服劳役E、服兵役

4、中国革命要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C、祖国繁荣富强D、人民共同富裕E、实现现代化

5、中国近代史上的三种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D、英美资产阶级的方案E、苏联社会主义的方案

三、简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3、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软弱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四、论述题

1、十月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什么?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左”倾和右倾的路线错误。其中最严重的是陈独秀的右倾和王明的”左”倾.此外,还有张国焘\高岗等人的右倾错误。

犯错误也有好处,可以教育人民,教育党。我们有很多反面教员,如日本、美国、蒋介石、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张国焘、高岗。向这些反面教员学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历史上美国同我们打过很多仗。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沙俄、荷兰,都很喜欢我们这块地方。他们都是我们的反面教员,我们是他们的学生。

经过抗战时期,打日本,我们的军队发展到了九十万。然后是解放战争。我们的枪炮不如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四百万,打了三年,累计起来,被我们消灭了八百万。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的国民党打不赢我们.强大的打不赢,弱小的总是胜利。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73页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个党员.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很快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选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根据材料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其基础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

3、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走过了怎样的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

A、改革官僚制度 B、顺应舆论要求 C、引进西方政体 D、维护专制皇权

2、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

A、解散了军机处 B、丧失了立宪派的支持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3、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专制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4、"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无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之初的状况反映出当时社会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②改良主义是当时的思潮③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④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 三民主义的发表

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7、领导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陆皓东 B、刘道一 C、黄兴 D、吴永珊(吴玉章)

8、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有①《中外纪闻》②《游学译编》③《国闻报》④《国民报》⑤《苏报》⑥《民报》⑦《新民丛报》⑧《万国公报》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①③⑦⑧

9、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

C、 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 D、指明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10、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时宣布独立但又被清政府控制的省是

A、江苏 B、山西 C、山东 D、河南

2、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

B、愿意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

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 D、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4、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共同之处从实质意义上看主要是

A、都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土地问题 B、都没有真正实行,主要受时代局限

C、都采取绝对平均的办法来解决 D、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B、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 D、革命派没有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6、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 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宫

C、 资产阶级立宪派倡导的立宪运动 D、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7、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C、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D、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的权利

C、实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9、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10、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的共同点是

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民族矛盾空前严重

B.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清政府的腐败达到顶点

D.各地反洋教斗争蓬勃发展,此起彼伏

三、简答题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时代条件、思想条件和政治基础是什么?

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表现主要有哪些?面对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试分析这些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

1、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前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民主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萍、浏、醴起义发布的檄文

"鞑虏逞其凶残,屠杀我汉民族二百余万,窃据中华,一大罪也。鞑虏以野蛮游牧之劣种,蹂躏我四千年文明之祖国,致列强不视为同等,二大罪也。鞑虏五百余万之众,不农不工,不商不贸,坐食我汉人之膏血,三大罪也。鞑虏妄自尊大,自谓天女所生,东方贵胄,不与汉人以平等之利益,防我为贱,视我为奴,四大罪也。鞑虏"汉人强,满人亡"之谬见,凡可以杀汉人之势,制汉人之死命者,无所不为,五大罪也。鞑虏久失威信于外人,致列国乘机侵占要区,六大罪也。鞑虏为籍外人保护虏廷起见,每以汉人之权利,赠给别人,且谓与其给之家奴,不若赠之邻邦,七大罪也。鞑虏致以贿成,官以金卖,致政治紊乱,民生涂炭,八大罪也。鞑虏于中国应举要政,动以无款中止,而宫中宴饮,颐和园戏曲,动费数百万金,九大罪也。鞑虏假颁立宪之文,实行中央集权之策,以削汉人之势力,冀固虏廷万世帝王之业,十大罪也。其余种种罪恶,不能尽书,特举大略,以昭天讨。"

根据材料

1、归纳概括檄文中清朝统治的罪恶。(不得摘抄原文)

2、你认为檄文中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3、檄文中最明显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评价。

一、选择题

1、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2、 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袁世凯统治时期 C、段祺瑞统治时期 D、国民党统治时期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5、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

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纠正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中国共产党依靠和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 纠正“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 D、 建立革命根据地

7、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存在的“左”倾错误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它是( )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王明“新投降主义”

8、红军长征开始于( )

A、1932年 B、1933年 C、1934年 D、1935年

9、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 )的统一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建设

10、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1、长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是指()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遵义会议有何重大意义和启示?

3、红军长征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三、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四、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一组材料:

  材料1:“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1929年2月)

  材料2:“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的城市,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故你们此时主要的任务,还在游击区域之扩大,群众发动之广大,决不应超越了主观的力量(主要的还是群众的力量,不应只看见武装的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的城市。”——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3月)

  材料3:“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准备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的错误,而且会造成不可饶恕的罪过。”——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5月)

材料4:“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结合上述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谈谈你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2、 下面是关于长征的一组材料: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肖华《长征组歌》

“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美)里奥·胡柏曼·保罗·史威齐 《伟大的道路· 原出版者序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秋,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污中国军队之所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A、皇姑屯事件B、九一八事件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是

A、进攻沈阳北大营 B、策动华北地区“防共自治运动”

C、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D、制造南京惨案

3、局部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原西北军爱国将领……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打击日本侵略者。

A、吉鸿昌 B、蔡廷锴 C、李济深 D、冯玉祥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

A、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B、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C、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5、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实行“兵谏”,这就是成为时局转换枢纽的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保卫中国同盟

6、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同时,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也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

A、南苑保卫战 B、忻口会战 C、上海保卫战 D、台儿庄大捷

7、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制定抗战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六届六中全会

8、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C、减租减息 D、照旧缴粮纳税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正式提出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D、六届六中全会

10、中国共产党的七大第一次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预见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是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退却 D、战略反攻 E、战略转移

2、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有

A、《共产党人发刊辞》 B、《实践论》 C、《矛盾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E、《新民主主义论》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C、争取中间势力

D、联合地方军阀 E、孤立顽固势力

4、同国民党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是

A、针锋相对 B、寸土必争 C、有理 D、有利 E、有节

5、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校风 E、反对经验主义以整顿军风

三、简答题

1、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所谓既定国策是什么?

2、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那些深重灾难?

3、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举起武装抗日旗帜的?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战、团结、进步方针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那些成果?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认为:第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不能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和外国的经验,而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第二,要带有民族特性。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第三,要有新的理论创造。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上,而应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使之理论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结论、新观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而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以及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总结,给以理论的高度概括,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越。

——选自《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1页。

材料二

延安整风运动作为全党范围内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和发展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一系列理论创造,完整地系统地形成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在全党范围内端正和确立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使全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在全党确立了“三大作风”,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而达到完全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

——选自《延安整风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分析材料回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怎样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延安整风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抗战胜利后,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根本目的是( )

A、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团结各党派,进行和平建国 C、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建立人民民主的共和国

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 )

A、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3、全面内战爆发的起点是( )

A、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B、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进攻

D、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是()

A、1946年毛泽东发表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B、1947年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

C、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十二月会议”

D、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的宣言

5、第三条道路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D、组织联合政府

6、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是在()

A、党的七大 B、党的七届一中全会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建国斗争的努力包括( )

A、重庆谈判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开辟第二条战线

D、在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上同国民党进行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

A、美帝国主义停止干涉中国的革命

B、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哪些斗争?

2、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是什么?

3、简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是什么?

5、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论述题

1、中国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

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l945年l2月)

材料2 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材料3 二战结束后,当时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前所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海外学者谈及此事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实力强大,但它为什么迅速失败?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 建国之初,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是到( )

A. 1949年底 B.1952年底C.1955年底 D.1956年

3、 1951年底到1952年,党和政府开展了( )

A.“三反”运动 B. “五反”运动 C.土地革命 D.抗美援朝

4、 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5、 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 )

A.《中苏北京条约》 B.《中苏莫斯科条约》

C.《中苏军事协议书》 D.《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二、 多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依据为(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B.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局面趋向安定

C.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D.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包括(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亟待改变

B. 国民经济亟待恢复与发展

C. 在全国范围执政的考验 D. 维护国家主权与巩固民族独立

3、 建国之初的“三反”运动,其内容包括( )

A. 反贪污 B.反官僚主义 C.反浪费D.反主观主义

4、 建国之初的“五反”运动,其内容包括( )

A. 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B. 反偷税漏税

C. 反行贿和反偷工减料 D. 反盗窃国家资财和国家经济情报

5、 1956年至1966年,是( )

A.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三、 简答题

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克服建国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困难的?

3、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发展的主流、主线是什麽?

四、 论述题

1、 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五、 材料题

阅读材料:

经过1950年、1951年、1952年这三年的恢复时期,我国的经济前进了一步。·······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是落后的、贫穷的农业国,还是不能自己制造汽车、拖拉机、飞机,不能自己制造重型的和精密的仪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的国家。在1952年,我国钢的年产量平均每人约2.4公斤,苏联平均每人约150余公斤;我国棉布的年产量平均每人可得约9公尺,苏联每人可得约23公尺。

――摘自《中共党史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页。

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粮食和棉花产量均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许多地方因饥荒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人口死亡增加,加上出生率大幅度降低,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000万人。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37页。

“文化大革命”的10年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了敌我界限,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据统计,“文化大革命”10年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直接迫害的共有729511人,其中34800人被迫害致死。在经济上,“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10年中仅国民收入就损失5000亿元,这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在文化上,“文化大革命”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教育、科技事业遭到破坏,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摘自程舒伟、郑瑞峰著《百年中国-光荣与梦想》,长春出版社2001年版,第480页。

根据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86)》等权威统计数据,在1952—1978年的26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中国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依然分别达到了7.9%、8.2%和6.0%,工业占中国国民收入的份额从19.5%上升到49.4%。中国大陆工业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只有战后的台湾地区差堪比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4亿人摆脱了贫困,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

――摘自《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回顾》,《新华月报》第771期,2007年7月号·上半月,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前半段以错误为主,后半段以成就为主。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的主流是什么?如何从本质上认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 )

A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至1966年4月 D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表的讲话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不要四面出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

A消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6、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7、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

A“四马分肥” B定息 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D国家资本

8、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利用、限制

C鼓励、支持、扶助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9、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

A 和平赎买 B团结 批评 团结 C利用、限制 D团结、教育、改造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选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主两翼”的辩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1、1953一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14、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15、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消灭 C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E“三反”、“五反”运动的顺利完成

2、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将新中国的经济分为( )

A国营经济 B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包括 (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有 ( )

A消灭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B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没收了官僚资本 E完成了土地改革

5、对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逐步收归新中国所有的形式有

A管制 B征用 C代管 D转让 E 赎买

6、建国初期在全国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义势力的矛盾

E人民对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满足民经济文化生活的矛盾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E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8、建国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赎买政策搞( )

A四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E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

A严格区别官僚和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可以跨越初步形式,直接过渡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阶段

E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10、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利用 B限制 C团结 D教育 E改造

1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 公私兼顾 E积极领导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委托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13、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的过渡形式有( )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E人民公社

14、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企业公积金 D工人福利费 E资方红利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2、试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5、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为什么说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是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都是必要的、正确的,是符合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

------

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

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的物质代价,这就是对于

资产阶级私有的生产资料,不是采取没收的政策,而是采取赎买的政策。这是从我们中国

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为什么我们党对资木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发表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问题》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3、系统提出“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的是--------D

A、毛泽东的大字报 B、姚文元文章的发表

C、《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D、中央五一六通知

4、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的最大建设成就是--------

A、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C、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D、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农业和服务业体系

5、1965年11月10日,( )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A、《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中共中央通知》(五一六通知)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6、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失败的是--------

A、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的发生。

C、“四人帮”在中央政治局内部的形成

D、江青等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7、1966年——1976年,中国爆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

A、经济大革命 B、“文化大革命” C、思想大革命 D、文艺大革命

8、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1976年10月,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A、林彪 B、江青 C、陈伯达 D、高岗

10、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

C、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D、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二、多项选择题:

1、“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

A、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B、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主体,轻工业是补充

C、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D、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E、计划经济是主体,一定的市场经济为补充

2、1961年,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这八个字是--------

A、巩固 B、提高 C、发展 D、充实 E、调整

3、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ABC

A、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时,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

B、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C、中国共产党犯错误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很多重要成就

D、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E、中国共产党所犯的严重错误有其历史必然性

4、1953年—1956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的增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农业合作化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当时的国际环境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E、为了进行阶级斗争

5、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医疗、科技事业都得到很大提高和发展

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在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E、中国共产党从曲折中吸取了教训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谈谈你对《论十大关系》的认识。

3.谈谈你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认识。

4.如何认识“大跃进”运动的起因?

5.谈谈你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认识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2.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践中成就有哪些?

3.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奥琳埃娜?法拉奇: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

奥琳埃娜?法拉奇: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

邓小平: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节选)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届四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针对 1977 年至 1978 年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 “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D. “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3、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时间和会议是

A. 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B. 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实会

C. 1978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 1978年,党的理论工作务实会

4、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

A.准确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5、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

6、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是在

A. 1983 年 B. 1985 年 C. 1986 年 D. 1988 年

7、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8、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二步的目标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 D. 十七大

1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 D. 十七大

14、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 D. 十七大

15、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B.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C.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E.科学评价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有效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措施有

A.平反冤、假、错案 B.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C.为国民党技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  D.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

E.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农业发展严重落后

C.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D.农民积极性亟待提高 E.农村封建迷信盛行

4、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弘扬民族精神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E.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1990 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是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B. 发展集体经济

C.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D.发展现代农业 E.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邓小平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提出的方针内容有

A.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 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C. 善于守拙、D. 决不当头 E. 有所作为

7、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稳定是前提 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D.三者相互促进 E.稳定离不开改革与发展

9、“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

A. 立党之本 B. 执政之基 C. 力量之源 D. 指导思想 E. 根本宗旨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A. 民主法治 B. 公平正 义 C. 诚信友爱 D.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E.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简答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意义?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简述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5.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以及邓小平关于实现这一战略的政策选择。

6.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7.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围绕推进党的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8.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四、论述题:

1.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十四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3.简述十五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4.简述十六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5.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过程与内涵。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五、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篇四】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开篇

1、近代史的本质和主题:探索与复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鸦片战争的原因

1、国内封建社会由昌盛转向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交上闭关锁国。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不断加紧对外扩张

3、根本原因:英国欲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将中国变为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

4、直接原因:清政府的禁烟损害英国的利益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租借地(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

概念是借用国内法的租赁关系。租借土地的主权不断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取得领土的使用权。

1898年,中国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先后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租期99年)。旅顺和大连租借给俄国(租期25年),威海卫(租期25年)及九龙(租期99年)租借给英国,广州湾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日本经日俄战争和一站于1905年和1919年分别从俄国和德国取得;旅顺、大连和胶州湾租借地。以上租借地除九龙外,胶州湾于1922年,威海卫于1930年,广州湾于1945年已经先后收回。

4、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外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形式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全,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900年沙俄炮制的《俄国政府监埋满洲之原则》等等。不平等条约中,都有列强在中国夺取领事裁判权的条款。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确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曾在中国享有此权的国家:英、法、美、俄、德、日、奥匈、意、比、西、葡、丹、挪、荷、秘、墨、智、瑞典、瑞士、巴西等。

5、近代中国社会阶段关系的新变化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阶级是工人阶级,是中国近代最革命的阶级,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

业的农民、手工者和城市贫民。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家

6、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综述 翻天覆地三十年

1、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张。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 治,

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2、中国人民为何只有;两种基本选择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

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历史状况

①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②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③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局趋向稳定;

④由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前提条件;

⑤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执政党。

第1章 侵略的斗争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怎样的侵略?

◆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 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确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广学会是个怎样的机构?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

3、义和团运动的精神与实践意义

◇ 精神:

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反抗侵略而进行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 实践意义:

A: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中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为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做出了重要贡献。

4、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慈禧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5、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

非是瓜分中国的确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

了帝国主义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6、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过程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

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

■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全民族开始有了

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正式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写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步的觉醒。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金田起义

历史背景

  金田起义的前夜,正是鸦片战争后十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尖锐化,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原来清初经过明末农民起义和入关后的战争,社会经济在遭受严重破坏之后,到十七世纪末叶已经逐渐恢复起来。利用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进行侵略,并到处记激起反抗的时代。封建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开始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漩涡里面。正当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刚刚侵入中国的时候,当时全国各地,到处孕育着革命的种子。英国的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英国的大炮,也惊醒了中国广大人民。中国社会正在起着空前未有的大变化,不论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全部都动荡起来。起义的农民,已经在南中国的广西点起革命的火把,烽火烧遍了全广西。终于爆发金田起义。

起义过程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随后,洪秀全回广东家乡从事宗教理论创作,冯云山则留在广西深入紫荆山地区,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拜上帝会,开辟革命基地,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形成起义领导核心。

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闹灾,天地会纷纷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1850年7月,洪、冯密藏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主持。派人到广东接洪、冯亲属来桂。在金田、花洲、奇石、陆茵等处秘密打造武器。韦昌辉、胡以晃、石达开、周胜坤、余延樟等献出全部家资充起义经费。各地拜上帝会认真操练,筹足钱粮,先后会集金田的男女老少共计2万人左右。携带钱物概交“圣库”,衣食全由“圣库”供给。遂按军制把前来团营群众组织起来,实行男女别营,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武装起义。不久,在思旺圩和蔡江村,先后击溃前来镇压团营的清军。12月25日记,总兵周凤歧派兵进犯金田,会众奋力反击,毙敌300余,杀死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翌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诞寿,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封五军主将。颁布简明军律:一尊条命;别男行女行;三秋毫无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1月13日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东山大湟江口,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贫天国农民战争。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金田起义,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从此震撼中外的太贫天国革命拉开序幕。

历史意义

金田起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①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性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弄明战争的最高峰。

②金田起义坚持14年,势力达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金田起义担任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反封建主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④金田起义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2、天朝田亩制度

3、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法制。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宣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便是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4、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

带来的灾害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

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2、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

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

3、太平天国的领袖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

义因素。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这回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P41)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7、洋务运动的目标:

自强求富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

8、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创办了第一批中国自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了第一批外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等。

2)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3)虽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了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业以及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是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有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跳跃,西方列强正式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而无异于为虎谋皮。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事业工业完全又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友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恢廓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成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宣传手段:

(1)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5)设学堂;(6)办报纸;(7)进行论战。

12、光绪皇帝与百日维新: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是指“平均地权”。

2、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及其代表作

孙中山,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章炳麟,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发表《革命军》

陈天华,发表《警世钟》、《猛回头》

3、护法运动的历史内涵

当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进行了复帝的活动。后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就忧惧而死。而后,由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后来也失败。

(历史内涵)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推翻帝制,借宿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列强的侵略势力,建立共和制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从此流传广远,深入人心,开阔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激发人们对革命热情的延绵不断;

c、一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e、鼓舞亚洲各国的革命运动。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开天辟地大事变指何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李大钊与社会主义旗帜的关系?

李大钊是中国大堤上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3、结合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谈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又正确深刻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能有效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

4、中国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的到了发扬,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5、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马克思主义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6、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7、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月阶级差别,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要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

综上所述,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4、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A、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

B、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C、过程。

D、参加人员组成。

E、结果。

F、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旧民主主义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是一个哦女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

6、中共成立以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2、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知道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1、所谓“革命新道路”是指何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3、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使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第六章

1、西安事变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上年内战的局面由此借宿,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中共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3、抗战初期两条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

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社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闲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并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我国历史遗产并给以批判的总结,和调查研究当前运动特点及规律性人物,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5、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英系那个。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受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所以,他计划在关内大打,而后在关外大打,待他认为想的准备完成是,就全面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2、1964年国共内战的本质

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没帝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解放的反革命战争。毛泽东又指出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有临时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具有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获得全国民众的拥护。

3、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又十分主义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利益,对以它们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4、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与后面两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它们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周围,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

5、1949年,政协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志愿。会议也表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阶段划分(1949年之后)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

(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A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B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C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A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和平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第二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论十大关系》

196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的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能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社会注意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依赖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正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发布会上发表的讲话汇总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的讲话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排除来自“左”的有“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地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据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依赖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的作出和实施,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制结构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4、中共中央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5、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召开

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胡锦涛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任务。

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为“十一五”发展指明了方向。

6、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细那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名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篇五】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历史八年级上册)

【考试说明】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识图:“焚烧后的圆明园”。 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

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条约规定:(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考试说明】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结合乡土历史。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1911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胜利意义: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6.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声响彻云霄。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结合地图、诗歌了解长征,知道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甘肃会师,可根据自己体会,认识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考试说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中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识图:“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北P91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西安事变的史实;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考试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史实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考试说明】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兴办的实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考试说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做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2.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维新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5.鲁迅、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篇六】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
作者:魏德建
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6年第01期

        考点一:列强侵华史

        1.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3)结果: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暴行: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数量最多。

        (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战役:①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②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东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精选六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古时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希望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关于珍爱生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推荐】

范文参**网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关于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高中【】》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关于的作文800字高中【5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