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心组发言: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心组发言: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总*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前不久召开的*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两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再次成为热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借此机会,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一、要加强研究学习,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底层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互动互促中形成的,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代表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更高,是构筑起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从本质上看,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从人类历史上看,几次工业革命都是由科技创新引起的,推动了产业形态的颠覆式变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并带来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新型生产工具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也催生了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如今,我们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既是科技创新引领的过程,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科技创新带来了产业体系、经济体系质的跃升,也推动了经济社会全方位的颠覆式变革。从生成逻辑看,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在互动互促中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既包括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了科学技术、数据、信息、人才、管理、文化等渗透性要素,而后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呈现出新特征、新形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流动交汇、高频互动,往往会产生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方式,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从新质生产力生成逻辑看,新要素的创新活动创新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又推动形成了新产业。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相互作用,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结合,使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生产率大幅提高,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从战略地位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国家战略布*的重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战略制高点。我们常说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其实本质上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拥有高端人才等只说明拥有了新要素,而把新要素、新技术转换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关键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国家竞争、区域竞争根本上是新质生产力规模与水平的竞争,这是世界各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先机的原因所在。
二、要在人才、创新和质量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
党的20D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论述意蕴深刻,道出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要根据新质生产力形成逻辑、产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特点与区域特质等,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探索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之路。畅通聚集新要素、创造新技术、形成新产业的链条,增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源头。要重点解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孵化和商业化—产业集群”链条中的断链问题,使科技创新催生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要优化配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全链条全方位提升。畅通由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的链条,放大科技创新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重大科技创新不仅创造出新技术,还带来生产方式、产业*织、商业模式等系列变革,共同激发和驱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和发展壮大,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创造出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积极推进管理、模式、业态、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畅通战略研究、政策支持、强化落实的政策推进链,形成*府引导与市场作用的合力。创新活动需要*府引导和政策支持。要着力打造“研究—制定—落实—评估—优化”一体化政策推进链,消除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难点与阻点。要强化相关部门和省市县的协同联动,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策知晓度、精准度,以有力有效举措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畅通与国内外创新合作的开放链,破解发展瓶颈。推进高水平、多领域的创新合作是弥补我省创新资源特别是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公平高效、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的涌入。要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河北流动。以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为重点,在关键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
三、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几个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实践中,要站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与突出特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实体性要素与渗透性要素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等实体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
技术、人才、信息、数据等渗透性要素,不是作为一种具体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而是渗透、融入产业发展的具体环节、具体领域发挥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推动实体性要素与渗透性要素深度融合,产生更大的组合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理好包容性与规范性的关系。科技创新、新产业的发展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不确定性等突出特征,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也需要*府与社会的包容与支持。对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在认识不清、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应当按照鼓励创新和发展的原则,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留足发展空间的同时,推动其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确保质量和安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从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看,通过技术创新并推进产业化、形成新产业是一般规律。同时,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化工、钢铁、煤炭等产业,可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产业形态,在化工新材料、钢铁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实现突破。所以,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加大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壮大新质生产力规模。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从创新路径来看,一般是由科技创新再到产业创新。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加快发展和广泛应用,由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情况。比如,苹果等公司改变了由科技创新再到产业创新的单向模式,产品的技术升级与完善过程是在与消费者互动中完成的,既推动产品实现了技术与工艺的升级,也促进了产业生态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生成逻辑,多模式、多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2024全国两会系列评论“向未来”③从春天出发,向新征程奋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