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报告(第二批考察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报告(第二批考察团),供大家参考。
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报告(第二批考察团)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报告
(第二批考察团)
关于赴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县长王晓梅同志率领由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有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第二批学习考察团,于7月11日至14日,先后赴浙江乌镇、滕头村进行学习考察,并听取了当地党政领导有关方面的经验介绍。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印象乌镇、滕头村
(一)不一样的乌镇。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但其以保存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展现出“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白墙青瓦的古屋,狭长古朴的老街,形态各异的小桥,宁静秀美的流水,轻盈飘荡的扁舟,精雕细琢的楼阁,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面,仿佛将游客带回了梦幻一般的古老时代,让人在啧啧称赞这美丽景观的同时,不禁惊叹这古朴风貌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乌镇也正因其不一样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创造了一个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2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8亿、带动当地群众从事旅游行业人员超过8000人的旅游奇迹,收获了“全国文明镇”、“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十大魅力名镇”等众多荣誉。
(二)了不起的滕头村。滕头村是浙江奉化的一个小村庄,全村现有344户844人,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起,滕头人发扬“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两手过硬,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把“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村,变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举世闻名明星村。2011年滕头村社会总产值55亿元,利税超过6亿元;
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60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8亿元;
人均年纯收入3.6万元,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先后荣膺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全球惟一世博乡村、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首批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等70多项世界和国家级荣誉,被***同志称赞为“了不起的村庄”。
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和思考,考察团成员对乌镇、腾头村大手笔的运作、高速度的发展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深感震惊,认为乌镇、滕头村展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漂亮的数据、高尚的荣誉,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集中体现。通过考察学习和交流对比,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我县在发展理念、运作机制、拼搏精神方面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提振了“迎头赶上、奋勇争先”的发展信心。
二、乌镇、滕头村的旅游发展经验
考察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领导座谈交流,发现乌镇、滕头村的成功经验主要是:有一种“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执著追求精神;
有一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基本发展理念;
有一种“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有一个“以人为本和惠及于民”的发展宗旨;
有一个好的领军人和执行有力的工作团队。用一句话概括为:一个精英团队在“以保护促发展”的生态道路上,凭着“一犁耕到头”的执著精神,推动了幸福导向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归结成九个字是:选对人,走对路,干成事。具体表现在:
(一)执著追求的精神——“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
一是矢志不渝抓规划。乌镇早在1998年就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在建筑风格、服务区设置、功能配套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详细具体的规划要求,并在这15年的开发建设中始终不渝地按规划执行。正是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坚持,才打造了今日“不一样的乌镇”。
二是立足实际抓创新。滕头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改图造田和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到1979年开办村办第一家企业和提出以工强村的发展路子,再到90年代全面进军以旅游、房地产、园林绿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群,特别是该村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家乐”、“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以及在全国开创村庄卖门票赚钱的先河,充分折射出滕头人领先一步的气魄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正是有了这种“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精神,才缔造了“一年一个样,年年都变样,越变越像样,全国做榜样”、被***同志誉为“了不起”的小康示范村。
(二)生态发展的理念——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以开发促进保护
一是刚刚温饱就搞环保。滕头村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发展,把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滕头村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所有项目都先由环保委员会把关,累计否决了50余项经济效益好但有污染的项目。近年来,该村又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兴建农家乐园、将军林、音乐喷泉广场等20多处生态景点,全村呈现出绿树成荫、碧水环流、花果相间、百鸟和鸣的江南田园美景,打造了“让城市更向往的全国绿色指数第一村”。当地村民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多亏了刚刚温饱就搞环保。
二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开发促进保护。乌镇从前期的规划定位到一二期的实施操作,自始至终将保护放在第一,按照“保护最彻底、环境最优美、功能最齐全、管理最科学”的“四最”要求,大力实施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三大工程”,成功运作“管线地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护模式,使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与格局。在二期的西栅开发中,乌镇不仅注重修旧如旧保护原貌,还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设置了手工作坊、休闲中心、商务会馆等配套功能,创建了集食宿游购于一体的新型古镇社区。“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开发促进保护”的乌镇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好评,并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推广。
(三)高效务实的机制——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一是政府主导保高效。1999年3月,乌镇成立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组建了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桐乡市政府在政策、人力、财力上给予旅游极大的倾斜支持,旅游管委会从旅游、国土、住建、财政等职能部门中抽调得力干将组成,并从相关职能部门中筹集了1300万元注入旅游公司。特别是为有效协调职能部门、旅游管委会和经营公司之间的关系,促进旅游开发工作高效开展,旅游管委会主任集桐乡市政协副主席、乌镇镇长、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等“六顶帽子”于一身。正是桐乡市政府的积极主导、大力推动,才为乌镇的旅游开发起了个好头、奠定了基础。
二是企业进驻添活力。乌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管理经验欠缺等方面问题。为此,乌镇积极寻求与有经济实力和旅游管理经验的大企业合作,2006年成功引进了中青旅,注入资金3.5亿元,占旅游公司60%股份,乌镇旅游从此逐步由政府主导型过渡至市场化运作。乌镇在引进中青旅解决资金和管理经验问题的同时,也使中青旅旅游品牌价值及其在游客、酒店、景区等旅游全产业链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乌镇实现了由门票型景区向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名镇的转变。乌镇依靠市场运作的机制,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为:保护历史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乌镇模式。
(四)惠及于民的宗旨——以人为本
滕头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和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从刚刚起步的改图造田,到组建集体农场、大型畜牧场等规模化生产,再到成立村办企业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无不依靠村民齐心努力,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党委实行“四不”原则:党员干部不多占股份,不领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当地村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80平方米,每位村民每月享受福利金达1300元,60岁以上老人达1800元,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乌镇旅游开发也十分注重保护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在二期西栅景区开发中,搬迁村民1400户,投资3亿多元统一规划建设好新村供拆迁户选择居住。另外,在平等条件下优先让拆迁户返回景区从事旅游产品销售、民俗文艺表演等旅游服务活动,每户从业家庭年均收入超过20万元,使当地村民通过发展旅游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优质专业的团队——行有楷模齐心谋致富
滕头村人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有个好书记、齐心又协力”。滕头村能够实现由穷变富,主要靠群众的团结奋斗,而能够把村民高度凝聚在一起的关键是有个好的带头人和坚强的团队。引领滕头村迈出发展第一步的领头雁是原村支书傅嘉良,他早在1965年就开始带领滕头村村民大胆改造土地,并且进行规模化经营生产。现任党委书记傅企平也是带领滕头村人大力发展工业和全面进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为滕头村经济快速发展和获得众多荣誉作出了不懈努力。滕头村有个“三先”原则: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
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
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一个好的带头人和一个极具战斗堡垒作用的党组织正是滕头村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乌镇在旅游发展上也是组建了一支精良的专业团队,从1400多户居民的有序搬迁、到景区内匠心独运的设计、再到对景区全方位的推广营销,无不展现出这支旅游管理团队的高效、专业和执行有力。
三、推动我县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一犁耕到头”的精神作动力,大力营造人心向旅的浓厚氛围。旅游产业发展在起步阶段具有投入资金较大、且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特点,在目前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搞旅游,可能会引起一些领导干部的忧虑和异议。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为固守眼前的利益,在旅游项目征地拆迁等方面也将会遇到较大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犁耕到头”的精神为动力,耐心、持续地加强旅游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旅游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人心向旅”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旅游的发展格局,切实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促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一是要通过召开旅游专题会议、开展旅游专题学习活动、组织旅游知识培训等方式,努力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形成“要加快旅游发展”的思想认识;
二是要通过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中开设旅游宣传专栏、编写旅游知识乡土教材和小册子、开展旅游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人人关心旅游,人人是仁化旅游形象”的广泛共识;
三是要通过与旅游社合作、在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到大中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丹霞、积极推介仁化,努力在外地游客和旅游投资者中形成“想来仁化旅游或到仁化来开发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作指导,坚决执行规划引旅的基本要求。我县是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在旅游发展上也要牢固树立“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一方面,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坚决保护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在景区景点建设上,要实行“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理念,大力保护文物古迹和原始风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旅游发展规划和矢志不渝地执行。一是要制定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围绕“发展大丹霞旅游”这个中心,按照城乡旅游相统筹、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融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促进和“思路新、立意远、工作细、措施实”的要求,科学编制符合县情和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旅游发展目标定位、旅游功能片区划分、旅游项目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为旅游发展明确方向。二是要健全旅游专项规划体系。要加快编制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文化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尤其是在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上,要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坚持把整个县城作为景区来建设,在建筑风格、市政功能配套设置等方面进行认真规划和严格把关,把城镇的每一个建筑、每一个项目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特别是在建筑风格方面,对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建筑要按岭南建筑风格统一规划建设,对已建成的建筑要分期分片地进行“穿衣戴帽”改造,努力将县城建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另外,在新农村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等方面,也要按照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一些现代农业项目,在建筑风格上要与岭南建筑风格相匹配,在建筑功能上要融入一些旅游服务功能。与此同时,各镇(街)要结合当前实施的新农村建设,选择一至两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建筑风格和功能配套上按照乡村旅游要求来规划建设,逐步在全县打造一批风景优美、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以“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作抓手,大力推进项目强旅的发展举措。要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始终坚持 “旅游为先、旅游为大、旅游为重”的原则,在资金、项目、资源、人才上向旅游工作倾斜,努力营造“人人重视旅游、大家齐抓共管”的旅游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优质专业的旅游队伍。要通过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和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从事旅游工作等方式,切实配强配优配好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构建高规格、高效能、高效益的领导管理机制,为全县推动旅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要加大旅游招商工作力度。要积极寻求与有经济实力和旅游管理经验的大企业合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从事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和发展旅游配套项目,各镇(街)及各部门,可以参照杭州良渚农夫乐园的运营模式,在当前土地指标和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租地方式,暂时不改变用地性质,以创意旅游的思维方式打造农耕文化及其他主题公园。这样既可以解决旅游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要以积累一些旅游管理经验,促进旅游快速发展,并逐步将旅游发展管理由政府主导型过渡至市场化运作。三是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要素发展旅游配套项目。要在吃得有特色上下功夫。大力挖掘仁化特色菜肴,开展石塘扣肉、长江豆腐包等地方菜肴、厨艺比赛,举办地方特色菜谱汇展,打造丹霞特色饮食品牌。要在住得有档次上下功夫。加快丹霞山1号、宝能国际旅游度假、广东一和旅游度假中心、丹霞油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石塘历史文化名村产业园等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提高综合接待能力。要在旅游线路上下功夫。精心打造 “长老峰—阳元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山多景线,“红山高坪自然保护区—红山(城口)温泉—万石山高山大草原”养生旅游线,“别传寺—双峰寨—古秦城”文化线等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仁化旅游品位。要在购物配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仁化土特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强包装设计,深入开发一批具有较强纪念性、工艺性的旅游商品。通过在重点旅游城镇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在旅游道路沿线和景点设立旅游商品销售展示中心等旅游购物场所,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要在娱乐去处上下功夫。要深入挖掘景区景点的历史、民族民俗,重点开发关于丹霞山、韶石山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推出春牛、龙灯舞等典型的民间舞蹈和具有代表意义的竹编、土法造纸等民间工艺,开展攀岩、探险等户外休闲运动,吸引各类游客前来休闲娱乐。
(四)以构建“创新永不休”的服务机制为着力点,在服务优旅中打造仁化旅游品牌。旅游服务是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抓手,而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服务质量则是让旅游发展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坚持“不叫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思维,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实施旅游质量主题活动工程。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荐和评选旅游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编发优质服务推荐单位与推荐产品指南,组建优质旅游联盟,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考核体系。二是实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分类指导旅游企业开展各级服务质量名牌创建活动,制定实施《高星级酒店消费服务标准》和《农家乐等级评定标准》等地方性服务标准。每年评出“10家星级酒店、10家旅游特色餐厅、10家旅游特色购物点、10家旅游特色服务场所”,以奖励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三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工程。启动以游客为主的社会评价机制。大力开展旅游饭店行业满意度测评活动,并逐步向景区、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场、农家乐等行业延伸。四是实施旅游市场监管工程。建立旅游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完善旅游投诉协作网络,实施旅游经营活动违规警示制度,公开发布旅游投诉案例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突出抓好旅游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叫得响的服务品牌。五是实施旅游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要把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加强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法律法规、旅游投诉处理、文明礼仪等方面旅游知识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成为旅游业的行家里手。同时,积极引进我县旅游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导游及酒店等旅游从业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六是实施旅游服务创新工程。建立集旅游信息提供、宣传营销、电子商务及旅游产品质量信息发布等几大功能于一体的网上服务平台,通过与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电子商务系统的链接,为广大游客提供票务、吃住、购物等方面网上预订、销售服务,在极大地方便游客的同时,展示仁化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
上一篇:职代会全体会议主持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浙江乌镇滕头村学习考察报告(第二批考察团) 考察团 浙江 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