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供大家参考。
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2023年11月14日)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实践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由谁评判”等重大问题,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科学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 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 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 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支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
***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 的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以人民为中心。人 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 民”在***文化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人民至上既是实践原点、也是理论基点。***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因此,***文化思想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文 化为了人民,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鼓与呼,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 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群众 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科学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文化创新主体,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体现了立场,也表明了态度和情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首先从思想上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目标。***总书记强调,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党的20D报告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要求。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根本就在于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火热的 生活实践,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造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实现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结合与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服务和引导人民群众,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三、坚持人民是鉴赏家和评判者,科学回答了“由谁评判”的问题
人民群众既是价值创造主体,也是价值评价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基点。要发展文 化事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 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 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 产品。”因此,检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 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了满足。必须坚持人民标准, 把人民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人民既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者。***文化思想要求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繁荣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坚持人民标准,要注重把人民参与与人民评价紧密结合。第一,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党的事业,也是人民群众的事业,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构建政府主导、参与靠民、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文化建设发展格局,实现主体全覆盖、行业全渗透,扩大社会认同、增进社会共识。第二,要让人民群众评判,增强引导力。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群众,任务落实靠群众,建设成效由群众评判。***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
作者的天职。”第三,激发人民群众热情,增强创新力。***文化思想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推荐访问: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 人民性 深刻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