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材张弛范文(精选3篇)
通话,读音tōng huà,汉语词语,意思是用彼此都懂的语言交谈,用电话交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普通话教材张弛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普通话教材张弛3篇
第1篇: 普通话教材张弛
普通话语音系统(内部培训文件)
一 教学目的
1.辨析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2.说明声母、韵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的具体发音情况
3.了解声调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
4.理解轻声的特殊性。
5.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母和辅音的关系、声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和元音的关系、韵母的分类、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9个韵母的发音、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综合运用讲授法和示范、练习法。
四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系统是普通话各种语音要素及其配合关系、变化规律的总和。普通话音素的组合,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及变化规律,轻重音形式,儿化、腔调的特征等,都属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范畴。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就语音系统而言的,从具体的音节形式、音变特征等看,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如普通话的“儿化”比北京话少得多,普通话口语的腔调,明显有别于北京方言。因此,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时,应当充分认识其规律性和独特性。
一 声 母
(一)声母的分类
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发音部位指气流成阻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如b、p、m;唇齿音,如f;舌尖前音,如z、c、s;舌尖中音,如d、t、n、l;舌尖后音,如zh、ch、sh、r;舌面音,如j、q、x;舌根音,如ɡ、k、h。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发音方法指气流受阻方式。按发音方法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根据形成阻碍和排除阻碍的方式,可以把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五类。
塞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t、ɡ、k。
擦音 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靠近,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f、s、sh、r、x、h。
塞擦音 即先塞后擦的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先是闭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z、c、zh、ch、j、q。
鼻音 发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m、n。
边音 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的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如l。
(2)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如p、t、k、c、ch、q。
不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如b、d、ɡ、z、zh、j。
(3)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类。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如b、p、f、d、t、ɡ、k、h、j、q、x、zh、ch、sh、z、c、s。
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如m、n、l、r。
(二)声母的发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根据发音部位和方法,可以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归纳成普通话辅音声母发音表。
下面对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逐一加以说明。
b、p的发音。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p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b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b 摆布 奔波 标兵 辨别 壁报 北边
p 枇杷 批评 乒乓 澎湃 偏颇 匹配
m的发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m 冒昧 门面 明媚 命名 买卖 盲目
f的发音。发音时,下唇接触或接近上齿,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下唇和上齿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f 肺腑 非凡 芬芳 丰富 方法 发福
z、c的发音。发z时,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 宗族 罪责 自尊 栽赃 走卒 枣子
c 层次 苍翠 从此 参差 粗糙 猜测
s 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一道缝隙,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 松散 诉讼 琐碎 洒扫 思索 色素
d、t的发音。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t时,除气流较强外,其它发音特点都与d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d 道德 大胆 等待 奠定 打断 跌倒
t 探讨 淘汰 天堂 疼痛 铁蹄 妥贴
n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在训练时,也让舌面前部靠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n 男女 农奴 恼怒 能耐 奶牛 泥泞
l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l 劳累 嘹亮 拉拢 冷落 轮流 领略
zh、ch的发音。发zh时,舌尖上翘,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h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h 指针 政治 助长 战争 茁壮 郑重
ch 长城 超产 车床 踌躇 穿插 驰骋
sh、r的发音。发sh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发r时除声带颤动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s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h 沙石 闪烁 舒适 神圣 赏识 生疏
r 仍然 荣辱 忍让 如若 柔软 荏苒
j、q的发音。发j时,舌面前部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面前部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q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j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j 坚决 经济 家具 军舰 捷径 阶级
q 亲切 全球 欠缺 群起 情趣 恰巧
x的发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x 虚心 小学 现象 新鲜 宣泄 星宿
ɡ、k的发音。发ɡ时,舌根(舌面后部)隆起,抵住软腭,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k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ɡ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ɡ 改革 高贵 拐棍 灌溉 巩固 骨干
k 可靠 宽阔 夸口 慷慨 坎坷 刻苦
h的发音。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h 好汉 航海 呼唤 挥霍 缓和 花卉
除了以上21个辅音声母之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如“英inɡ”、“昂ɑnɡ”、“讴ou”等,这类音节的声母,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
(三)声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的声母不尽相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就需要特别注意方音中跟普通话相异的声母,以便纠正跟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
1.分辨z c s和zh ch sh
在普通话语音里,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是两组发音截然不同的声母。可是在许多方言区却只有z c s,没有zh ch sh,因而把“主力zhǔ lì”说成“阻力zǔ lì”,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长沙话、汉口话、成都话等;还有少数方言区只有zh ch sh,没有z c s,因而把“粗布cūbù”说成“初步chūbù”,如湖北钟祥旧口话、湖北京山杨峰话;有的方言区虽然两组声母都有,但是各自管辖的具体字跟普通话不完全一致,如西安话部分zh ch sh的字念成[pf][pf Á][f-]。
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分辨z c s和zh ch sh很重要。分辨这两组声母的办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组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异是:z组声母是舌尖平伸接触或接近上齿背,zh组声母是舌尖上翘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
(2)熟记常用字 记常用字,需要下一番苦功,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根据声旁进行类推。汉字中形声字是主体,而同声旁的字往往声母相同。例如:
者─诸、猪、著、奢、署、煮、暑(都是翘舌)
次─瓷、茨、姿、咨、恣、趑(都是平舌)
其二,借助声韵调配合规律来分辨。例如:
uɑ uɑi uɑnɡ只与翘舌声母相拼,所以,“抓、拽、庄、窗、双”等字只能是翘舌。
普通话只有sonɡ,没有shonɡ,所以,“松、耸、宋、诵、送、颂”等字只能是平舌。
ze只有阳平,ce se只有去声。记住这一点,碰到能根据声调的对应判定ze zhe不是阳平,ce che se she不是去声时,便可以马上断定它们都是翘舌音。如“遮、者、车、扯、奢、蛇、舍”等。
其三,记少丢多。普通话中翘舌音较多,平舌音较少。因此主要只记平舌音的字,大量的翘舌字就可以放心地发翘舌音了。
其四,记翘舌音字由于汉语方言中平、翘不分的地方,主要是zh、ch、sh混入z、c、s。所以直接记翘舌音字也是一种区分平、翘舌字的好办法。可先记住一部分最常用的,如“十、上、是、这、吃、穿”等,使z、zh声母的字能有所区别,然后再扩大翘舌音字的数量和范围,最终实现区分平翘舌字的目的。
2.分辨n和l
在汉语方言中,n、l混读的现象相当普遍。如西南官话的大部分(如成都话、汉口话)、江淮官话的部分地区(如扬州话、南京话)、兰银官话的部分地区(如兰州话)都存在这一现象。南方湘、赣、闽等方言也有大片n、l混读的地区,如长沙话常把“南、兰”都说成nɑn,南昌话却把“南、兰”都说lɑn,而在厦门话里,n、l同被并入到浊音声母[d]中去了。
分辨这两个声母的方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个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别是:发n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2)记住一部分n、l声母的字。汉语普通话中,鼻音n的字很少,边音l的字比较多。因此,只记常用的鼻音字比较省事。其余一般为l母字,常用的鼻音n的字可以分成两类记忆:
一类是能用声旁类推的。例如:
乃─奶 奈—捺 倪—霓
你—您 聂—蹑 念—捻
南—喃楠 奴—努怒
那─哪挪娜 农─浓脓哝
内—纳呐衲钠 尼─妮呢泥昵
宁─咛拧狞柠泞 囊—攮囔脑—恼
另一类是不能类推的。例如“男、女、牛、闹、拗、耐、尿、溺、凝、馁、挠、难、能、弄、拟、年、腻、逆、暖、嫩、碾、黏、孽、娘、酿、拿”等。
3.分辨h和f
普通话中的唇齿音f和舌根音h分得很清楚。我国南方湘、赣、客家、闽、粤等方言大都不能分清f和h,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现象。有的地方f与h分混的方式与普通话也有差异。多数地方是把部分h声母的字混入f,如长沙话、南昌话、重庆话把合口呼的“湖”说成fu;也有的地方把f混入h,如厦门话、潮州话、湖北巴东话,把“飞”、“风”说成“灰”、“烘”。
这两个声母发音部位不同。分辨的重点应放在常用字的记忆上,弄清哪些字的声母是f,哪些字的声母是h。
比较下列几组词语的发音:
仿佛─恍惚 防风─黄昏 花生─发生 包饭─包换
会话─废话 方地─荒地 翻腾─欢腾 公费─工会
4.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普通话声母里有不送气音6个:b、d、ɡ、z、zh、j;送气音6个:p、t、k、c、ch、q。各地方言中也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但归属不太一致。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不送气音念成了送气音,如广东梅县话把“部(bu)”念成pu,把“道(dɑo)”念成tɑo,福建长汀话把“在(zɑi)”念成cɑi,把“坐(zuo)”念成cuo,南昌话把“跪(ɡui)”念成kui,把“轴(zhou)”念成cou;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送气音念成了不送气音,如海口话。有类似情况的人,应熟记有关的字。
5.分辨清音和浊音
普通话中浊辅音声母只有m、n、l、r这4个。但在有些方言中,如吴方言和湘方言中还保留着中古汉语的一些浊辅音,即有一套与清声母b、d、ɡ、zh、z、s等相配的浊声母。如苏州话中“拜”(中古清声母“帮”母)与“败”(中古浊声母“并”母)有别,“冻”(中清声母“端”母)与“洞”(中古浊声母“定”母)有别。这些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就要把后边的浊声母字改成相应的清声母字。平声字一般要改读成送气清声母,念阳平;仄声字一般要改成不送气声母,念去声。
6.分辨j q x和ɡ k h
普通话中舌面音j q x和舌根音ɡ k h是两组不同的声母。而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如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却把普通话中一些j q x的字读成了ɡ k h。包括北方方言中的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类现象。如广州话(粤方言)、汉口话(西南官话)都把“间(jiɑn)”说成ɡɑn。
7.分辨zh ch sh和j q x
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zh ch sh中的一部分合口呼字,在一些方言区,如武汉话(西南官话)、长沙话(湘方言)念成j q x。如把“准(zhun)”、“蠢(chun)”、“顺(shun)”分别说成jun、qun、xun。有关地区要注意改读。例如下面这些常用字:
zh 抓专猪主煮注准
ch 出揣传船穿川厨纯春
sh 拴书鼠树殊暑刷帅水
8.分辨尖音和团音
汉语传统音韵学将平舌音z c s跟i[i]类、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尖音;舌面音j q x跟i[i]类和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团音。普通话没有尖音,只有团音,所以普通话不分尖团音。一些方言中有尖团音的分别,如郑州、青岛、苏州、株州等地。郑州人将“聚”念成[tsy],将“秋”念成[tsÁiou],将“宣”念成[syEn]。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把尖音改成团音。下列各组字,每组前一字不应读成尖音:
际—计 齐—其 洗—喜 焦—交
笑—孝 节—洁 酒—九 津—今
二 韵 母
(一)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39个韵母,可以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分类,也可以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特点分类。见《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1.韵母的结构分类
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可以把韵母分成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1)单韵母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也叫单元音韵母。单韵母有10个,其中ɑ、o、e、ê、i、u、ü等7个都是舌面元音韵母,-i[](前)、-i[](后)是舌尖元音韵母,er[Ô]是卷舌元音韵母。7个舌面元音既可以单独作韵母,也可以与其他的元音构成复韵母;剩余的3个韵母不是舌面元音,统称特殊元音韵母。
(2)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有13个复元音韵母:ɑi、ei、ɑo、ou、iɑ、ie、iɑo、iou、uɑ、uo、uɑi、uei、üe。
(3)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一个或几个元音带上作韵尾的鼻辅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带前鼻音韵尾n的韵母叫前鼻音韵母,带后鼻音韵尾nɡ的韵母叫后鼻音韵母。普通话中有8个前鼻音韵母:ɑn、en、in、ün、iɑn、uɑn、üɑn、uen;8个后鼻音韵母:ɑnɡ、enɡ、inɡ、onɡ、ionɡ、iɑnɡ、uɑnɡ、uenɡ。
2.韵母的四呼分类
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性质,可以把韵母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判定“四呼”,不能以韵母开头字母的书写形式为依据,而要以韵母的实际发音为依据。“四呼”分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声韵拼合规律。也就是说,同呼的韵母,它们的拼合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比如,开口呼可与b、p、m、f相拼,合口呼(除u以外)不与b、p、m、f相拼。例如,韵母分类总表中的onɡ不归入开口呼,而归入了合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uN];ionɡ不归入齐齿呼,而归入了撮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yN]。再如两个开口呼韵母舌尖前元音-i[]和舌尖后元音-i[]不能归入齐齿呼,也是以实际发音的口形为依据的。
(二)韵母的发音
1.单元音韵母的发音
(1)舌面元音韵母的发音
舌面元音是发音时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舌面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开合)、圆唇不圆唇。下边对每一个舌面元音的发音进行描写。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大开,舌位低,双唇呈自然状态展开,声带颤动。如“打靶”、“发达”。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后部隆起,后缩,口半开,舌位半高,嘴唇拢圆,声带颤动。如“泼墨”、“默默”。
e[F]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o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展开。如“特色”、“折射”。
ê[E]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口腔半开,舌位半低,唇形不圆,声带颤动。ê[E]不与声母相拼,只能给“诶”这一个汉字注音;此外,还能进入üe[yE]、ie[iE]这两个复韵母中。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头前伸,抵下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展开呈扁形,声带颤动。如“地皮”、“稀泥”。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后部突起,口腔开度很小,两唇收缩呈圆形,声带颤动。如“互助”、“铺路”。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拢圆。如“区域”、“序曲”。
(2)舌尖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中有两个舌尖元音。
-i[] 发音时,舌尖前伸靠近(但不接触)上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只与z、c、s相拼,如“自私”、“刺字”。
-i[] 发音时,舌尖靠近(但不接触)硬腭前部,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声带颤动,只与zh、ch、sh、r相拼,如“支持”、“时日”。
舌尖前元音-i[]与舌尖后元音-i[]分别与舌面元音韵母i形成互补关系。因此,《汉语拼音方案》用一个i表示3个韵母。
(3)卷舌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的卷舌元音韵母er是卷舌(舌面、舌尖上卷)、央、中、不圆唇元音。er[Ô]只能自成音节,给少数几个汉字注音。如“儿、而、耳、尔”等。
单元音韵母分类和发音表
2.复韵母的发音
复韵母的发音,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过渡。在过渡中,舌位、开口度、唇形等是逐渐变化的,同时气流要连贯,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
韵腹是一个韵母的主干。复韵母的发音以韵腹为中心。根据韵腹在韵母中的位置,可以把复韵母分为前响、后响和中响三类。前响和后响都是二合的,中响是三合的。
(1)前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大,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小,舌位由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例如:
ɑi 海带 拆台 拍卖 采摘
ei 蓓蕾 配备 肥美 黑煤
ɑo 操劳 宝刀 骚扰 懊恼
ou 收购 丑陋 抖擞 绸缪
(2)后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小,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大,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太响亮比较短促,收尾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舌位移动的终点是确定的。例如:
iɑ 假牙 压价 夏家 恰恰
ie 贴切 结业 借鞋 谢谢
uɑ 挂花 耍滑 娃娃
uo 硕果 阔绰 懦弱 蹉跎
ue 决绝 绝学 雀跃 约略
(3)中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舌位从高向低滑动,再由低向高滑动,前后的元音都比较短促模糊,中间的元音响亮清晰。例如:
iɑo 逍遥 巧妙 调料 缥缈
iou 悠久 优秀 求救 牛油
uɑI 外快 摔坏 怀揣 乖乖
uei 追随 摧毁 荟萃 愧悔
3.鼻韵母的发音
鼻韵母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的舌位向鼻辅音的舌位逐渐移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变成鼻音。
(1)前鼻音韵母
韵尾n与声母n发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作韵尾时,n除阻阶段不发音,舌尖(或舌尖的舌面部位)抵住上齿龈后,不是很快离开上齿龈,而让这个动作成为整个韵母发音的收尾动作。例如:
ɑn 展览 谈判 参赞 烂漫
en 根本 沉闷 人参 愤恨
in 信心 辛勤 引进 濒临
ün 均匀 军训 逡巡 醺醺
iɑn 惦念 简便 先天 前线
uɑn 贯穿 婉转 专款 软缎
uen 温存 论文 春笋 温顺
uɑn 全权 源泉 轩辕 圆圈
(2)后鼻音韵母
前鼻音韵尾n与后鼻音韵尾nɡ发音的主要差别在于阻碍气流的部位一前一后。前鼻音韵尾n是舌尖(或舌面前部)抵住上齿龈,后鼻音韵尾是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如“沾”与“张”的韵尾不同。普通话中辅音nɡ一般不作声母,只作韵尾。例如:
ɑnɡ 沧桑 帮忙 上访 螳螂
enɡ 整风 更生 逞能 丰盛
inɡ 宁静 评定 倾听 经营
onɡ 冲动 红松 总统 从容
ionɡ 汹涌 穷凶 炯炯 熊熊
iɑnɡ 想像 粮饷 强将 襄阳
uɑnɡ 狂妄 状况 双簧 矿床
uenɡ 翁 嗡 蓊 瓮 蕹
(三)韵母辨正
1.区分单韵母与复韵母
普通话的单韵母与复韵母是各成系统的。一些方言中存在着单韵母与复韵母相互转化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一是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
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在吴方言中表现最为突出,在湘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和北方方言区的陕西关中地区、山东济南、云南昆明、安徽合肥、江苏扬州、湖北郧县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普通话ɑi、ei、ɑo、ou等复韵母在上海话中念单元音,“摆”念[pɑ],“代”念[dE],“悲”念[pe],“飞”念[fi],“包”念[p],“谋”念[mF]。昆明话“晒” 念[§Q],“扫”念[s],“黑”念[x«]。
少数方言有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主要是[i]、[u]、[y]转化为复韵母。这一现象在粤、闽方言中表现较为明显,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广州话“谜”[mŒi],“素”[Sou],“絮”[SQy];常德话、武汉话将“闭”说成[pei],“杜”说成[tou],“蓄”说成[þi«u]。
2.区分o、uo、e
这一组韵母,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辨认。
有些方言区o和uo不分。如桂林话只有o韵母,没有uo韵母。常德话虽然分o与uo两个韵母,但o只与声母拼合,uo只成为零声母音节。如“玻、坡、多、拖、罗、锅”都念成o韵母。
有些方言区o和e不分。如山东、四川等地只用o不用e,该用e的时候都用了o;如重庆话将“喝、河、合、禾、鹅”等念成了[o]。东北方言中,则大多数该用o的却用了e,如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将“拨、泼、摸”分别念成了be、pe、me。
有些方言uo和e不分。如武汉话、常德话将普通话的“俄、禾”(韵母e)念成了韵母uo。宜昌话把普通话的“可、哥、河、贺”(韵母e)等念成韵母uo。鄂东南的阳新等地把“火、果、货”(韵母uo)念成韵母e。
分辨o、e、uo这组韵母,可以首先分析韵母的发音要领,以便从音色上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发音,然后从普通话的拼合规律入手加以区分。
在普通话里,单韵母o只跟声母b、p、m、f相拼,不跟其他声母相拼;而uo、e(“什么”的“么me”除外)则刚刚相反,不跟b、p、m、f拼合,可以和其他声母(除j、q、x外)相拼。
在与ɡ、k、h相拼时,e与uo容易发生混淆,要仔细分辨。练习下列词语:
鸽子─锅子 隔音─国音 老歌─老郭
客气─阔气 合口─活口 干戈─坩埚
河马─活马 赫然─豁然 骨骼─古国
3.防止丢失韵头
普通话的复韵母和鼻韵母的韵头i和u,在有些方言区中却没有。如广州话把“流”说成[lɑu],“钻”说成[tsɑn];上海话把“队”说成[de],“吞”说成tenɡ。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情况。武汉话把“六”说成[nou],“损”说成[s«n];安庆话把“队”说成[tei],“吞”说成[tÁ«n]。此外,广西桂林话、柳州话、湖南常德话、湖北宜昌话中,还有“袄、咬”同音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韵头的丢失。这些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必须注意增加韵头,有时声母、韵母、韵尾也要作相应的改变。练习这类发音,在有辅音声母的音节里,可以运用三拼连读法,先慢后快,使韵头到位。如“岁”,方言中容易念成sei,练读时注意不要忽略了介母的发音,念成s-u-ei。练习下列词语:
下降 阶级 牙齿 哑巴 钻石 哀悼 尊严
追寻 对付 推论 寸心 团体 盘存 计算
4.鼻音韵尾的分合、脱落与错位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n、nɡ两个韵尾。
(1)韵尾-n的保存与少量丧失
汉语的绝大部分地区完整地保留了-n尾,只有个别地区有失落-n尾的现象。如安徽歙县话的-n韵基本上已经脱落,前鼻音韵母都混入了单韵母或复韵母,如“单、旦、叹、寒、看、难、览”等的韵母念成[E],歙县话将“元”念成“危”的同音,将“川”念成“吹”的同音。另外,少数地方将-n尾混入了-nɡ尾,如上海、福州、潮州、建瓯等地。兰银官话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混读,如宁夏话,将“心”与“星”,“慎”与“盛”都念成后鼻音-nɡ。
(2)韵尾-nɡ的保存、失落与错位
汉语方言中大都有-nɡ韵尾,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后鼻音韵尾有弱化和错位的现象。江淮官话如南通、南京等地的前鼻音韵尾和ɑnɡ、uɑnɡ的韵尾弱化了,分别念成了元音加鼻化音。还有大部分地区将后鼻音韵尾混入了前鼻音韵尾,如湖北荆州的个别地方把“买床”说成“买船”。
在一些方言中,nɡ韵尾出现一种错位:韵尾没变,而主要元音改换了。如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一些地方,将enɡ念成onɡ或近似于onɡ的音,如“朋、蓬、蹦、猛、孟、逢、峰、风、崩、捧、梦、冯、封”这些汉字,在昆明、成都、武汉、天门、安庆、芜湖等地都念成了onɡ韵母。普通话中,b、p、m、f不与onɡ相拼,方言中的这一类音节,都应改读为enɡ。练习下列词语:
红心─红星 信服─幸福 亲生─轻声 申明─声明
金鱼─鲸鱼 小陈─小程 长针─长征 吩咐─丰富
陈旧─成就 弹词─搪瓷 赞颂─葬送 轮子─笼子
浑水─洪水 鲜花─香花 专车─装车 勋章─胸章
普通话有16个鼻韵母,前鼻音韵母8个,后鼻音韵母8个,基本上形成两两相对的七组:
值得指出的是,这七组成对的韵母的分混程度并不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根据混读程度,可以将七组韵母分成三个等级。就方音辨正的全局来说,级别排前的比排后的混读严重一些。第三级很少混读,只在个别地方出现,如银川话说“春天”是“冲天”。第二级在少数地区存在混读,如南京话“蓝”与“方”,“双”与“团”,韵母相同,昆明话也有类似情况。此外,客家人说“政治思想要加强(qiɑnɡ)”却说成了“政治思想要加钱(qiɑn)”。第一级的混读则较为普遍。如吴、湘、赣、客家等方言区,包括中原官话(如甘肃天水话)、西南官话(如重庆话),一般都是将inɡ、enɡ混入了in en。
分辨前鼻音韵尾与后鼻音韵尾,除了要区分-n与-nɡ的发音外,应该记住普通话中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记字的办法主要是:
其一,利用声旁类推。前鼻音韵尾的声旁如:申艮今分真林;后鼻音韵尾的声旁如:争凌正令生。
其二,记声韵调拼合规律。例如:普通话中,d、t不与in相拼,只与inɡ拼。常用字如“丁、顶、定、听、挺、停”等都是后鼻音。
n、l 不与en相拼(除“嫩”外),只与enɡ拼。常用字如“能、愣、冷、楞”等都是后鼻音。
binɡ没有上声字,“秉、丙、炳、柄”等常用字都是后鼻音。
pinɡ没有上声和去声字,“品、聘”等常用字是前鼻音。
xin音节只有阴平和去声,没有阳平和上声;xinɡ音节只有阳平和上声,没有阴平和去声。所以,阴平、去声一定是前鼻音,阳平和上声一定是后鼻音。
其三,记少丢多。记住了ɡ-en只有“跟、根、亘”三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庚、赓、羹、耕、更、耿、梗”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h-en只有“痕、很、恨、狠”等四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亨、哼、横、衡、恒”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z、c、s和en相拼的只有“怎、参、岑、森”等字,也就记住了“曾、增、层、赠、憎、蹭、僧”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n-in只有“您”这一个字,也就记住了“宁、拧、柠、咛、泞、狞、凝、佞”等后鼻音常用字。
5.区分撮口呼、合口呼、齐齿呼
(1)区分撮口呼与齐齿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齐齿呼两类韵母,在一些方言中会发生混淆。有些方言,如客家方言、闽南方言、西南官话的部分地区(如云南昆明话、四川西昌话)没有撮口呼韵母,把撮口呼念成齐齿呼,“买鱼”说成“买疑”,“聚会”说成“计会”,“拳脚”说成“前脚”。此外,还有的地方在少数字中出现齐齿呼、撮口呼错位,即把应该念齐齿呼的字念成了撮口呼,把应该念成撮口呼的字念成了齐齿呼。如武汉话把“茄子”说成“瘸子”,“掀起”说成“宣起”,而把“下雪”说成“下写”,“姓薛”说成“姓学”。对于前者,要训练撮口呼的发音,分辨撮口呼和齐齿呼的发音动作;对于后者,则主要是注意纠正那些容易出错的少数字。如下列词语:
i─i 积极 地理 提议 笔记
ü─ü 雨具 取起 区域 女婿
i─ü 体育 鲤鱼 崎岖 急需
ü─i 雨夜 玉米 余地 语义
(2)区分撮口呼与合口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合口呼两类韵母,在少数方言区也出现混淆。如武汉话、河南信阳话都把“朱、厨、书”念ju、qu、xu。湖北(鄂东、黄冈、浠水等)这类现象比较典型。这一带的撮口呼韵母有一个舌尖后圆唇元音[”]。例如:
雨[”] 月[”E] 圆[”En] 云[”n]
这些由合口呼混入撮口呼的,主要限于普通话中zh、ch、sh与合口呼相拼的一部分音节。学习普通话,应将方言中的这些撮口呼改读为合口呼。
三 声 调
(一)声调的性质
声调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比如,“妈、麻、马、骂”四个音节的差异,就在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
声调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音高,和音长也有关系。从声调形成的物理特征看,声调的音高变化,与声带的松紧及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的频率有关,声带拉紧,振动快,声音就高,反之则低。而声调的音高又是相对的。比如,说普通话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55、35”等调值,但儿童声音的绝对音高大大高于一般成年人。
声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比如,“衣、姨、椅、义”的意义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造成的。又比如,“抢手≠枪手”,“流向≠六箱”,这两组词语声母、韵母相同,语义有别,也是声调的区别作用所致。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反映着普通话或任何一种汉语方言语音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声调作为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它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调值、调类和调型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
记录声调的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即画一条竖线,将它由低而高分作五度,然后用线条标出声标的具体调值。
与调值相关的是调型。调型是高低升降变化形式相似的调值的类别。现代汉语声调最基本的调型有平调、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五种。平调是平直的调,如“33、22、11”都是平调,北京话的阴平“55”就是(高)平调。升调是前低后高的调,如“45、23、14”都是升调,北京话的阳平“35”是升调。降调的特点是前高后低,如“51、42、31”都是降调,北京话的去声“51”是降调。降升调是先降再升的调,如“213、515、412”是降升调,北京话的上声调“214”也是降升调。升降调是先升后降的调,如“131、242、353”都是升降调,福州话的阳去声“353”就是升降调。
调型在语音学习、语音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普通话或一种方言的声调系统,首先就要确定平调中的高平调55、低平调11、中平调33这些“定位”调值,因为其他的调值可由这些定位调值推出来。重视这个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训练中也会收到理想效果。调型在语音识别和语音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在普通话测试中,调值不到位,只算缺陷,调型不对,则计错误。比如,普通话的“214”,如果读作“212”,调值不到位,但调型是对的;但如果读成“21”,则按错误计算,因为调型错了。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它是将一种语言中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类别,因而,一种语言或方言有多少个调值,也就有多少种调类。比如,山东烟台话只有三个调值“31、214、55”,因而只有三个调类:平声、上声、去声,而广西博白有10个调值,也就有10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
(三)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调类名称是沿用古代汉语调类名称,或在古调类名称的基础上命名的。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中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调类名称。由于今调类名称是承古所制,而千百年来,汉字声调的实际调值在各地方言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调类也发生了分化或合并等。因此,古今调类比较时,就出现了调类相同、调值不同,调类不同而调值相同,或调类数量、名称很不相同的现象。
从表中可以看到,古今调类数量、名称都有一定差异。如有的方言没有入声,有的有入声或入声又分作几类;有的上声、去声还依“清、浊”分化作“阴、阳”,有的调类不是分化而是合并等。
从表中还可以得知,古今调类的演变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古调类和北京话的对应规律主要是:
1.古平声字,在今北京话中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2.古上声清声母字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在今北京话中仍归入上声调。
3.古去声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归入今北京话的去声调。
4.古入声的清声母字,一般分别派入今北京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而浊声母字则派入去声和阳平。
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调类演变情况。根据这种对应规律,我们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声调,也会有一定的方便。
(四)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基本调值,即55、35、214、51,因而有四个调类,即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去声调。普通话的声调调型是:
阴平—高平调 阳平—中升调
上声—降升调 去声—全降调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ˉ ' ˇ `”四个符号作为普通话声调的“调号”。由于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调型刚好是“平、升、降升、全降”,因而普通话的这四个调号就有特定的三重身份: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值,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类,也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型。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平、升、曲、降”,升降差异显著,并且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汉语方言,因而就成了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这里对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作一些具体分析。
阴平。普通话的阴平调由5度到5度,调值55,音值高而平直,是高平调。中原官话区各地方言,阴平一般是中升或低升调,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阴平,要注意其“高而平”的特点。例如:
青山 qīnɡshān 乡村xiānɡcūn 出击chūjī
失约 shīyuē 突出tūchū 师专shīzhuān
阳平。普通话的阳平调是由3度到5度,调值35,发音时直线上升,是中升调。学习时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直线上升”,切忌“先降再升”,读作“324”这样的降升调;再一个是把握“定位”高度,应上升到“阴平”同值高度(5度)。例如:
人民rénmín 儿童értónɡ 红旗hónɡqí
习得xídé 洁白liébái 直觉zhíjué
上声。普通话的上声调是降升调,调值是214,特点是先降再升。学习普通话的上声调,要注意三点:(1)先降再升,降要降到底(1度)。(2)“升”要有一定音长并且达到相应高度(4度)。(3)降升过程是连续的自然滑动,切忌只降不升,读作“21”或“211”,或“直嗓子”上升,先降再垂直上升。例如:
笔bǐ 导dǎo 水shuǐ 语yǔ 走zǒu
去声。普通话的去声调是全降调。学习时,要注意其高起低收的特点。例如:
大地dàdì 电视diànshì 万象wànxiànɡ
策略cèlüè 毕业bìyè 密切mìqiè
(五)声调辨正
普通话语音和汉语方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不同。学习普通话必须突破声调关。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准调值
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是声调辨正的第一步。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务虚”。即在教师指导下,先训练“定位”调值“55、33、11”,做到有效地控制声带,把握音高,准确到位。再练习“13-35”、“31-21”、“21-212”这些根据定位调值推演出来的调值。
(2)记熟普通话四声代表字的普通话声调。要反复练读下列字:
山shān 明mínɡ 水shuǐ 秀xiù
桌zhuō 识shí 笔bǐ 客kè
这8个字中,前四个字“山明水秀”的古调类和普通话调类一致,可作普通话四声的代表字。而“桌识笔客”则是派入普通话“阴、阳、上、去”的古入声字。读准、记熟这8个字,听读普通话就有了客观标准,对我们“依类辨值”也会有一定帮助。
(3)“比照”。比照就是借助自己方言中的某些声调,来练准普通话调值。比如,郑州方言的阴平读“13”,与普通话的阴平“55”相去甚远,而郑州话的上声是“55”,这样,郑州人练习普通话阴平的“55”值,只要仿照郑州方言的上声调值“55”就行了。当然,这种“比照”还应当注意音长和声韵调组合动程的问题。
2.辨明调类,依类辨值
读准了普通话四个声调调值,还会遇到“哪些字该归什么调类”的问题。比如,“山明”在古调类中为“平”声,在普通话中“山”归阴平调,“明”归阳平调,古今调类一致;而绝大部分汉语方言中,“山、明”的归类与普通话一致,这样,依照声调对应规律,只要大胆地把方言的“山、明”改读成普通话的“55、35”调值就行了。(参看前文《古今声调对照表》)在大部分汉语方言中,上声字也可以根据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依类辨值,将方言声调改读作普通话声调,但应注意部分全浊上声字归入去声的问题。广州等地,去声分作“阴去、阳去”,但“阴去、阳去”在普通话中都读去声,仍可直接“依调辨值”。
根据声调对应规律辨正声调,在各方言区都适用,但是,能解决的主要是“古今”基本一致的“阴、阳、上、去”四个调类的字,而且就是这些字,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为语言的学习还是要抓“听读讲练”,在语言实践中去学习声调。
3.入声字的改读
古代汉语中归入入声调类的字,今天还称作“入声字”,如“桌、识、笔、客、黑、白、雪、月”。入声字在粤语、闽语、赣语等方言中一般还有“[p]、[t]、[k]、[/]”这样的入声韵尾成为促入声。在江淮官话、湘语等方言中则失去入声韵尾,成为舒入声,但仍作为一个入声调类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兰银官话等官话方言区内,入声则派入了方言的“阴平、阳平”等调类,不再成为“入声调类”了。这样一来,由于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和在汉语方言中的“分派”差异很大,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都有个辨明入声字、改派入声字、读准入声字普通话声调的问题。
入声字的改派、改读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声母是m、n、l、r或零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中一般读去声”等,但常用的入声字就有七百个左右,“依类辨值”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而且,入声字由古到今,在演变过程中,不仅有调类的分派问题,其声母、韵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入声字的改读,要根本解决问题,靠“依类辨值”是不行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1)直接读、记《入声字普通话读音表》。(2)要记住一批最常用的入声字,读准其普通话读音,再逐步扩大认读范围。(3)坚持讲用普通话,在“读、听、记、讲”四个方面下功夫。如果努力做到这几点,是能够突破入声字关的。
4.学好普通话腔调
学习普通话,读准普通话的声调调值很重要,但在语流中,单字的声调只是个“音符”,就像音乐中的”都、来、米、发”。学习普通话语音,必须充分认识掌握普通话腔调的重要性。有的人普通话四声单调读得好像还比较准,但连读时却与普通话有明显距离,这主要是“腔调”的问题,当然也有语调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腔调是以普通话四个声调连读形式为核心,包括变调、轻声等在内的整体性语言特征,是普通话声调系统基本因素的有机组合。
普通话的单个字调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当一个人说一句话,或读出某一语言片段时,声调的连读形式出现,则反映出了普通话语音的本质特征(方言亦然)。比如,一个讲普通话的人和几个讲方言的人(北京、沈阳、天津、郑州、长沙)在一起交谈,让一位有一定语音知识的人来判断这几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谁讲的是沈阳话、天津话、长沙话,是无须考察声母、韵母、词汇、语法的,仅凭腔调,则可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普通话与北京话的根本差异同样表现在腔调的差异上。
在普通话测试中,一个人读单字,方言腔调不易显露,但在朗读和谈话时,方言腔调则比较明显。原因是,词语连读时音节或音素相互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上声调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腔调变化之一),读单字调时不明显的问题,在连读中则会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就是腔调不到位。实际上,普通话声调的连读形式中,总伴随有声调相互影响引起的变化——这正是普通话腔调的具体体现。这里以普通话三字连读的声调变化为例,说明字调在形成腔调过程中的这种变化。例如:
①交流会 宣传部 同情心 吹牛皮 邀朋友 西红柿
②温度计 开夜车 千字文 生命力 消费品 开大会
上面两组例词,①组的三字词语中,开头的音节为阴平或平,第二音节是阳平,这个音节的调值在连读时会变得接近阴平,即“35—55”。②组的三字词语的第二音节为去声调,在连读中,其调值则由51变作53。
实践证明,声调连读、形成腔调的过程中调值会有许多的变化,不少变化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罢了;但是,读准单字调不等于掌握了普通话的腔调,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普通话测试中,有的人读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时,声调还差不多,但朗读短文时,腔调就变了样,谈话时问题更明显,这正是学习普通话不能满足于读准单字声调,更要努力把握声调连读形式——普通话腔调的最好说明。学习普通话腔调,首先要能真正读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那种认为学声调就是随意读一下“山明水秀、大好河山”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一些人朗读、谈话中腔调不准的问题,就隐含在单字声调之中,只是读单字调时,问题暴露得不充分罢了。
其次,要注意音节连读时声调发音的规范程度,因为连读时,形成腔调的过程中,单个声调会有一定的变化,连读中的声调,和单个字音的声调不尽相同。
第三,学习普通话腔调,要努力培养普通话语感,仔细揣摸普通话腔调,多听、多读、多练。普通话腔调水平上去了,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 语音组合和语流音变
语音组合
(一)音节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是由不同的语音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普通话音节结构表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1.声、韵、调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方法,将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大部分,音节前面的部分是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贯穿音节始终的音高现象。声母、韵母、声调是沿用传统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概念。
从音节结构表可以看出,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其声母称为零声母。
韵母内部又分韵头、韵腹、韵尾。韵腹是音节的主要元音,是音节中发音最响亮、听感上最显著的部分。每个音节都有韵腹。作韵腹的有A、o、e、ê、i、u、ü、-i[]、-i[]、er十个。韵头是韵腹前面的音,为了教学的方便,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音;韵头有i、u、ü三个。作韵尾的有-i、-u、-n、-nɡ四个。
从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的组合来分析,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8种类型:
(1)有主要元音,即韵腹,没有声母、韵头、韵尾,如“雨”;
(2)有韵头、韵腹,没有声母、韵尾,如“娃”;
(3)有韵腹、韵尾,没有声母、韵头,如“爱”;
(4)有韵头、韵腹、韵尾,没有声母,如“又”;
(5)有声母、韵腹,没有韵头、韵尾,如“输”;
(6)有声母、韵头、韵腹,没有韵尾,如“雪”;
(7)有声母、韵腹、韵尾,没有韵头,如“拼”;
(8)有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如“粮”。
由此可见,音节除韵腹不能缺少之外,声母、韵头、韵尾中的某个成分有可能缺少。声调是每个音节都具备的。声调符号标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
根据音节结构表和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韵母和声调,不是都有声母。也就是说,韵母带上声调可以自成音节(-i、ong除外)。
(2)音节都有韵腹(10个单韵母A、o、e、ê、i、u、ü、-i[]、-i[]、er都可以作韵腹),不是都有韵头和韵尾。
(3)音节中的韵头由i、u、ü充当,韵尾由i、u、n、nɡ充当。
(4)有的音节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四个部分组合而成,有的音节只由韵腹一个部分构成。
2.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音节结构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音节至少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如“雨”;最多由4个音素组合而成,如“粮”。
(2)音节的声母都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组合而成,或由元音与辅音组合而成,如“输、雪、拼”。
(3)音节中的元音最多有三个,而且可以连续排列,分别作韵母的韵头、韵腹、韵尾,如“又、怀”。
(4)音节开头可以没有辅音,由元音自成音节,如“娃”。音节中的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如“观”。没有辅音连续排列的现象。
(5)音节中韵母的韵头由元音i、u、ü充当;韵腹由10个元音充当;韵尾由元音i、u和辅音n、nɡ充当。
3、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元音、辅音,它们都是由汉语拼音字母这一书写符号来表示的。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就是看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元音、辅音是由哪些书写符号、多少书写符号来表示的。
汉语拼音字母是表示声母、韵母的书写符号,它包括字母的名称、形体、顺序。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的结构主要运用字母的名称,以便字母同声母、韵母相区别。比如,音节zhuAnɡ是由声母zh和韵母uAnɡ组合而成的,那么,zh和uAnɡ分别是由哪些字母表示的呢声母zh是由字母z(zê)、h(hA)表示的,韵母uAng是由字母u(u)、A(A)、n(nê)、ɡ(ɡê)表示的,也可以说是由6个字母表示的。又如,音节nAn由三个音素组合而成,辅音音素n由字母n(nê)表示,元音音素A由字母A(A)表示,辅音韵尾n由字母n(nê)表示。
(二)声韵调配合规律
普通话语音的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是构成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零部件。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构成,需要声母、韵母、声调的匹配和拼合。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声韵配合规律,对于学好普通话,克服方音的干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的拼写,具有重要作用。
声韵配合关系是指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连接关系。声母与韵母的连接最直接的是声母与韵母开头的音的关系,因此,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普通话语音借用传统的“四呼”将韵母分行排列。
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列表如下:
普通话语音声韵配合关系表
表中的“+”表示有声韵配合关系,“-”表示没有声韵配合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的主要规律:
1.同开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多,只有舌面音j、q、x不能配合。
2.同撮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少,只有舌面音j、q、x和舌尖中音的n、l能配合。
3.同四呼韵母都配合的只有舌面中音n、l。
4.舌根音ɡ、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这三组声母只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不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
5.舌面音j、p、x只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不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
6.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同合口呼韵母配合仅限于单韵母u。
表中所示的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没有配合关系,是指该组声母不与该呼的任何一个韵母相拼合。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有配合关系,并不是指该组声母与该呼所有的韵母相配合,只是与部分韵母相配合。比如,n、l同撮口呼韵母配合,实际只与ü、üe配合,但并不与üɑn、ün配合。又如,d、t与齐齿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d、t并不同齐齿呼韵母in拼合,却同ing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判定“丁、盯、钉、顶、定、听、停、挺”是后鼻音,方言区的人可以依照这个规律记准普通话字音。还比如舌尖前音z、c、s同合口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却不同uA、uAi、uAnɡ相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就能断定“抓、刷、拽、踹、甩、庄、窗、双”这些字的声母不是平舌音而是翘舌音。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可以通过《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详细了解并掌握。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声韵配合规律,可以拼出400多个基本音节,配以4个声调,共有1200多个音节。
(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音节的拼读
(1)拼读的要领
拼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声母要念本音。绝大多数音节都有辅音声母,辅音的发音不响亮。《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规定声母的后头带着一个元音。如d念成de(得),称作“呼读音”。拼音的时候,要把声母后的元音去掉,只用它的本音即实际音值跟韵母相拼。第二,声母和韵母之间不要间断。拼音就是把声母和韵母连续快读成音节,例如,“趴”的拼音,就是把p和ɑ连续快读成pɑ,p和ɑ之间不能停顿。第三,复韵母和鼻韵母要念得准确熟练。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的,鼻韵母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与一个辅音音素组合构成的。这些音素结合紧密,拼读时,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同声母拼合,念准确,以免出现拼音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读得不自然、不和谐,或者丢失韵头或韵尾的情况。
(2)拼音的方法
拼音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两拼法。两拼法就是用21个声母和韵母表中的35个韵母直接拼成音节。不管韵母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与声母相拼。例如:
沙sh—ā→shā 货h—uò→huò
团t—uán→tuán 炯j—iǒng→jiǒng
第二,三拼法。三拼法就是拼音时把有韵头的复韵母、鼻韵母的i、u、ü分离开来,按照“声母-韵头-主要韵母”的顺序快速连读。例如:
娘n—i—áng→niáng 快k—u—ài→kuài
卷j—ü—ǎn→juǎn
三拼法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不必单独去学习i、u、ü韵头的韵母,节省学习时间,减轻记忆iɑ、iɑo、uɑ、uo、uɑi、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的负担。先期学会了ɑ、o、i、u、ü、ɑi、ɑo、ɑn、ɑnɡ、onɡ、enɡ,有韵头的韵母的拼音就可以通过三拼法来解决。
第三,声介合母法。声介合母法是先把声母和介音(韵头)i、u、ü拼合为整体,称为基础音节,再与后随的主要韵母相拼成音节。例如:
装zhu—ānɡ→zhuānɡ 表bi—ǎo→biǎo
全qu—án→quán
声介合母共有30个: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du tu nu lu ɡu ku hu zhu chu shu ru zu cu su
nü lü ju qu xu yu
声介合母法适用于有介音的韵母的拼合,但不是所有i、u、ü起头的韵母都能采用声介合母法。其中ie、iu、in、inɡ、ui、un、üe、ün八个韵母,只能使用两拼法。
在中小学,为了省教一些拼写规则,采用三拼法和声介合母法,还要求学生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它们是: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ɡ yun er
2.音节的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有以下一些规定:
(1)y、w的使用
①《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齐齿呼韵母,i、in、i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i、yin、yinɡ;iA、ie、iAo、iou、iAn、iAnɡ、io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A、ye、yAo、you、yAn、yAnɡ、yonɡ。
②《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合口呼的韵母,u在自成音节时,要写成wu;uA、uo、uAi、uei、uAn、uen、uAnɡ、ue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wA、wo、wAi、wei、wAn、wen、wAnɡ、wenɡ。
③《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撮口呼的韵母,ü、üe、üAn、ün在自成音节时,前面加y,并省去ü上两点,写成yu、yue、yuAn、yun。
上述三呼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在原韵母前加y、w或改y、w,主要是让y、w起分隔音节界限的作用。如果不分别加改y、w,在拼读汉语拼音词语时就可能产生一些误会。例如:
línyǔ(淋雨),若不加y,可能误为línǚ(离女);
shēnɡwù(生物),若不加w,可能误为shēnɡù(深故);
xiānyàn(鲜艳),若不改i为y,可能误为xiāniàn(瞎念)。
(2)隔音符号(’)的使用
①零声母音节中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
yán’ān(延安) jiānɡ’ōu(江鸥) dìnɡ’é(定额)
②有些A、o、e开头的音节,即使不与前一音节的界限混淆,但为了使音节一目了然,也需加用隔音符号。例如:
kě’ài(可爱) mù’ǒu(木偶) shù’é(数额)
(3)ü上两点的省略
①ü行的韵母同声母j、q、x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省略,分别写成:
jū(鞠) qú(渠) xù(蓄)
jué(绝) què(雀) xuě(雪)
juān(捐) quàn(券) xuǎn(选)
jūn(均) qún(群) xùn(迅)
②ü行的韵母ü、üe同声母n、l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不能省略。因为n、l也同u相拼。例如:
nǚ(女)—nǔ(努) lǚ(旅)—lǔ(鲁)
(4)iou、uei、uen的省写
iou、uei、uen与声母相拼时,它们分别省写为iu、ui、un。例如:
m—ioù→miù(谬) t—ueǐ→tuǐ(腿) s—ūen→sūn(孙)
(5)标调的方法
①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例如:
wù(务) è(恶) móu(谋) chǎn(铲)
lí(梨) qù(去) piāo(漂) ɡuānɡ(光)
②声调符号标在i上时,i上的点儿省写。例如:
yī(一) pǐn(品) dìnɡ(定) xínɡ(行)
③iou、uei省写成iu、ui之后,声调符号标在后一个元音上。例如:
xiù(绣) cuī(催) qiú(球) shuǐ(水)
④轻声不标调号。例如:
zhuōzi(桌子) wǒmen(我们) dòufu(豆腐)
(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汉语是以词为单位的,汉语拼音当然应该以词为单位来拼写现代汉语。《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全国掀起了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热潮。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组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开始草拟正词法规则。1984年10月,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1988年7月1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施行。
“正词法”又叫“正字法”或“拼写法”,指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正词法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现代汉语的规范。它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移行规则等。
①分词连写 以词为书写单位,这是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的基本规则。词与词之间分写,词本身连写。例如:
fēnɡjǐng hěn měi (风景很美)
niánqīnɡ de pénɡyou(年轻的朋友)
diànshìjī(电视机) qiūhǎitánɡ(秋海棠)
wúfènɡ ɡānɡɡuǎn(无缝钢管)
hónɡshízìhuì(红十字会)
niánnián(年年) shuōshuo(说说)
yánjiū yánjiū(研究研究)
xuěbái xuěbái(雪白雪白)
②成语拼写法 四言成语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例如:
fēnɡpínɡ-lànɡjìnɡ(风平浪静)
àizènɡ-fēnmínɡ(爱憎分明)
shuǐdào-qúchénɡ(水到渠成)
diānsān-dǎosì(颠三倒四)
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例如:
bùyìlèhū(不亦乐乎)
zǒnɡ’éryánzhī(总而言之)
hēibuliūqiū(黑不溜秋)
③人名、地名拼写法 汉语姓名的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Lánɡ Pínɡ(郎平) Fú Mínɡxiá(伏明霞)
Shànɡɡuān Yínzhū(上官银珠)
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分写。分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Sōnɡhuā Jiānɡ(松花江) Tài Hú(太湖)
Chánɡ’ān Jiē(长安街) Táiwān Hǎixiá(台湾海峡)
Wútónɡ Xiànɡ(梧桐巷) Zhānɡzhīdònɡ Lù(张之洞路)
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专名和通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Wǔhàn Shì Qiáokǒu Qū(武汉市硚口区)
Húběi Shěnɡ Tiānmén Shì Duōbǎo Zhèn(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例如:
Sānmén Xiá(三门峡) Wǔzhǐ Shān(五指山)
Jiǔlónɡ jiānɡ(九龙江)
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代码和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如:
Yíchānɡ 403 Chǎnɡ(宜昌403厂)
501 Kuàngqū(501矿区)
Hánɡtiān 3 Yuàn(航天3院)
④大写字母的用法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这里所说的句子,是指散文里以句号为单位的一句话,也指诗歌中的每一行。例如:
Hé tā de wéirén yīyànɡ,tā zuò xuéwen yě shì yīsī-bùɡǒu de.
和他的为人一样,他做学问也是一丝不苟的。
Kūshù zài lěnɡfēnɡ li yáo, 枯树在冷风里摇,
Yěhuǒ zài mùsè zhōnɡ shāo. 野火在暮色中烧。
A! 啊!
Xītiān hái yǒu xiē cánxiá, 西天还有些残霞,
Jiào wǒ rúhé bù xiǎnɡ t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汉语人名、地名拼写大写字母的使用,详见上述人名、地名拼写法。
国家、团体、组织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专有名词由几个词组成的,各个词分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 中华人民共和国
Húbě Shênɡ Fùnǚ Liánhéhuì 湖北省妇女联合会
Shàonián Xiānfēnɡduì 少年先锋队
Tiānjīn Shèhuì Kēxuéyuàn 天津社会科学院
报刊名称、商标和商店名称、书名和文章题目、宣传专栏标题,可以全部用大写字母,不标声调。例如:
GUANGMING RIBAO 光明日报
YUWEN JIANSHE 语文建设(杂志)
XINHUA SHUDIAN 新华书店
⑤短横的使用 短横“-”作为连接号,表示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
lù-hǎi-kōnɡjūn 陆海空军(并列关系)
zhènɡ-xié 政协(缩略语)
shíwǔ-liù tiān 十五六天(概数)
rén-jī duìhuà 人机对话(便于阅读理解)
短横还可以用于拼写的移行。拼音句子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在书写或排印时,因行末的位置不够,一个词语没能连在一起,移行时可将短横放在上行末,表示该词语上下行音节的连接。如果要移行的音节处原本就有一个短横,就在下一行开头再加一个短横。
⑥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用汉语拼音书写完整的句子时使用的标点符号,与汉字书写时使用标点符号基本相同,只有句号使用上的区别。汉语拼音书写时的句号用实心圆点“.”,以免使用“。”同汉语拼音字母“o”发生混淆。
语流音变
在言语活动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平升曲降,大量语词的轻重格式搭配,组词造句的较大灵活性,以及人们对语言的约定俗成,使语音中的一些因素自然要发生变化。
掌握了语流音变,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不觉生硬、别扭。比如,方言区的人常把对人尊称的“先生”说成xiānshēng,把“知识”说成zhīshí,就不合普通话的习惯。又如,普通话中的儿化韵能表示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小孩儿xiǎoháir”,就有这种意味。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
(一)变调
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1.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语流中的不少音节失去其原有的声调,念成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声调就是轻声。轻声主要由音长决定,又短又轻是轻声的本质特征。例如:
他的 巴掌 熟悉 麻烦 动静 太阳 老实 喜欢
轻声音节的音值往往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的弱化。例如:
哥哥ɡēɡe[kF k«] 棉花miánhuA [miQnhu«]
这两个轻声音节的元音舌位趋于中央。有时轻声音节会导致某些音素脱落,如“豆腐”、“丈夫”、“工夫”中的fu,韵母u几乎在口语中消失,只留下清辅音f。
(2)轻声的作用
①一部分双音节轻声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东西dōnɡxī(指东和西两个方向):这条路是东西向的。
dōnɡxi(物件):这是什么东西
眉目méimù(眉毛和眼睛):眉目清秀。
méimu(事情的头绪):住房扩建的事还没有眉目。
是非shìfēi(正确和错误):我们要明辨是非。
shìfei(口舌、纠纷):这个小孩儿尽惹是非。
②有的双音节轻声词能区别词性和词义。例如:
自然zìrán(名词):他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
zìrAn(形容词):在陌生人面前他显得很不自然。
花费huāfèi(动词):不要把时间花费在闲聊上。
huāfei(名词):买书的花费真不小。
③有的双音节轻声词改变了语素组合后的性质,语言单位的大小有别。例如:
干事ɡàn shì(短语):他干事利索。
干事ɡànshi(名词):老孙当了六年的文教干事。
拉手lā shǒu(短语):小朋友拉手告别。
拉手lāshou(名词):衣柜上的拉手很漂亮。
④还有的轻声词和非轻声词,词形有异。例如:
眼镜yǎnjìnɡ(名词):这是一副老花眼镜。
眼睛yǎnjinɡ(名词):他的眼睛很好。
字句zìjù(名词):字句通顺。
字据zìju(名词):一张借钱的字据。
电子diànzǐ(名词):正负电子对撞机。
垫子diànzi(名词):上体育课需要十床垫子。
(3)轻声的规律
轻声比较灵活,有一些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从词形上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吧、呢、啊、啦、嘛”一般读轻声。例如:
我的 高兴地说 洗得干净 听着 熟了 看过
去吗 走吧 他呢 你真行啊 得啦 别客气嘛
②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巴、们、么”一般读轻声。例如:
扇子 木头 嘴巴 咱们 人们 什么 那么
③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边”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桌上 地下 屋里 那边
④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去、来、开、起来、出去、过来”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拿去 回来 过来 让开 站起来 跑出去 搬过来
⑤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及重叠动词中的“一”和“不”一般读轻声。例如:
说说 看看 读读 谈一谈 想一想
来不来 肯不肯 收拾不收拾
⑥某些量词“个、些”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这个 那些 买个脸盆 披件衣服
⑦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一般读轻声。例如:
他借我钢笔 请你来 叫他吃饭
⑧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例如:
放在里边 拿到车上
⑨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一般读轻声。例如:
站住 打开 关上
⑩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一般读轻声。例如:
糊里糊涂 叮零当啷 黑不溜秋
⑾音节重叠的亲属称谓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例如:
奶奶 妹妹 爸爸 哥哥
(4)规律性不强的轻声词和“必读轻声词”
普通话中不少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这些轻声词规律性不强。例如:
女婿 媳妇 豆腐 头发 玻璃 结实
明白 应酬 眼睛 窗户 苍蝇 认识
北京话里有3000多个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大部分双音节轻声词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经过语言学者的统计研究,筛选出常用必读轻声词200条。
必读轻声词200条
巴结 巴掌 包袱 本事 荸荠 编辑 扁担 别扭 玻璃 薄荷 簸箕 不是 裁缝 苍蝇 柴火 称呼 出息 畜生 炊帚 刺激 聪明 凑合 耷拉 大方 大爷 大意 大夫 耽搁 得罪 灯笼 嘀咕 地道 地方 地下 东西 动弹 豆腐 对头 多少 哆嗦 耳朵 翻腾 分析 风筝 高粱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规矩 闺女 过去 哈欠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狸 葫芦 胡同 糊涂 滑溜 馄饨 活泼 伙计 机灵 家伙 见识 糨糊 交情 街坊 结实 戒指 精神 开通 口袋 窟窿 困难 喇叭 烂糊 老婆 老实 老爷 冷战 篱笆 里脊 利害 痢疾 粮食 趔趄 铃铛 溜达 琉璃 罗嗦 萝卜 骆驼 麻烦 马虎 买卖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模糊 脑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亲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认识 软和 丧气 扫帚 商量 烧饼 少爷 牲口 生意 石榴 实在 使唤 事情 收成 收拾 舒服 算盘 踏实 抬举 太阳 体面 笤帚 头发 妥当 外甥 晚上 温和 窝囊 希罕 吓唬 下水 先生 相声 消息 笑话 心思 新鲜 行李 兄弟 休息 秀才 学生 牙碜 衙门 烟筒 砚台 秧歌 养活 吆喝 钥匙 衣服 衣裳 意识 意思 应酬 冤枉 鸳鸯 月饼 云彩 在乎 早上 造化 张罗 丈夫 帐篷 招呼 折腾 芝麻 知识 指甲 妯娌 嘱咐 主意 状元 琢磨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只在单念、词句末尾念全上调值214度。大多数情况下念变调。
(1)在非上声即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念半上调,即只降不升,调值是211。例如:
上声+阴平:北京 首都 老师 港湾 紧张 火车
上声+阳平:海洋 满足 火柴 准则 可能 果园
上声+去声:保证 反映 酒店 美丽 使用 讨论
上声+轻声:我们 椅子 老婆 耳朵 姐姐 姥姥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例如:
指导 理解 本领 水果 女子 老板 所以
(3)三个上声音节相连,一般是前两个上声变阳平。例如:
展览馆 洗脸水 手写体 选举法 管理组
也可以按照语音间歇来变。如果间歇在第一个音节,第一个音节念半上,第二个音节念阳平,第三个音节不变。例如:
纸老虎 柳组长 厂党委 好领导 很理想
3.“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单念、在词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数时,念本调阴平,如“一切、国家的统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级的成绩全校第一”。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变调:
①“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例如:
在阴平前:一天 一般 一生 一家 一斑
一瞥 一心 一些 一张 一经
在阳平前:一年 一条 一直 一群 一时
一鸣 一齐 一团 一同 一行
在上声前:一亩 一起 一手 一宿 一准
一早 一举 一板 一眼 一股
②“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
一定 一切 一致 一律 一共 一向 一并
③“一”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例如:
瞧一瞧 走一走 跑一跑 跳一跳 试一试
(2)“不”的变调
“不”在单念、在句末念本调去声,如“不、我偏不”;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去声,如“不安、不能、不久”。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变调:
①“不”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
不用 不幸 不会 不论 不怕 不愧 不坏
②夹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补结构之间,念轻声。例如:
要不要 做不做 行不行 好不好 大不大
说不清 学不会 读不准 跑不动 跳不远
(二)儿化
er除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一个音节结合,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成为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儿化”。因儿化发生音变的韵母叫“儿化韵”。
1.儿化的发音
儿化的发音,要把握一条基本规则: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不便于卷舌的加er,或去掉复韵母、鼻韵母末尾的音素,尾音脱落后再加-r或er。这一规律,大致表现在四种情况中:
(1)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发音开口度大,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A、o、e、ê、u),卷舌时舌尖不受阻碍。例如:
鲜花儿xiānhuār 大伙儿dàhuǒr
唱歌儿chànɡɡēr 白兔儿báitùr
(2)不便于卷舌的就加er。“不便于卷舌”是指原韵母发音的舌位与卷舌发生冲突,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或鼻韵尾(n、nɡ),卷舌时舌尖受到阻碍,有的抵住了上齿龈,有的抵住了硬颚前端。具体说来就是:
①加er或丢掉主要元音(-i前,-i后)之后再加er。例如:
小鸡儿 xiǎo jīer 金鱼儿jīnyúer
词儿 c(í)er 事儿sh(ì)er
②带韵尾的韵母不便于卷舌的,韵尾脱落后加–r。例如:
椅背儿 yǐbè(i)r 墨水儿mòshǔ(i)r
一点儿yìdiǎ(n)r 树根儿shùɡē(n)r
③有后鼻韵尾-nɡ的韵母,除-nɡ脱落,按上述规则变化外,主要元音还要读成鼻化音(用“~”表示)。例如:
电影儿diA)nyǐ(nɡ)er 小庄儿xiǎozhuA)(nɡ)r
2.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如:
头(脑袋)≠头儿(首领,领导)
盖(动词)≠盖儿(名词)
(2)儿化词含有“小”、“少”、“轻微”的意思。例如:
小孩儿(儿童) 一丁点儿(指量极少)
小事儿(不是重要的事)
(3)儿化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
红红的小脸蛋儿(喜爱的感情)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亲切的语气)
一股难闻的臭味儿(厌恶)
他是个小偷儿(鄙视)
您可慢慢儿走(关心)
3.掌握必读儿化词
儿化词使说话更加和谐、生动,富有表现力,对那些起区别意义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儿化词,应尽快掌握。下面是“必读儿化词”。
必读儿化词表(1)
瓣儿 老伴儿 板擦儿 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点儿 一点儿 兜儿 份儿饭 干儿 包干儿 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猴儿 核儿 会儿 一会儿 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劲儿 烟卷儿 角儿 壳儿 块儿 一块儿 时髦儿 门儿 纳闷儿 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牌儿 照片儿 球儿 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玩儿 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 眼儿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子儿 庄儿
必读儿化词表(2)
(本表儿化词是表(1)单音词的主要衍生词)
花瓣儿 蒜瓣儿 豆瓣儿酱 橘子瓣儿 一瓣儿蒜 老伴儿 板擦儿 碗碴儿 玻璃碴儿 冰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差点儿 快点儿 晚点儿 有点儿 雨点儿 半点儿 一点儿 裤兜儿 衣兜儿 网兜儿 份儿饭 鱼干儿 豆腐干儿 葡萄干儿 包干儿 壶盖儿 瓶盖儿 宝盖儿 指甲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矮个儿 大个儿 高个儿 挨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大猴儿 孙猴儿 猴儿王 耍猴儿 梨核儿 杏核儿 煤核儿 等会儿 坐会儿 多会儿 这会儿 一会儿 干活儿 零活儿 重活儿 力气活儿 庄稼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闯劲儿 干劲儿 使劲儿 有劲儿 起劲儿 心劲儿 天真劲儿 一个劲儿 烟卷儿 丑角儿 名角儿 配角儿 捧角儿 主角儿 蚌壳儿 贝壳儿 蛋壳儿 乌龟壳儿 子弹壳儿 硬壳儿 外壳儿 脑壳儿 土块儿 石块儿 冰块儿 碎块儿 成块儿 块儿煤 一块儿 时髦儿 柜门儿 炉门儿 月亮儿 走后门儿 纳闷儿 胡椒面儿 栗子面儿 药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老牌儿 名牌儿 冒牌儿 杂牌儿 黄牌儿 照片儿 煤球儿 糖球儿 玻璃球儿 卫生球儿 火圈儿 里圈儿 外圈儿 线圈儿 圆圈儿 转圈儿 眼圈儿 面包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好玩儿 闹着玩儿 玩儿命 臭味儿 风味儿 京味儿 鲜味儿 香味儿 走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饼 肉馅儿 什锦馅儿 漏馅儿 扣眼儿 窟窿眼儿 红眼儿病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瓜子儿 花子儿 结子儿 石头子儿 枪子儿 张庄儿 赵庄儿
(三)“啊”的音变
“啊”作为语气词单念,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有多种不同调值的念法。在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往往与前一音节连读时产生连读音变。“啊”的连读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元音后的音变
(1)在A、o、e、ê、i、ü后念i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呀”。例如:
你说的是他啊/呀!
你得仔细琢磨琢磨啊/呀!
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呀!
明天是教师节啊/呀!
我的笔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奇怪啊/呀!
好大的雨啊/呀!
(2)在u(Ao、iAo中的o实际发音是较松的u)后念u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哇”。例如:
听人说大厅里在展销新书啊/哇!
你看这葡萄长得多好啊/哇!
我都十八岁了,还小啊/哇!
(3)在-i(后)(zhi、chi、shi、ri)和er后念rA,在-i(前)(zi、ci、si)的后面念[zA]。例如:
唐诗啊,宋词啊,他能背两百多首。
这么精密的仪器可不能闹着玩儿啊!
2.在两个辅音韵尾后的音变
(1)在-n后念n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哪”。例如:
今年真是风调雨顺啊/哪!
小心触电啊/哪。
(2)在-nɡ后念nɡA例如:
这么快就做完了,你可真行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第2篇: 普通话教材张弛
普通话语音系统(内部培训文件)
一 教学目的
1.辨析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2.说明声母、韵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的具体发音情况
3.了解声调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
4.理解轻声的特殊性。
5.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母和辅音的关系、声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和元音的关系、韵母的分类、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9个韵母的发音、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综合运用讲授法和示范、练习法。
四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系统是普通话各种语音要素及其配合关系、变化规律的总和。普通话音素的组合,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及变化规律,轻重音形式,儿化、腔调的特征等,都属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范畴。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就语音系统而言的,从具体的音节形式、音变特征等看,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如普通话的“儿化”比北京话少得多,普通话口语的腔调,明显有别于北京方言。因此,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时,应当充分认识其规律性和独特性。
一 声 母
(一)声母的分类
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发音部位指气流成阻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如b、p、m;唇齿音,如f;舌尖前音,如z、c、s;舌尖中音,如d、t、n、l;舌尖后音,如zh、ch、sh、r;舌面音,如j、q、x;舌根音,如ɡ、k、h。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发音方法指气流受阻方式。按发音方法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根据形成阻碍和排除阻碍的方式,可以把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五类。
塞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t、ɡ、k。
擦音 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靠近,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f、s、sh、r、x、h。
塞擦音 即先塞后擦的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先是闭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z、c、zh、ch、j、q。
鼻音 发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m、n。
边音 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的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如l。
(2)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如p、t、k、c、ch、q。
不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如b、d、ɡ、z、zh、j。
(3)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类。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如b、p、f、d、t、ɡ、k、h、j、q、x、zh、ch、sh、z、c、s。
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如m、n、l、r。
(二)声母的发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根据发音部位和方法,可以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归纳成普通话辅音声母发音表。
下面对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逐一加以说明。
b、p的发音。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p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b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b 摆布 奔波 标兵 辨别 壁报 北边
p 枇杷 批评 乒乓 澎湃 偏颇 匹配
m的发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m 冒昧 门面 明媚 命名 买卖 盲目
f的发音。发音时,下唇接触或接近上齿,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下唇和上齿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f 肺腑 非凡 芬芳 丰富 方法 发福
z、c的发音。发z时,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 宗族 罪责 自尊 栽赃 走卒 枣子
c 层次 苍翠 从此 参差 粗糙 猜测
s 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一道缝隙,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 松散 诉讼 琐碎 洒扫 思索 色素
d、t的发音。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t时,除气流较强外,其它发音特点都与d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d 道德 大胆 等待 奠定 打断 跌倒
t 探讨 淘汰 天堂 疼痛 铁蹄 妥贴
n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在训练时,也让舌面前部靠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n 男女 农奴 恼怒 能耐 奶牛 泥泞
l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l 劳累 嘹亮 拉拢 冷落 轮流 领略
zh、ch的发音。发zh时,舌尖上翘,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h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h 指针 政治 助长 战争 茁壮 郑重
ch 长城 超产 车床 踌躇 穿插 驰骋
sh、r的发音。发sh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发r时除声带颤动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s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h 沙石 闪烁 舒适 神圣 赏识 生疏
r 仍然 荣辱 忍让 如若 柔软 荏苒
j、q的发音。发j时,舌面前部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面前部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q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j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j 坚决 经济 家具 军舰 捷径 阶级
q 亲切 全球 欠缺 群起 情趣 恰巧
x的发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x 虚心 小学 现象 新鲜 宣泄 星宿
ɡ、k的发音。发ɡ时,舌根(舌面后部)隆起,抵住软腭,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k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ɡ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ɡ 改革 高贵 拐棍 灌溉 巩固 骨干
k 可靠 宽阔 夸口 慷慨 坎坷 刻苦
h的发音。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h 好汉 航海 呼唤 挥霍 缓和 花卉
除了以上21个辅音声母之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如“英inɡ”、“昂ɑnɡ”、“讴ou”等,这类音节的声母,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
(三)声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的声母不尽相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就需要特别注意方音中跟普通话相异的声母,以便纠正跟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
1.分辨z c s和zh ch sh
在普通话语音里,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是两组发音截然不同的声母。可是在许多方言区却只有z c s,没有zh ch sh,因而把“主力zhǔ lì”说成“阻力zǔ lì”,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长沙话、汉口话、成都话等;还有少数方言区只有zh ch sh,没有z c s,因而把“粗布cūbù”说成“初步chūbù”,如湖北钟祥旧口话、湖北京山杨峰话;有的方言区虽然两组声母都有,但是各自管辖的具体字跟普通话不完全一致,如西安话部分zh ch sh的字念成[pf][pf ][f-]。
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分辨z c s和zh ch sh很重要。分辨这两组声母的办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组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异是:z组声母是舌尖平伸接触或接近上齿背,zh组声母是舌尖上翘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
(2)熟记常用字 记常用字,需要下一番苦功,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根据声旁进行类推。汉字中形声字是主体,而同声旁的字往往声母相同。例如:
者─诸、猪、著、奢、署、煮、暑(都是翘舌)
次─瓷、茨、姿、咨、恣、趑(都是平舌)
其二,借助声韵调配合规律来分辨。例如:
uɑ uɑi uɑnɡ只与翘舌声母相拼,所以,“抓、拽、庄、窗、双”等字只能是翘舌。
普通话只有sonɡ,没有shonɡ,所以,“松、耸、宋、诵、送、颂”等字只能是平舌。
ze只有阳平,ce se只有去声。记住这一点,碰到能根据声调的对应判定ze zhe不是阳平,ce che se she不是去声时,便可以马上断定它们都是翘舌音。如“遮、者、车、扯、奢、蛇、舍”等。
其三,记少丢多。普通话中翘舌音较多,平舌音较少。因此主要只记平舌音的字,大量的翘舌字就可以放心地发翘舌音了。
其四,记翘舌音字由于汉语方言中平、翘不分的地方,主要是zh、ch、sh混入z、c、s。所以直接记翘舌音字也是一种区分平、翘舌字的好办法。可先记住一部分最常用的,如“十、上、是、这、吃、穿”等,使z、zh声母的字能有所区别,然后再扩大翘舌音字的数量和范围,最终实现区分平翘舌字的目的。
2.分辨n和l
在汉语方言中,n、l混读的现象相当普遍。如西南官话的大部分(如成都话、汉口话)、江淮官话的部分地区(如扬州话、南京话)、兰银官话的部分地区(如兰州话)都存在这一现象。南方湘、赣、闽等方言也有大片n、l混读的地区,如长沙话常把“南、兰”都说成nɑn,南昌话却把“南、兰”都说lɑn,而在厦门话里,n、l同被并入到浊音声母[d]中去了。
分辨这两个声母的方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个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别是:发n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2)记住一部分n、l声母的字。汉语普通话中,鼻音n的字很少,边音l的字比较多。因此,只记常用的鼻音字比较省事。其余一般为l母字,常用的鼻音n的字可以分成两类记忆:
一类是能用声旁类推的。例如:
乃─奶 奈—捺 倪—霓
你—您 聂—蹑 念—捻
南—喃楠 奴—努怒
那─哪挪娜 农─浓脓哝
内—纳呐衲钠 尼─妮呢泥昵
宁─咛拧狞柠泞 囊—攮囔脑—恼
另一类是不能类推的。例如“男、女、牛、闹、拗、耐、尿、溺、凝、馁、挠、难、能、弄、拟、年、腻、逆、暖、嫩、碾、黏、孽、娘、酿、拿”等。
3.分辨h和f
普通话中的唇齿音f和舌根音h分得很清楚。我国南方湘、赣、客家、闽、粤等方言大都不能分清f和h,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现象。有的地方f与h分混的方式与普通话也有差异。多数地方是把部分h声母的字混入f,如长沙话、南昌话、重庆话把合口呼的“湖”说成fu;也有的地方把f混入h,如厦门话、潮州话、湖北巴东话,把“飞”、“风”说成“灰”、“烘”。
这两个声母发音部位不同。分辨的重点应放在常用字的记忆上,弄清哪些字的声母是f,哪些字的声母是h。
比较下列几组词语的发音:
仿佛─恍惚 防风─黄昏 花生─发生 包饭─包换
会话─废话 方地─荒地 翻腾─欢腾 公费─工会
4.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普通话声母里有不送气音6个:b、d、ɡ、z、zh、j;送气音6个:p、t、k、c、ch、q。各地方言中也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但归属不太一致。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不送气音念成了送气音,如广东梅县话把“部(bu)”念成pu,把“道(dɑo)”念成tɑo,福建长汀话把“在(zɑi)”念成cɑi,把“坐(zuo)”念成cuo,南昌话把“跪(ɡui)”念成kui,把“轴(zhou)”念成cou;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送气音念成了不送气音,如海口话。有类似情况的人,应熟记有关的字。
5.分辨清音和浊音
普通话中浊辅音声母只有m、n、l、r这4个。但在有些方言中,如吴方言和湘方言中还保留着中古汉语的一些浊辅音,即有一套与清声母b、d、ɡ、zh、z、s等相配的浊声母。如苏州话中“拜”(中古清声母“帮”母)与“败”(中古浊声母“并”母)有别,“冻”(中清声母“端”母)与“洞”(中古浊声母“定”母)有别。这些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就要把后边的浊声母字改成相应的清声母字。平声字一般要改读成送气清声母,念阳平;仄声字一般要改成不送气声母,念去声。
6.分辨j q x和ɡ k h
普通话中舌面音j q x和舌根音ɡ k h是两组不同的声母。而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如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却把普通话中一些j q x的字读成了ɡ k h。包括北方方言中的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类现象。如广州话(粤方言)、汉口话(西南官话)都把“间(jiɑn)”说成ɡɑn。
7.分辨zh ch sh和j q x
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zh ch sh中的一部分合口呼字,在一些方言区,如武汉话(西南官话)、长沙话(湘方言)念成j q x。如把“准(zhun)”、“蠢(chun)”、“顺(shun)”分别说成jun、qun、xun。有关地区要注意改读。例如下面这些常用字:
zh 抓专猪主煮注准
ch 出揣传船穿川厨纯春
sh 拴书鼠树殊暑刷帅水
8.分辨尖音和团音
汉语传统音韵学将平舌音z c s跟i[i]类、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尖音;舌面音j q x跟i[i]类和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团音。普通话没有尖音,只有团音,所以普通话不分尖团音。一些方言中有尖团音的分别,如郑州、青岛、苏州、株州等地。郑州人将“聚”念成[tsy],将“秋”念成[ts iou],将“宣”念成[sy n]。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把尖音改成团音。下列各组字,每组前一字不应读成尖音:
际—计 齐—其 洗—喜 焦—交
笑—孝 节—洁 酒—九 津—今
二 韵 母
(一)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39个韵母,可以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分类,也可以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特点分类。见《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1.韵母的结构分类
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可以把韵母分成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1)单韵母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也叫单元音韵母。单韵母有10个,其中ɑ、o、e、ê、i、u、ü等7个都是舌面元音韵母,-i[ ](前)、-i[ ](后)是舌尖元音韵母,er[ ]是卷舌元音韵母。7个舌面元音既可以单独作韵母,也可以与其他的元音构成复韵母;剩余的3个韵母不是舌面元音,统称特殊元音韵母。
(2)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有13个复元音韵母:ɑi、ei、ɑo、ou、iɑ、ie、iɑo、iou、uɑ、uo、uɑi、uei、üe。
(3)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一个或几个元音带上作韵尾的鼻辅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带前鼻音韵尾n的韵母叫前鼻音韵母,带后鼻音韵尾nɡ的韵母叫后鼻音韵母。普通话中有8个前鼻音韵母:ɑn、en、in、ün、iɑn、uɑn、üɑn、uen;8个后鼻音韵母:ɑnɡ、enɡ、inɡ、onɡ、ionɡ、iɑnɡ、uɑnɡ、uenɡ。
2.韵母的四呼分类
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性质,可以把韵母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判定“四呼”,不能以韵母开头字母的书写形式为依据,而要以韵母的实际发音为依据。“四呼”分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声韵拼合规律。也就是说,同呼的韵母,它们的拼合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比如,开口呼可与b、p、m、f相拼,合口呼(除u以外)不与b、p、m、f相拼。例如,韵母分类总表中的onɡ不归入开口呼,而归入了合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u ];ionɡ不归入齐齿呼,而归入了撮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y ]。再如两个开口呼韵母舌尖前元音-i[ ]和舌尖后元音-i[ ]不能归入齐齿呼,也是以实际发音的口形为依据的。
(二)韵母的发音
1.单元音韵母的发音
(1)舌面元音韵母的发音
舌面元音是发音时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舌面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开合)、圆唇不圆唇。下边对每一个舌面元音的发音进行描写。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大开,舌位低,双唇呈自然状态展开,声带颤动。如“打靶”、“发达”。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后部隆起,后缩,口半开,舌位半高,嘴唇拢圆,声带颤动。如“泼墨”、“默默”。
e[ ]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o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展开。如“特色”、“折射”。
ê[ ]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口腔半开,舌位半低,唇形不圆,声带颤动。ê[ ]不与声母相拼,只能给“诶”这一个汉字注音;此外,还能进入üe[y ]、ie[i ]这两个复韵母中。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头前伸,抵下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展开呈扁形,声带颤动。如“地皮”、“稀泥”。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后部突起,口腔开度很小,两唇收缩呈圆形,声带颤动。如“互助”、“铺路”。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拢圆。如“区域”、“序曲”。
(2)舌尖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中有两个舌尖元音。
-i[ ] 发音时,舌尖前伸靠近(但不接触)上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只与z、c、s相拼,如“自私”、“刺字”。
-i[ ] 发音时,舌尖靠近(但不接触)硬腭前部,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声带颤动,只与zh、ch、sh、r相拼,如“支持”、“时日”。
舌尖前元音-i[ ]与舌尖后元音-i[ ]分别与舌面元音韵母i形成互补关系。因此,《汉语拼音方案》用一个i表示3个韵母。
(3)卷舌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的卷舌元音韵母er是卷舌(舌面、舌尖上卷)、央、中、不圆唇元音。er[ ]只能自成音节,给少数几个汉字注音。如“儿、而、耳、尔”等。
单元音韵母分类和发音表
2.复韵母的发音
复韵母的发音,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过渡。在过渡中,舌位、开口度、唇形等是逐渐变化的,同时气流要连贯,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
韵腹是一个韵母的主干。复韵母的发音以韵腹为中心。根据韵腹在韵母中的位置,可以把复韵母分为前响、后响和中响三类。前响和后响都是二合的,中响是三合的。
(1)前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大,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小,舌位由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例如:
ɑi 海带 拆台 拍卖 采摘
ei 蓓蕾 配备 肥美 黑煤
ɑo 操劳 宝刀 骚扰 懊恼
ou 收购 丑陋 抖擞 绸缪
(2)后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小,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大,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太响亮比较短促,收尾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舌位移动的终点是确定的。例如:
iɑ 假牙 压价 夏家 恰恰
ie 贴切 结业 借鞋 谢谢
uɑ 挂花 耍滑 娃娃
uo 硕果 阔绰 懦弱 蹉跎
ue 决绝 绝学 雀跃 约略
(3)中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舌位从高向低滑动,再由低向高滑动,前后的元音都比较短促模糊,中间的元音响亮清晰。例如:
iɑo 逍遥 巧妙 调料 缥缈
iou 悠久 优秀 求救 牛油
uɑI 外快 摔坏 怀揣 乖乖
uei 追随 摧毁 荟萃 愧悔
3.鼻韵母的发音
鼻韵母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的舌位向鼻辅音的舌位逐渐移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变成鼻音。
(1)前鼻音韵母
韵尾n与声母n发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作韵尾时,n除阻阶段不发音,舌尖(或舌尖的舌面部位)抵住上齿龈后,不是很快离开上齿龈,而让这个动作成为整个韵母发音的收尾动作。例如:
ɑn 展览 谈判 参赞 烂漫
en 根本 沉闷 人参 愤恨
in 信心 辛勤 引进 濒临
ün 均匀 军训 逡巡 醺醺
iɑn 惦念 简便 先天 前线
uɑn 贯穿 婉转 专款 软缎
uen 温存 论文 春笋 温顺
uɑn 全权 源泉 轩辕 圆圈
(2)后鼻音韵母
前鼻音韵尾n与后鼻音韵尾nɡ发音的主要差别在于阻碍气流的部位一前一后。前鼻音韵尾n是舌尖(或舌面前部)抵住上齿龈,后鼻音韵尾是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如“沾”与“张”的韵尾不同。普通话中辅音nɡ一般不作声母,只作韵尾。例如:
ɑnɡ 沧桑 帮忙 上访 螳螂
enɡ 整风 更生 逞能 丰盛
inɡ 宁静 评定 倾听 经营
onɡ 冲动 红松 总统 从容
ionɡ 汹涌 穷凶 炯炯 熊熊
iɑnɡ 想像 粮饷 强将 襄阳
uɑnɡ 狂妄 状况 双簧 矿床
uenɡ 翁 嗡 蓊 瓮 蕹
(三)韵母辨正
1.区分单韵母与复韵母
普通话的单韵母与复韵母是各成系统的。一些方言中存在着单韵母与复韵母相互转化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一是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
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在吴方言中表现最为突出,在湘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和北方方言区的陕西关中地区、山东济南、云南昆明、安徽合肥、江苏扬州、湖北郧县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普通话ɑi、ei、ɑo、ou等复韵母在上海话中念单元音,“摆”念[pɑ],“代”念[d ],“悲”念[pe],“飞”念[fi],“包”念[p ],“谋”念[m ]。昆明话“晒” 念[ ],“扫”念[s ],“黑”念[x ]。
少数方言有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主要是[i]、[u]、[y]转化为复韵母。这一现象在粤、闽方言中表现较为明显,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广州话“谜”[m i],“素”[ ou],“絮”[ y];常德话、武汉话将“闭”说成[pei],“杜”说成[tou],“蓄”说成[ i u]。
2.区分o、uo、e
这一组韵母,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辨认。
有些方言区o和uo不分。如桂林话只有o韵母,没有uo韵母。常德话虽然分o与uo两个韵母,但o只与声母拼合,uo只成为零声母音节。如“玻、坡、多、拖、罗、锅”都念成o韵母。
有些方言区o和e不分。如山东、四川等地只用o不用e,该用e的时候都用了o;如重庆话将“喝、河、合、禾、鹅”等念成了[o]。东北方言中,则大多数该用o的却用了e,如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将“拨、泼、摸”分别念成了be、pe、me。
有些方言uo和e不分。如武汉话、常德话将普通话的“俄、禾”(韵母e)念成了韵母uo。宜昌话把普通话的“可、哥、河、贺”(韵母e)等念成韵母uo。鄂东南的阳新等地把“火、果、货”(韵母uo)念成韵母e。
分辨o、e、uo这组韵母,可以首先分析韵母的发音要领,以便从音色上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发音,然后从普通话的拼合规律入手加以区分。
在普通话里,单韵母o只跟声母b、p、m、f相拼,不跟其他声母相拼;而uo、e(“什么”的“么me”除外)则刚刚相反,不跟b、p、m、f拼合,可以和其他声母(除j、q、x外)相拼。
在与ɡ、k、h相拼时,e与uo容易发生混淆,要仔细分辨。练习下列词语:
鸽子─锅子 隔音─国音 老歌─老郭
客气─阔气 合口─活口 干戈─坩埚
河马─活马 赫然─豁然 骨骼─古国
3.防止丢失韵头
普通话的复韵母和鼻韵母的韵头i和u,在有些方言区中却没有。如广州话把“流”说成[lɑu],“钻”说成[tsɑn];上海话把“队”说成[de],“吞”说成tenɡ。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情况。武汉话把“六”说成[nou],“损”说成[s n];安庆话把“队”说成[tei],“吞”说成[t n]。此外,广西桂林话、柳州话、湖南常德话、湖北宜昌话中,还有“袄、咬”同音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韵头的丢失。这些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必须注意增加韵头,有时声母、韵母、韵尾也要作相应的改变。练习这类发音,在有辅音声母的音节里,可以运用三拼连读法,先慢后快,使韵头到位。如“岁”,方言中容易念成sei,练读时注意不要忽略了介母的发音,念成s-u-ei。练习下列词语:
下降 阶级 牙齿 哑巴 钻石 哀悼 尊严
追寻 对付 推论 寸心 团体 盘存 计算
4.鼻音韵尾的分合、脱落与错位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n、nɡ两个韵尾。
(1)韵尾-n的保存与少量丧失
汉语的绝大部分地区完整地保留了-n尾,只有个别地区有失落-n尾的现象。如安徽歙县话的-n韵基本上已经脱落,前鼻音韵母都混入了单韵母或复韵母,如“单、旦、叹、寒、看、难、览”等的韵母念成[ ],歙县话将“元”念成“危”的同音,将“川”念成“吹”的同音。另外,少数地方将-n尾混入了-nɡ尾,如上海、福州、潮州、建瓯等地。兰银官话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混读,如宁夏话,将“心”与“星”,“慎”与“盛”都念成后鼻音-nɡ。
(2)韵尾-nɡ的保存、失落与错位
汉语方言中大都有-nɡ韵尾,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后鼻音韵尾有弱化和错位的现象。江淮官话如南通、南京等地的前鼻音韵尾和ɑnɡ、uɑnɡ的韵尾弱化了,分别念成了元音加鼻化音。还有大部分地区将后鼻音韵尾混入了前鼻音韵尾,如湖北荆州的个别地方把“买床”说成“买船”。
在一些方言中,nɡ韵尾出现一种错位:韵尾没变,而主要元音改换了。如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一些地方,将enɡ念成onɡ或近似于onɡ的音,如“朋、蓬、蹦、猛、孟、逢、峰、风、崩、捧、梦、冯、封”这些汉字,在昆明、成都、武汉、天门、安庆、芜湖等地都念成了onɡ韵母。普通话中,b、p、m、f不与onɡ相拼,方言中的这一类音节,都应改读为enɡ。练习下列词语:
红心─红星 信服─幸福 亲生─轻声 申明─声明
金鱼─鲸鱼 小陈─小程 长针─长征 吩咐─丰富
陈旧─成就 弹词─搪瓷 赞颂─葬送 轮子─笼子
浑水─洪水 鲜花─香花 专车─装车 勋章─胸章
普通话有16个鼻韵母,前鼻音韵母8个,后鼻音韵母8个,基本上形成两两相对的七组:
值得指出的是,这七组成对的韵母的分混程度并不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根据混读程度,可以将七组韵母分成三个等级。就方音辨正的全局来说,级别排前的比排后的混读严重一些。第三级很少混读,只在个别地方出现,如银川话说“春天”是“冲天”。第二级在少数地区存在混读,如南京话“蓝”与“方”,“双”与“团”,韵母相同,昆明话也有类似情况。此外,客家人说“政治思想要加强(qiɑnɡ)”却说成了“政治思想要加钱(qiɑn)”。第一级的混读则较为普遍。如吴、湘、赣、客家等方言区,包括中原官话(如甘肃天水话)、西南官话(如重庆话),一般都是将inɡ、enɡ混入了in en。
分辨前鼻音韵尾与后鼻音韵尾,除了要区分-n与-nɡ的发音外,应该记住普通话中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记字的办法主要是:
其一,利用声旁类推。前鼻音韵尾的声旁如:申艮今分真林;后鼻音韵尾的声旁如:争凌正令生。
其二,记声韵调拼合规律。例如:普通话中,d、t不与in相拼,只与inɡ拼。常用字如“丁、顶、定、听、挺、停”等都是后鼻音。
n、l 不与en相拼(除“嫩”外),只与enɡ拼。常用字如“能、愣、冷、楞”等都是后鼻音。
binɡ没有上声字,“秉、丙、炳、柄”等常用字都是后鼻音。
pinɡ没有上声和去声字,“品、聘”等常用字是前鼻音。
xin音节只有阴平和去声,没有阳平和上声;xinɡ音节只有阳平和上声,没有阴平和去声。所以,阴平、去声一定是前鼻音,阳平和上声一定是后鼻音。
其三,记少丢多。记住了ɡ-en只有“跟、根、亘”三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庚、赓、羹、耕、更、耿、梗”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h-en只有“痕、很、恨、狠”等四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亨、哼、横、衡、恒”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z、c、s和en相拼的只有“怎、参、岑、森”等字,也就记住了“曾、增、层、赠、憎、蹭、僧”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n-in只有“您”这一个字,也就记住了“宁、拧、柠、咛、泞、狞、凝、佞”等后鼻音常用字。
5.区分撮口呼、合口呼、齐齿呼
(1)区分撮口呼与齐齿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齐齿呼两类韵母,在一些方言中会发生混淆。有些方言,如客家方言、闽南方言、西南官话的部分地区(如云南昆明话、四川西昌话)没有撮口呼韵母,把撮口呼念成齐齿呼,“买鱼”说成“买疑”,“聚会”说成“计会”,“拳脚”说成“前脚”。此外,还有的地方在少数字中出现齐齿呼、撮口呼错位,即把应该念齐齿呼的字念成了撮口呼,把应该念成撮口呼的字念成了齐齿呼。如武汉话把“茄子”说成“瘸子”,“掀起”说成“宣起”,而把“下雪”说成“下写”,“姓薛”说成“姓学”。对于前者,要训练撮口呼的发音,分辨撮口呼和齐齿呼的发音动作;对于后者,则主要是注意纠正那些容易出错的少数字。如下列词语:
i─i 积极 地理 提议 笔记
ü─ü 雨具 取起 区域 女婿
i─ü 体育 鲤鱼 崎岖 急需
ü─i 雨夜 玉米 余地 语义
(2)区分撮口呼与合口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合口呼两类韵母,在少数方言区也出现混淆。如武汉话、河南信阳话都把“朱、厨、书”念ju、qu、xu。湖北(鄂东、黄冈、浠水等)这类现象比较典型。这一带的撮口呼韵母有一个舌尖后圆唇元音[ ]。例如:
雨[ ] 月[ ] 圆[ n] 云[ n]
这些由合口呼混入撮口呼的,主要限于普通话中zh、ch、sh与合口呼相拼的一部分音节。学习普通话,应将方言中的这些撮口呼改读为合口呼。
三 声 调
(一)声调的性质
声调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比如,“妈、麻、马、骂”四个音节的差异,就在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
声调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音高,和音长也有关系。从声调形成的物理特征看,声调的音高变化,与声带的松紧及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的频率有关,声带拉紧,振动快,声音就高,反之则低。而声调的音高又是相对的。比如,说普通话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55、35”等调值,但儿童声音的绝对音高大大高于一般成年人。
声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比如,“衣、姨、椅、义”的意义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造成的。又比如,“抢手≠枪手”,“流向≠六箱”,这两组词语声母、韵母相同,语义有别,也是声调的区别作用所致。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反映着普通话或任何一种汉语方言语音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声调作为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它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调值、调类和调型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
记录声调的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即画一条竖线,将它由低而高分作五度,然后用线条标出声标的具体调值。
与调值相关的是调型。调型是高低升降变化形式相似的调值的类别。现代汉语声调最基本的调型有平调、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五种。平调是平直的调,如“33、22、11”都是平调,北京话的阴平“55”就是(高)平调。升调是前低后高的调,如“45、23、14”都是升调,北京话的阳平“35”是升调。降调的特点是前高后低,如“51、42、31”都是降调,北京话的去声“51”是降调。降升调是先降再升的调,如“213、515、412”是降升调,北京话的上声调“214”也是降升调。升降调是先升后降的调,如“131、242、353”都是升降调,福州话的阳去声“353”就是升降调。
调型在语音学习、语音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普通话或一种方言的声调系统,首先就要确定平调中的高平调55、低平调11、中平调33这些“定位”调值,因为其他的调值可由这些定位调值推出来。重视这个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训练中也会收到理想效果。调型在语音识别和语音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在普通话测试中,调值不到位,只算缺陷,调型不对,则计错误。比如,普通话的“214”,如果读作“212”,调值不到位,但调型是对的;但如果读成“21”,则按错误计算,因为调型错了。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它是将一种语言中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类别,因而,一种语言或方言有多少个调值,也就有多少种调类。比如,山东烟台话只有三个调值“31、214、55”,因而只有三个调类:平声、上声、去声,而广西博白有10个调值,也就有10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
(三)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调类名称是沿用古代汉语调类名称,或在古调类名称的基础上命名的。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中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调类名称。由于今调类名称是承古所制,而千百年来,汉字声调的实际调值在各地方言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调类也发生了分化或合并等。因此,古今调类比较时,就出现了调类相同、调值不同,调类不同而调值相同,或调类数量、名称很不相同的现象。
从表中可以看到,古今调类数量、名称都有一定差异。如有的方言没有入声,有的有入声或入声又分作几类;有的上声、去声还依“清、浊”分化作“阴、阳”,有的调类不是分化而是合并等。
从表中还可以得知,古今调类的演变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古调类和北京话的对应规律主要是:
1.古平声字,在今北京话中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2.古上声清声母字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在今北京话中仍归入上声调。
3.古去声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归入今北京话的去声调。
4.古入声的清声母字,一般分别派入今北京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而浊声母字则派入去声和阳平。
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调类演变情况。根据这种对应规律,我们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声调,也会有一定的方便。
(四)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基本调值,即55、35、214、51,因而有四个调类,即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去声调。普通话的声调调型是:
阴平—高平调 阳平—中升调
上声—降升调 去声—全降调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ˉ ' ˇ `”四个符号作为普通话声调的“调号”。由于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调型刚好是“平、升、降升、全降”,因而普通话的这四个调号就有特定的三重身份: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值,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类,也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型。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平、升、曲、降”,升降差异显著,并且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汉语方言,因而就成了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这里对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作一些具体分析。
阴平。普通话的阴平调由5度到5度,调值55,音值高而平直,是高平调。中原官话区各地方言,阴平一般是中升或低升调,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阴平,要注意其“高而平”的特点。例如:
青山 qīnɡshān 乡村xiānɡcūn 出击chūjī
失约 shīyuē 突出tūchū 师专shīzhuān
阳平。普通话的阳平调是由3度到5度,调值35,发音时直线上升,是中升调。学习时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直线上升”,切忌“先降再升”,读作“324”这样的降升调;再一个是把握“定位”高度,应上升到“阴平”同值高度(5度)。例如:
人民rénmín 儿童értónɡ 红旗hónɡqí
习得xídé 洁白liébái 直觉zhíjué
上声。普通话的上声调是降升调,调值是214,特点是先降再升。学习普通话的上声调,要注意三点:(1)先降再升,降要降到底(1度)。(2)“升”要有一定音长并且达到相应高度(4度)。(3)降升过程是连续的自然滑动,切忌只降不升,读作“21”或“211”,或“直嗓子”上升,先降再垂直上升。例如:
笔bǐ 导dǎo 水shuǐ 语yǔ 走zǒu
去声。普通话的去声调是全降调。学习时,要注意其高起低收的特点。例如:
大地dàdì 电视diànshì 万象wànxiànɡ
策略cèlüè 毕业bìyè 密切mìqiè
(五)声调辨正
普通话语音和汉语方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不同。学习普通话必须突破声调关。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准调值
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是声调辨正的第一步。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务虚”。即在教师指导下,先训练“定位”调值“55、33、11”,做到有效地控制声带,把握音高,准确到位。再练习“13-35”、“31-21”、“21-212”这些根据定位调值推演出来的调值。
(2)记熟普通话四声代表字的普通话声调。要反复练读下列字:
山shān 明mínɡ 水shuǐ 秀xiù
桌zhuō 识shí 笔bǐ 客kè
这8个字中,前四个字“山明水秀”的古调类和普通话调类一致,可作普通话四声的代表字。而“桌识笔客”则是派入普通话“阴、阳、上、去”的古入声字。读准、记熟这8个字,听读普通话就有了客观标准,对我们“依类辨值”也会有一定帮助。
(3)“比照”。比照就是借助自己方言中的某些声调,来练准普通话调值。比如,郑州方言的阴平读“13”,与普通话的阴平“55”相去甚远,而郑州话的上声是“55”,这样,郑州人练习普通话阴平的“55”值,只要仿照郑州方言的上声调值“55”就行了。当然,这种“比照”还应当注意音长和声韵调组合动程的问题。
2.辨明调类,依类辨值
读准了普通话四个声调调值,还会遇到“哪些字该归什么调类”的问题。比如,“山明”在古调类中为“平”声,在普通话中“山”归阴平调,“明”归阳平调,古今调类一致;而绝大部分汉语方言中,“山、明”的归类与普通话一致,这样,依照声调对应规律,只要大胆地把方言的“山、明”改读成普通话的“55、35”调值就行了。(参看前文《古今声调对照表》)在大部分汉语方言中,上声字也可以根据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依类辨值,将方言声调改读作普通话声调,但应注意部分全浊上声字归入去声的问题。广州等地,去声分作“阴去、阳去”,但“阴去、阳去”在普通话中都读去声,仍可直接“依调辨值”。
根据声调对应规律辨正声调,在各方言区都适用,但是,能解决的主要是“古今”基本一致的“阴、阳、上、去”四个调类的字,而且就是这些字,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为语言的学习还是要抓“听读讲练”,在语言实践中去学习声调。
3.入声字的改读
古代汉语中归入入声调类的字,今天还称作“入声字”,如“桌、识、笔、客、黑、白、雪、月”。入声字在粤语、闽语、赣语等方言中一般还有“[p]、[t]、[k]、[ ]”这样的入声韵尾成为促入声。在江淮官话、湘语等方言中则失去入声韵尾,成为舒入声,但仍作为一个入声调类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兰银官话等官话方言区内,入声则派入了方言的“阴平、阳平”等调类,不再成为“入声调类”了。这样一来,由于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和在汉语方言中的“分派”差异很大,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都有个辨明入声字、改派入声字、读准入声字普通话声调的问题。
入声字的改派、改读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声母是m、n、l、r或零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中一般读去声”等,但常用的入声字就有七百个左右,“依类辨值”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而且,入声字由古到今,在演变过程中,不仅有调类的分派问题,其声母、韵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入声字的改读,要根本解决问题,靠“依类辨值”是不行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1)直接读、记《入声字普通话读音表》。(2)要记住一批最常用的入声字,读准其普通话读音,再逐步扩大认读范围。(3)坚持讲用普通话,在“读、听、记、讲”四个方面下功夫。如果努力做到这几点,是能够突破入声字关的。
4.学好普通话腔调
学习普通话,读准普通话的声调调值很重要,但在语流中,单字的声调只是个“音符”,就像音乐中的”都、来、米、发”。学习普通话语音,必须充分认识掌握普通话腔调的重要性。有的人普通话四声单调读得好像还比较准,但连读时却与普通话有明显距离,这主要是“腔调”的问题,当然也有语调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腔调是以普通话四个声调连读形式为核心,包括变调、轻声等在内的整体性语言特征,是普通话声调系统基本因素的有机组合。
普通话的单个字调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当一个人说一句话,或读出某一语言片段时,声调的连读形式出现,则反映出了普通话语音的本质特征(方言亦然)。比如,一个讲普通话的人和几个讲方言的人(北京、沈阳、天津、郑州、长沙)在一起交谈,让一位有一定语音知识的人来判断这几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谁讲的是沈阳话、天津话、长沙话,是无须考察声母、韵母、词汇、语法的,仅凭腔调,则可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普通话与北京话的根本差异同样表现在腔调的差异上。
在普通话测试中,一个人读单字,方言腔调不易显露,但在朗读和谈话时,方言腔调则比较明显。原因是,词语连读时音节或音素相互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上声调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腔调变化之一),读单字调时不明显的问题,在连读中则会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就是腔调不到位。实际上,普通话声调的连读形式中,总伴随有声调相互影响引起的变化——这正是普通话腔调的具体体现。这里以普通话三字连读的声调变化为例,说明字调在形成腔调过程中的这种变化。例如:
①交流会 宣传部 同情心 吹牛皮 邀朋友 西红柿
②温度计 开夜车 千字文 生命力 消费品 开大会
上面两组例词,①组的三字词语中,开头的音节为阴平或平,第二音节是阳平,这个音节的调值在连读时会变得接近阴平,即“35—55”。②组的三字词语的第二音节为去声调,在连读中,其调值则由51变作53。
实践证明,声调连读、形成腔调的过程中调值会有许多的变化,不少变化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罢了;但是,读准单字调不等于掌握了普通话的腔调,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普通话测试中,有的人读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时,声调还差不多,但朗读短文时,腔调就变了样,谈话时问题更明显,这正是学习普通话不能满足于读准单字声调,更要努力把握声调连读形式——普通话腔调的最好说明。学习普通话腔调,首先要能真正读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那种认为学声调就是随意读一下“山明水秀、大好河山”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一些人朗读、谈话中腔调不准的问题,就隐含在单字声调之中,只是读单字调时,问题暴露得不充分罢了。
其次,要注意音节连读时声调发音的规范程度,因为连读时,形成腔调的过程中,单个声调会有一定的变化,连读中的声调,和单个字音的声调不尽相同。
第三,学习普通话腔调,要努力培养普通话语感,仔细揣摸普通话腔调,多听、多读、多练。普通话腔调水平上去了,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 语音组合和语流音变
语音组合
(一)音节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是由不同的语音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普通话音节结构表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1.声、韵、调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方法,将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大部分,音节前面的部分是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贯穿音节始终的音高现象。声母、韵母、声调是沿用传统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概念。
从音节结构表可以看出,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其声母称为零声母。
韵母内部又分韵头、韵腹、韵尾。韵腹是音节的主要元音,是音节中发音最响亮、听感上最显著的部分。每个音节都有韵腹。作韵腹的有 、o、e、ê、i、u、ü、-i[ ]、-i[ ]、er十个。韵头是韵腹前面的音,为了教学的方便,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音;韵头有i、u、ü三个。作韵尾的有-i、-u、-n、-nɡ四个。
从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的组合来分析,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8种类型:
(1)有主要元音,即韵腹,没有声母、韵头、韵尾,如“雨”;
(2)有韵头、韵腹,没有声母、韵尾,如“娃”;
(3)有韵腹、韵尾,没有声母、韵头,如“爱”;
(4)有韵头、韵腹、韵尾,没有声母,如“又”;
(5)有声母、韵腹,没有韵头、韵尾,如“输”;
(6)有声母、韵头、韵腹,没有韵尾,如“雪”;
(7)有声母、韵腹、韵尾,没有韵头,如“拼”;
(8)有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如“粮”。
由此可见,音节除韵腹不能缺少之外,声母、韵头、韵尾中的某个成分有可能缺少。声调是每个音节都具备的。声调符号标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
根据音节结构表和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韵母和声调,不是都有声母。也就是说,韵母带上声调可以自成音节(-i、ong除外)。
(2)音节都有韵腹(10个单韵母 、o、e、ê、i、u、ü、-i[ ]、-i[ ]、er都可以作韵腹),不是都有韵头和韵尾。
(3)音节中的韵头由i、u、ü充当,韵尾由i、u、n、nɡ充当。
(4)有的音节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四个部分组合而成,有的音节只由韵腹一个部分构成。
2.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音节结构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音节至少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如“雨”;最多由4个音素组合而成,如“粮”。
(2)音节的声母都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组合而成,或由元音与辅音组合而成,如“输、雪、拼”。
(3)音节中的元音最多有三个,而且可以连续排列,分别作韵母的韵头、韵腹、韵尾,如“又、怀”。
(4)音节开头可以没有辅音,由元音自成音节,如“娃”。音节中的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如“观”。没有辅音连续排列的现象。
(5)音节中韵母的韵头由元音i、u、ü充当;韵腹由10个元音充当;韵尾由元音i、u和辅音n、nɡ充当。
3、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元音、辅音,它们都是由汉语拼音字母这一书写符号来表示的。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就是看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元音、辅音是由哪些书写符号、多少书写符号来表示的。
汉语拼音字母是表示声母、韵母的书写符号,它包括字母的名称、形体、顺序。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的结构主要运用字母的名称,以便字母同声母、韵母相区别。比如,音节zhu nɡ是由声母zh和韵母u nɡ组合而成的,那么,zh和u nɡ分别是由哪些字母表示的呢?声母zh是由字母z(zê)、h(h )表示的,韵母u ng是由字母u(u)、 ( )、n(nê)、ɡ(ɡê)表示的,也可以说是由6个字母表示的。又如,音节n n由三个音素组合而成,辅音音素n由字母n(nê)表示,元音音素 由字母 ( )表示,辅音韵尾n由字母n(nê)表示。
(二)声韵调配合规律
普通话语音的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是构成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零部件。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构成,需要声母、韵母、声调的匹配和拼合。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声韵配合规律,对于学好普通话,克服方音的干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的拼写,具有重要作用。
声韵配合关系是指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连接关系。声母与韵母的连接最直接的是声母与韵母开头的音的关系,因此,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普通话语音借用传统的“四呼”将韵母分行排列。
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列表如下:
普通话语音声韵配合关系表
表中的“+”表示有声韵配合关系,“-”表示没有声韵配合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的主要规律:
1.同开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多,只有舌面音j、q、x不能配合。
2.同撮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少,只有舌面音j、q、x和舌尖中音的n、l能配合。
3.同四呼韵母都配合的只有舌面中音n、l。
4.舌根音ɡ、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这三组声母只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不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
5.舌面音j、p、x只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不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
6.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同合口呼韵母配合仅限于单韵母u。
表中所示的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没有配合关系,是指该组声母不与该呼的任何一个韵母相拼合。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有配合关系,并不是指该组声母与该呼所有的韵母相配合,只是与部分韵母相配合。比如,n、l同撮口呼韵母配合,实际只与ü、üe配合,但并不与üɑn、ün配合。又如,d、t与齐齿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d、t并不同齐齿呼韵母in拼合,却同ing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判定“丁、盯、钉、顶、定、听、停、挺”是后鼻音,方言区的人可以依照这个规律记准普通话字音。还比如舌尖前音z、c、s同合口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却不同u 、u i、u nɡ相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就能断定“抓、刷、拽、踹、甩、庄、窗、双”这些字的声母不是平舌音而是翘舌音。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可以通过《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详细了解并掌握。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声韵配合规律,可以拼出400多个基本音节,配以4个声调,共有1200多个音节。
(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音节的拼读
(1)拼读的要领
拼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声母要念本音。绝大多数音节都有辅音声母,辅音的发音不响亮。《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规定声母的后头带着一个元音。如d念成de(得),称作“呼读音”。拼音的时候,要把声母后的元音去掉,只用它的本音即实际音值跟韵母相拼。第二,声母和韵母之间不要间断。拼音就是把声母和韵母连续快读成音节,例如,“趴”的拼音,就是把p和ɑ连续快读成pɑ,p和ɑ之间不能停顿。第三,复韵母和鼻韵母要念得准确熟练。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的,鼻韵母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与一个辅音音素组合构成的。这些音素结合紧密,拼读时,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同声母拼合,念准确,以免出现拼音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读得不自然、不和谐,或者丢失韵头或韵尾的情况。
(2)拼音的方法
拼音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两拼法。两拼法就是用21个声母和韵母表中的35个韵母直接拼成音节。不管韵母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与声母相拼。例如:
沙sh—ā→shā 货h—uò→huò
团t—uán→tuán 炯j—iǒng→jiǒng
第二,三拼法。三拼法就是拼音时把有韵头的复韵母、鼻韵母的i、u、ü分离开来,按照“声母-韵头-主要韵母”的顺序快速连读。例如:
娘n—i—áng→niáng 快k—u—ài→kuài
卷j—ü—ǎn→juǎn
三拼法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不必单独去学习i、u、ü韵头的韵母,节省学习时间,减轻记忆iɑ、iɑo、uɑ、uo、uɑi、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的负担。先期学会了ɑ、o、i、u、ü、ɑi、ɑo、ɑn、ɑnɡ、onɡ、enɡ,有韵头的韵母的拼音就可以通过三拼法来解决。
第三,声介合母法。声介合母法是先把声母和介音(韵头)i、u、ü拼合为整体,称为基础音节,再与后随的主要韵母相拼成音节。例如:
装zhu—ānɡ→zhuānɡ 表bi—ǎo→biǎo
全qu—án→quán
声介合母共有30个: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du tu nu lu ɡu ku hu zhu chu shu ru zu cu su
nü lü ju qu xu yu
声介合母法适用于有介音的韵母的拼合,但不是所有i、u、ü起头的韵母都能采用声介合母法。其中ie、iu、in、inɡ、ui、un、üe、ün八个韵母,只能使用两拼法。
在中小学,为了省教一些拼写规则,采用三拼法和声介合母法,还要求学生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它们是: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ɡ yun er
2.音节的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有以下一些规定:
(1)y、w的使用
①《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齐齿呼韵母,i、in、i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i、yin、yinɡ;i 、ie、i o、iou、i n、i nɡ、io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 、ye、y o、you、y n、y nɡ、yonɡ。
②《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合口呼的韵母,u在自成音节时,要写成wu;u 、uo、u i、uei、u n、uen、u nɡ、ue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w 、wo、w i、wei、w n、wen、w nɡ、wenɡ。
③《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撮口呼的韵母,ü、üe、ü n、ün在自成音节时,前面加y,并省去ü上两点,写成yu、yue、yu n、yun。
上述三呼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在原韵母前加y、w或改y、w,主要是让y、w起分隔音节界限的作用。如果不分别加改y、w,在拼读汉语拼音词语时就可能产生一些误会。例如:
línyǔ(淋雨),若不加y,可能误为línǚ(离女);
shēnɡwù(生物),若不加w,可能误为shēnɡù(深故);
xiānyàn(鲜艳),若不改i为y,可能误为xiāniàn(瞎念)。
(2)隔音符号(’)的使用
①零声母音节中以 、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
yán’ān(延安) jiānɡ’ōu(江鸥) dìnɡ’é(定额)
②有些 、o、e开头的音节,即使不与前一音节的界限混淆,但为了使音节一目了然,也需加用隔音符号。例如:
kě’ài(可爱) mù’ǒu(木偶) shù’é(数额)
(3)ü上两点的省略
①ü行的韵母同声母j、q、x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省略,分别写成:
jū(鞠) qú(渠) xù(蓄)
jué(绝) què(雀) xuě(雪)
juān(捐) quàn(券) xuǎn(选)
jūn(均) qún(群) xùn(迅)
②ü行的韵母ü、üe同声母n、l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不能省略。因为n、l也同u相拼。例如:
nǚ(女)—nǔ(努) lǚ(旅)—lǔ(鲁)
(4)iou、uei、uen的省写
iou、uei、uen与声母相拼时,它们分别省写为iu、ui、un。例如:
m—ioù→miù(谬) t—ueǐ→tuǐ(腿) s—ūen→sūn(孙)
(5)标调的方法
①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例如:
wù(务) è(恶) móu(谋) chǎn(铲)
lí(梨) qù(去) piāo(漂) ɡuānɡ(光)
②声调符号标在i上时,i上的点儿省写。例如:
yī(一) pǐn(品) dìnɡ(定) xínɡ(行)
③iou、uei省写成iu、ui之后,声调符号标在后一个元音上。例如:
xiù(绣) cuī(催) qiú(球) shuǐ(水)
④轻声不标调号。例如:
zhuōzi(桌子) wǒmen(我们) dòufu(豆腐)
(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汉语是以词为单位的,汉语拼音当然应该以词为单位来拼写现代汉语。《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全国掀起了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热潮。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组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开始草拟正词法规则。1984年10月,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1988年7月1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施行。
“正词法”又叫“正字法”或“拼写法”,指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正词法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现代汉语的规范。它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移行规则等。
①分词连写 以词为书写单位,这是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的基本规则。词与词之间分写,词本身连写。例如:
fēnɡjǐng hěn měi (风景很美)
niánqīnɡ de pénɡyou(年轻的朋友)
diànshìjī(电视机) qiūhǎitánɡ(秋海棠)
wúfènɡ ɡānɡɡuǎn(无缝钢管)
hónɡshízìhuì(红十字会)
niánnián(年年) shuōshuo(说说)
yánjiū yánjiū(研究研究)
xuěbái xuěbái(雪白雪白)
②成语拼写法 四言成语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例如:
fēnɡpínɡ-lànɡjìnɡ(风平浪静)
àizènɡ-fēnmínɡ(爱憎分明)
shuǐdào-qúchénɡ(水到渠成)
diānsān-dǎosì(颠三倒四)
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例如:
bùyìlèhū(不亦乐乎)
zǒnɡ’éryánzhī(总而言之)
hēibuliūqiū(黑不溜秋)
③人名、地名拼写法 汉语姓名的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Lánɡ Pínɡ(郎平) Fú Mínɡxiá(伏明霞)
Shànɡɡuān Yínzhū(上官银珠)
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分写。分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Sōnɡhuā Jiānɡ(松花江) Tài Hú(太湖)
Chánɡ’ān Jiē(长安街) Táiwān Hǎixiá(台湾海峡)
Wútónɡ Xiànɡ(梧桐巷) Zhānɡzhīdònɡ Lù(张之洞路)
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专名和通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Wǔhàn Shì Qiáokǒu Qū(武汉市硚口区)
Húběi Shěnɡ Tiānmén Shì Duōbǎo Zhèn(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例如:
Sānmén Xiá(三门峡) Wǔzhǐ Shān(五指山)
Jiǔlónɡ jiānɡ(九龙江)
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代码和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如:
Yíchānɡ 403 Chǎnɡ(宜昌403厂)
501 Kuàngqū(501矿区)
Hánɡtiān 3 Yuàn(航天3院)
④大写字母的用法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这里所说的句子,是指散文里以句号为单位的一句话,也指诗歌中的每一行。例如:
Hé tā de wéirén yīyànɡ,tā zuò xuéwen yě shì yīsī-bùɡǒu de.
和他的为人一样,他做学问也是一丝不苟的。
Kūshù zài lěnɡfēnɡ li yáo, 枯树在冷风里摇,
Yěhuǒ zài mùsè zhōnɡ shāo. 野火在暮色中烧。
A! 啊!
Xītiān hái yǒu xiē cánxiá, 西天还有些残霞,
Jiào wǒ rúhé bù xiǎnɡ t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汉语人名、地名拼写大写字母的使用,详见上述人名、地名拼写法。
国家、团体、组织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专有名词由几个词组成的,各个词分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 中华人民共和国
Húbě Shênɡ Fùnǚ Liánhéhuì 湖北省妇女联合会
Shàonián Xiānfēnɡduì 少年先锋队
Tiānjīn Shèhuì Kēxuéyuàn 天津社会科学院
报刊名称、商标和商店名称、书名和文章题目、宣传专栏标题,可以全部用大写字母,不标声调。例如:
GUANGMING RIBAO 光明日报
YUWEN JIANSHE 语文建设(杂志)
XINHUA SHUDIAN 新华书店
⑤短横的使用 短横“-”作为连接号,表示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
lù-hǎi-kōnɡjūn 陆海空军(并列关系)
zhènɡ-xié 政协(缩略语)
shíwǔ-liù tiān 十五六天(概数)
rén-jī duìhuà 人机对话(便于阅读理解)
短横还可以用于拼写的移行。拼音句子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在书写或排印时,因行末的位置不够,一个词语没能连在一起,移行时可将短横放在上行末,表示该词语上下行音节的连接。如果要移行的音节处原本就有一个短横,就在下一行开头再加一个短横。
⑥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用汉语拼音书写完整的句子时使用的标点符号,与汉字书写时使用标点符号基本相同,只有句号使用上的区别。汉语拼音书写时的句号用实心圆点“.”,以免使用“。”同汉语拼音字母“o”发生混淆。
语流音变
在言语活动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平升曲降,大量语词的轻重格式搭配,组词造句的较大灵活性,以及人们对语言的约定俗成,使语音中的一些因素自然要发生变化。
掌握了语流音变,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不觉生硬、别扭。比如,方言区的人常把对人尊称的“先生”说成xiānshēng,把“知识”说成zhīshí,就不合普通话的习惯。又如,普通话中的儿化韵能表示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小孩儿xiǎoháir”,就有这种意味。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
(一)变调
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1.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语流中的不少音节失去其原有的声调,念成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声调就是轻声。轻声主要由音长决定,又短又轻是轻声的本质特征。例如:
他的 巴掌 熟悉 麻烦 动静 太阳 老实 喜欢
轻声音节的音值往往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的弱化。例如:
哥哥ɡēɡe[k k ] 棉花miánhu [mi nhu ]
这两个轻声音节的元音舌位趋于中央。有时轻声音节会导致某些音素脱落,如“豆腐”、“丈夫”、“工夫”中的fu,韵母u几乎在口语中消失,只留下清辅音f。
(2)轻声的作用
①一部分双音节轻声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东西dōnɡxī(指东和西两个方向):这条路是东西向的。
dōnɡxi(物件):这是什么东西?
眉目méimù(眉毛和眼睛):眉目清秀。
méimu(事情的头绪):住房扩建的事还没有眉目。
是非shìfēi(正确和错误):我们要明辨是非。
shìfei(口舌、纠纷):这个小孩儿尽惹是非。
②有的双音节轻声词能区别词性和词义。例如:
自然zìrán(名词):他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
zìr n(形容词):在陌生人面前他显得很不自然。
花费huāfèi(动词):不要把时间花费在闲聊上。
huāfei(名词):买书的花费真不小。
③有的双音节轻声词改变了语素组合后的性质,语言单位的大小有别。例如:
干事ɡàn shì(短语):他干事利索。
干事ɡànshi(名词):老孙当了六年的文教干事。
拉手lā shǒu(短语):小朋友拉手告别。
拉手lāshou(名词):衣柜上的拉手很漂亮。
④还有的轻声词和非轻声词,词形有异。例如:
眼镜yǎnjìnɡ(名词):这是一副老花眼镜。
眼睛yǎnjinɡ(名词):他的眼睛很好。
字句zìjù(名词):字句通顺。
字据zìju(名词):一张借钱的字据。
电子diànzǐ(名词):正负电子对撞机。
垫子diànzi(名词):上体育课需要十床垫子。
(3)轻声的规律
轻声比较灵活,有一些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从词形上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吧、呢、啊、啦、嘛”一般读轻声。例如:
我的 高兴地说 洗得干净 听着 熟了 看过
去吗 走吧 他呢 你真行啊 得啦 别客气嘛
②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巴、们、么”一般读轻声。例如:
扇子 木头 嘴巴 咱们 人们 什么 那么
③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边”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桌上 地下 屋里 那边
④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去、来、开、起来、出去、过来”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拿去 回来 过来 让开 站起来 跑出去 搬过来
⑤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及重叠动词中的“一”和“不”一般读轻声。例如:
说说 看看 读读 谈一谈 想一想
来不来 肯不肯 收拾不收拾
⑥某些量词“个、些”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这个 那些 买个脸盆 披件衣服
⑦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一般读轻声。例如:
他借我钢笔 请你来 叫他吃饭
⑧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例如:
放在里边 拿到车上
⑨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一般读轻声。例如:
站住 打开 关上
⑩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一般读轻声。例如:
糊里糊涂 叮零当啷 黑不溜秋
⑾音节重叠的亲属称谓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例如:
奶奶 妹妹 爸爸 哥哥
(4)规律性不强的轻声词和“必读轻声词”
普通话中不少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这些轻声词规律性不强。例如:
女婿 媳妇 豆腐 头发 玻璃 结实
明白 应酬 眼睛 窗户 苍蝇 认识
北京话里有3000多个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大部分双音节轻声词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经过语言学者的统计研究,筛选出常用必读轻声词200条。
必读轻声词200条
巴结 巴掌 包袱 本事 荸荠 编辑 扁担 别扭 玻璃 薄荷 簸箕 不是 裁缝 苍蝇 柴火 称呼 出息 畜生 炊帚 刺激 聪明 凑合 耷拉 大方 大爷 大意 大夫 耽搁 得罪 灯笼 嘀咕 地道 地方 地下 东西 动弹 豆腐 对头 多少 哆嗦 耳朵 翻腾 分析 风筝 高粱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规矩 闺女 过去 哈欠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狸 葫芦 胡同 糊涂 滑溜 馄饨 活泼 伙计 机灵 家伙 见识 糨糊 交情 街坊 结实 戒指 精神 开通 口袋 窟窿 困难 喇叭 烂糊 老婆 老实 老爷 冷战 篱笆 里脊 利害 痢疾 粮食 趔趄 铃铛 溜达 琉璃 罗嗦 萝卜 骆驼 麻烦 马虎 买卖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模糊 脑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亲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认识 软和 丧气 扫帚 商量 烧饼 少爷 牲口 生意 石榴 实在 使唤 事情 收成 收拾 舒服 算盘 踏实 抬举 太阳 体面 笤帚 头发 妥当 外甥 晚上 温和 窝囊 希罕 吓唬 下水 先生 相声 消息 笑话 心思 新鲜 行李 兄弟 休息 秀才 学生 牙碜 衙门 烟筒 砚台 秧歌 养活 吆喝 钥匙 衣服 衣裳 意识 意思 应酬 冤枉 鸳鸯 月饼 云彩 在乎 早上 造化 张罗 丈夫 帐篷 招呼 折腾 芝麻 知识 指甲 妯娌 嘱咐 主意 状元 琢磨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只在单念、词句末尾念全上调值214度。大多数情况下念变调。
(1)在非上声即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念半上调,即只降不升,调值是211。例如:
上声+阴平:北京 首都 老师 港湾 紧张 火车
上声+阳平:海洋 满足 火柴 准则 可能 果园
上声+去声:保证 反映 酒店 美丽 使用 讨论
上声+轻声:我们 椅子 老婆 耳朵 姐姐 姥姥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例如:
指导 理解 本领 水果 女子 老板 所以
(3)三个上声音节相连,一般是前两个上声变阳平。例如:
展览馆 洗脸水 手写体 选举法 管理组
也可以按照语音间歇来变。如果间歇在第一个音节,第一个音节念半上,第二个音节念阳平,第三个音节不变。例如:
纸老虎 柳组长 厂党委 好领导 很理想
3.“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单念、在词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数时,念本调阴平,如“一切、国家的统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级的成绩全校第一”。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变调:
①“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例如:
在阴平前:一天 一般 一生 一家 一斑
一瞥 一心 一些 一张 一经
在阳平前:一年 一条 一直 一群 一时
一鸣 一齐 一团 一同 一行
在上声前:一亩 一起 一手 一宿 一准
一早 一举 一板 一眼 一股
②“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
一定 一切 一致 一律 一共 一向 一并
③“一”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例如:
瞧一瞧 走一走 跑一跑 跳一跳 试一试
(2)“不”的变调
“不”在单念、在句末念本调去声,如“不、我偏不”;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去声,如“不安、不能、不久”。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变调:
①“不”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
不用 不幸 不会 不论 不怕 不愧 不坏
②夹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补结构之间,念轻声。例如:
要不要 做不做 行不行 好不好 大不大
说不清 学不会 读不准 跑不动 跳不远
(二)儿化
er除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一个音节结合,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成为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儿化”。因儿化发生音变的韵母叫“儿化韵”。
1.儿化的发音
儿化的发音,要把握一条基本规则: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不便于卷舌的加er,或去掉复韵母、鼻韵母末尾的音素,尾音脱落后再加-r或er。这一规律,大致表现在四种情况中:
(1)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发音开口度大,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 、o、e、ê、u),卷舌时舌尖不受阻碍。例如:
鲜花儿xiānhuār 大伙儿dàhuǒr
唱歌儿chànɡɡēr 白兔儿báitùr
(2)不便于卷舌的就加er。“不便于卷舌”是指原韵母发音的舌位与卷舌发生冲突,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或鼻韵尾(n、nɡ),卷舌时舌尖受到阻碍,有的抵住了上齿龈,有的抵住了硬颚前端。具体说来就是:
①加er或丢掉主要元音(-i前,-i后)之后再加er。例如:
小鸡儿 xiǎo jīer 金鱼儿jīnyúer
词儿 c(í)er 事儿sh(ì)er
②带韵尾的韵母不便于卷舌的,韵尾脱落后加–r。例如:
椅背儿 yǐbè(i)r 墨水儿mòshǔ(i)r
一点儿yìdiǎ(n)r 树根儿shùɡē(n)r
③有后鼻韵尾-nɡ的韵母,除-nɡ脱落,按上述规则变化外,主要元音还要读成鼻化音(用“~”表示)。例如:
电影儿di nyǐ(nɡ)er 小庄儿xiǎozhu (nɡ)r
2.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如:
头(脑袋)≠头儿(首领,领导)
盖(动词)≠盖儿(名词)
(2)儿化词含有“小”、“少”、“轻微”的意思。例如:
小孩儿(儿童) 一丁点儿(指量极少)
小事儿(不是重要的事)
(3)儿化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
红红的小脸蛋儿(喜爱的感情)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亲切的语气)
一股难闻的臭味儿(厌恶)
他是个小偷儿(鄙视)
您可慢慢儿走(关心)
3.掌握必读儿化词
儿化词使说话更加和谐、生动,富有表现力,对那些起区别意义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儿化词,应尽快掌握。下面是“必读儿化词”。
必读儿化词表(1)
瓣儿 老伴儿 板擦儿 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点儿 一点儿 兜儿 份儿饭 干儿 包干儿 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猴儿 核儿 会儿 一会儿 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劲儿 烟卷儿 角儿 壳儿 块儿 一块儿 时髦儿 门儿 纳闷儿 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牌儿 照片儿 球儿 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玩儿 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 眼儿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子儿 庄儿
必读儿化词表(2)
(本表儿化词是表(1)单音词的主要衍生词)
花瓣儿 蒜瓣儿 豆瓣儿酱 橘子瓣儿 一瓣儿蒜 老伴儿 板擦儿 碗碴儿 玻璃碴儿 冰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差点儿 快点儿 晚点儿 有点儿 雨点儿 半点儿 一点儿 裤兜儿 衣兜儿 网兜儿 份儿饭 鱼干儿 豆腐干儿 葡萄干儿 包干儿 壶盖儿 瓶盖儿 宝盖儿 指甲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矮个儿 大个儿 高个儿 挨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大猴儿 孙猴儿 猴儿王 耍猴儿 梨核儿 杏核儿 煤核儿 等会儿 坐会儿 多会儿 这会儿 一会儿 干活儿 零活儿 重活儿 力气活儿 庄稼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闯劲儿 干劲儿 使劲儿 有劲儿 起劲儿 心劲儿 天真劲儿 一个劲儿 烟卷儿 丑角儿 名角儿 配角儿 捧角儿 主角儿 蚌壳儿 贝壳儿 蛋壳儿 乌龟壳儿 子弹壳儿 硬壳儿 外壳儿 脑壳儿 土块儿 石块儿 冰块儿 碎块儿 成块儿 块儿煤 一块儿 时髦儿 柜门儿 炉门儿 月亮儿 走后门儿 纳闷儿 胡椒面儿 栗子面儿 药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老牌儿 名牌儿 冒牌儿 杂牌儿 黄牌儿 照片儿 煤球儿 糖球儿 玻璃球儿 卫生球儿 火圈儿 里圈儿 外圈儿 线圈儿 圆圈儿 转圈儿 眼圈儿 面包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好玩儿 闹着玩儿 玩儿命 臭味儿 风味儿 京味儿 鲜味儿 香味儿 走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饼 肉馅儿 什锦馅儿 漏馅儿 扣眼儿 窟窿眼儿 红眼儿病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瓜子儿 花子儿 结子儿 石头子儿 枪子儿 张庄儿 赵庄儿
(三)“啊”的音变
“啊”作为语气词单念,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有多种不同调值的念法。在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往往与前一音节连读时产生连读音变。“啊”的连读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元音后的音变
(1)在 、o、e、ê、i、ü后念i ,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呀”。例如:
你说的是他啊/呀!
你得仔细琢磨琢磨啊/呀!
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呀!
明天是教师节啊/呀!
我的笔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奇怪啊/呀!
好大的雨啊/呀!
(2)在u( o、i o中的o实际发音是较松的u)后念u ,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哇”。例如:
听人说大厅里在展销新书啊/哇!
你看这葡萄长得多好啊/哇!
我都十八岁了,还小啊/哇!
(3)在-i(后)(zhi、chi、shi、ri)和er后念r ,在-i(前)(zi、ci、si)的后面念[z ]。例如:
唐诗啊,宋词啊,他能背两百多首。
这么精密的仪器可不能闹着玩儿啊!
2.在两个辅音韵尾后的音变
(1)在-n后念n ,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哪”。例如:
今年真是风调雨顺啊/哪!
小心触电啊/哪。
(2)在-nɡ后念nɡ 例如:
这么快就做完了,你可真行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第3篇: 普通话教材张弛
普通话语音系统(内部培训文件)
一 教学目的
1.辨析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2.说明声母、韵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的具体发音情况
3.了解声调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
4.理解轻声的特殊性。
5.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母和辅音的关系、声母的分类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和元音的关系、韵母的分类、调值和调类的定义以及普通话的声调系统、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9个韵母的发音、轻声的特殊性、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综合运用讲授法和示范、练习法。
四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系统是普通话各种语音要素及其配合关系、变化规律的总和。普通话音素的组合,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及变化规律,轻重音形式,儿化、腔调的特征等,都属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范畴。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就语音系统而言的,从具体的音节形式、音变特征等看,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如普通话的“儿化”比北京话少得多,普通话口语的腔调,明显有别于北京方言。因此,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时,应当充分认识其规律性和独特性。
一 声 母
(一)声母的分类
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发音部位指气流成阻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如b、p、m;唇齿音,如f;舌尖前音,如z、c、s;舌尖中音,如d、t、n、l;舌尖后音,如zh、ch、sh、r;舌面音,如j、q、x;舌根音,如ɡ、k、h。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发音方法指气流受阻方式。按发音方法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根据形成阻碍和排除阻碍的方式,可以把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五类。
塞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t、ɡ、k。
擦音 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靠近,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f、s、sh、r、x、h。
塞擦音 即先塞后擦的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先是闭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z、c、zh、ch、j、q。
鼻音 发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m、n。
边音 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的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如l。
(2)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如p、t、k、c、ch、q。
不送气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如b、d、ɡ、z、zh、j。
(3)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类。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如b、p、f、d、t、ɡ、k、h、j、q、x、zh、ch、sh、z、c、s。
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如m、n、l、r。
(二)声母的发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根据发音部位和方法,可以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归纳成普通话辅音声母发音表。
下面对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逐一加以说明。
b、p的发音。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p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b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b 摆布 奔波 标兵 辨别 壁报 北边
p 枇杷 批评 乒乓 澎湃 偏颇 匹配
m的发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m 冒昧 门面 明媚 命名 买卖 盲目
f的发音。发音时,下唇接触或接近上齿,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下唇和上齿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f 肺腑 非凡 芬芳 丰富 方法 发福
z、c的发音。发z时,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 宗族 罪责 自尊 栽赃 走卒 枣子
c 层次 苍翠 从此 参差 粗糙 猜测
s 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一道缝隙,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 松散 诉讼 琐碎 洒扫 思索 色素
d、t的发音。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t时,除气流较强外,其它发音特点都与d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d 道德 大胆 等待 奠定 打断 跌倒
t 探讨 淘汰 天堂 疼痛 铁蹄 妥贴
n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在训练时,也让舌面前部靠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n 男女 农奴 恼怒 能耐 奶牛 泥泞
l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通过。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l 劳累 嘹亮 拉拢 冷落 轮流 领略
zh、ch的发音。发zh时,舌尖上翘,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尖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ch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z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zh 指针 政治 助长 战争 茁壮 郑重
ch 长城 超产 车床 踌躇 穿插 驰骋
sh、r的发音。发sh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发r时除声带颤动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sh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sh 沙石 闪烁 舒适 神圣 赏识 生疏
r 仍然 荣辱 忍让 如若 柔软 荏苒
j、q的发音。发j时,舌面前部接触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紧接着松开舌面前部阻碍的一道窄缝,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q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j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j 坚决 经济 家具 军舰 捷径 阶级
q 亲切 全球 欠缺 群起 情趣 恰巧
x的发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x 虚心 小学 现象 新鲜 宣泄 星宿
ɡ、k的发音。发ɡ时,舌根(舌面后部)隆起,抵住软腭,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声带不颤动,气流较弱。发k时,除气流较强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与ɡ同。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ɡ 改革 高贵 拐棍 灌溉 巩固 骨干
k 可靠 宽阔 夸口 慷慨 坎坷 刻苦
h的发音。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形成一道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如下列词语的声母:
h 好汉 航海 呼唤 挥霍 缓和 花卉
除了以上21个辅音声母之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如“英inɡ”、“昂ɑnɡ”、“讴ou”等,这类音节的声母,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
(三)声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的声母不尽相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就需要特别注意方音中跟普通话相异的声母,以便纠正跟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
1.分辨z c s和zh ch sh
在普通话语音里,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是两组发音截然不同的声母。可是在许多方言区却只有z c s,没有zh ch sh,因而把“主力zhǔ lì”说成“阻力zǔ lì”,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长沙话、汉口话、成都话等;还有少数方言区只有zh ch sh,没有z c s,因而把“粗布cūbù”说成“初步chūbù”,如湖北钟祥旧口话、湖北京山杨峰话;有的方言区虽然两组声母都有,但是各自管辖的具体字跟普通话不完全一致,如西安话部分zh ch sh的字念成[pf][pf ][f-]。
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分辨z c s和zh ch sh很重要。分辨这两组声母的办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组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异是:z组声母是舌尖平伸接触或接近上齿背,zh组声母是舌尖上翘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
(2)熟记常用字 记常用字,需要下一番苦功,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根据声旁进行类推。汉字中形声字是主体,而同声旁的字往往声母相同。例如:
者─诸、猪、著、奢、署、煮、暑(都是翘舌)
次─瓷、茨、姿、咨、恣、趑(都是平舌)
其二,借助声韵调配合规律来分辨。例如:
uɑ uɑi uɑnɡ只与翘舌声母相拼,所以,“抓、拽、庄、窗、双”等字只能是翘舌。
普通话只有sonɡ,没有shonɡ,所以,“松、耸、宋、诵、送、颂”等字只能是平舌。
ze只有阳平,ce se只有去声。记住这一点,碰到能根据声调的对应判定ze zhe不是阳平,ce che se she不是去声时,便可以马上断定它们都是翘舌音。如“遮、者、车、扯、奢、蛇、舍”等。
其三,记少丢多。普通话中翘舌音较多,平舌音较少。因此主要只记平舌音的字,大量的翘舌字就可以放心地发翘舌音了。
其四,记翘舌音字由于汉语方言中平、翘不分的地方,主要是zh、ch、sh混入z、c、s。所以直接记翘舌音字也是一种区分平、翘舌字的好办法。可先记住一部分最常用的,如“十、上、是、这、吃、穿”等,使z、zh声母的字能有所区别,然后再扩大翘舌音字的数量和范围,最终实现区分平翘舌字的目的。
2.分辨n和l
在汉语方言中,n、l混读的现象相当普遍。如西南官话的大部分(如成都话、汉口话)、江淮官话的部分地区(如扬州话、南京话)、兰银官话的部分地区(如兰州话)都存在这一现象。南方湘、赣、闽等方言也有大片n、l混读的地区,如长沙话常把“南、兰”都说成nɑn,南昌话却把“南、兰”都说lɑn,而在厦门话里,n、l同被并入到浊音声母[d]中去了。
分辨这两个声母的方法是:
(1)把握发音要领 这两个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别是:发n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2)记住一部分n、l声母的字。汉语普通话中,鼻音n的字很少,边音l的字比较多。因此,只记常用的鼻音字比较省事。其余一般为l母字,常用的鼻音n的字可以分成两类记忆:
一类是能用声旁类推的。例如:
乃─奶 奈—捺 倪—霓
你—您 聂—蹑 念—捻
南—喃楠 奴—努怒
那─哪挪娜 农─浓脓哝
内—纳呐衲钠 尼─妮呢泥昵
宁─咛拧狞柠泞 囊—攮囔脑—恼
另一类是不能类推的。例如“男、女、牛、闹、拗、耐、尿、溺、凝、馁、挠、难、能、弄、拟、年、腻、逆、暖、嫩、碾、黏、孽、娘、酿、拿”等。
3.分辨h和f
普通话中的唇齿音f和舌根音h分得很清楚。我国南方湘、赣、客家、闽、粤等方言大都不能分清f和h,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现象。有的地方f与h分混的方式与普通话也有差异。多数地方是把部分h声母的字混入f,如长沙话、南昌话、重庆话把合口呼的“湖”说成fu;也有的地方把f混入h,如厦门话、潮州话、湖北巴东话,把“飞”、“风”说成“灰”、“烘”。
这两个声母发音部位不同。分辨的重点应放在常用字的记忆上,弄清哪些字的声母是f,哪些字的声母是h。
比较下列几组词语的发音:
仿佛─恍惚 防风─黄昏 花生─发生 包饭─包换
会话─废话 方地─荒地 翻腾─欢腾 公费─工会
4.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普通话声母里有不送气音6个:b、d、ɡ、z、zh、j;送气音6个:p、t、k、c、ch、q。各地方言中也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但归属不太一致。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不送气音念成了送气音,如广东梅县话把“部(bu)”念成pu,把“道(dɑo)”念成tɑo,福建长汀话把“在(zɑi)”念成cɑi,把“坐(zuo)”念成cuo,南昌话把“跪(ɡui)”念成kui,把“轴(zhou)”念成cou;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话的一部分送气音念成了不送气音,如海口话。有类似情况的人,应熟记有关的字。
5.分辨清音和浊音
普通话中浊辅音声母只有m、n、l、r这4个。但在有些方言中,如吴方言和湘方言中还保留着中古汉语的一些浊辅音,即有一套与清声母b、d、ɡ、zh、z、s等相配的浊声母。如苏州话中“拜”(中古清声母“帮”母)与“败”(中古浊声母“并”母)有别,“冻”(中清声母“端”母)与“洞”(中古浊声母“定”母)有别。这些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就要把后边的浊声母字改成相应的清声母字。平声字一般要改读成送气清声母,念阳平;仄声字一般要改成不送气声母,念去声。
6.分辨j q x和ɡ k h
普通话中舌面音j q x和舌根音ɡ k h是两组不同的声母。而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如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却把普通话中一些j q x的字读成了ɡ k h。包括北方方言中的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类现象。如广州话(粤方言)、汉口话(西南官话)都把“间(jiɑn)”说成ɡɑn。
7.分辨zh ch sh和j q x
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zh ch sh中的一部分合口呼字,在一些方言区,如武汉话(西南官话)、长沙话(湘方言)念成j q x。如把“准(zhun)”、“蠢(chun)”、“顺(shun)”分别说成jun、qun、xun。有关地区要注意改读。例如下面这些常用字:
zh 抓专猪主煮注准
ch 出揣传船穿川厨纯春
sh 拴书鼠树殊暑刷帅水
8.分辨尖音和团音
汉语传统音韵学将平舌音z c s跟i[i]类、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尖音;舌面音j q x跟i[i]类和ü[y]类的韵母拼合的音节叫团音。普通话没有尖音,只有团音,所以普通话不分尖团音。一些方言中有尖团音的分别,如郑州、青岛、苏州、株州等地。郑州人将“聚”念成[tsy],将“秋”念成[tsiou],将“宣”念成[syn]。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把尖音改成团音。下列各组字,每组前一字不应读成尖音:
际—计 齐—其 洗—喜 焦—交
笑—孝 节—洁 酒—九 津—今
二 韵 母
(一)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39个韵母,可以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分类,也可以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特点分类。见《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普通话韵母分类总表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单
韵
母
-i[][]
i[i]
u[u]
ü[y]
ɑ[A]
iɑ[iA]
uɑ[uA]
o[o]
uo[uo]
e[]
ê[]
ie[i]
üe[y]
er[]
复
韵
母
ɑi[ai]
uɑi[uɑi]
ei[ei]
uei[uei]
ɑo[ɑu]
iɑo[iɑu]
ou[ou]
iou[iou]
鼻
韵
母
ɑn[an]
iɑn[in]
uɑn[uan]
üɑn[yn]
en[n]
in[in]
uen[un]
ün[yn]
ɑnɡ[ɑ]
iɑnɡ[iɑ]
uɑnɡ[uɑ]
enɡ[]
inɡ[i]
uenɡ[u]
onɡ[u]
ionɡ[y]
1.韵母的结构分类
根据韵母的内部结构特点,可以把韵母分成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1)单韵母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也叫单元音韵母。单韵母有10个,其中ɑ、o、e、ê、i、u、ü等7个都是舌面元音韵母,-i[](前)、-i[](后)是舌尖元音韵母,er[]是卷舌元音韵母。7个舌面元音既可以单独作韵母,也可以与其他的元音构成复韵母;剩余的3个韵母不是舌面元音,统称特殊元音韵母。
(2)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有13个复元音韵母:ɑi、ei、ɑo、ou、iɑ、ie、iɑo、iou、uɑ、uo、uɑi、uei、üe。
(3)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一个或几个元音带上作韵尾的鼻辅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带前鼻音韵尾n的韵母叫前鼻音韵母,带后鼻音韵尾nɡ的韵母叫后鼻音韵母。普通话中有8个前鼻音韵母:ɑn、en、in、ün、iɑn、uɑn、üɑn、uen;8个后鼻音韵母:ɑnɡ、enɡ、inɡ、onɡ、ionɡ、iɑnɡ、uɑnɡ、uenɡ。
2.韵母的四呼分类
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性质,可以把韵母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判定“四呼”,不能以韵母开头字母的书写形式为依据,而要以韵母的实际发音为依据。“四呼”分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声韵拼合规律。也就是说,同呼的韵母,它们的拼合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比如,开口呼可与b、p、m、f相拼,合口呼(除u以外)不与b、p、m、f相拼。例如,韵母分类总表中的onɡ不归入开口呼,而归入了合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u];ionɡ不归入齐齿呼,而归入了撮口呼,是因为它的实际发音是[y]。再如两个开口呼韵母舌尖前元音-i[]和舌尖后元音-i[]不能归入齐齿呼,也是以实际发音的口形为依据的。
(二)韵母的发音
1.单元音韵母的发音
(1)舌面元音韵母的发音
舌面元音是发音时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舌面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开合)、圆唇不圆唇。下边对每一个舌面元音的发音进行描写。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大开,舌位低,双唇呈自然状态展开,声带颤动。如“打靶”、“发达”。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后部隆起,后缩,口半开,舌位半高,嘴唇拢圆,声带颤动。如“泼墨”、“默默”。
e[]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o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展开。如“特色”、“折射”。
ê[]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口腔半开,舌位半低,唇形不圆,声带颤动。ê[]不与声母相拼,只能给“诶”这一个汉字注音;此外,还能进入üe[y]、ie[i]这两个复韵母中。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舌头前伸,抵下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展开呈扁形,声带颤动。如“地皮”、“稀泥”。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面后部突起,口腔开度很小,两唇收缩呈圆形,声带颤动。如“互助”、“铺路”。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位前后、高低与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唇拢圆。如“区域”、“序曲”。
(2)舌尖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中有两个舌尖元音。
-i[] 发音时,舌尖前伸靠近(但不接触)上齿背,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只与z、c、s相拼,如“自私”、“刺字”。
-i[] 发音时,舌尖靠近(但不接触)硬腭前部,口腔开度很小,嘴唇向两边展开,声带颤动,只与zh、ch、sh、r相拼,如“支持”、“时日”。
舌尖前元音-i[]与舌尖后元音-i[]分别与舌面元音韵母i形成互补关系。因此,《汉语拼音方案》用一个i表示3个韵母。
(3)卷舌元音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的卷舌元音韵母er是卷舌(舌面、舌尖上卷)、央、中、不圆唇元音。er[]只能自成音节,给少数几个汉字注音。如“儿、而、耳、尔”等。
单元音韵母分类和发音表
舌 面
舌 尖
前
央
后
前
后
央
不圆唇
圆唇
不圆唇
不圆唇
圆唇
不圆唇
不圆唇
圆唇
高(闭)
i[i]
ü[y]
u[u]
-i[]
-i[]
半高(半闭)
e[]
o[o]
中
[]
半低(半开)
ê[]
低(开)
ɑ[A]
2.复韵母的发音
复韵母的发音,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过渡。在过渡中,舌位、开口度、唇形等是逐渐变化的,同时气流要连贯,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
韵腹是一个韵母的主干。复韵母的发音以韵腹为中心。根据韵腹在韵母中的位置,可以把复韵母分为前响、后响和中响三类。前响和后响都是二合的,中响是三合的。
(1)前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大,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小,舌位由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例如:
ɑi 海带 拆台 拍卖 采摘
ei 蓓蕾 配备 肥美 黑煤
ɑo 操劳 宝刀 骚扰 懊恼
ou 收购 丑陋 抖擞 绸缪
(2)后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开头的元音开口度小,收尾的元音开口度大,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太响亮比较短促,收尾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舌位移动的终点是确定的。例如:
iɑ 假牙 压价 夏家 恰恰
ie 贴切 结业 借鞋 谢谢
uɑ 挂花 耍滑 娃娃
uo 硕果 阔绰 懦弱 蹉跎
ue 决绝 绝学 雀跃 约略
(3)中响复元音韵母
其发音的共同特点是:舌位从高向低滑动,再由低向高滑动,前后的元音都比较短促模糊,中间的元音响亮清晰。例如:
iɑo 逍遥 巧妙 调料 缥缈
iou 悠久 优秀 求救 牛油
uɑI 外快 摔坏 怀揣 乖乖
uei 追随 摧毁 荟萃 愧悔
3.鼻韵母的发音
鼻韵母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的舌位向鼻辅音的舌位逐渐移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变成鼻音。
(1)前鼻音韵母
韵尾n与声母n发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作韵尾时,n除阻阶段不发音,舌尖(或舌尖的舌面部位)抵住上齿龈后,不是很快离开上齿龈,而让这个动作成为整个韵母发音的收尾动作。例如:
ɑn 展览 谈判 参赞 烂漫
en 根本 沉闷 人参 愤恨
in 信心 辛勤 引进 濒临
ün 均匀 军训 逡巡 醺醺
iɑn 惦念 简便 先天 前线
uɑn 贯穿 婉转 专款 软缎
uen 温存 论文 春笋 温顺
uɑn 全权 源泉 轩辕 圆圈
(2)后鼻音韵母
前鼻音韵尾n与后鼻音韵尾nɡ发音的主要差别在于阻碍气流的部位一前一后。前鼻音韵尾n是舌尖(或舌面前部)抵住上齿龈,后鼻音韵尾是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如“沾”与“张”的韵尾不同。普通话中辅音nɡ一般不作声母,只作韵尾。例如:
ɑnɡ 沧桑 帮忙 上访 螳螂
enɡ 整风 更生 逞能 丰盛
inɡ 宁静 评定 倾听 经营
onɡ 冲动 红松 总统 从容
ionɡ 汹涌 穷凶 炯炯 熊熊
iɑnɡ 想像 粮饷 强将 襄阳
uɑnɡ 狂妄 状况 双簧 矿床
uenɡ 翁 嗡 蓊 瓮 蕹
(三)韵母辨正
1.区分单韵母与复韵母
普通话的单韵母与复韵母是各成系统的。一些方言中存在着单韵母与复韵母相互转化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一是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
复韵母的单元音化倾向,在吴方言中表现最为突出,在湘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和北方方言区的陕西关中地区、山东济南、云南昆明、安徽合肥、江苏扬州、湖北郧县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普通话ɑi、ei、ɑo、ou等复韵母在上海话中念单元音,“摆”念[pɑ],“代”念[d],“悲”念[pe],“飞”念[fi],“包”念[p],“谋”念[m]。昆明话“晒” 念[],“扫”念[s],“黑”念[x]。
少数方言有单韵母转化为复韵母的现象。主要是[i]、[u]、[y]转化为复韵母。这一现象在粤、闽方言中表现较为明显,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广州话“谜”[mi],“素”[ou],“絮”[y];常德话、武汉话将“闭”说成[pei],“杜”说成[tou],“蓄”说成[iu]。
2.区分o、uo、e
这一组韵母,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辨认。
有些方言区o和uo不分。如桂林话只有o韵母,没有uo韵母。常德话虽然分o与uo两个韵母,但o只与声母拼合,uo只成为零声母音节。如“玻、坡、多、拖、罗、锅”都念成o韵母。
有些方言区o和e不分。如山东、四川等地只用o不用e,该用e的时候都用了o;如重庆话将“喝、河、合、禾、鹅”等念成了[o]。东北方言中,则大多数该用o的却用了e,如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将“拨、泼、摸”分别念成了be、pe、me。
有些方言uo和e不分。如武汉话、常德话将普通话的“俄、禾”(韵母e)念成了韵母uo。宜昌话把普通话的“可、哥、河、贺”(韵母e)等念成韵母uo。鄂东南的阳新等地把“火、果、货”(韵母uo)念成韵母e。
分辨o、e、uo这组韵母,可以首先分析韵母的发音要领,以便从音色上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发音,然后从普通话的拼合规律入手加以区分。
在普通话里,单韵母o只跟声母b、p、m、f相拼,不跟其他声母相拼;而uo、e(“什么”的“么me”除外)则刚刚相反,不跟b、p、m、f拼合,可以和其他声母(除j、q、x外)相拼。
在与ɡ、k、h相拼时,e与uo容易发生混淆,要仔细分辨。练习下列词语:
鸽子─锅子 隔音─国音 老歌─老郭
客气─阔气 合口─活口 干戈─坩埚
河马─活马 赫然─豁然 骨骼─古国
3.防止丢失韵头
普通话的复韵母和鼻韵母的韵头i和u,在有些方言区中却没有。如广州话把“流”说成[lɑu],“钻”说成[tsɑn];上海话把“队”说成[de],“吞”说成tenɡ。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情况。武汉话把“六”说成[nou],“损”说成[sn];安庆话把“队”说成[tei],“吞”说成[tn]。此外,广西桂林话、柳州话、湖南常德话、湖北宜昌话中,还有“袄、咬”同音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韵头的丢失。这些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必须注意增加韵头,有时声母、韵母、韵尾也要作相应的改变。练习这类发音,在有辅音声母的音节里,可以运用三拼连读法,先慢后快,使韵头到位。如“岁”,方言中容易念成sei,练读时注意不要忽略了介母的发音,念成s-u-ei。练习下列词语:
下降 阶级 牙齿 哑巴 钻石 哀悼 尊严
追寻 对付 推论 寸心 团体 盘存 计算
4.鼻音韵尾的分合、脱落与错位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n、nɡ两个韵尾。
(1)韵尾-n的保存与少量丧失
汉语的绝大部分地区完整地保留了-n尾,只有个别地区有失落-n尾的现象。如安徽歙县话的-n韵基本上已经脱落,前鼻音韵母都混入了单韵母或复韵母,如“单、旦、叹、寒、看、难、览”等的韵母念成[],歙县话将“元”念成“危”的同音,将“川”念成“吹”的同音。另外,少数地方将-n尾混入了-nɡ尾,如上海、福州、潮州、建瓯等地。兰银官话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混读,如宁夏话,将“心”与“星”,“慎”与“盛”都念成后鼻音-nɡ。
(2)韵尾-nɡ的保存、失落与错位
汉语方言中大都有-nɡ韵尾,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后鼻音韵尾有弱化和错位的现象。江淮官话如南通、南京等地的前鼻音韵尾和ɑnɡ、uɑnɡ的韵尾弱化了,分别念成了元音加鼻化音。还有大部分地区将后鼻音韵尾混入了前鼻音韵尾,如湖北荆州的个别地方把“买床”说成“买船”。
在一些方言中,nɡ韵尾出现一种错位:韵尾没变,而主要元音改换了。如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一些地方,将enɡ念成onɡ或近似于onɡ的音,如“朋、蓬、蹦、猛、孟、逢、峰、风、崩、捧、梦、冯、封”这些汉字,在昆明、成都、武汉、天门、安庆、芜湖等地都念成了onɡ韵母。普通话中,b、p、m、f不与onɡ相拼,方言中的这一类音节,都应改读为enɡ。练习下列词语:
红心─红星 信服─幸福 亲生─轻声 申明─声明
金鱼─鲸鱼 小陈─小程 长针─长征 吩咐─丰富
陈旧─成就 弹词─搪瓷 赞颂─葬送 轮子─笼子
浑水─洪水 鲜花─香花 专车─装车 勋章─胸章
普通话有16个鼻韵母,前鼻音韵母8个,后鼻音韵母8个,基本上形成两两相对的七组:
一级
二级
三级
前鼻音韵母
in
en
n
un
in
uen
ün[yn]
后鼻音韵母
inɡ
enɡ
nɡ
unɡ
inɡ
uenɡ
ionɡ[y]
ong
(üɑn[yn])
值得指出的是,这七组成对的韵母的分混程度并不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根据混读程度,可以将七组韵母分成三个等级。就方音辨正的全局来说,级别排前的比排后的混读严重一些。第三级很少混读,只在个别地方出现,如银川话说“春天”是“冲天”。第二级在少数地区存在混读,如南京话“蓝”与“方”,“双”与“团”,韵母相同,昆明话也有类似情况。此外,客家人说“政治思想要加强(qiɑnɡ)”却说成了“政治思想要加钱(qiɑn)”。第一级的混读则较为普遍。如吴、湘、赣、客家等方言区,包括中原官话(如甘肃天水话)、西南官话(如重庆话),一般都是将inɡ、enɡ混入了in en。
分辨前鼻音韵尾与后鼻音韵尾,除了要区分-n与-nɡ的发音外,应该记住普通话中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记字的办法主要是:
其一,利用声旁类推。前鼻音韵尾的声旁如:申艮今分真林;后鼻音韵尾的声旁如:争凌正令生。
其二,记声韵调拼合规律。例如:普通话中,d、t不与in相拼,只与inɡ拼。常用字如“丁、顶、定、听、挺、停”等都是后鼻音。
n、l 不与en相拼(除“嫩”外),只与enɡ拼。常用字如“能、愣、冷、楞”等都是后鼻音。
binɡ没有上声字,“秉、丙、炳、柄”等常用字都是后鼻音。
pinɡ没有上声和去声字,“品、聘”等常用字是前鼻音。
xin音节只有阴平和去声,没有阳平和上声;xinɡ音节只有阳平和上声,没有阴平和去声。所以,阴平、去声一定是前鼻音,阳平和上声一定是后鼻音。
其三,记少丢多。记住了ɡ-en只有“跟、根、亘”三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庚、赓、羹、耕、更、耿、梗”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h-en只有“痕、很、恨、狠”等四个常用字,也就记住了“亨、哼、横、衡、恒”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z、c、s和en相拼的只有“怎、参、岑、森”等字,也就记住了“曾、增、层、赠、憎、蹭、僧”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记住了n-in只有“您”这一个字,也就记住了“宁、拧、柠、咛、泞、狞、凝、佞”等后鼻音常用字。
5.区分撮口呼、合口呼、齐齿呼
(1)区分撮口呼与齐齿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齐齿呼两类韵母,在一些方言中会发生混淆。有些方言,如客家方言、闽南方言、西南官话的部分地区(如云南昆明话、四川西昌话)没有撮口呼韵母,把撮口呼念成齐齿呼,“买鱼”说成“买疑”,“聚会”说成“计会”,“拳脚”说成“前脚”。此外,还有的地方在少数字中出现齐齿呼、撮口呼错位,即把应该念齐齿呼的字念成了撮口呼,把应该念成撮口呼的字念成了齐齿呼。如武汉话把“茄子”说成“瘸子”,“掀起”说成“宣起”,而把“下雪”说成“下写”,“姓薛”说成“姓学”。对于前者,要训练撮口呼的发音,分辨撮口呼和齐齿呼的发音动作;对于后者,则主要是注意纠正那些容易出错的少数字。如下列词语:
i─i 积极 地理 提议 笔记
ü─ü 雨具 取起 区域 女婿
i─ü 体育 鲤鱼 崎岖 急需
ü─i 雨夜 玉米 余地 语义
(2)区分撮口呼与合口呼
普通话的撮口呼、合口呼两类韵母,在少数方言区也出现混淆。如武汉话、河南信阳话都把“朱、厨、书”念ju、qu、xu。湖北(鄂东、黄冈、浠水等)这类现象比较典型。这一带的撮口呼韵母有一个舌尖后圆唇元音[]。例如:
雨[] 月[] 圆[n] 云[n]
这些由合口呼混入撮口呼的,主要限于普通话中zh、ch、sh与合口呼相拼的一部分音节。学习普通话,应将方言中的这些撮口呼改读为合口呼。
三 声 调
(一)声调的性质
声调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比如,“妈、麻、马、骂”四个音节的差异,就在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
声调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音高,和音长也有关系。从声调形成的物理特征看,声调的音高变化,与声带的松紧及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的频率有关,声带拉紧,振动快,声音就高,反之则低。而声调的音高又是相对的。比如,说普通话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55、35”等调值,但儿童声音的绝对音高大大高于一般成年人。
声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比如,“衣、姨、椅、义”的意义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造成的。又比如,“抢手≠枪手”,“流向≠六箱”,这两组词语声母、韵母相同,语义有别,也是声调的区别作用所致。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反映着普通话或任何一种汉语方言语音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声调作为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它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调值、调类和调型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
记录声调的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即画一条竖线,将它由低而高分作五度,然后用线条标出声标的具体调值。
与调值相关的是调型。调型是高低升降变化形式相似的调值的类别。现代汉语声调最基本的调型有平调、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五种。平调是平直的调,如“33、22、11”都是平调,北京话的阴平“55”就是(高)平调。升调是前低后高的调,如“45、23、14”都是升调,北京话的阳平“35”是升调。降调的特点是前高后低,如“51、42、31”都是降调,北京话的去声“51”是降调。降升调是先降再升的调,如“213、515、412”是降升调,北京话的上声调“214”也是降升调。升降调是先升后降的调,如“131、242、353”都是升降调,福州话的阳去声“353”就是升降调。
调型在语音学习、语音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普通话或一种方言的声调系统,首先就要确定平调中的高平调55、低平调11、中平调33这些“定位”调值,因为其他的调值可由这些定位调值推出来。重视这个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训练中也会收到理想效果。调型在语音识别和语音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在普通话测试中,调值不到位,只算缺陷,调型不对,则计错误。比如,普通话的“214”,如果读作“212”,调值不到位,但调型是对的;但如果读成“21”,则按错误计算,因为调型错了。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它是将一种语言中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类别,因而,一种语言或方言有多少个调值,也就有多少种调类。比如,山东烟台话只有三个调值“31、214、55”,因而只有三个调类:平声、上声、去声,而广西博白有10个调值,也就有10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
(三)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调类名称是沿用古代汉语调类名称,或在古调类名称的基础上命名的。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中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调类名称。由于今调类名称是承古所制,而千百年来,汉字声调的实际调值在各地方言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调类也发生了分化或合并等。因此,古今调类比较时,就出现了调类相同、调值不同,调类不同而调值相同,或调类数量、名称很不相同的现象。
从表中可以看到,古今调类数量、名称都有一定差异。如有的方言没有入声,有的有入声或入声又分作几类;有的上声、去声还依“清、浊”分化作“阴、阳”,有的调类不是分化而是合并等。
从表中还可以得知,古今调类的演变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古调类和北京话的对应规律主要是:
1.古平声字,在今北京话中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2.古上声清声母字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在今北京话中仍归入上声调。
3.古去声和古上声的部分浊声母字,归入今北京话的去声调。
4.古入声的清声母字,一般分别派入今北京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而浊声母字则派入去声和阳平。
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调类演变情况。根据这种对应规律,我们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声调,也会有一定的方便。
(四)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基本调值,即55、35、214、51,因而有四个调类,即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去声调。普通话的声调调型是:
阴平—高平调 阳平—中升调
上声—降升调 去声—全降调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ˉ ' ˇ `”四个符号作为普通话声调的“调号”。由于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调型刚好是“平、升、降升、全降”,因而普通话的这四个调号就有特定的三重身份: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值,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类,也表示普通话的四个调型。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平、升、曲、降”,升降差异显著,并且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汉语方言,因而就成了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这里对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作一些具体分析。
阴平。普通话的阴平调由5度到5度,调值55,音值高而平直,是高平调。中原官话区各地方言,阴平一般是中升或低升调,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阴平,要注意其“高而平”的特点。例如:
青山 qīnɡshān 乡村xiānɡcūn 出击chūjī
失约 shīyuē 突出tūchū 师专shīzhuān
阳平。普通话的阳平调是由3度到5度,调值35,发音时直线上升,是中升调。学习时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直线上升”,切忌“先降再升”,读作“324”这样的降升调;再一个是把握“定位”高度,应上升到“阴平”同值高度(5度)。例如:
人民rénmín 儿童értónɡ 红旗hónɡqí
习得xídé 洁白liébái 直觉zhíjué
上声。普通话的上声调是降升调,调值是214,特点是先降再升。学习普通话的上声调,要注意三点:(1)先降再升,降要降到底(1度)。(2)“升”要有一定音长并且达到相应高度(4度)。(3)降升过程是连续的自然滑动,切忌只降不升,读作“21”或“211”,或“直嗓子”上升,先降再垂直上升。例如:
笔bǐ 导dǎo 水shuǐ 语yǔ 走zǒu
去声。普通话的去声调是全降调。学习时,要注意其高起低收的特点。例如:
大地dàdì 电视diànshì 万象wànxiànɡ
策略cèlüè 毕业bìyè 密切mìqiè
(五)声调辨正
普通话语音和汉语方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不同。学习普通话必须突破声调关。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准调值
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是声调辨正的第一步。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务虚”。即在教师指导下,先训练“定位”调值“55、33、11”,做到有效地控制声带,把握音高,准确到位。再练习“13-35”、“31-21”、“21-212”这些根据定位调值推演出来的调值。
(2)记熟普通话四声代表字的普通话声调。要反复练读下列字:
山shān 明mínɡ 水shuǐ 秀xiù
桌zhuō 识shí 笔bǐ 客kè
这8个字中,前四个字“山明水秀”的古调类和普通话调类一致,可作普通话四声的代表字。而“桌识笔客”则是派入普通话“阴、阳、上、去”的古入声字。读准、记熟这8个字,听读普通话就有了客观标准,对我们“依类辨值”也会有一定帮助。
(3)“比照”。比照就是借助自己方言中的某些声调,来练准普通话调值。比如,郑州方言的阴平读“13”,与普通话的阴平“55”相去甚远,而郑州话的上声是“55”,这样,郑州人练习普通话阴平的“55”值,只要仿照郑州方言的上声调值“55”就行了。当然,这种“比照”还应当注意音长和声韵调组合动程的问题。
2.辨明调类,依类辨值
读准了普通话四个声调调值,还会遇到“哪些字该归什么调类”的问题。比如,“山明”在古调类中为“平”声,在普通话中“山”归阴平调,“明”归阳平调,古今调类一致;而绝大部分汉语方言中,“山、明”的归类与普通话一致,这样,依照声调对应规律,只要大胆地把方言的“山、明”改读成普通话的“55、35”调值就行了。(参看前文《古今声调对照表》)在大部分汉语方言中,上声字也可以根据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依类辨值,将方言声调改读作普通话声调,但应注意部分全浊上声字归入去声的问题。广州等地,去声分作“阴去、阳去”,但“阴去、阳去”在普通话中都读去声,仍可直接“依调辨值”。
根据声调对应规律辨正声调,在各方言区都适用,但是,能解决的主要是“古今”基本一致的“阴、阳、上、去”四个调类的字,而且就是这些字,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为语言的学习还是要抓“听读讲练”,在语言实践中去学习声调。
3.入声字的改读
古代汉语中归入入声调类的字,今天还称作“入声字”,如“桌、识、笔、客、黑、白、雪、月”。入声字在粤语、闽语、赣语等方言中一般还有“[p]、[t]、[k]、[]”这样的入声韵尾成为促入声。在江淮官话、湘语等方言中则失去入声韵尾,成为舒入声,但仍作为一个入声调类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兰银官话等官话方言区内,入声则派入了方言的“阴平、阳平”等调类,不再成为“入声调类”了。这样一来,由于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和在汉语方言中的“分派”差异很大,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都有个辨明入声字、改派入声字、读准入声字普通话声调的问题。
入声字的改派、改读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声母是m、n、l、r或零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中一般读去声”等,但常用的入声字就有七百个左右,“依类辨值”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而且,入声字由古到今,在演变过程中,不仅有调类的分派问题,其声母、韵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入声字的改读,要根本解决问题,靠“依类辨值”是不行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1)直接读、记《入声字普通话读音表》。(2)要记住一批最常用的入声字,读准其普通话读音,再逐步扩大认读范围。(3)坚持讲用普通话,在“读、听、记、讲”四个方面下功夫。如果努力做到这几点,是能够突破入声字关的。
4.学好普通话腔调
学习普通话,读准普通话的声调调值很重要,但在语流中,单字的声调只是个“音符”,就像音乐中的”都、来、米、发”。学习普通话语音,必须充分认识掌握普通话腔调的重要性。有的人普通话四声单调读得好像还比较准,但连读时却与普通话有明显距离,这主要是“腔调”的问题,当然也有语调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腔调是以普通话四个声调连读形式为核心,包括变调、轻声等在内的整体性语言特征,是普通话声调系统基本因素的有机组合。
普通话的单个字调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当一个人说一句话,或读出某一语言片段时,声调的连读形式出现,则反映出了普通话语音的本质特征(方言亦然)。比如,一个讲普通话的人和几个讲方言的人(北京、沈阳、天津、郑州、长沙)在一起交谈,让一位有一定语音知识的人来判断这几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谁讲的是沈阳话、天津话、长沙话,是无须考察声母、韵母、词汇、语法的,仅凭腔调,则可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普通话与北京话的根本差异同样表现在腔调的差异上。
在普通话测试中,一个人读单字,方言腔调不易显露,但在朗读和谈话时,方言腔调则比较明显。原因是,词语连读时音节或音素相互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上声调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腔调变化之一),读单字调时不明显的问题,在连读中则会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就是腔调不到位。实际上,普通话声调的连读形式中,总伴随有声调相互影响引起的变化——这正是普通话腔调的具体体现。这里以普通话三字连读的声调变化为例,说明字调在形成腔调过程中的这种变化。例如:
①交流会 宣传部 同情心 吹牛皮 邀朋友 西红柿
②温度计 开夜车 千字文 生命力 消费品 开大会
上面两组例词,①组的三字词语中,开头的音节为阴平或平,第二音节是阳平,这个音节的调值在连读时会变得接近阴平,即“35—55”。②组的三字词语的第二音节为去声调,在连读中,其调值则由51变作53。
实践证明,声调连读、形成腔调的过程中调值会有许多的变化,不少变化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罢了;但是,读准单字调不等于掌握了普通话的腔调,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普通话测试中,有的人读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时,声调还差不多,但朗读短文时,腔调就变了样,谈话时问题更明显,这正是学习普通话不能满足于读准单字声调,更要努力把握声调连读形式——普通话腔调的最好说明。学习普通话腔调,首先要能真正读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那种认为学声调就是随意读一下“山明水秀、大好河山”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一些人朗读、谈话中腔调不准的问题,就隐含在单字声调之中,只是读单字调时,问题暴露得不充分罢了。
其次,要注意音节连读时声调发音的规范程度,因为连读时,形成腔调的过程中,单个声调会有一定的变化,连读中的声调,和单个字音的声调不尽相同。
第三,学习普通话腔调,要努力培养普通话语感,仔细揣摸普通话腔调,多听、多读、多练。普通话腔调水平上去了,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 语音组合和语流音变
语音组合
(一)音节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是由不同的语音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普通话音节结构表
结构成分
音节
例字
声母
韵母
声调
韵头
(介音)
韵腹
(主要元音)
韵尾
元音
辅音
雨
yǔ
ü
上声
娃
wá
u
ɑ
阳平
爱
ɑi
ɑ
i
去声
又
yòu
i
o
u
去声
输
shū
sh
u
阴平
雪
xuě
x
ü
ê
上声
拼
pīn
p
i
n
阴平
粮
liánɡ
l
i
ɑ
nɡ
阳平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1.声、韵、调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方法,将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大部分,音节前面的部分是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贯穿音节始终的音高现象。声母、韵母、声调是沿用传统音韵学分析音节结构的概念。
从音节结构表可以看出,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其声母称为零声母。
韵母内部又分韵头、韵腹、韵尾。韵腹是音节的主要元音,是音节中发音最响亮、听感上最显著的部分。每个音节都有韵腹。作韵腹的有、o、e、ê、i、u、ü、-i[]、-i[]、er十个。韵头是韵腹前面的音,为了教学的方便,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音;韵头有i、u、ü三个。作韵尾的有-i、-u、-n、-nɡ四个。
从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的组合来分析,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8种类型:
(1)有主要元音,即韵腹,没有声母、韵头、韵尾,如“雨”;
(2)有韵头、韵腹,没有声母、韵尾,如“娃”;
(3)有韵腹、韵尾,没有声母、韵头,如“爱”;
(4)有韵头、韵腹、韵尾,没有声母,如“又”;
(5)有声母、韵腹,没有韵头、韵尾,如“输”;
(6)有声母、韵头、韵腹,没有韵尾,如“雪”;
(7)有声母、韵腹、韵尾,没有韵头,如“拼”;
(8)有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如“粮”。
由此可见,音节除韵腹不能缺少之外,声母、韵头、韵尾中的某个成分有可能缺少。声调是每个音节都具备的。声调符号标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
根据音节结构表和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韵母和声调,不是都有声母。也就是说,韵母带上声调可以自成音节(-i、ong除外)。
(2)音节都有韵腹(10个单韵母、o、e、ê、i、u、ü、-i[]、-i[]、er都可以作韵腹),不是都有韵头和韵尾。
(3)音节中的韵头由i、u、ü充当,韵尾由i、u、n、nɡ充当。
(4)有的音节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四个部分组合而成,有的音节只由韵腹一个部分构成。
2.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从音素角度分析音节,音节结构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音节至少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如“雨”;最多由4个音素组合而成,如“粮”。
(2)音节的声母都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组合而成,或由元音与辅音组合而成,如“输、雪、拼”。
(3)音节中的元音最多有三个,而且可以连续排列,分别作韵母的韵头、韵腹、韵尾,如“又、怀”。
(4)音节开头可以没有辅音,由元音自成音节,如“娃”。音节中的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如“观”。没有辅音连续排列的现象。
(5)音节中韵母的韵头由元音i、u、ü充当;韵腹由10个元音充当;韵尾由元音i、u和辅音n、nɡ充当。
3、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
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元音、辅音,它们都是由汉语拼音字母这一书写符号来表示的。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结构,就是看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元音、辅音是由哪些书写符号、多少书写符号来表示的。
汉语拼音字母是表示声母、韵母的书写符号,它包括字母的名称、形体、顺序。从字母角度分析音节的结构主要运用字母的名称,以便字母同声母、韵母相区别。比如,音节zhunɡ是由声母zh和韵母unɡ组合而成的,那么,zh和unɡ分别是由哪些字母表示的呢?声母zh是由字母z(zê)、h(h)表示的,韵母ung是由字母u(u)、()、n(nê)、ɡ(ɡê)表示的,也可以说是由6个字母表示的。又如,音节nn由三个音素组合而成,辅音音素n由字母n(nê)表示,元音音素由字母()表示,辅音韵尾n由字母n(nê)表示。
(二)声韵调配合规律
普通话语音的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是构成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零部件。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构成,需要声母、韵母、声调的匹配和拼合。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声韵配合规律,对于学好普通话,克服方音的干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的拼写,具有重要作用。
声韵配合关系是指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连接关系。声母与韵母的连接最直接的是声母与韵母开头的音的关系,因此,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普通话语音借用传统的“四呼”将韵母分行排列。
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列表如下:
普通话语音声韵配合关系表
配合 韵母四呼
关系
声母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双唇音b p m
+
+
+(限于u)
-
唇齿音f
+
-
+(限于u)
-
舌尖中音
d t
+
+
+
-
n l
+
+
+
+
舌根音g k h
+
-
+
-
舌面音j q x
-
+
-
+
舌尖后音zh ch sh r
+
-
+
-
舌尖前音z c s
+
-
+
-
零声母Ø
+
+
+
+
表中的“+”表示有声韵配合关系,“-”表示没有声韵配合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的主要规律:
1.同开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多,只有舌面音j、q、x不能配合。
2.同撮口呼韵母配合的声母最少,只有舌面音j、q、x和舌尖中音的n、l能配合。
3.同四呼韵母都配合的只有舌面中音n、l。
4.舌根音ɡ、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这三组声母只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不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
5.舌面音j、p、x只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配合,不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
6.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同合口呼韵母配合仅限于单韵母u。
表中所示的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没有配合关系,是指该组声母不与该呼的任何一个韵母相拼合。某组声母与某呼韵母有配合关系,并不是指该组声母与该呼所有的韵母相配合,只是与部分韵母相配合。比如,n、l同撮口呼韵母配合,实际只与ü、üe配合,但并不与üɑn、ün配合。又如,d、t与齐齿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d、t并不同齐齿呼韵母in拼合,却同ing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判定“丁、盯、钉、顶、定、听、停、挺”是后鼻音,方言区的人可以依照这个规律记准普通话字音。还比如舌尖前音z、c、s同合口呼韵母有配合关系,但却不同u、ui、unɡ相配合,利用这个规律,就能断定“抓、刷、拽、踹、甩、庄、窗、双”这些字的声母不是平舌音而是翘舌音。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可以通过《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详细了解并掌握。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声韵配合规律,可以拼出400多个基本音节,配以4个声调,共有1200多个音节。
(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音节的拼读
(1)拼读的要领
拼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声母要念本音。绝大多数音节都有辅音声母,辅音的发音不响亮。《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规定声母的后头带着一个元音。如d念成de(得),称作“呼读音”。拼音的时候,要把声母后的元音去掉,只用它的本音即实际音值跟韵母相拼。第二,声母和韵母之间不要间断。拼音就是把声母和韵母连续快读成音节,例如,“趴”的拼音,就是把p和ɑ连续快读成pɑ,p和ɑ之间不能停顿。第三,复韵母和鼻韵母要念得准确熟练。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的,鼻韵母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与一个辅音音素组合构成的。这些音素结合紧密,拼读时,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同声母拼合,念准确,以免出现拼音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读得不自然、不和谐,或者丢失韵头或韵尾的情况。
(2)拼音的方法
拼音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两拼法。两拼法就是用21个声母和韵母表中的35个韵母直接拼成音节。不管韵母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与声母相拼。例如:
沙sh—ā→shā 货h—uò→huò
团t—uán→tuán 炯j—iǒng→jiǒng
第二,三拼法。三拼法就是拼音时把有韵头的复韵母、鼻韵母的i、u、ü分离开来,按照“声母-韵头-主要韵母”的顺序快速连读。例如:
娘n—i—áng→niáng 快k—u—ài→kuài
卷j—ü—ǎn→juǎn
三拼法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不必单独去学习i、u、ü韵头的韵母,节省学习时间,减轻记忆iɑ、iɑo、uɑ、uo、uɑi、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的负担。先期学会了ɑ、o、i、u、ü、ɑi、ɑo、ɑn、ɑnɡ、onɡ、enɡ,有韵头的韵母的拼音就可以通过三拼法来解决。
第三,声介合母法。声介合母法是先把声母和介音(韵头)i、u、ü拼合为整体,称为基础音节,再与后随的主要韵母相拼成音节。例如:
装zhu—ānɡ→zhuānɡ 表bi—ǎo→biǎo
全qu—án→quán
声介合母共有30个: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du tu nu lu ɡu ku hu zhu chu shu ru zu cu su
nü lü ju qu xu yu
声介合母法适用于有介音的韵母的拼合,但不是所有i、u、ü起头的韵母都能采用声介合母法。其中ie、iu、in、inɡ、ui、un、üe、ün八个韵母,只能使用两拼法。
在中小学,为了省教一些拼写规则,采用三拼法和声介合母法,还要求学生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它们是: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ɡ yun er
2.音节的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有以下一些规定:
(1)y、w的使用
①《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齐齿呼韵母,i、in、i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i、yin、yinɡ;i、ie、io、iou、in、inɡ、io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y、ye、yo、you、yn、ynɡ、yonɡ。
②《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合口呼的韵母,u在自成音节时,要写成wu;u、uo、ui、uei、un、uen、unɡ、uenɡ在自成音节时,要分别写成w、wo、wi、wei、wn、wen、wnɡ、wenɡ。
③《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撮口呼的韵母,ü、üe、ün、ün在自成音节时,前面加y,并省去ü上两点,写成yu、yue、yun、yun。
上述三呼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在原韵母前加y、w或改y、w,主要是让y、w起分隔音节界限的作用。如果不分别加改y、w,在拼读汉语拼音词语时就可能产生一些误会。例如:
línyǔ(淋雨),若不加y,可能误为línǚ(离女);
shēnɡwù(生物),若不加w,可能误为shēnɡù(深故);
xiānyàn(鲜艳),若不改i为y,可能误为xiāniàn(瞎念)。
(2)隔音符号(’)的使用
①零声母音节中以、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
yán’ān(延安) jiānɡ’ōu(江鸥) dìnɡ’é(定额)
②有些、o、e开头的音节,即使不与前一音节的界限混淆,但为了使音节一目了然,也需加用隔音符号。例如:
kě’ài(可爱) mù’ǒu(木偶) shù’é(数额)
(3)ü上两点的省略
①ü行的韵母同声母j、q、x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省略,分别写成:
jū(鞠) qú(渠) xù(蓄)
jué(绝) què(雀) xuě(雪)
juān(捐) quàn(券) xuǎn(选)
jūn(均) qún(群) xùn(迅)
②ü行的韵母ü、üe同声母n、l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不能省略。因为n、l也同u相拼。例如:
nǚ(女)—nǔ(努) lǚ(旅)—lǔ(鲁)
(4)iou、uei、uen的省写
iou、uei、uen与声母相拼时,它们分别省写为iu、ui、un。例如:
m—ioù→miù(谬) t—ueǐ→tuǐ(腿) s—ūen→sūn(孙)
(5)标调的方法
①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例如:
wù(务) è(恶) móu(谋) chǎn(铲)
lí(梨) qù(去) piāo(漂) ɡuānɡ(光)
②声调符号标在i上时,i上的点儿省写。例如:
yī(一) pǐn(品) dìnɡ(定) xínɡ(行)
③iou、uei省写成iu、ui之后,声调符号标在后一个元音上。例如:
xiù(绣) cuī(催) qiú(球) shuǐ(水)
④轻声不标调号。例如:
zhuōzi(桌子) wǒmen(我们) dòufu(豆腐)
(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汉语是以词为单位的,汉语拼音当然应该以词为单位来拼写现代汉语。《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全国掀起了学习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的热潮。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组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开始草拟正词法规则。1984年10月,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1988年7月1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施行。
“正词法”又叫“正字法”或“拼写法”,指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正词法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现代汉语的规范。它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移行规则等。
①分词连写 以词为书写单位,这是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的基本规则。词与词之间分写,词本身连写。例如:
fēnɡjǐng hěn měi (风景很美)
niánqīnɡ de pénɡyou(年轻的朋友)
diànshìjī(电视机) qiūhǎitánɡ(秋海棠)
wúfènɡ ɡānɡɡuǎn(无缝钢管)
hónɡshízìhuì(红十字会)
niánnián(年年) shuōshuo(说说)
yánjiū yánjiū(研究研究)
xuěbái xuěbái(雪白雪白)
②成语拼写法 四言成语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例如:
fēnɡpínɡ-lànɡjìnɡ(风平浪静)
àizènɡ-fēnmínɡ(爱憎分明)
shuǐdào-qúchénɡ(水到渠成)
diānsān-dǎosì(颠三倒四)
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例如:
bùyìlèhū(不亦乐乎)
zǒnɡ’éryánzhī(总而言之)
hēibuliūqiū(黑不溜秋)
③人名、地名拼写法 汉语姓名的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Lánɡ Pínɡ(郎平) Fú Mínɡxiá(伏明霞)
Shànɡɡuān Yínzhū(上官银珠)
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分写。分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Sōnɡhuā Jiānɡ(松花江) Tài Hú(太湖)
Chánɡ’ān Jiē(长安街) Táiwān Hǎixiá(台湾海峡)
Wútónɡ Xiànɡ(梧桐巷) Zhānɡzhīdònɡ Lù(张之洞路)
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专名和通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Wǔhàn Shì Qiáokǒu Qū(武汉市硚口区)
Húběi Shěnɡ Tiānmén Shì Duōbǎo Zhèn(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例如:
Sānmén Xiá(三门峡) Wǔzhǐ Shān(五指山)
Jiǔlónɡ jiānɡ(九龙江)
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代码和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如:
Yíchānɡ 403 Chǎnɡ(宜昌403厂)
501 Kuàngqū(501矿区)
Hánɡtiān 3 Yuàn(航天3院)
④大写字母的用法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这里所说的句子,是指散文里以句号为单位的一句话,也指诗歌中的每一行。例如:
Hé tā de wéirén yīyànɡ,tā zuò xuéwen yě shì yīsī-bùɡǒu de.
和他的为人一样,他做学问也是一丝不苟的。
Kūshù zài lěnɡfēnɡ li yáo, 枯树在冷风里摇,
Yěhuǒ zài mùsè zhōnɡ shāo. 野火在暮色中烧。
A! 啊!
Xītiān hái yǒu xiē cánxiá, 西天还有些残霞,
Jiào wǒ rúhé bù xiǎnɡ t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汉语人名、地名拼写大写字母的使用,详见上述人名、地名拼写法。
国家、团体、组织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专有名词由几个词组成的,各个词分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
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 中华人民共和国
Húbě Shênɡ Fùnǚ Liánhéhuì 湖北省妇女联合会
Shàonián Xiānfēnɡduì 少年先锋队
Tiānjīn Shèhuì Kēxuéyuàn 天津社会科学院
报刊名称、商标和商店名称、书名和文章题目、宣传专栏标题,可以全部用大写字母,不标声调。例如:
GUANGMING RIBAO 光明日报
YUWEN JIANSHE 语文建设(杂志)
XINHUA SHUDIAN 新华书店
⑤短横的使用 短横“-”作为连接号,表示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
lù-hǎi-kōnɡjūn 陆海空军(并列关系)
zhènɡ-xié 政协(缩略语)
shíwǔ-liù tiān 十五六天(概数)
rén-jī duìhuà 人机对话(便于阅读理解)
短横还可以用于拼写的移行。拼音句子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在书写或排印时,因行末的位置不够,一个词语没能连在一起,移行时可将短横放在上行末,表示该词语上下行音节的连接。如果要移行的音节处原本就有一个短横,就在下一行开头再加一个短横。
⑥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用汉语拼音书写完整的句子时使用的标点符号,与汉字书写时使用标点符号基本相同,只有句号使用上的区别。汉语拼音书写时的句号用实心圆点“.”,以免使用“。”同汉语拼音字母“o”发生混淆。
语流音变
在言语活动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平升曲降,大量语词的轻重格式搭配,组词造句的较大灵活性,以及人们对语言的约定俗成,使语音中的一些因素自然要发生变化。
掌握了语流音变,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不觉生硬、别扭。比如,方言区的人常把对人尊称的“先生”说成xiānshēng,把“知识”说成zhīshí,就不合普通话的习惯。又如,普通话中的儿化韵能表示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小孩儿xiǎoháir”,就有这种意味。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
(一)变调
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1.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语流中的不少音节失去其原有的声调,念成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声调就是轻声。轻声主要由音长决定,又短又轻是轻声的本质特征。例如:
他的 巴掌 熟悉 麻烦 动静 太阳 老实 喜欢
轻声音节的音值往往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的弱化。例如:
哥哥ɡēɡe[k k] 棉花miánhu [minhu]
这两个轻声音节的元音舌位趋于中央。有时轻声音节会导致某些音素脱落,如“豆腐”、“丈夫”、“工夫”中的fu,韵母u几乎在口语中消失,只留下清辅音f。
(2)轻声的作用
①一部分双音节轻声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东西dōnɡxī(指东和西两个方向):这条路是东西向的。
dōnɡxi(物件):这是什么东西?
眉目méimù(眉毛和眼睛):眉目清秀。
méimu(事情的头绪):住房扩建的事还没有眉目。
是非shìfēi(正确和错误):我们要明辨是非。
shìfei(口舌、纠纷):这个小孩儿尽惹是非。
②有的双音节轻声词能区别词性和词义。例如:
自然zìrán(名词):他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
zìrn(形容词):在陌生人面前他显得很不自然。
花费huāfèi(动词):不要把时间花费在闲聊上。
huāfei(名词):买书的花费真不小。
③有的双音节轻声词改变了语素组合后的性质,语言单位的大小有别。例如:
干事ɡàn shì(短语):他干事利索。
干事ɡànshi(名词):老孙当了六年的文教干事。
拉手lā shǒu(短语):小朋友拉手告别。
拉手lāshou(名词):衣柜上的拉手很漂亮。
④还有的轻声词和非轻声词,词形有异。例如:
眼镜yǎnjìnɡ(名词):这是一副老花眼镜。
眼睛yǎnjinɡ(名词):他的眼睛很好。
字句zìjù(名词):字句通顺。
字据zìju(名词):一张借钱的字据。
电子diànzǐ(名词):正负电子对撞机。
垫子diànzi(名词):上体育课需要十床垫子。
(3)轻声的规律
轻声比较灵活,有一些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从词形上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吧、呢、啊、啦、嘛”一般读轻声。例如:
我的 高兴地说 洗得干净 听着 熟了 看过
去吗 走吧 他呢 你真行啊 得啦 别客气嘛
②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巴、们、么”一般读轻声。例如:
扇子 木头 嘴巴 咱们 人们 什么 那么
③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边”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桌上 地下 屋里 那边
④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去、来、开、起来、出去、过来”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拿去 回来 过来 让开 站起来 跑出去 搬过来
⑤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及重叠动词中的“一”和“不”一般读轻声。例如:
说说 看看 读读 谈一谈 想一想
来不来 肯不肯 收拾不收拾
⑥某些量词“个、些”等一般读轻声。例如:
这个 那些 买个脸盆 披件衣服
⑦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一般读轻声。例如:
他借我钢笔 请你来 叫他吃饭
⑧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例如:
放在里边 拿到车上
⑨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一般读轻声。例如:
站住 打开 关上
⑩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一般读轻声。例如:
糊里糊涂 叮零当啷 黑不溜秋
⑾音节重叠的亲属称谓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例如:
(4)规律性不强的轻声词和“必读轻声词”
普通话中不少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这些轻声词规律性不强。例如:
女婿 媳妇 豆腐 头发 玻璃 结实
明白 应酬 眼睛 窗户 苍蝇 认识
北京话里有3000多个双音节词习惯上念轻声,大部分双音节轻声词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经过语言学者的统计研究,筛选出常用必读轻声词200条。
必读轻声词200条
巴结 巴掌 包袱 本事 荸荠 编辑 扁担 别扭 玻璃 薄荷 簸箕 不是 裁缝 苍蝇 柴火 称呼 出息 畜生 炊帚 刺激 聪明 凑合 耷拉 大方 大爷 大意 大夫 耽搁 得罪 灯笼 嘀咕 地道 地方 地下 东西 动弹 豆腐 对头 多少 哆嗦 耳朵 翻腾 分析 风筝 高粱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规矩 闺女 过去 哈欠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狸 葫芦 胡同 糊涂 滑溜 馄饨 活泼 伙计 机灵 家伙 见识 糨糊 交情 街坊 结实 戒指 精神 开通 口袋 窟窿 困难 喇叭 烂糊 老婆 老实 老爷 冷战 篱笆 里脊 利害 痢疾 粮食 趔趄 铃铛 溜达 琉璃 罗嗦 萝卜 骆驼 麻烦 马虎 买卖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模糊 脑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亲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认识 软和 丧气 扫帚 商量 烧饼 少爷 牲口 生意 石榴 实在 使唤 事情 收成 收拾 舒服 算盘 踏实 抬举 太阳 体面 笤帚 头发 妥当 外甥 晚上 温和 窝囊 希罕 吓唬 下水 先生 相声 消息 笑话 心思 新鲜 行李 兄弟 休息 秀才 学生 牙碜 衙门 烟筒 砚台 秧歌 养活 吆喝 钥匙 衣服 衣裳 意识 意思 应酬 冤枉 鸳鸯 月饼 云彩 在乎 早上 造化 张罗 丈夫 帐篷 招呼 折腾 芝麻 知识 指甲 妯娌 嘱咐 主意 状元 琢磨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只在单念、词句末尾念全上调值214度。大多数情况下念变调。
(1)在非上声即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念半上调,即只降不升,调值是211。例如:
上声+阴平:北京 首都 老师 港湾 紧张 火车
上声+阳平:海洋 满足 火柴 准则 可能 果园
上声+去声:保证 反映 酒店 美丽 使用 讨论
上声+轻声:我们 椅子 老婆 耳朵 姐姐 姥姥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例如:
指导 理解 本领 水果 女子 老板 所以
(3)三个上声音节相连,一般是前两个上声变阳平。例如:
展览馆 洗脸水 手写体 选举法 管理组
也可以按照语音间歇来变。如果间歇在第一个音节,第一个音节念半上,第二个音节念阳平,第三个音节不变。例如:
纸老虎 柳组长 厂党委 好领导 很理想
3.“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单念、在词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数时,念本调阴平,如“一切、国家的统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级的成绩全校第一”。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变调:
①“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例如:
在阴平前:一天 一般 一生 一家 一斑
一瞥 一心 一些 一张 一经
在阳平前:一年 一条 一直 一群 一时
一鸣 一齐 一团 一同 一行
在上声前:一亩 一起 一手 一宿 一准
一早 一举 一板 一眼 一股
②“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
一定 一切 一致 一律 一共 一向 一并
③“一”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例如:
瞧一瞧 走一走 跑一跑 跳一跳 试一试
(2)“不”的变调
“不”在单念、在句末念本调去声,如“不、我偏不”;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去声,如“不安、不能、不久”。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变调:
①“不”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
不用 不幸 不会 不论 不怕 不愧 不坏
②夹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补结构之间,念轻声。例如:
要不要 做不做 行不行 好不好 大不大
说不清 学不会 读不准 跑不动 跳不远
(二)儿化
er除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一个音节结合,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成为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儿化”。因儿化发生音变的韵母叫“儿化韵”。
1.儿化的发音
儿化的发音,要把握一条基本规则: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不便于卷舌的加er,或去掉复韵母、鼻韵母末尾的音素,尾音脱落后再加-r或er。这一规律,大致表现在四种情况中:
(1)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发音开口度大,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o、e、ê、u),卷舌时舌尖不受阻碍。例如:
鲜花儿xiānhuār 大伙儿dàhuǒr
唱歌儿chànɡɡēr 白兔儿báitùr
(2)不便于卷舌的就加er。“不便于卷舌”是指原韵母发音的舌位与卷舌发生冲突,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或鼻韵尾(n、nɡ),卷舌时舌尖受到阻碍,有的抵住了上齿龈,有的抵住了硬颚前端。具体说来就是:
①加er或丢掉主要元音(-i前,-i后)之后再加er。例如:
小鸡儿 xiǎo jīer 金鱼儿jīnyúer
词儿 c(í)er 事儿sh(ì)er
②带韵尾的韵母不便于卷舌的,韵尾脱落后加–r。例如:
椅背儿 yǐbè(i)r 墨水儿mòshǔ(i)r
一点儿yìdiǎ(n)r 树根儿shùɡē(n)r
③有后鼻韵尾-nɡ的韵母,除-nɡ脱落,按上述规则变化外,主要元音还要读成鼻化音(用“~”表示)。例如:
电影儿dinyǐ(nɡ)er 小庄儿xiǎozhu(nɡ)r
2.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如:
头(脑袋)≠头儿(首领,领导)
盖(动词)≠盖儿(名词)
(2)儿化词含有“小”、“少”、“轻微”的意思。例如:
小孩儿(儿童) 一丁点儿(指量极少)
小事儿(不是重要的事)
(3)儿化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
红红的小脸蛋儿(喜爱的感情)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亲切的语气)
一股难闻的臭味儿(厌恶)
他是个小偷儿(鄙视)
您可慢慢儿走(关心)
3.掌握必读儿化词
儿化词使说话更加和谐、生动,富有表现力,对那些起区别意义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儿化词,应尽快掌握。下面是“必读儿化词”。
必读儿化词表(1)
瓣儿 老伴儿 板擦儿 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点儿 一点儿 兜儿 份儿饭 干儿 包干儿 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猴儿 核儿 会儿 一会儿 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劲儿 烟卷儿 角儿 壳儿 块儿 一块儿 时髦儿 门儿 纳闷儿 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牌儿 照片儿 球儿 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玩儿 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 眼儿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子儿 庄儿
必读儿化词表(2)
(本表儿化词是表(1)单音词的主要衍生词)
花瓣儿 蒜瓣儿 豆瓣儿酱 橘子瓣儿 一瓣儿蒜 老伴儿 板擦儿 碗碴儿 玻璃碴儿 冰碴儿 没错儿 脸蛋儿 差点儿 快点儿 晚点儿 有点儿 雨点儿 半点儿 一点儿 裤兜儿 衣兜儿 网兜儿 份儿饭 鱼干儿 豆腐干儿 葡萄干儿 包干儿 壶盖儿 瓶盖儿 宝盖儿 指甲盖儿 笔杆儿 光杆儿 羊羔儿 饱嗝儿 打嗝儿 矮个儿 大个儿 高个儿 挨个儿 易拉罐儿 打滚儿 冰棍儿 光棍儿 男孩儿 女孩儿 小孩儿 外号儿 大猴儿 孙猴儿 猴儿王 耍猴儿 梨核儿 杏核儿 煤核儿 等会儿 坐会儿 多会儿 这会儿 一会儿 干活儿 零活儿 重活儿 力气活儿 庄稼活儿 大伙儿 皮筋儿 闯劲儿 干劲儿 使劲儿 有劲儿 起劲儿 心劲儿 天真劲儿 一个劲儿 烟卷儿 丑角儿 名角儿 配角儿 捧角儿 主角儿 蚌壳儿 贝壳儿 蛋壳儿 乌龟壳儿 子弹壳儿 硬壳儿 外壳儿 脑壳儿 土块儿 石块儿 冰块儿 碎块儿 成块儿 块儿煤 一块儿 时髦儿 柜门儿 炉门儿 月亮儿 走后门儿 纳闷儿 胡椒面儿 栗子面儿 药面儿 哪儿 那儿 娘儿俩 老牌儿 名牌儿 冒牌儿 杂牌儿 黄牌儿 照片儿 煤球儿 糖球儿 玻璃球儿 卫生球儿 火圈儿 里圈儿 外圈儿 线圈儿 圆圈儿 转圈儿 眼圈儿 面包圈儿 雪人儿 桑葚儿 口哨儿 模特儿 大婶儿 聊天儿 头头儿 奔头儿 劲头儿 老头儿 好玩儿 闹着玩儿 玩儿命 臭味儿 风味儿 京味儿 鲜味儿 香味儿 走味儿 被窝儿 心窝儿 馅儿饼 肉馅儿 什锦馅儿 漏馅儿 扣眼儿 窟窿眼儿 红眼儿病 心眼儿 字眼儿 好样儿的 爷儿俩 玩意儿 这儿 瓜子儿 花子儿 结子儿 石头子儿 枪子儿 张庄儿 赵庄儿
(三)“啊”的音变
“啊”作为语气词单念,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有多种不同调值的念法。在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往往与前一音节连读时产生连读音变。“啊”的连读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元音后的音变
(1)在、o、e、ê、i、ü后念i,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呀”。例如:
你说的是他啊/呀!
你得仔细琢磨琢磨啊/呀!
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呀!
明天是教师节啊/呀!
我的笔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奇怪啊/呀!
好大的雨啊/呀!
(2)在u(o、io中的o实际发音是较松的u)后念u,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哇”。例如:
听人说大厅里在展销新书啊/哇!
你看这葡萄长得多好啊/哇!
我都十八岁了,还小啊/哇!
(3)在-i(后)(zhi、chi、shi、ri)和er后念r,在-i(前)(zi、ci、si)的后面念[z]。例如:
唐诗啊,宋词啊,他能背两百多首。
这么精密的仪器可不能闹着玩儿啊!
2.在两个辅音韵尾后的音变
(1)在-n后念n,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哪”。例如:
今年真是风调雨顺啊/哪!
小心触电啊/哪。
(2)在-nɡ后念nɡ例如:
这么快就做完了,你可真行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