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20XX学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1学年,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
小学一年级20XX学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1学年,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我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且多听取意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务求精益求精。我是因为喜欢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所以我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1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
本学年任教一(2)班数学和班主任工作,我根据学校、科组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
一、自觉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对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到泰安小学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二、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1些纪律,做错一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当中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1章时,我设计了1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课本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教学统计时,设计1些调查活动,如调查班里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男女同学的人数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调查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4、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我安排了6人一小组,讨论怎样计算19+18=。分组讨论时,学生都很积极地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同组同学。到汇报结果时,竟发现有两组学生找到了6种算法,比书本介绍的还多出了两种。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5、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
6、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矗《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片段(一)中,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想加做减”一种方法。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交流存在着障碍。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两个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出教师过分地注重结果。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意,并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3-9。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感悟到这道算式和过去做过的十几减几的算式不同:不是13-3或13-10,而是13-9。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你能算出13-9的得数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计算方法,并互相讨论交流。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注意因材施教,千万不能“一刀切”。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学起来感到轻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给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
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我通过介绍可爱的小熊猫给全班学生认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图,随后让全班学生来观察这些小熊猫排列的顺序规律,很自然地,学生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小熊猫都排列得很整齐。我就跟着追问:“你为什么就说它们排列得很整齐呢?”大家都想发表意见,我就挑了一个坐得最端正的学生,让他说:“因为它们每排的数量一样多,每列的数量也一样多。”在此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对于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就应该是横着看,一排一排地数,看看它每排有几个,有几排;或者是竖着看,一列一列地数,看看它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学生领悟到我的意思后,我就主抓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我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言语能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促使他们在脑海里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结果,通过这三个教学形式(数一数,看一看,说一说)训练,收到的"效果应该是可喜的。
(一)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逐步提升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学生通过“看一看”的活动,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应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的,这样可以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三)学生通过“说一说” 活动,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的数学问题,这个和是相等的。
的确,对于这种有规律排列的事物的计算,学生掌握得不错,但接下来的习题4,我就处理得不够好,以致学生出现可以避免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一)学生不明确每盘的数量都是一样多。(二)学生不能马上从有规律排列的事物转换到此类习题(每盘有3个苹果,有5盘,共有多少个苹果?)上来。学生不理解这两类习题的相关性。针对这两点,经过反思后,我想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观察这5盘苹果的数量特征,从而突出这类也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相关性。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产生思想疑问,思维脱节等问题。 为您服务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4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这5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只有在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我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5
从教学过程看,首先注意通过直观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整十数的意义,认识数的组成,具体认识几个十是几十,以求形成整十数的概念。其中认识“一百”做得比较具体,让学生看到“(9个十)再添1个十”是10个十,捆成一大捆是“一百”,清晰地感受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其次注意借助直观体会写数的方法,用计数器拨珠了解几十怎样写出来。这些都是好的做法。
就本课而言,我觉得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多了。课堂需要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但简单问答式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促进思维的作用,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因为它不需要学生主动寻求、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就没有机会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成份去认识所学数学知识的属性、本质,去感受知识是怎样生成和发展的。有效的互动是需要提供思维空间的,要特别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思维性。要从层次目标出发、围绕知识本质设计问题,使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究、讨论和交流来理解所学内容。这既用于学生学习新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除此以外,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数数,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在认识三十、六十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十个十个地数十、二十、三十……,分别认识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学生数数时,不能仅拿出五十、七十,“举起来看一看”,应该要求数出五十、七十放在桌面上,每次都让学生数一数十、二十、三十……,并追问为什么是五十、七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几个十是几十”。
2、认识数位的活动再适当加强一些。应该说通过数数生成“百位”的方式是好的。但可以加强一些。在十位上数满10颗(即数到一百)时,不要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揭示数位,可以让学生思考:十位上满10颗是一百,要怎么拨?前一位就是什么数位?再根据学生的思考拨珠、揭示“百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右边起第三位为什么是百位,还可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体会由于数数的需要产生了新的数位。
3、写数、读数应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对于整十数,学生已经有了写、读10、20的经验,不必用问答式的方式由老师自己板书写数。究竟怎样做呢?我认为:一是可以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四十、八十、一百,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来,再交流怎样写的,获得整十数的写法。二是写数后应该让学生读数,认数不读数是不行的。可以在写数后,要求学生把写出的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三是适当归纳整十数的写法和读法,使学生明确: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单位直接写0;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0不读。这是以后千以内数、万以内数和多位数读写的直接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6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经验。他们能分辨钟面上的长针和短针,但不知道这两根针叫分针和时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不习惯说成几时。这些既是教学资源,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学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并规范地说时间。教学方法是在交流中矫正,在练习中强化。即在学生发言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说,通过反复提醒,改变原来的习惯。第二个教学任务是体会整时时刻,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规律,知道钟面上有1时、2时12时共十二个整时。教学方法是利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举一反三,在说钟面上整时时刻的练习中获得经验。
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时的差别。
教材里还出现圆形、椭圆形、菱形的钟面,出现有指针的钟面和用数字表示时间的电子表面。让学生知道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诉人们时间。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2、3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首先要识别钟面上已有的那根针是时针还是分针,才能确定另一根针以及它的位置。这些练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是极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看钟面说时间,包括整时和接近整时两种情况。拨钟和画钟面只在整时范围内进行。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时间,还有尊敬国旗、按时用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内容。第1题交流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教育机会。第6题左图中10时学生在上课,右图中10时学生在睡觉,让学生初步知道一天里有两个10时。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联想到一天里有两个1时、2时12时。这些知识仅是渗透,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上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优秀13篇
下一篇:运动会方队15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