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9篇(范例推荐)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9篇,供大家参考。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1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⑤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⑥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国内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用心学习、用心领悟,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考验和磨砺中提高觉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3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时代特色。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的必然表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体现出特有的生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但主要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偏离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价值要求;离开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改造的设想来进行实践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改造社会、发展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既体现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遵循,也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离开了具体的实践,就不可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不可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和价值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的复兴同社会主义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目标;在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在中国也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已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国家在日益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与奋斗目标的阶段性统一在一起,使奋斗目标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必然包含着发展的阶段性和奋斗目标的连续性。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性理论的基础上,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把初级阶段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阶段性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贴近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更深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更直接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也就更能凝聚起民族的力量,更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念,更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利益关系人心,人心决定成败。社会主义事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尤其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深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能够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越来越充分地顺应着人民的愿望,满足着人民的需要,维护着人民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中获取智慧,这是我们党所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碰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书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很多成功做法都是群众首先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农村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专业合作社,还是城镇的个体、民营等经济组织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形成的重要基础。及时发现和掌握群众实践中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把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征上是民族的,它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贯通,表现出民族的气派和风格。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愿意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风格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总是渗透着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特色。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团结统一、和谐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源泉。这些文化精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思想底蕴和精神营养。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吸纳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不断体现着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吸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也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把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其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们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独立、关心社稷民生、为国献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实现了有机的统一。爱国主义强化着人们对强国富民的追求,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献身于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业,都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仅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也是同艰苦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的。艰苦创业是人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世人传颂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开拓出新的事业,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使其成为社会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重和谐,讲信修睦,主张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协和万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这些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特征,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这些思想精华,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供吸纳和利用的厚重思想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继承和弘扬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并使这些思想精华与现代文明相承接,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都包含着对这些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体现在语言表述上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使其能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益于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带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民族风格。例如,我们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用建设“小康社会”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表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思想;用“三个代表”来体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大工程的一体化;用“社会和谐”来引导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等等,都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它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主题的要求,提升着时代精神,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在动荡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取和平,谋求合作,促进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外思和,对内图变,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内外战略和政策的中心内容。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改革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时代主题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在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各种社会制度、各种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已经更多地取决于发展的成效,取决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但不是一条孤立的道路。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时代主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密切相连的,也表现出了对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的积极回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始终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也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壮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显著的时代特色。通过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着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通过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为借鉴和学习一切国家的先进经验、文明成果创造了条件,也为人们的观念更新和思想飞跃提供了一种横向比较和外部动力。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与时代同进步、与世界共繁荣的动力和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中发展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追求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当今世界提供的一个重要理念。千百年来,人类盼望和平,追求进步,而又总是遭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强盛,往往是通过武力扩张、暴力掠夺来实现的,这种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损害他国利益的做法,严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阻碍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欺凌,饱尝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造成的苦难,更深知和平的宝贵、发展的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天下大势,既实现着自己的发展,也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中国发展起来了,决不会把这种痛苦再加之于人,也决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去侵略压迫别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大,体现着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与世界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和各种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组成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相互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没有绝对的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明、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的共生共存,是世界多样化的生动体现,也是世界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通过不同的文明共同促进的;各个国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来实现的。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才能和谐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承认世界多样性现实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提倡各种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包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协商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尤其是要放弃同化别人的企图,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国内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用心学习、用心领悟,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考验和磨砺中提高觉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5
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2012年11月8日,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由此,“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
“中国梦”这个新名词可以说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九十余年来的中国道路有奠定了“中国梦”坚实的实践基础。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既对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对我们在政治话语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意识形态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价值。
每个人奋斗都是要有目标的。正如砌砖,虽然同是在砌砖,但心里的目标却不尽相同。虽然物质利益是人奋斗的原动力,但物质利益并不能成为人奋斗的目的与归属,“未富先奢”、“稍富便骄”背后是理想的缺失与价值的迷茫。相反的,为目标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也会义无反顾。“中国梦”就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给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尚未成功,仍需努力。想要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如一,是非常可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表述太过于抽象,而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意识形态的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表达,运用非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更从话语间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这个词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它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改革开放的中国也是社会转型分化的中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也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些梦想往往各有所求,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虽然历史进步的合力会将这些理想与追求汇集到一起,但是其汇集的形式是十分不确定的。而通过“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这样,就可以把十三亿中国人的力量汇集到一起,使大家达成共识。有了共识,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打不到的吗?
梦想和现实总是有所差距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追逐梦想。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现实状态之所以有无奈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没有改变现实的办法,而是因为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以至于把一些本不该成为梦想的状态当作了梦想。但是,当确立了真正的“中国梦”,其道义的正当和路径的科学会让我们勇于向不公平和非正义说不,让我们用于指出投机倒把的虚幻与可怜。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十三亿乃至更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的事情、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想。正因为“崭新”所以创新是关键,我们要做的是社会的复兴而不是复古,崛起而不是威胁。“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
1776年的“美国梦”强调个人奋斗,与“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梦想,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人民才会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为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座位基本原则,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当我们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国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为“大家”时,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就会变成现实的生活状态,“中国梦”也就在体现本质中进一步丰富了它的科学内涵。
一个民族的复兴,并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我们要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兴的中国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例如,在十八大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把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奠定了文明的基石。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既指向未来又属于当下,这就为“中国梦”同时设定了两个时间坐标。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一切美好的愿望,民主、法制、国富、民强,乃至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向这一梦想的道路没有休止符;着眼于当下,“中国梦”要求我们一切制度安排、一切政策领导都应努力扶正驱邪,去恶向善,通过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为走向新社会奠基铺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把这两个时间坐标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始终脚踏实地的干好我们必须干的事,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投身当下实践的过程中不忘前进方向,不能得过且过。
梦想不同,实现梦想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即中国道路。
要实现一个梦想其实有许多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是方法要与梦想相匹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只有三十多年,但是中国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创立的的诞生。经历了九十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的党尝过了酸甜苦辣,越过了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又让我们对这条道路充满了信心。
“一个社会发展的条件不是我们自己选定的,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这是马克思说过的话,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都是既定的,都是不可选的,因此,不是每条道路都适用于中国,比如“美国梦”,中国学不来,也不能学。因此,中国道路只有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将“中国梦”实现。“国特色”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我们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的强国之策,“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中国梦”才会实现!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6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⑤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⑥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7
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2012年11月8日,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由此,“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
“中国梦”这个新名词可以说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九十余年来的中国道路有奠定了“中国梦”坚实的实践基础。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既对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对我们在政治话语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意识形态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价值。
每个人奋斗都是要有目标的。正如砌砖,虽然同是在砌砖,但心里的目标却不尽相同。虽然物质利益是人奋斗的原动力,但物质利益并不能成为人奋斗的目的与归属,“未富先奢”、“稍富便骄”背后是理想的缺失与价值的迷茫。相反的,为目标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也会义无反顾。“中国梦”就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给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尚未成功,仍需努力。想要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如一,是非常可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表述太过于抽象,而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意识形态的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表达,运用非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更从话语间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这个词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它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改革开放的中国也是社会转型分化的中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也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些梦想往往各有所求,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虽然历史进步的合力会将这些理想与追求汇集到一起,但是其汇集的形式是十分不确定的。而通过“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这样,就可以把十三亿中国人的力量汇集到一起,使大家达成共识。有了共识,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打不到的吗?
梦想和现实总是有所差距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追逐梦想。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现实状态之所以有无奈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没有改变现实的办法,而是因为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以至于把一些本不该成为梦想的状态当作了梦想。但是,当确立了真正的“中国梦”,其道义的正当和路径的科学会让我们勇于向不公平和非正义说不,让我们用于指出投机倒把的虚幻与可怜。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十三亿乃至更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的事情、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想。正因为“崭新”所以创新是关键,我们要做的是社会的复兴而不是复古,崛起而不是威胁。“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
1776年的“美国梦”强调个人奋斗,与“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梦想,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人民才会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为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座位基本原则,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当我们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国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为“大家”时,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就会变成现实的生活状态,“中国梦”也就在体现本质中进一步丰富了它的科学内涵。
一个民族的复兴,并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我们要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兴的中国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例如,在十八大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把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奠定了文明的基石。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既指向未来又属于当下,这就为“中国梦”同时设定了两个时间坐标。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一切美好的愿望,民主、法制、国富、民强,乃至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向这一梦想的道路没有休止符;着眼于当下,“中国梦”要求我们一切制度安排、一切政策领导都应努力扶正驱邪,去恶向善,通过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为走向新社会奠基铺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把这两个时间坐标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始终脚踏实地的干好我们必须干的事,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投身当下实践的过程中不忘前进方向,不能得过且过。
梦想不同,实现梦想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即中国道路。
要实现一个梦想其实有许多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是方法要与梦想相匹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只有三十多年,但是中国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创立的的诞生。经历了九十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的党尝过了酸甜苦辣,越过了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又让我们对这条道路充满了信心。
“一个社会发展的条件不是我们自己选定的,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这是马克思说过的话,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都是既定的,都是不可选的,因此,不是每条道路都适用于中国,比如“美国梦”,中国学不来,也不能学。因此,中国道路只有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将“中国梦”实现。“国特色”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我们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的强国之策,“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中国梦”才会实现!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了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的热烈讨论。做合格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做到矢志不渝跟党走,坚定信心为人民。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你的眼光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在纪念马克思诞辰x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缅怀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光辉人生。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保持事无巨细的自觉感,脚踏实地的劲头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事无小事。作为连接党和人名最近的桥梁,必须要弯下腰、俯下身急百姓之所急,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干工作,不折不扣将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将党的殷切关怀带到群众中。
新时代奋斗者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不必有我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谈改革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做基层工作最忌浮躁,遇到问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敢较真,勇破难题,闯难关。
奋斗是一切事务的始端,没有奋斗,就没有今天的生活,更没有明天的幸福。普通人最伟大,奋斗者最幸福。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来自于群众,又最终都服务于群众,都是创造幸福的奋斗者,又都是获得幸福的受益者。
深刻把握“四个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篇9
怎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答:〈1〉亲身实践,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2〉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4〉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5〉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从众心理的影响
积极影响: 〈1〉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2〉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3)直接影响身体健康。(4)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的歪风邪气。
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怎样克服盲目从众?怎样杜绝不良嗜好?(答案相同)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2〉为社会做贡献。例如: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⑴真、善、美的影响 ①净化人们的心灵②促使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⑵假、恶、丑的影响 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②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③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③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2)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3)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上一篇:心理学知识点11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