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在省委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讲话】在省委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践行“五个过硬” 做新时代合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今年初,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忧党意识、深刻的理论阐述,对“怎样才算过硬”这一时代之问做出了坚定有力的回答,强调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虽然是对中央委员和省部级干部讲的,同样也是对各级干部提出的重大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立德做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深刻领悟“五个过硬”,提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所谓“大的样子”,不仅是指党员的数量和党组织的规模,更是指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力量。大家知道,苏共在建党之初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执政28年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而在执政74年拥有2000万党员时却黯然垮台。苏联国歌作者米哈尔科夫对苏联解体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观点:苏联只有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却没有共产党人。一字之差,结果迥异,道出真谛。惨痛的教训深刻警醒我们,一个政党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带来战斗力的提升,执政时间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执政根基的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建设先后提出了“20字”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四个有”、“四个铁一般”等一系列要求。“五个过硬”与此一脉相承,这既是回看我们党“走过的路”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比较“别人的路”发出的鞭策警醒,更是远眺“前行的路”提出的重大要求。
(一)“五个过硬”是我们党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回眸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唤起民众千百万,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能够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能够三年打败国民党,百万雄师过大江,建立人民共和国;
能够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就是因为我们党有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很多同志都读过著名战略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这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一个精辟的观点:我们党并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一次次失败甚至惨败中走向胜利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一次次失败中,有的人思想出现了迷茫、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人当了逃兵甚至成为叛徒,而更多的共产党人则认准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缺失,再多的党员都是乌合之众;
信念坚定,再少的党员也可星火燎原。在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到执政的光辉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作风、过硬的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这是我们党历经苦难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党披荆斩棘走向未来的根本保证。
(二)“五个过硬”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其中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具体到江苏来说,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我省发展的每一个关口都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14年视察江苏时,要求我们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省委坚持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纲,省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两聚一高”奋斗目标,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围绕“六个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大要求。在建设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希望与风险同在,对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战略眼光、领导水平是严峻的考验。只有对标“五个过硬”,打造一支过硬的先锋队,使各级干部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以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发展的高质量,在新江苏建设上交出一份让党中央和全省人民满意的答卷。
(三)“五个过硬”是锤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时代标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省虽然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高素质专业化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从政治素养来看,一些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树得不够牢固,少数人政治意识不强、执行政治纪律不严格,极少数人身上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精神迷失、信念缺失、党性丧失,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从专业能力来看,符合专业结构要求的人选捉襟见肘,尤其缺乏具备现代产业、生态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干部。目前设区市党政班子成员中,有经济类专业背景的不到1/2,其中大部分是在职教育;
市县党政正职中,有经济类专业背景的仅占一半,其中大多数是在职教育。此外,一把手后备人选储备不足,近两年省市县乡集中换届时,少数干部板凳刚坐热就不得不调整;
优秀年轻干部数量较少,来源比较单一,工作历练相对欠缺,有下一级党政正职、副书记等重要岗位经历的偏少。这些问题警醒、倒逼我们,必须在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否则会给事业发展造成看不见的“内伤”。“五个过硬”是对高素质专业化要求的具体化,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和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领性。只有把“五个过硬”要求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干部选拔强化“五个过硬”导向,干部教育围绕“五个过硬”主题,干部考核突出“五个过硬”标准,干部监督注重“五个过硬”标尺,绵绵用劲,持续用力,才能打造出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准确把握“五个过硬”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五个过硬”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信念过硬是根本,政治过硬是前提,责任过硬是关键,能力过硬是支撑,作风过硬是保证,必须系统把握、融会贯通、全面践行。
(一)信念过硬是党员干部行稳致远的“航向标”。信念之于个人,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
之于一个政党,则凝结着初心与使命,决定奋斗的航向。马克思曾说,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从不会因现实复杂而放弃理想,也从不会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个人的处境多么困难,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始终充满必胜信心,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铿锵誓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生命科学角度讲,人体内200多种酶靠钙激活,一旦钙摄入不足,脊梁就挺不直,骨头就硬不了,各种器官的运转就会遇到障碍。就像人体缺“钙”会产生各种病症一样,一个政党丧失信念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党员干部丧失信念就会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把自己的行为与永恒的追求融合起来,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着,行动才有力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信念发轫于革命理想,植根于灵魂深处;
信念过硬体现在日常的每个瞬间,信念养成来自平时的点滴积累。上,要筑精神高地,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基,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持之为明镜、内化为自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处处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要立价值坐标,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党的使命、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的纪律,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下,要划行动底线,就是要知行合一,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实践要求,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放下当官的架子、摆正公仆的位置,按角色做事、按本色做人,以坚定信念赢得群众信任,以群众信任铸就共同信念。
(二)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并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凸显了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政党是政治组织,讲政治是天经地义的本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不讲政治,解除政治武装,无异于自乱阵脚,革命时期可能会被直接消灭,执政时期可能会丧失执政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基本的常识。对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任何时候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困难、风险的考验。一段时期,一些党员干部不懂规矩、不讲政治,有的甚至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做。从我省情况看,政治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搞团团伙伙“小圈子”,有的不负责任传播小道消息,有的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够严格、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不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还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和上级精神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忽视政治、削弱政治的典型表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党员干部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着重把握好“三个度”:一是在维护核心上要有鲜明态度。就是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做到“十个必须”,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二是在谋事干事上要有政治高度。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在座的领导干部或主政一方发展,或负责一方面工作,要养成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谋划工作、推进事业的自觉,谋事多想政治标准、办事多想政治要求、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切实把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三是在贯彻中央部署上要有行动力度。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任何具有地方和单位特点的工作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能以改革创新之名自行其是,更不能背离中央要求另搞一套,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三)责任过硬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挑重担需要“铁肩膀”,“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把使命放在心头、把责任扛在肩上,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任上,第一个下访接待日就是带领当地干部一件一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并首创了信访下访机制。他总结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这种对党负责、为民尽责的精神,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时代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就是责任,职务就是担子。省委娄勤俭书记多次提到,他在国家部委工作时,苏州的干部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去拜访他,得知他在国务院开会,就在办公室门口等了一个上午,他认为这反映出苏州乃至江苏干部办事成事的决心和执着。可以说,江苏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与我们党员干部全力践行“四千四万”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毋庸讳言,现在也有一些干部认为管得严了、约束多了,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比如,面对困难和矛盾时,有的信奉“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为官之道”,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怕冒风险丢了“位子”;
有的明哲保身,老好人思想严重,怕得罪人少了“路子”;
有的重权轻责,争功诿过,喜欢“左右推手打太极”,怕担责任出“乱子”,都与江苏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整体形象格格不入。在其位、干其事、尽其责、求其效,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当前,江苏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质量发展也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机遇和困难并存。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高地;
挑战,战不胜是压力,战胜了就是机遇。各级干部要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要有为民造福的情怀。职务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为民的平台。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又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成为一个群众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一个回首人生问心无愧的人。二要有牺牲小我的精神。古人讲,怕获公罪,难以成事;
沾惹私罪,难以立足。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他在有风险时敢不敢闯,有利弊时善不善谋,有疑难时会不会解。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有“刀刃向内”的决心,各级干部要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既不“撞车”违规,又不“刹车”观望,也不“停车”等待,更不“搭车”谋私,真正成为带领群众涉险滩、破坚冰的主心骨。三要有动真碰硬的勇气。领导干部做成事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求真务实,二是动真碰硬。那种认为动真容易引发矛盾、碰硬容易激化矛盾的片面认识,不仅是一种无知而怯,而且在实践中也会一事无成。现在有的干部怕得罪人、惹麻烦,是非面前搞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领导责任的亵渎。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就不能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能当太平官做老好人,面对大是大非要旗帜鲜明,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抵制,面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关心爱护那些一心为公、敢闯敢试、敢抓敢管的“无私型”干部,省委全会将专题研究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四)能力过硬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金刚钻”。真担当要靠真本事,真作为要有真水平。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干部总能在矛盾丛生的地方,很快抽丝剥茧、理出头绪,迅速突破困境、打开局面,或者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把发展滞后的地方搞得风生水起,让群众由衷地喝彩,给上级意外的惊喜;
而有的人几年干下来,碌碌无为、涛声依旧,还有些人兴一利带一弊,甚至生几弊。这种工作绩效、政声反映的差异,虽有进取意识、担当精神等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领导水平、发展本领、工作能力的差异。一个地方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必定有一批身怀真本事的领导干部在方向上领路,在开拓前谋划,在实干中进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对照总书记的要求,补齐补强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弱项。领导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历练、不断提升。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只读过小学,但他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认真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成为党内公认的深具战略眼光、善于解决经济难题的专家。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客观上有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更多的还是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践行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少干部思想上充斥着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思维上习惯以工业化初期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后期的问题,工作上依赖用单一化的手段解决多元化的诉求,身子进入新时代,办法还是老一套。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高能力、增强本领,是摆在每一个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任务。领导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本领有很多,不同岗位也有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从面上来说,有三种能力至关重要:一是主动探索创新的能力。现代社会早已不只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更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的创新能力强、创新速度快,谁就更具生命力,更富竞争力,更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守成者没有出路,开拓者才有未来。要强化创新意识,多问一问“要不要创新、创什么样的新、怎么创新”,敢于冲破程式化的固有思维,善于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尤其是对那些长期难以消化的老问题,要深挖根源、聚力突破,切实增强工作的探索性、引领性、创新性。二是系统推进工作的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关联性越来越强,一些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省委娄勤俭书记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系统化思维是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融通运用基础上的,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方法论。我们决不能搞概念式空转,要把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有机融入各项工作中去,注重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注重速度和质量的统一,注重动力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协调,以“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把各项事业整体向前推进。三是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风险有已知和未知,有“灰犀牛”也有“黑天鹅”,尽管有的风险当下“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能力准备上绝不能“做不到”,提前布局上绝不能“想不到”,否则就会“老虎追到身后还以为是猫”,风险要塌下来还浑然不觉。个人错、错一点,领导错、错一片,干部不能防患未然,群众就会提心吊胆,甚至给地方发展和群众福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越是在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切实提高工作的敏锐性、针对性、前瞻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五)作风过硬是党员干部经受考验的“传家宝”。干部作风一头连着事业发展、一头连着党心民心,一些习以为常的作风问题往往会给党的形象、党的事业造成致命的损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字当头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坚定不移转作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有落马贪官哀叹,假如中央八项规定早点出台,自己可能也不至于滑得那么远、陷得那么深。2017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群众认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效果显著。外媒评论说,当时很少人预见到,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中国官场的“老大难”问题,竟然出现如此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一针见血地指出:“看似新表现,实是老问题。”并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从我省实际看,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比如,在会风文风方面,很多会议层层重复召开,不少会议动辄就要一把手参加,一些干部连开会都忙不过来,更没有时间抓落实;
有些地方和单位贯彻上级精神不能结合实际,存在照搬照抄现象。在工作落实方面,一些地方议事协调机构大幅反弹;
有的领导干部把“说过了”当成“做过了”,“做过了”当成“做好了”,有的热衷于对下层层签订“责任状”,推进工作浮于表面。在服务群众方面,一些单位“新衙门作风”潜滋暗长,只讲态度不讲进度,对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麻烦事”视为“烫手山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这些都警示我们,转作风虽然已经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
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但还没有达到“胜势”。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锲而不舍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肩负着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重大责任,不仅要做积极参与者,更要做带头践行者,不仅要表态有力,更要表率得力。一要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作风的行动标尺。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审议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委常委会也及时制定了《具体办法》,全省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条条对照,从严从紧抓好落实。在巩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整治成果、坚决防止变异反弹的同时,要深入查摆自身和分管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加以整改,真正做到久久为功。二要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改进作风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地方,群众的信任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干群关系的隐患比安全隐患更危险。一些基层同志讲,过去“干部一挥手,群众跟着走”,现在不那么简单了,群众“有吃有喝不理你、自由自在不求你、有了问题去找你、办得不好要骂你、实在不行就告你”。群众疏离干部,根子还是干部脱离了群众。去年我们在全省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群众信任增强了,干群关系激活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肯定。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上连心桥、开上“直通车”,始终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大爱,脚下有根基。三要把保持清正廉洁作为改进作风的红线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廉而不勤会误事、勤而不廉会出事、不廉不勤要坏事,又廉又勤才能干成事。一方面,要管好自己、放好样子,坚决抵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争做优秀的干部,不做优越的干部,视党的政策为“生命线”以自持,视党纪国法为“高压线”以自醒,视作风规定为“警戒线”以自律,用实际行动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管好家人、带好队伍,注重家教家风,像毛泽东同志那样“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从严履行“一岗双责”,对违反党的原则、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敢管敢严,对工作疲沓、不负责任的人真管真严,对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问题长管长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自重的觉悟、自警的清醒、自律的底线。
三、切实增强锤炼“五个过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五个过硬”既是对党员干部的高线要求,也是具体的实践标准。达到“五个过硬”,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持续不断对标对表,明差距、知不足、补弱项,坚持学习不止、修身不止、实践不止,真正把践行“五个过硬”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生自觉。
一是在勤学善思中厚植内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学习本领”,并将其置于“八项本领”之首,无疑是有深刻考量的。党员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引领时代潮流,必须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要按照“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要求,始终保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重要品格、一种制胜之道,通过学习坚定信念、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一方面,要自觉将先进理论内化为崇高理想。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清醒,来自对理论的理性认知,源自对真理的深深折服。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深刻体悟这一重要思想蕴涵的科学真理性,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进而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长远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自觉将方向要求细化为方法举措。要使党的理论成果、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须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采取有形化、具体化、个性化的举措创造性地执行,而不是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机械、教条的做法是懒汉的做法,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最妙的办法。运用理论、执行政策,要注重从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相统一,少划“上下一般粗”的“延长线”,多划创造性转换的“提升线”,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强化专业精神、提高专业水平。
二是在党性锻造中百炼成钢。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做到“五个过硬”必须持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一方面,要在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中接受锤炼。党内生活形式是多样的,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基本制度坚持得不好,质量普遍不高,存在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倾向。要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深入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其思想淬炼的“大熔炉”功能、组织凝聚的“集结号”作用、党性提纯的“净化器”效果。另一方面,要在自我革命“大检修”中净化提高。“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党员干部要勇于自我反思、敢于自我审视、善于自我解剖,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刀,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看能否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但公私分明是起码的从政操守,决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更不能以权谋私。
三是在实践磨炼中砥砺前行。实践出真知,历练塑风骨。正如王阳明所讲,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本职岗位是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常德盛、赵亚夫、陈燕萍那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优秀干部,他们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成效展示在惠民中。党员干部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大有可为的事业来看待,满腔热忱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把一件件难事办成,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汇聚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基层一线是砥砺品格、磨砺意志的最好课堂,现在一大批“70后”、“80后”乃至“90后”干部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但其中不少人缺乏基层工作的历练,抓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接不到“地气”、提不起“士气”、聚不了“人气”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主动到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党建工作前沿见世面,到危难关口、维稳一线经风雨,到艰难困苦处、矛盾集中地受考验,努力使自身素质的提升建立在厚实的基层实践之上。人民群众是丰富营养、汲取力量的最强根基,现在党员干部学历普遍较高,但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不会做群众工作就是“小学生”,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俯下身子拜群众为师,从群众身上汲取修身立德、干事创业的“养分”,努力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做到“五个过硬”,既需要党员干部的自我修炼,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培养。要在“育”上下功夫,结合我省改革发展实际和干部成长规律,把“五个过硬”重大要求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中,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增强践行“五个过硬”的自觉,落实提升“五个过硬”的措施,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本领,跟上时代节奏、堪当时代重任。要在“选”上把好关,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因事择人、精准识人、人岗相适,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考察工作,特别要注重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利益面前的取舍、担当时候的态度,努力把符合“五个过硬”要求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在“管”上更科学,坚持严在日常、重在平常,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各项举措,突出抓早抓小,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同时要坚持严管与厚爱辩证法,既从严要求又真诚关怀,把干部精气神引导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努力使“五个过硬”成为干部的进取志气、队伍的昂扬士气、党内的良好风气。
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渠道要传输主动力、主阵地要发挥主作用。省委党校要认真贯彻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核心任务,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把“台下听讲”和“上台宣讲”结合起来,把“面对面”和“键对键”结合起来,推动党的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把锤炼“五个过硬”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任务,突出干部需求导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从今年开始,省委将对新任省管干部培训全覆盖,这一期主体班次就有一批正厅职干部,这也是推动领导干部践行“五个过硬”的重要举措。各位学员要珍惜到党校学习培训的难得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真正使学习培训成为充电赋能的“加油站”、干事创业的“发动机”,以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投身工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XX做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省委党校 开学典礼 春季 【领导讲话】在省委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领导讲话】在省委党校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省委党校开学典礼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