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书记在调研文化旅游产业时讲话(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市委书记在调研文化旅游产业时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们调研文化旅游产业,实地看了几个文旅项目,沿途与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刚才又听了**同志的汇报,加上平时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情况的了解,总体上有三点感受。一是发展势头持续向好。近年来,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进军文化旅游领域,一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启动,文化示范区建设和休闲度假游、工业游、乡村游亮点纷呈,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二是发展思路不断完善。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出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持之以恒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发展思路,与全市总的发展目标、工作布局、现代产业体系都是相契合的,也符合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三是发展氛围比较浓厚。全市文化旅游战线的同志们精神面貌、精神状态比较好,涌现出了以马海明为代表的一批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先进典型。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热情高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委对文化旅游工作是肯定的,对文化旅游战线的干部队伍是肯定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对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还比较低,支撑作用还不够大;
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较少,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不相称;
综合效益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展模式上还没有摆脱单打独斗和“门票经济”;
行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两张皮,打造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总的来看,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优势、有基础,近年来的工作有成绩、有亮点,未来发展有挑战、更有机遇。各地各部门尤其是文化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要聚焦关键、破解难题、挖掘潜力、放大优势,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迈上新水平。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
文化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之举。第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各地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全市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亟需找准比较优势,增加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迹遗址众多,河流山川遍布,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态势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时机。只要厚植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迎来光明的发展前景。第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动能转换、筑牢未来发展支撑的客观需要。我市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找准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今年以来,我们在深入研究中央精神、认真审视市情基础上,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九大支撑体系,其中一个重要体系就是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而在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里,我们把旅游业确定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把文化产业确定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坚定决心。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要决策上来,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筑牢**未来发展支柱。第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着眼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办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活用品消费为主向教育、旅游、养生、保健、娱乐等精神文化类消费转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征。相比之下,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还跟不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变化。要坚持把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二、准确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把握趋势才能顺势而为,找准方向才能顺利前行。一要彰显**特色。文化旅游城市之间比的是特色,竞争的是品牌。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把挖掘文化内涵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以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体验来推动产业升级;
要体现山水特色,发挥好**市区依山傍水、平原川区显山露水、南部山区青山绿水的天然优势,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画卷。要体现全域特色,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集成,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协调衔接,实现各地各景区一体规划、抱团发展。二要突出华夏气派。传承展示以“根在**”为核心的**文化,扎实做好遗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叫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品牌,奠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地位。三要具有国际水准。注重学习、拓宽视野,努力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成功案例中博采众长,吸取经验,以国际化思维规划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文化旅游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引进或培育形成多个国际化、“航母”级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探索建立国际旅游合作机制,实施全球营销,强化**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形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三、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全新突破
要按照“9+2”工作布局,完善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支柱性产业。一要坚持规划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同样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用好规划这一指挥棒。要结合全市总体规划,推动产业发展规划、景区建设规划、文物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强化规划即法意识,规划一经通过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要坚持融合发展。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抛开文化说旅游不行,抛开旅游说文化也不行,必须坚持文化为魂,全面整合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创意、会展、体育、城建等领域深度跨界融合。尤其是当下,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做好“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不仅仅是要用好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撬动新模式、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不断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三要坚持项目支撑。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硬支撑”。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多谋划一批、推动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事关**优势打造和长远发展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四要坚持打造品牌。品牌就是号召力,一块好的文化旅游品牌就是吸引天下游客心向往之的金字招牌。要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强化“自美其美的自信、美人之美的包容,与人共美的合作”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培育一批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开发一批精美的“**礼物”。鼓励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引人用人创新,完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合集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品牌,扩大**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同志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突出、基础很好、前景光明。只要大家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取得更大成绩、实现更大作为!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