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高校教师新要求的现实需要,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否满足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期盼。
1.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1.1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能否落实《方案》具体要求关系重大。
首先,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良好的师德师风,对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教书育人根本任务、树立教育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其次,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能够提升教师职业发展。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更能够肩负起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职业神圣且伟大,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高尚的道德修养。最后,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当下社会飞速发展,对年轻人提出更多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作为学生德行修养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队伍德行高低,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
1.2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如何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则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其重要依托。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更要“授业解惑”,不能只是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引导学生走向成长成才之道路,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锻造良好的意志品质。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实现,首先要求高校教师自身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自觉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视角来分析问题,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好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能,更好完成育人目标。
1.3师德师风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育实效的需要
新时代人民对教育有新的更高的期待,这也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整个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要求,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并满足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等重要论述,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结合时代需求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期许。顺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关键位置。
高校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任,“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德行高低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立德树人并不仅仅局限于立学生的德,更要求立教师的德,高校“德育”工作能否做好,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同教师的专业水平、执教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的,但师德师风也是教师综合能力中的重要部分,高校能否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直接关系着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所需要的人才。
2.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2.1各部门责任机制未落到实处
20xx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将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从近年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各高校能够积极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并采取多项举措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各相关部门间管理协调不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各部门职责划分还不够清晰,存在多头管理、责任归属不清等问题,这就导致相关责任机制未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2.2教师主体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必须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使自身的言行必须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而一名好的教师,必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高尚的道德风范贯穿始终。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从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出于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育人意识淡薄。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发挥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未能很好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2.3考核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以及严格的教师招聘引进标准,对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教师考核方面来看,高校在教师考核过程中侧重科研成果、课时等方面的考评,忽视教师师德师风在考核中的重要性。部分高校虽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之中,但缺乏细致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也不能结合本校特点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存在重文件制度表述缺少具体细化措施的倾向,导致落实师德第一标准较弱,师德师风建设施之于松、施之于宽,未达到应有效力。从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方面来看,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仍存在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未能很好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和人才引进标准之中。
3.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困境的应对策略
3.1构建各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各部门统筹协调,发挥学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工作体系。一方面,以党委教师工作部为重要依托,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专门领导。深化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格局。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承担与自身工作相适应的职责。通过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搭建教师师德师风协同推进平台,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3.2激发教师主体意识
一方面,要激发教师主体意识,需不断锤炼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各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师德师风的涵养功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理论教育,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加思想政治轮训。强化教师准入制度、考评制度、监督制度等,采取多种措施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以达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主体意识,还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尊师重教,这既是对我国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增强高校教师的尊严感和自豪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部门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技术,宣传师德师风典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从而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热情。
3.3完善教师准入与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考评机制不仅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有效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更有助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提高。一方面,要完善教师准入制度。高校在招录和人才引进过程中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提高高校教师准入门槛,多种途径了解招聘对象的学术水平和师德品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真正地将德才兼备的人才引入教学岗位。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明晰考评目标、明确考评标准,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人才推荐、年度考核、评先绩优、教师聘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通过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倒逼高校教师重德树德修德,切实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推荐访问:师德 新时代 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