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学习交流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学习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目录
1.“述往思来”赴一场春日里的“约会”
2.@选调生 当春乃发“声”
3.让两会“呼”声激荡民生福祉春潮
4.紧握“硬笔头”绘就春天里的“新画卷”
5.于两会处听惊雷 在实干中抢先机
6.“乘风翱翔”助力乡村振兴“跃阶而上”
7.从全国两会感悟“滚烫初心”
8.巧执“三农笔” 绘就“春耕图”
9.从全国两会感受“民”字真谛
10.感悟“两会”春意 启程驶往春天的“复兴号”
11.春天里的“声音”有多美妙
12.锚定“赶考坐标” 共赴“人民的春天”
13.踏稳“最美”足迹 擦亮“初心”底色
14.将人民置顶 书“奋斗答卷”
15.致敬“她力量”:踔厉奋发显担当
16.共赴“春天的盛会” 谱写“两会新答卷”
17.我身边“螺丝钉们”的故事
18.扬帆起航风正劲 踏平坎坷再出发
19.以“奋进之姿”共赴“春天的盛会”
20.不负谆谆寄语中的殷殷期盼
21.读懂两会背后的“人民情怀”
22.@基层干部 三步法让“施工图”变“竣工图”
“述往思来”赴一场春日里的“约会”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动情回眸新时代十年的高光成就、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发出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召。如今,全国两会召开,回顾了过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建议了今年的政府工作,传递出经济社会破冰破局的“春”的气息,站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当“述往思来”赴一场春日里的“约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感受“艰辛”思悟“初心使命”,赴一场用奋斗力量踏响前行步伐的“希望之约”。新时代十年里,脱贫攻坚的一幕幕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难忘扶贫干部裤腿满是泥、手上全是茧、脸上都是汗的辛苦,永远难忘易地搬迁群众住新居、挂春联、吃团圆饭的幸福,永远难忘“拔穷根、摘穷帽”过程中的困难和坎坷,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是奋斗的见证、是情感的浓缩。广大党员干部当感受“艰辛”思悟“初心使命”,赴一场用奋斗力量踏响前行步伐的“希望之约”,无论事大事小、题难题易、担重担轻,只有是群众期盼的、向往的、在意的事情,就要主动去做、落实到底,拿出一步一个脚印攀峰的精神和耐力,保持“点上凿深井”的用功和专注,展现“事交我办你放心”的担当和责任感,真正让群众向往的生活围绕身边。
审视“变局”思虑“忠诚本色”,赴一场用非凡信念守住稳舵方向的“破浪之约”。身处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千帆竞发、看惊涛骇浪、看风霜雪雨,一路上考验多、挑战多、困难多,特别是前几年面对新冠肺炎的冲击和影响,不少国家高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论调,让经济之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形成了风浪打不垮、推不倒的精神城墙,让民族精神之光闪耀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广大党员干部当审视“变局”思虑“忠诚本色”,赴一场用非凡信念守住稳舵方向的“破浪之约”,真正从风云变幻中体悟“万山磅礴看主峰”的领航力量,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攻坚克难的“定海神针”、是人民面对风雨的“主心骨”,从而淬炼非凡信念、永葆崇高理想,真正在新征程上奉献力量。
盘点“成绩”思索“归零心态”,赴一场用昂扬姿态追求梦和远方的“逐梦之约”。回眸过往,多少闪光的时刻、多少圆梦的激动、多少破防的瞬间,从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到千年小康的梦想成真,从乡村振兴的红红火火,到科技路上的次次突破,我们为“嫦娥”“天问”“神舟”“蛟龙”而骄傲,我们为北京冬奥“黑科技”、小将“夺金时刻”、大国风采而热血沸腾,我们为戍边战士、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党员先锋而自豪。广大党员干部当盘点“成绩”思索“归零心态”,赴一场用昂扬姿态追求梦和远方的“逐梦之约”,无论有多少成绩、多少成就,都要“戒骄戒躁”“慎终如始”。我们想要抵达的远方还在眼前、还在召唤,绝没有到可以休息、歇脚的时候,只有继续深耕岗位职责、心系祖国伟业、情怀民族未来,方能铆足劲儿冲刺向前,真正用昂扬姿态追逐“梦想远方”。
@选调生 当春乃发“声”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选调生或大学生村官到底和其他年轻干部有什么不同?“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这是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宁的答案——选调生是“传声筒”,亦是“作桥人”。
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就来了,选调生们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不同”?“大学生就是行,好多政策俺们不懂,人家一给介绍,俺就知道怎么干了”这是一名普通村党支部书记的答案——选调生要发“声”,才能“润物细无声”。
那该发什么“声”?“呼声、心声、掌声!”——这是我的答案。
发出人民的呼声。“看病太贵了,看病太难了”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现了;
“上学花这么多钱,俺们负担不起”于是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出现了;
“这一到下雨天,俺就没法出门了”于是“户户通”出现了;
“今年没下雨,粮食收成不行啊”于是对种粮农民发放补贴出现了,每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都是在人民的“呼声”下应运而生的。面向新征程,尽管我们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但依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党和人民的“作桥人”,广大选调生要做的就是收集群众的诉求,发出人民的呼声,既要收集普遍的需求,又不能忽略特殊的诉求,既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个人的诉求,又要寻求组织的帮助解决集体的需求,只有将乡亲们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最大的幸福,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表达党员的心声。不管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的内容,甚至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这都是全体党员的心声。作为党的“代言人”,广大选调生要及时向群众宣讲“心声”,但面向基层群众的宣讲从来都不是华丽词藻的故作高深,一字不变地照本宣科,抑或是方言口味的只言片段,而是接地气、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将“两个维护”变为“听党话、跟党走”,将“四个意识”变为“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向优秀同志看齐”,将“四个自信”变为“坚信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政策文件解读为幸福生活,多一些“学习干货”,少一些“抄通稿”,多一些“心得体会”,少一些“走过场”,这样“心声”才能入脑入心,回应“呼声”。
传递彼此的掌声。都说掌声传递心声,无论是“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还是“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每一次的嘉奖和表扬都是党对人民的掌声,这掌声传递的是鼓励,是认同;
而老百姓积极投身“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以及丰收时脸上挂着的笑容便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掌声,这掌声传递的是期待,是激动。作为见证者与亲历人,广大选调生要在彼此的掌声中读懂心声,讲好新时代“党民一家亲”的故事,传承榜样力量,挖掘身边典型,让模范的故事人人皆知、人人可学,还要善于发现身边美好,让乡亲们幸福的生活人人享有、人人传唱,最终为党群关系注入“正能量”,让雷鸣般的“掌声”连绵不绝、经久不衰。
春光正好,微风不燥。“嗨,选调声!”
让两会“呼”声激荡民生福祉春潮
万里山河,暖风和畅。新一届全国两会委员代表们迎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肩负着14亿人民的殷切期盼,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共话发展。他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事带进会场,让“百姓盼”与“政府干”紧紧相连,激荡起为民生谋福祉的春潮。
听群众揪心事,有呼必应。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把抑郁症纳入医保……”从两会热点话题看民生,“呼”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呼声,哪里就是民生的薄弱环节,哪里就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贴心人,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行动要求,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听得到民声,把群众的揪心事往快里办、往实里办、往深里办,推动问题得到迅速整改落实。全力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听群众身边事,一呼百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民生,许多数据内容都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当好勤务员,将人民群众经常念叨的事放在心坎上,统筹协调各方,推动积极办理,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不断拿出实践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明显、效果更直接的举措,做到桩桩落地有声、件件都有回响,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能让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交融共鸣。
听群众关切事,未呼先应。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养老保障、减税降费……”从网络热词看民生,这些词条反应的是时代趋势,折射的是民意期待,彰显的是为民情怀。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调整,实体经济逐步回暖,人民增收有了更广阔的路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强大的引擎。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参谋人,不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实现中国发展模式的“换挡升级”,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广集众智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只有坚定把握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勤听群众呼声,做到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聚焦一件件关键小事,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才能办好民生这件大事,才能把“两会热点”变成群众“幸福起点”。
紧握“硬笔头”绘就春天里的“新画卷”
近日,全国两会陆续召开。50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改革之举、共谋发展大计、共求民生良策,同时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往年工作,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踏步新时代赶考路,广大基层干部要用心领悟两会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握“硬笔头”绘就春天里的“新画卷”,努力成长为一名能战、敢为、善成的“基层铁军”,真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紧握“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忠诚“硬笔头”,勾勒一心向党的“主线条”。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纵观古今,从高呼“共产党万岁”的李大钊,到凛然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再到高声疾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诠释着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广大基层干部要以革命先辈先烈为镜,把稳政治之舵,明确政治立场,加强理论学习,淬炼“金刚不坏之身”,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人,时刻做到听党指挥,向党看齐,以满格信心、满格信念、满格信仰在中国式现代化“战场”上做“疾风劲草”。
紧握“攻坚克难、挺膺担当”的实干“硬笔头”,渲染实干兴邦的“主色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基层干部只有扎根困难大、矛盾多的基层一线,在寒来暑往的锤炼和真刀真枪实践中,磨砺才干、积累经验,才能练就“该冷静时能稳住,该直面时能扛住,该释怀时能放下”的过硬本领。面对新时代的赶考路,广大基层干部当树立“进无止境”的归零意识,真正承接前人的期盼、肩负人民的重托、守护自己的梦想,以勤奋刻苦为钥匙,充分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主动将乡村振兴一线阵地当作成长锤炼的“修道场”和展示自我的“活舞台”,不断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熟悉政务的“业务通”,干事创业的“多面手”。
紧握“枝叶为民、为民服务”的初心“硬笔头”,构建人民至上的“主框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基层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为基础、最为中坚的力量,能否俯身一线、扎根一线关系着乡村振兴事业能否长远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能否真正实现。因此,基层干部要坚决拒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好人民“公仆”。始终谨记“实”字在先、“干”字当头,多到田间地头,多走泥泞石板,讲群众所讲话,思群众所想事,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于两会处听惊雷 在实干中抢先机
桃红柳绿,春水初涨,蛰虫初醒,大地回春,韶光弥漫。就在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春雷乍响,春潮涌动,党员干部要以春雷为号角,把握“先机”,埋首“耕耘”,通过“播种”“施肥”“防治”,向未来出发。
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年之计在于春,党员干部当深耕基层“土壤”,扎下稳固“根基”。春风徐徐,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这一阶段要做好选种、春耕等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发“红细胞”内生动力,主动“向下扎根”,将根脉扎进最深的土壤,双脚深踏在基层的泥土里“深耕细作”,培育出“向上生长”的有机种子,确保党的事业根深叶茂、蓬勃发展,为服务社会这个“大肌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群众路线的表述。党员干部必须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沾满“基层建设”的“泥土”,种下“为民服务”的种子。
施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党员干部当勤补春日“肥料”,汲取精神“养分”。“春乏秋困、夏盹冬眠。”春天是让人身体、思想“春乏”的季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加油充电,蓄势赋能,从“精神之源”中汲取奋进力量,化为“自身成长”的“底肥”,耕耘“初心信仰”的“沃土”。要时刻打牢想干事的思想基础,以勤于春耕的实干,在实践的第一线历练能干事的能力素质,强化干成事的责任担当;
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知行合一、履职尽责,有“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我会干”,争当勇立潮头的“改革者”、披荆斩棘的“实干家”,以生龙活虎的干劲,坚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冲破急流险滩,战胜惊涛骇浪。
防治:“棉花不治虫,秋收一场空”。党员干部当抵御不良“诱惑”,治理腐败“根叶”。电视剧《狂飙》热播上映,引起观众热烈反响。该剧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队伍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之间的生死搏斗,展现了上至中央下至基层政法干警对扫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广大党员干部要铲除贪欲滋生的病根,必须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既要筑牢“廉洁底线”又要养成“浩然正气”,锤炼党性,铲除“贪欲诱惑”的“杂草”,修剪“思想腐败”的“烂叶”。
蛰已至,雨水滋润万物,携暖风催开枝头,新的画卷徐徐展开,新的奋斗接踵而来,厚积薄发就在此刻,让我们一起奔赴未来!
“乘风翱翔”助力乡村振兴“跃阶而上”
近日,在全国两会的热烈交流讨论现场,代表委员激动地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身处发展加速的时代、拥抱广阔无比的舞台,广大党员干部拥有着展现才华、追逐梦想的宝贵机遇,当主动“乘风翱翔”释放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跃阶而上”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新局面,真正点亮群众向往的生活。
乘“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之风,助力产业加速“跃阶而上”。“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档加速“关键期”,无论是资源投入也好,还是时代机遇也好,都以“奔涌之势”注入到了各项事业当中,这是“利好”信号、更是“发展”冲锋令。广大党员干部当乘“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之风,始终满怀豪情、奔涌斗志加入到干事创业的最前沿,把最新资讯、最新机遇、最新形势带入农村大地,和群众一起思考如何做强做优“产业链”、如何打开扩大“销售面”、如何擦亮优化“品牌线”,既要在过往的产业基础上“更进一步”,更要努力探索致富的“新路子”,让当下时兴的“生态旅游”“绿色康养”“网红线路”“电商直达”等活力因素带入农村,真正助力产业加速“跃阶而上”。
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风,助力幸福生活“跃阶而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脱贫攻坚的顺利收官,到乡村振兴的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好日子的憧憬和恳切之情也日益浓烈,过去住在大山里,水源、交通、生活都成了问题,而如今住进了舒适社区,有了邻里街坊和议事中心,有了难处、困处和烦心事,自然期待着有人能帮一把、助一次。广大党员干部当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风,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既要想办法推动产业发展,更要始终聚焦于人民群众,全面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尽力满足他们的诉求和期待,真正用实干的笔触写出非凡的答卷,以责任的色彩绘出向往的生活,助力幸福生活“跃阶而上”。
乘“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之风,助力乡村颜值“跃阶而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犹记得一次令人深刻的线上直播,一位分享者讲道:“无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瞬时美好,还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特别体验,你们诵读的诗句、畅享的画面,都是我儿时的故乡。”浓浓的爱乡之情、思归之意透过字字句句直击笔者心灵,每每说起故乡,我们都会涌起千万种复杂的情绪,而其中一定有着“希望故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祝福和心愿。广大党员干部当乘“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之风,让乡村的一年四季都有着变幻的风景,那是绿水青山映照下的乡村盛景,那是鸡鸣犬吠声动人心的乡村旋律,真正在因地制宜中走出乡村建设的“特色路”,让生态扮靓生活、升腾幸福,助力乡村颜值“跃阶而上”。
从全国两会感悟“滚烫初心”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迈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总书记两会背后的“滚烫初心”,坚定“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价值追求,带头担当作为,带头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交出中国式现代化“满分答卷”。
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责任担当,在“挺膺担当,勇毅前行”中彰显初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生民安”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心念念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深刻诠释了“人民”二字重千钧的责任和担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要始终咬紧“责任”二字,牢记组织托付之责、群众期盼之声,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勇于担当作为,拿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诉求。在了解掌握群众需求的基础上,要聚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涵养“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诠释初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两会”期间的下团组,还是出席重大会议活动的讲话;
无论是在各地走访时和群众“交朋友”,还是深入田间院坝和群众话家长里短,总书记谈得最多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生涯中,他始终把“为民造福、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以“无我”的崇高境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涵养“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生奋斗的工作目标。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带头当先,主动奔赴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奉献”二字镌刻在心、落实于行,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矢志为民,心系群众”中践行初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177次“人民”,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年贺词中始终牵挂“人民”,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为民情怀,彰显着无数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行惠民之举,始终以人民需要为第一信号,以人民呼声为第一选择,时刻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执“三农笔” 绘就“春耕图”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有力抓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以拼搏进取、矢志不渝的努力,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进取,巧执“三农”画笔,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春耕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铺展“农业强”的画纸,绘就“粮仓满”的丰收图。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九连丰”,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决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好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让科技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要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饱蘸“农村美”的颜料,绘就“环境优”的生态图。环境质量问题,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只有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才能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党员干部要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深刻内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科学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带领群众走实农村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爬坡过坎的坚忍,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筑就绿色生态屏障,绘就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画卷。
涂实“农民富”的底色,绘就“腰包鼓”的富足图。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只有让广大农民实现富裕富足,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表述,落实好“四个不摘”的帮扶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要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懂管理的乡土人才、种田能手,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让农民在有活干、有钱赚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从全国两会感受“民”字真谛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5000多名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共话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共同展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光明前景,不断汇聚乘势而上、迎风破浪的信心和力量。全国两会的民主作风、清新会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受两会背后的“民”字真谛,矢志不渝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感受“人民至上”的动人力量,做到“心之所向皆为民”。“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对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作了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生动诠释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为民情怀,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全力以赴当好人民满意的“答卷人”。
感受“为民建言”的澎湃热浪,做到“行之所往皆利民”。“建议农村推行‘低彩礼’‘零彩礼’”,“建议监督八小时工作制执行”,“建议解决独生家庭养老难题”,“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倾斜”……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重托,满怀热忱建言献策,传递着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声音,让人民群众成为了谋划大计、建设祖国的参与者。通过两会,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越来越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书写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彩华章。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用心感受一条条建议背后蕴含的“人民期盼”,积极推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感受“民生发展”的生动实践,做到“政之所施皆惠民”。“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一串串详实的数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出:“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温度”有“力度”地回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奋力推动民生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感悟“两会”春意 启程驶往春天的“复兴号”
近日,全国两会陆续召开。此次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对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各项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对于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国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建议了今年的政府工作,传递出经济社会破冰破局的“春”的气息。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经风雪走来、从春天出发、向复兴进军中,感悟“两会”的融融“春”意,在涵养政治定力、抢抓时代机遇、实干奋斗笃行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启程驶往春天的“复兴号”。
经风雪走来,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过去的一年和五年,风高浪急,极不平凡。面对“两个大局”风云激荡,处在“两个前沿”风口浪尖,我们承压前行、迎难而上,稳住了经济大盘,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交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的合格“答卷”。实践充分说明,风险挑战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总基调,而是越发证实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既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又要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挑战,实现伟大梦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涉险滩、破坚冰、啃“硬骨头”,面对难题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新题时“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战风斗雨中迎接中国式现代化的春天。
从春天出发,抢抓“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时代机遇。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军号令。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漫步太空,到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从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到首架C919大飞机一飞冲天,“创新中国”“绿色中国”“活力中国”成色更足,共同描绘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春日盛景。东方风来满眼春,山河万里起宏图。广大党员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要坚决扛起责任使命,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要求,抢抓机遇、奋勇前进,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天地。要下功夫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重大政策利好、开放利好、发展利好、民生利好,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不断充实“政策库”“项目库”,充分释放利好叠加带来的“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向复兴进军,砥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意志。当前,我国正迈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
向复兴进军,必定是天道酬勤。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实践当中,让民族复兴的曙光照亮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要发出春天里的总动员,深入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以敢担当的精神、会担当的素质、善担当的能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在务实“干”中守正创新、在向前“走”中固本开新、在敢于“立”中变革迎新,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努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图景。
春天里的“声音”有多美妙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惊蛰刚过,气温回暖,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代表春天的景象: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的奇美景观,日照春天清晨的“橘子海”,“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大明湖畔,以及我们最关注的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融融的春光中,繁花似锦,庄重的礼堂里,国旗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沐浴在这片春光里,让信仰的“阳光”给予能量,以奋斗的“清泉”滋润根系,用实际行动迎接新征程、新目标、新任务,聆听春天里的“声音”。
登上陡峭青山,聆听三农“农业曲”。现在很多年轻人,宁可在城里挣三四千,也不回农村挣五六千块钱。对此,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春芳将关注点聚焦到乡村振兴如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上。为了激发年轻人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让他们在农村既有“里子”又有“面子”,他所在的车谷砣村在留住人才上探索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吸纳他们加入党组织甚至培养成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始终要把梦想的幼苗根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回到基层,用“为民”情怀让乡村振兴的声音响彻祖国大地。
踏上漫漫长路,奏响改革“发展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勇立潮头,主动肩负起责任与担当,拒绝“躺平”心态,始终坚持党对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科学合理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本领,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的辛勤付出之后,定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苦尽甘来。
保卫绿水青山,推动节能“转型曲”。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尤为重要。在四川省泸州市,以“绿芽积分”为代表的个人碳账本正在引领绿色新风尚,并在2022年上榜《福布斯》杂志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从“蚂蚁森林”到“绿芽积分”,再到各地试点推出碳普惠平台,个人碳账本、碳普惠机制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狠抓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参与低碳减排的路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绿芽积分”朋友圈,为参与绿色低碳行动提供新动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茂密的“森林”并非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浇灌与呵护中造就。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温暖春光的沐浴下,聆听春天的声音,种下梦想的种子,用实际行动奏响春日的“共鸣曲”。
锚定“赶考坐标” 共赴“人民的春天”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全国两会已于3月4日、5日在京隆重开幕,代表委员从四面八方奔赴“春天的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亿万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奋发图强。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青年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前进步伐,锚定“赶考坐标”,踔厉奋发、挺膺担当、笃行不怠,续写“时代华章”。
锚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忠诚坐标”,始终与国家共命运,续写“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华章”。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青春理想的指航灯,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牢记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终身课题,坚持学好党的科学理论、坚持把党的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增进对党的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接力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以信仰为指引、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理想之火、理论之光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中续写立场坚定的“信仰华章”。
锚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坐标”,始终与人民同呼吸,续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华章”。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青年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解人民之所急,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坚守为民服务的情怀,时刻保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治清醒,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发扬“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优良作风,心中常思百姓疾苦、常谋为民之策,把“情系群众”作为第一优势、“我将无我”作为第一动力、“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做到民忧则己忧,民乐则己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不断书写情系人民的“初心华章”。
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实干坐标”,始终与时代齐奋斗,续写“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搏华章”。回首来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千磨万击”中坚韧不拔、在“烈火焚烧”中面不改色、在“饱经风霜”中坚毅前行、实现了无数从“0”到“1”的发展奇迹。当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已然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青年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时局的重要性、艰巨性,要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永葆斗争本色,思想一刻不松懈、行动一刻不放缓,在高处爬坡过坎、翻山越岭,扛起民族复兴使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在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冲击下,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伟大事业的生力军,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穿梭“荆棘林”、跨越“大沙漠”中书写“拼搏华章”。
踏稳“最美”足迹 擦亮“初心”底色
近日,2023两会首到江苏团。在江苏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民生“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民,要把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愿放在心上,以全情投入、全力奉献奋斗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为民初心,从“一”开始,由“心”而发,于“干”着力,踏稳“最美”足迹,擦亮“初心”底色,实现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活”,托举他们“稳稳的幸福”。
从“一”开始,追寻“民心”所向,留下“踔厉奋发”的足迹。为民服务从“一”开始,从小事开始做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员干部要从“足下”开始,走遍基层的山山水水,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在一声声关怀里透出暖意,在一份份祝福里融入愿望,在一句句叮嘱中见证情怀,在一次次实践中彰显初心,把对人民群众的关切融入到一点一滴之中。党员干部要从“手头”开始,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发扬“立马就做”“做就做好”的“钉钉子”精神,在为民奋斗中有一股“韧劲”,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好,追寻“民心”所向,沿着“民意”所指,以务实的“足迹”走好“为民之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投身到人民事业之中。
由“心”而发,汲取“民智”干事,留下“行之不倦”的足迹。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要饱含深情、多干实事,要紧紧依靠人民、多多问计于民,多听群众对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多听群众对于某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具体方法,群众的点子是“接地气”“冒热气”的 ,党员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智慧,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一起“攻坚克难”,为推动事业的建设、发展的成效注入强劲动能。心之所系,行之不倦。党员干部要根植“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使命,扛起自身的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为民纾难解困,用真心实意的拼搏、真刀真枪的苦干凝聚力量,将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于“干”着力,锚定“民愿”拼搏,留下“全力以赴”的足迹。党员干部要把基层的实际情况、人民的关心关切收集起来,梳理为“问题清单”和当前的“工作重点”,做事情“瞄得准靶心”,干工作“沉得下心气”,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切实为民分忧解难。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诉求要有“马上就办”的紧迫感,要有全力以赴解决的自觉性,既有“干”的笃定,也有“干”的豪情,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造福人民、书写答卷。在为民奋斗中,党员干部要主动沉下去、干实事,从人民群众的需求着眼,干好每一件小事;
要主动“亮承诺”、主动“亮身份”,在急难险重的一线为民遮风挡雨,在赶考之路上留下全力拼搏的“足迹”。
将人民置顶 书“奋斗答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读懂两会背后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置顶,在为民服务中根植公仆情怀,“一步一印”踏基层,“真抓实干”办实事,“真情实意”行至笃,以踔厉奋发之姿努力书写“奋斗答卷”,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一步一印”踏基层,多看多行“知民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语有温度,一步一印显初心。“枝叶”之间都是暖流,行路“足迹”里都是深厚情意。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情深意笃融入民生事业,要把自己的足迹深深地踏在基层的大地上,能与民生冷暖同感受,能和人民所盼共奋进,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更行人民之所盼。我们常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何知民心意,唯有把脚步向下、躬身向民,才能知道群众是怎么想的,才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因此,党员干部要多走、多看、多了解,多听民声、多知所需,多走基层、多看发展,从而更全面、更精准地了解人民所需。
“真抓实干”办实事,马上就办“解民忧”。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从实践中来,顺应人民意愿的好规划也从实践中来。党员干部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纸上谈兵者”,就会成为“空想空谈家”,不但在工作中扩展不开思路,更无法紧密贴合实际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为民奋斗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扛起来,不能以“忙”为借口,要“时时放不下”更要“一以贯之做”,多听群众的“碎碎念”,多听群众的“家常话”,多听群众的“心头愿”,体悟群众的心情、分享群众的喜悦、解决群众的问题,将奉献为民的情怀和思想与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处处牢记岗位责任、时代使命,以爱民为民之情深入群众,以实干之劲解决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真情实意”行至笃,不懈奋斗“向民盼”。党员干部怎么做,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化鱼水之情正是从日常的这一件件小事上开始积累的。在为民服务上,党员干部要不舍寸功,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从日升到月落,从青丝满头到发丝渐白,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奋斗是时代画卷之“笔”。党员干部要把时间投注到为民服务中,用真心真情去解决群众心中之愁、手头之难,能够用群众的语言和群众交流,用群众的视角去看待、思考和解决问题,和群众如同家人一样“融成一团”,情感也“融在一块”,既常和群众“面对面”,也和群众之间“心贴心”,当好群众的“家人”,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业绩的“标尺”。
致敬“她力量”:踔厉奋发显担当
2023年3月8日是第113个国际妇女节,我国第100个妇女节。放眼今天,女性的魅力日益彰显,在各大领域释放“她力量”。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保驾护航的“大国工匠”韩利萍,带来全新抗疟新药的科学家屠呦呦,为渔民建起了“生命之舟”的“乡村医生”谢爱娥……可以说,“她力量”的向阳生长,让国家前行更有动力;
铿锵玫瑰的尽情绽放,让社会发展更富活力。在即将到来的妇女节,让我们向广大女同胞送上一份节日祝福,向身边的每一个“她”致以深深敬意。
矢志不渝,致敬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她力量”。放眼神州大地,亿万女性用自身的发展,标注着社会文明所抵达的高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期,无数女干部、女护士、女战士奔赴疫区一线,叫响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她们把“她力量”凝聚在抗疫一线。在国家议政建言的最高殿堂,女代表、女委员履职尽责的靓丽身影,是两会一道流动的风景,展现着一个文明社会和现代国家的魅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去致敬每一位“忠诚于党”的“最美”女性,期待广大女同胞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牢记政治使命、严守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怀着始终对党的忠诚信仰,奋力奔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坚守初心,致敬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她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为民解忧的“她力量”中,既有创新肿瘤精准治疗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也有25年义务辅导2000多名孩子的“拾荒老师”潘玉莲;
既有倾情关爱传染病患者30余年的护士长王克荣,也有生态脱贫振兴乡村的“领头雁”沈腾香……从院士、教师、医生到扶贫干部,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她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无我”情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致敬每一位在为民服务的“她们”,学习她们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主动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勇挑重担,致敬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她力量”。“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如果把中国的发展比喻成一部高歌行进的奏鸣曲,那女性的奋斗是其中动人心弦的旋律。一生都在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残酷迫害斗争的向警予;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折磨,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江竹荺;
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门巴族“护梦人”格桑德吉……到处都闪耀着来自女性的“她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担当实干的“她们”,学习她们锚定远大目标,激荡干事雄心,发扬肯干、苦干、实干的精神,挑起攻坚克难的“担子”,迸发出“逆水行舟”之力,在新征程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在新时代镌刻担当“印记”。
共赴“春天的盛会” 谱写“两会新答卷”
全国两会是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民主殿堂”。代表委员肩负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从四面八方奔赴“春天的盛会”,齐聚“民主殿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唱响党心民心同频共振的新乐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就崭新蓝图。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两会时间”当做答卷的新节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化理解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实践行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路逐梦、勇毅前行,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答卷。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坚定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全国两会,以民主聚共识,以共识凝力量,吹响了团结奋斗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往一处想,秉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短板和不足,既看到机遇,又看到困难和挑战,更要看清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做到劲往一处使,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发现问题苗头,预见形势发展走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一致步调、顽强意志、坚决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凭“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坚定实干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党员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主体力量。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施工图”的中心任务,在推进“施工图”过程中,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做“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实干者,推动全国两会“施工图”落地。要求真务实以实干开路、用实绩说话,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人民至上,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开展沟通交流,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负人民重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干实干好群众关心的事,蹄疾步稳跑出为民办事“加速度”。要攻坚克难靠实干破解难题、把握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拓新路、开新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创造性工作把“施工图”落到实处。
执“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一路逐梦、勇毅前行,做坚定奋进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每一份为实现个人梦进行的努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党员干部,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只有当个人人生理想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个体的能量才能从充分迸发。追梦的过程固然辛苦,但圆梦时刻注定美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在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在机器轰鸣的企业车间……争做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坚定奋进者,用个人梦想托举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
我身边“螺丝钉们”的故事
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吹向神州大地,沉睡一冬的“绿色”被唤醒,小草“褪黄”、枝条抽绿、鸣禽飞舞,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在这万物复苏的三月,我们迎来深入“学习雷锋”的第60个年头。历经时代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褪色,就在于它开放包容的特质,它是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价值追寻,也是滋养中华儿女心灵的“晨曦露水”,它将永远盛放在阳光明媚、蒸蒸日上的春三月和中华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雷锋,这位永不会老去的年轻人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我周围,我曾经多次认出他的影子……
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我看到了艰苦奋斗、全心为民的“雷锋身影”。新时代,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乡村发展仍在路上,还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农村历史性发展、农民持续性增收。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里,我看到了在田间地头穿梭的年轻脸庞、躬身田野的技术员、与农民亲切交谈的调研干部……如今,越来越多青年人选择扎根乡村,他们有智慧、能吃苦,既有干事创业方法,又有艰苦奋斗作风,用满腔热情带领着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迈向更高程度地发展,辽阔田野上多起来技术员的身影,他们认真查看地势地貌、细心询问地区气候、详细了解农业难题,在纸笔间勾勒着农村未来丰收的草图;
“调研之风”大兴,干部们不再只坐在办公室“听报告”,而是主动到乡村建设一线调研实况,他们询问农民的收入情况,听取基层管理的治理困境,了解基层当前迫切希望,在言谈间思忖着农村发展的新路径。乡村振兴是探索之路、是长久之计,前路光明但道路曲折,不过这些肯为乡村发展倾注心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雷锋们”让我看到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在社区治理的一线,我看到了斗志昂扬、团结群众的“雷锋身影”。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在城乡社区治理的一线,我看到了一枚枚闪耀的“党徽”和一件件鲜红的“马甲”,上面都印着“雷锋”的名字。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一手提着防疫物资,一手拎着生活物资,嘴里问着“您家还有什么困难”,心里想着“还有哪家生活保障不足”,真心实意地把所有群众放到自己心中;
在保障居民利益时,他们积极打造社区文化中心,让老年人丰富晚年生活,让未成年人关闭电子产品多与现实世界融合,让中年人得以缓解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双重压力;
在思考治理模式时,他们邀请居民代表共商共议,用群策群力共同建设一个让居民住得舒心、生活得幸福的社区大家庭。社区治理虽千头万绪,但只要牵住了“一切为了人民”这个“牛鼻子”,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不断涌现的“雷锋们”让社区治理能力更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更坚实了,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又近了。
在两会代表的身上,我看到了勤劳善良、忠诚于党的“雷锋身影”。雷锋是勇于探索的实干者,他总是把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高尚品格落实到日常中,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一心向党,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情况,都“坚决听党话,一辈子跟党走”“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身上,我也看到了勤劳善良、积极履职、忠于党和人民的“雷锋身影”。他们是残障人群保障事业工作者,始终聚焦残障群体急难愁盼事,关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关心残疾人群体就业,同时也在思考如何集聚更多力量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
他们是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法律援助,特别是服务于社会重点群体,为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在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中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他们是慈善总会的志愿者,在扶弱济困、医疗救护、助老助残、儿童教育等方面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人民选举两会代表,两会代表也代表人民,他们是获得人民信任的“传声筒”,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身职责和义务。正是有了这些“雷锋们”,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实现自身意志的体现、权益的保障和创造力的激发,国家才能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我身边的雷锋故事还有很多,永远未完待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高扬勤劳向善、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必将迸发出中国精神更加耀眼的光芒,激扬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希望我们人人都能学雷锋、做雷锋,成为“活雷锋”。
扬帆起航风正劲 踏平坎坷再出发
惠风和畅,千帆竞发。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待的年度政治盛会于3月4日拉开帷幕。正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两会为我们阔步向前提振信心、鼓舞士气。
“结得千层茧,练就冲天翅。”发展之路没有坦途,向上攀登尤为艰辛。惟实干者天不负,惟有志者事竟成。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需要我们再接再厉、顽强拼搏。
要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解民难、分民忧。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档加速的关键时期,代表委员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着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初心和使命,豪情满怀奔赴“京都”众智谋事、众力举事,汇聚起14亿人民迎难而上、同心合力的磅礴伟力,凝聚起我们无所畏惧、阔步向前的强大信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操心事”“烦心事”都是重要事,工作成绩怎么样,百姓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整装出发、逐梦前行。
要以“路虽远行则将至”的毅力,抓落实、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还面临了诸多困难挑战,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没有不经风雨的前行,没有不劳而获的发展,没有坐享其成的进步。蓝图一旦绘就,抓好落实是关键。不论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一揽子的决策部署,终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来推动、来实现。只要我们直面问题挑战,在一个个脚印中,感知人民的所求所需,拿出“马上就办”的劲头,始终保持改革勇气,增强创新锐气,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正风纪、转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领域、行业、地方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我们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任重道远。只有作风硬,才能干成事。我们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时刻想一想是不是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想一想群众有没有真切的获得感,时刻想一想是不是做到为民担当负责,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闯关夺隘、开创新局。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不负奋斗者。全国两会是信心加油站,更是逐梦新起点。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两会必将进一步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必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以“奋进之姿”共赴“春天的盛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于3月4日、5日分别在京隆重开幕。两会既是中国的重要政治活动,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窗口之一。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奋进之姿”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躬身为民是“美姿”,用心唱好枝叶总关情的“进行曲”,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矢志不渝为了这一崇高理想而拼搏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脱贫困、奔小康、抗大灾、应变局、战疫情、谋振兴,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的全国两会之所以都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是因为这是一次统筹办好民生实事、更好回应民生关切的年度盛会,体现的是我们国家新的一年在民生保障和民生服务方面的“发力点”。在新征程上,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决守牢初心使命,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成自己干事创业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领路人”。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与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埋头苦干是“英姿”,用情奏好乡村必振兴的“交响曲”,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必须高度重视,而随着中华民族快速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乡村的发展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件摆在眼前必须办成也必须办好的国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尽锐出战,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扛牢职责使命,勇于奋进埋头苦干,对照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早日把乡村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挺膺担当是“雄姿”,用力跳好高质量发展的“圆舞曲”,让明天的中国更加美好。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时间的年轮镌刻下奋斗的足迹,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正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引发会场内外热烈反响。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兵”,必须挺膺担当、冲锋在前,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主攻任务,抓好贯彻落实,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淬炼斗争本领,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负谆谆寄语中的殷殷期盼
两会在京顺利召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回望新时代十年,总书记在两会团组审议上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依旧历历在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与两会团组审议讨论,与代表委员们倾心交流、共商国是。在两会期间,总书记谋大局、观大势、寄厚望,思想之光照亮前进的方向,引领着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他的谆谆寄语更是饱含了对我们广大干部的殷殷期盼,为我们广大干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学会在小事中涵养大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积尺寸之功就是要心中有人民,“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不想做的小事,可能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急事、难事,所以我们要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问题,抓实抓细落实好群众利益之事。积尺寸之功就是要做事讲原则,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许多领导干部的腐败都是从小吃小喝开始,最终量变到质变,“微腐败”变成了“大祸害”。我们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小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学会在平凡中磨砺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诸如刘胡兰、董存瑞等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雷锋、张思德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李文亮、黄文秀等不负新时代使命的标兵,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都是我们学习并付之于行动的榜样。广大干部要学习英模坚定理想永不动摇的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英模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精神,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始终冲锋在攻坚克难的一线上;
学习英模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宗旨,心中有人民,时刻为人民。
从“功名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中学会在默默无闻中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既要做那些显绩的工作,也要做那些潜绩的工作。既要做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也要做那些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工作。”许多干部静不下来、沉不下去,总想着急于求成,善于搞“作秀”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样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让老百姓的困难事、烦心事得不到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得不到满足。广大干部应该重“实绩”,轻“痕迹”,少一点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多一点为民情怀、群众认可,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去无私奉献,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是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
读懂两会背后的“人民情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总书记两会背后的“人民情怀”,不断根植人民的“信仰之力”、服务人民的“廉洁之力”、造福人民的“担当之力”,将“人民至上”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悟根植人民的“信仰之力”,答好党性淬炼的“选择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更不会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图景。党员干部要答好党性淬炼的“选择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常修常炼共产党人的“心学”,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
品悟服务人民的“廉洁之力”,答好公道正派的“判断题”。廉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只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员干部要答好公道正派的“判断题”,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守纪法规矩,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面对各种不良风气的滋扰时,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操守,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品悟造福人民的“担当之力”,答好踔厉奋发的“填空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强盛,都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担当。党员干部要答好踔厉奋发的“填空题”,深刻认识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同时,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在处理“问题”中惠民生、解决“困难”中纾民困、化解“矛盾”中暖民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基层干部 三步法让“施工图”变“竣工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2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5年来,每年习近平总书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绘就了一幅幅聚焦民生的重大战略“施工图”。基层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地方,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基层干部应将“施工图”迅速变为时间表,在“打好基”“浇筑墙”“修大厦”的过程中挺膺担当、踔厉奋发,让基层工作“竣工图”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想信念“第一步”,打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实地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理想信念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石,根基不牢,就好比在沙滩上建高楼,终会坍塌。“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发愤著书,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从古至今,任何谋事创业有为者,无不是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最终才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作为基层工作者,工作涉及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务必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筑牢信仰之基,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奋勇前行,以实际行动在基层工作中诠释对党的忠诚。
修炼本领“第二步”,浇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铜墙铁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能力本领作为必不可缺的“钢筋”,强与弱,会影响房屋的“承重”大小。“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国共产党先后干成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离不开其“超世之才”和“坚忍不拔之志”。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将直接面对基层治理的痛点和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可能出现的千难万险,我们应当在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中练就出众的能力和高强的本领,使得我们能够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推进基层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永葆初心“第三步”,修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高楼大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基层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为民谋福始终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执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想要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就要常坐“冷板凳”、常走“泥泞路”,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想方设法”,在追求人民满意反馈上“精益求精”。要以“好嗓门”“宽肩膀”“硬脊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基层实践工作“更上一层楼”,修建起真正能为群众“遮风挡雨”的“高楼大厦”,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访问: